[精選]設計方案8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職業生涯規劃應充分考慮人、環境、職業與成功的事業生涯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呢?下面具體的規劃職業生涯應考慮的因素和步驟。
1、確定志向。
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
2、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作出最佳抉擇。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等。
3、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所以,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系、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環境因素評估主要包括:
(1)組織環境。
(2)政治環境。
(3)社會環境。
(4)經濟環境。
設計方案 篇2
《桂林山水》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但現實中有很多學生沒見過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資料來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的功能優勢,利用它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形象直觀、跨越時空的特點,創設學習情境、問題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圖片、錄像、文字等進行導入、導學、導文、導讀、導練是本課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特色與切入點。這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得輕松、有趣、高效,從而達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最佳整合。
教學理念:
貫徹“以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和建構文本的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通過欣賞畫面和配樂品讀、評讀、誦讀、引讀、挑戰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驗情感,加深理解文本,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并從中受到文學的熏陶。
教學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作者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對祖國錦繡河山的贊美。文章語句精煉,層次分明,結構完整。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對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這篇講讀課文是看圖學文,課文中配有插圖,但結合現實中有很多學生沒見過桂林山水這一情況,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創設多種情境,通過展示圖片和文字、播放錄像等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給其以直觀感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比喻、排比、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途徑,讓學生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過語言文字的能力。本課例,我用兩個教時完成,第一教時:以學習、理解課文,進行感悟、積累為主。第二教時:進行練筆、學習生字詞和背誦課文為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比喻、排比、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國的一些著名的風景名勝,你們能用一個四字詞來形容這個地方嗎?(出示圖片)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它們的獨特之美吧!(齊讀)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老師也游覽過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覽過的廣西桂林(播放一張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能拍了一些照片來作美好的回憶。但是,作家陳淼游覽過后卻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這就是這一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桂林山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不會讀的字詞多讀幾遍,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先自由拼讀,再指名讀三組詞語,師指導讀準字音,特別是讀準“屏障、嶙峋”的讀音和“駱駝”的輕聲。
xiá pān luò tài zhàng
無瑕 攀登 駱駝 泰山 屏障
lán mián wù
波瀾壯闊 連綿不斷 危峰兀立
luó luán lín xún
奇峰羅列 峰巒雄偉 怪石嶙峋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是寫山的,哪個自然段是寫水的?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觀賞漓江的水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請同學們邊聽邊用筆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并圈出關鍵的詞語。
2、學生匯報,相機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翡翠。”你能用三個字概括漓江水的特點嗎?(板書:靜、清、綠)它的靜體現在哪里?
(1)出示靜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它的靜。漓江的水清得怎樣?
(2)出示清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綠得怎樣?誰能讀出這種綠和美?
(3)出示綠句子,齊讀句子,這是個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無瑕”的意思。
(4)把三個句子連起來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練習:
出示靜圖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靜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像 )
出示清圖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出示綠圖片和翡翠圖片:漓江的水除了綠得像翡翠,還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
誰能仿照課文的寫法把我們說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指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師介紹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這美麗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源于桂林市的貓兒山,就像一條秀麗的玉帶流經桂林、陽朔,全長有170多千米。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為它寫下了贊美詩篇,連作家袁鷹也為它寫了一首贊美的詩。
3、出示《濃碧》
(1)自由地讀一讀,看看這首詩寫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點?
(2)男女比賽讀。男同學讀第一節,女同學來讀第二節,看看誰讀得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配樂)。
5、指導學生根據板書試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師生合作背誦。
6、學習作者表達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寫得讓我們感覺像身臨其境、親眼所見一樣,他是怎樣描寫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手法把事物寫得形象、生動、具體的巧妙的寫作方法。相機板書:比喻 排比、對比)
7、小結學法:作者是這樣描寫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樣描寫桂林的山的呢?請同學們運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讀課文→畫句子→圈關鍵詞→有感情地朗讀來自學第三自然段。
(二)自學第三自然段,觀賞桂林的山
出示自學要求: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和詞語,并圈出關鍵詞。
1、學生匯報,相機品味句子。
師:誰來讀一讀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你能用三個字概括桂林山的特點嗎?(板書:奇、秀、險)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險呢。請看:
(1)出示配有詞語的圖片,師引導學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羅列、怪石嶙峋”等詞語的意思,并引導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
(2)拓展思維訓練:桂林的山還有很多的形態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桂林的山還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和說話)
(3)出示描寫桂林山的句子,運用多種形式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小組合作學習第四自然段,觀賞山和水相輝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師相機有感情地范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默讀最后一段,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這樣的山是指 ,這樣的水是指 ,畫卷是指__________ _,畫卷里有 。
師:是啊,這條百里漓江與兩旁的山相互輝映,如詩如畫,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這么美麗的畫卷作者用一句詩來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機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5、配樂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寫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總結全文
學習了課文,你能說說你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嗎?
五、作業:仿寫練習,延伸課外。
1、利用圖片激趣:是啊,學習了課文,我們就像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為作者生動、形象、具體的描寫。其實,我們的祖國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紅葉似火的香山等,我們美麗的家鄉――新興也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如:國恩寺、藏佛坑、獅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圖片,相機介紹),你們去過嗎?
2、出示作業: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你游覽過的一個地方,注意用上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險 人在畫中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指導學生練習仿寫。
1、小組內交流自己游覽過的一個地方,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整齊的句式練習說話,注意用上好詞佳句。(師巡視指導)
2、學生口頭表達,師生共同評價。
3、學生堂上練筆,師巡視指導。
4、學生堂上朗讀、展示自己的小練筆,師生共同評價。
5、師小結。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2、“開火車”讀生字詞,師相機正音。
3、讓學生指出難讀的生字音。
4、學生口述識字方法,比一比,誰的方法更妙。
5、讓學生指出易寫錯的生字,并指導寫一寫。
6、提出不懂的字詞,師生共同解決。
7、齊讀并自由識記生字詞。
8、小組開展生字聽寫比賽。
9、小結。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導學生背誦全文。
六、總結全文。
七、作業:
1、寫生字。
2、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作文,作者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對桂林風景的喜愛和對祖國錦繡河山的贊美。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升感悟。
課伊始,我便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所說到的大海、西湖、泰山、香山圖片和桂林游玩的圖片,并讓學生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描述這是怎么樣的地方,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課文中我又利用課件適時地展示了桂林山水風光的圖片、文字和錄像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高效。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為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再讀,畫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圈出關鍵詞語,并通過展示畫面和結合想象,通過個性化朗讀表現出來;接著師生配樂朗讀,老師情景范讀,學生品讀、評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相互吸引、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都想讀、能讀、愛讀、樂讀,讀出美感、讀出情感,讓學生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感受語言的優美,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的發展,從中受到文學的熏陶,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
三、通過品味讀重點句子,學習表達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著重抓住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排比、比喻手法把漓江水的特點寫得形象、具體、生動的。在教學“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時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手法。這樣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訓練,為第二課時的仿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有所幫助。
四、體現“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這一節課,我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整節課的教學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包括解詞、品句、朗讀等,教師只是適時地引導、點撥,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境地,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途徑,重點講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漓江水的特點后,第三、四自然段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運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讀課文,畫重點句子,圈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結合學生的匯報我用課件適時地展示相應畫面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體會,讓學生通過出示的圖片很自然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的含義。最后讓學生仿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給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機會。同時,將語文課和作文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六、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這篇文章要求整篇背誦。因此,在學完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漓江水的特點后,我指導學生看著黑板上老師的板書先自己練習背誦,然后,老師用引背的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學生興趣盎然,只一會兒功夫,就大部分學生都能把整段背出來了。這樣,課后讓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背誦全文也就輕而易舉了。
總的來說,這節課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教學,化難為易,教師上得比較成功、高效,學生也學得輕松、愉快又提高了語文素養。但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還不夠到位,主要是老師自己未能徹底地融入課文的情景中,也欠缺這方面的指導技巧;因為時間處理得前松后緊,所以,最后結束得較倉促等。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利用有效資源使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們不斷琢磨、實踐、反思,就能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達到最佳的整合。
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 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2 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筆畫:彎鉤。
3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1 .教法選擇:A 、指導看圖,訓練觀察。
B 、啟發想象,訓練思維。
C 、引導賞析兒歌,培養初步的閱讀能力。
2 .學法引導:A 、看懂圖意,并結合圖理解字詞。
B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描繪的畫面。
C 、小組合作,發揮想象,培養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課堂組織形式: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學生原有認知(對“祖國”的了解和對生活的觀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教學光盤、生字卡片、祖國風光圖片和VCD 《娃哈哈》。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提出學習目標。
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出示掛圖)
( 二) 復習檢查。
上節課學習的字詞還記得嗎?依次出現:藍天、祖國、泥土、大家,齊讀兩遍。
( 三) 讀詞貼圖,整體感知。
1 .黑板上還有幾個詞,誰想上來把它們翻過來,讀一讀?(課前將“白云、種子、魚兒、小鳥”四個詞做成小房子形狀貼在黑板上)
請大家認真聽,他讀對了,咱們跟他讀一遍;如果讀得不對,請你舉手告訴他。
2 .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的家在哪兒嗎?請大家翻開書本第83 頁,找一找哪幾行詩告訴我們它們的家在哪兒。
師: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指名四人上臺把詞語卡片貼到掛圖中的相應位置。)
〔“讀詞貼圖”這一環節既在游戲中復習、鞏固第一課時學過的字詞,又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落實《課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3 .大家都知道:藍天是……樹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讀前四行詩)
( 四) 精讀訓練。
1 .這四行詩你最喜歡哪一行?請你把它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討論交流,啟發想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組織點評。
(1 )要讓學生知道:一邊讀一邊想象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以后大家在讀書時可以經常采用這種方法。
(2 )讀后評議: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3 .四行詩寫得多美啊!咱們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吧。(注意停頓和連貫,提醒讀書姿勢。)
4 .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都有自己的家,咱們大家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兒呢?請大家自由讀最后兩行詩。讀完以后想一想,我們的祖國叫什么?關于祖國,你還知道什么?
(1 )討論交流。
(2 )欣賞祖國風光圖片。看后簡單交流感受。
(3 )聽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們生長在祖國大家庭里的快樂。(播放VCD 《娃哈哈》)同學們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來表演,有沒有同學想上臺來表演的?(鼓勵大膽展示自我的孩子。)
(4 )指導朗讀最后兩行詩。
5 .朗讀整首詩。
( 五) 指導背誦。
1 .試試看,能不能不看書,把這首詩背給你的同桌聽?
2 .邊欣賞畫面邊背誦,會背的同學大聲背,不會背的同學跟著背。
3 .請大家站起來,配上動作再背一遍。
( 六) 總結全文,擴展練習。
1 .做“找家”的游戲。(教學光盤“我要做”中第二個游戲)
2 .學做小詩人
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搜集有關“家”的資料,現在請四人小組合作,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每人說一句話,小組作出一首詩。
3 、小組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后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個詩句。組織進行簡單評議。
( 七) 總結,布置作業。
回家把你們小組作的詩句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者請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再作一首這樣的詩,好嗎?
( 八) 指導寫字:土、種、子
1 .翻到書本84 頁,昨天我們練習寫了前五個生字,剩下三個生字,請一個同學把它們讀出來。
2 .先學“土”字。仔細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看,你發現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 、利用課件演示“土”字筆順,師范寫,生描紅。
4 、同法學習“種”“子”,注意“種”的第四筆是“點”,“子”的最后一筆“橫”要長些。
5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寫生字:土、種、子。師巡視指導,提醒書寫姿勢。
6 、利用投影展示學生寫字作業,師生評價。
六、教學點評(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陳強)
1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盧老師讓學生通過課外搜集資料、課上交流匯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
2 、課中設計游戲環節“學做小詩人”,以課文為憑借,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培養他們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盧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寫字教學,且扎實有效,同時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并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附:本課教學隨筆
[ 原創] 童言率真,課堂精彩
20xx 年9 月,我參加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11 月我接受任務,向三元、梅列兩區的實驗教師開設一堂新教材研討課。這堂課的設計摒棄了一般公開課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實用的教學策略。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堂樸實的課中卻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亮點,點亮了我和聽課教師的心。我從這堂課中真正體會到:學生放松了,課堂精彩了!下面擷取幾個教學片斷,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快樂。
其一:“曹操發明了印刷術。”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五課《家》。這是一首兒童詩,其中“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有關祖國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關于祖國,你還知道什么?”孩子們紛紛匯報,有的說知道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說知道祖國的地圖像公雞,還有的說知道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我知道祖國有四大發明。”另一個孩子補充說:“我知道四大發明是什么……”這時候平時不大發言的小榮也興奮地站起來說:“我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聽到這個回答,同學中馬上有了小聲的議論,我聽到一個孩子說不是曹操發明的,就轉頭問他:“不是曹操發明的,那么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記了。”“其他同學知道嗎?”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于是我又微笑著問小榮:“你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這個資料你是從哪兒來的?”“是媽媽告訴我的。”孩子的臉開始有些紅了。“哦,是這樣呀。向媽媽請教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不過呢,我記得呀,發明印刷術的這個人叫畢升。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咱們都再回去查查資料,好嗎?”“好!”這個孩子很體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個人都要獎勵!”
為了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祖國的情感認識,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樂曲,并熱情地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賞音樂,也可以站起來邊表演邊欣賞,老師特別希望有同學愿意到臺上來表演給大家看。誰愿意來?”陸續有七八個女孩子走上了講臺,可是當她們站到臺上面對后排黑壓壓的聽課教師時,幾個孩子膽怯了,甚至站在臺上一動也不敢動,只有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當表演結束時,我問:“剛才誰的表演最出色?咱們獎勵她一個‘天線寶寶'(一種卡通貼圖),好嗎?”同學們很快說出了那三個表演孩子的名字,正當我給這三位同學發獎的時候,下面的同學又說了:“老師,我認為應該給她們每個人都獎勵一個天線寶寶,因為她們都很勇敢。”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緊邊發獎品邊對她們說:“對對對。這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因為你們都很勇敢地上臺來表演,所以應該給你們每一位都獎勵。”被獎的同學興奮了,而臺下的同學因為意見被采納,也高興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歡我的詩。”
因為這是一首句式大體相同的兒童詩,所以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的環節,即四人小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說一句話,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詩了。孩子們的想象十分豐富,有“衣櫥是衣服的家”,也有“花叢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當小組匯報完后,為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與欣賞他人,我又問:“你最喜歡誰的詩句?為什么喜歡?”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妙趣橫生的,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他的詩很美。”他的評價當然獲得了稱贊;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我喜歡。”我馬上說:“嗯,喜歡就是喜歡,這也是一個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學說“我喜歡我的詩句,因為是我寫的,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他的回答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我也邊笑邊鼓勵他:“你說得對。我也喜歡你的詩,我還喜歡你的自信。”
其四:“我還要玩!”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電腦游戲的環節。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一課時做完了前兩個與字詞學習相關的游戲,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第三個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游戲。當做完第三個游戲時,又有孩子說話了:“老師,我還想玩第一個游戲。”我迅速看了看時間,一邊在思考能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一邊自言自語:“還想做第一個游戲?昨天不是做過了嗎?”“第一個游戲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聲音多起來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們是課堂的主人,那就聽他們的吧。——自然,我的決定引起了一陣歡呼聲。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提議并非全無道理。雖然是第二次做復習字詞的游戲,可還是出現了個別孩子對“太”和“大”的辨析失誤。——以為做過了就掌握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經驗”騙了我。
這堂課,直到下課的一刻,孩子們始終是興致勃勃的。新的課堂里,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他們說了算,哪怕錯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師和同學們包容。孩子們放松了,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這些童心折射出來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專家評點:
這篇教學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以讀書、識字為重點,強化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教法樸實、訓練扎實,寓學于樂,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審美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設計在充分開發了文本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還適度地進行了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設計方案 篇4
第一課《春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杜鵑圓舞曲》。
教學目標
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材分析: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于世。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聆聽《杜鵑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杜鵑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聆聽全曲。
提示:樂曲中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給同學們聽一聽。
2.復聽樂曲,隨著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或用彩色筆畫在白紙上,聽后,展示給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魚和碰鐘參與樂曲的演奏,應怎樣敲擊比較合適,分小組討論,分別與樂曲合作。
4.簡介作者——約納森。
5.用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6.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春曉》。
教學目標
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聆聽《春天在哪里》。
2、古詩文化
二、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教師示范演唱。
3、教師逐句教唱。
4、教師唱旋律,學生唱歌詞。
5、解決難點。
6、分組演唱。
7、歌曲處理,教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快速作示范。
8、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布谷》。
教學目標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學重難點
把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材分析:
《布谷》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3/4拍,大調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鳥叫聲的音調開始,其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交替的節奏,顯得格外從容,帶出了以級進為主的流暢旋律,有著三拍子舞曲的特點,給人以愉快、優美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報春的布谷鳥,抒發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滿歡樂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表演《布谷》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后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2.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鳥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詞。課本上仍以□為四分音符的時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長短,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教師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樂譜進行教學。
二、編創與活動
教師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也可根據自己的體驗,編創其他聲音,表現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還可以分小組設計更多的像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不要生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可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課堂評價活動:
四、教師小結,下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小雨沙沙》。
教學目標
通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宮調式。旋律采用了級進、同音反復及變化重復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配合下,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歌曲符合語言的規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好歌。可啟發學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鋼琴。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雨沙沙》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集中精力聽歌曲。
2.再聽范唱。提示:雨能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可指導學生模仿小雨的聲音,歌曲中怎樣說的?視學生能力可將學生的創作組合成兩個部。
3.盡快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組編創動作,邊唱邊表演。
二、復習歌曲《布谷》:
1、聽錄音感受歌曲情緒。
2.聽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課堂評價活動:教師小結。
四、教學后記
第五課《放牧》
教學內容
演唱《牧童謠》。
教學目標
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理解歌詞。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聆聽《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牧童哪里去了》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前,同學們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三、表演《牧童謠》教學基本要求
1.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
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于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寫10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基本功訓練點,句式轉化:
北京是我們的首都。
我們的首都是北京。
4、重點教學生如何自己解決朗讀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5、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明白班干部是為大家服務的,只有熱心為大家服務,才能贏得同學的信任,做熱心為集體服務的人;學習自信、有禮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培養朗讀能力,識字寫字。
【教學策略】
根據本班學生閱讀能力差的狀況,重點教學生如何自己解決朗讀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所以,采取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導自能朗讀,然后質疑、解疑的方法學習課文。
【課前準備】
布置預習,準備生字詞與卡片。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發學生讀書熱情
發揮小班化教學優勢,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學生通過看課文下方的拼音、請教老師和同學等方法讀書,至少讀3遍。能讀下來的同學獎勵一個小蘋果。
二、交流生字、詞語
1、帶拼音齊讀:
勞動委員、補選、教室、寧靜、發愣、親切、集體、掌聲。
2、去掉拼音朗讀。
3、讀單個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字形的?在哪里見過“教、室”二字;結合情境用寧靜說一句話。讀詞語,記生字;交流體會識字的方法。
4、練習表達。
第二課時
一、激發學生展示讀書成果
師:上節課我們認認真真地讀了《我選我》這篇課文。我知道很多同學讀的都不錯。老師沒有領讀,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把課文讀下來了,高興嗎?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誰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進步?
(正因、提醒斷句和停頓的等方法。)
二、學習質疑、解疑
師:課文讀了很多遍了,開始讀的時候,有同學就向老師提問了,那么,現在問題解決了嗎?還有新的問題嗎?會提問題,邊讀邊思考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鼓勵學生質疑)如: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了一片掌聲?大家為什么愣住了?愣住了是什么表情?學一學。指導學生通過讀王寧的話明白道理。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重點指導讀第二段和第三段。
(領讀;指導學生個別讀;分男女生讀等。)
四、拓展延伸
1、師:你怎么看待王寧的發言?如果王寧在我們班,你會為他鼓掌嗎?如果你想當班干部,應該怎么做?
鼓勵、引導學生做熱心為集體服務的人;學習自信、有禮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自愿讀課文,全文或者片段,在老師幫助下糾正不夠準確的地方。說說自己的問題,同學能解答的相互解答,并且說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3、討論,相互補充,理解王寧的話。讀王寧的話,討希望自己和李小青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是個好孩子,所以大家為他鼓掌。
4、學一學愣住的表情,說說自己什么時候還會愣住?
5、跟老師讀;個別讀,體會怎樣讀出“靜悄悄”和“親切”的語氣。發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2、認讀生字,用詞語開花游戲組詞。
二、基本功訓練
1、聽老師說句子,聽聽兩句話有什么關系:
⑴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⑵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⑶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⑷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老師說上句,學生嘗試改變一種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⑴ 濟南是泉城。
⑵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三、作業
1、在田字格中練字,組詞。
2、說說自己準備怎樣競爭班主任助理,做好競職演說準備,參加班會《我能當班主任助理》。
【板書設計】
我 選 我
熱愛勞動
王 寧 大方自信
關心集體
【教學反思】
通過上這課,尤其是第一課時,我充分地體會到讓學生自己讀書的好處。在發現他們閱讀能力不夠理想的時候,第一課時我放手讓他們讀課文,為了激發熱情,把這篇不是很有趣的文章多讀幾遍,事先宣布誰讀會了(能流利地讀下來)會得到一個小蘋果。學生開始比較積極的讀書了。但是,幾個水平較差的孩子還是有畏難情緒。我及時指導,鼓勵,并且安排很快能讀下來的優秀生帶他們讀。不斷表揚他們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來請教我,我馬上說:“好,就這樣,你知道請教別人了,很快就能讀好的,再努力!”這樣,一節課基本上在讀書,課文能讀下來了,生字詞也就認得差不多了。下課前,我熱情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特別高興,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發現你們進步很大,學會學習了!學生也很高興。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時間:
20xx.6.9
活動形式:
客教研
主持人:
張艷燕
參加人:
全體帶班教師
活動主題:
主題下建筑區目標以及材料調整情況
活動目的:
1. 在上一次教研活動的基礎上,找到各班建筑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2. 進一步提高教師根據主題以及目標投放材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上次教研的基礎上,了解建筑區要根據當前的主題以及目標和搭建內容進行投放材料,要求回去調整。本次活動就班上:1.發現的問題以及怎樣調整的,2.投放的材料如何完成搭建目標,3.效果如何進行梳理后發到博客上。并配上相應的環境以及材料投放的'照片。(所有班級)
2. 6.9日將材料和照片發到博客上。
活動過程:
1.各班將活動材料提起前案發倒博上。
2.教師根據問題進行研討:
通過觀看照片教師梳理的材料以及照片,圍繞2個問題進行研討,并對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詳細說明(例如:你覺得材料比較豐富,哪豐富等進行詳細說明)
(1)搭建是否體現目標,并能進行情節搭建
(2)材料投放是否多樣性,豐富性
3.也可以就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說明,比如你覺得哪里還需要調整,怎樣調會更好。
4.博客研討發表時間截止為:6.16日
下期預告:
各班將孩子在建筑區的活動場景錄成視頻,下次活動時看孩子活動情況。
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指導書寫“船”,認識“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正確書寫“船”字,認識“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感受詩的意境。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看到當你走進這個教室就在關注這個大屏幕(課件:絕句背景圖,創設情境),那你能告訴我,看了這幅畫面,你想對我說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飽經了戰亂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時所看到的周圍美景。于是他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段流傳古今的千古《絕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件:在背景圖上一行行出示,同時加入音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想聽一聽那優美的詩文嗎?
2、學生初讀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讀啊?(學生自由讀文,注意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讀的真好,因為詩真美,想不想走進詩人,走進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這天成之美。
三、隨文識字,理解古詩內容,指導朗讀。
(一)學習第一句(課件:“兩個黃鸝鳴翠柳”,聲景并茂。)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兩個黃鸝在樹梢上鳴叫。)
2、所以詩人脫口而出“兩個黃鸝鳴翠柳”。
3、學習“鸝”、“鳴”、“翠”(課件:3個字在詩中逐漸變大,跳出來,達到重點學習的目的。)
學生用各種方法記憶“鸝”、“鳴”、“翠”。
(鸝:lí,黃鸝,一種鳥,所以鳥字旁,左聲右形。)
(翠:綠的意思。)
(鳴:鳥的叫聲,出示字理。漢字就像個成長的孩子。課件:鳴的字理圖,使學生清晰看到鳴的歷史演變過程。)
4、看吧,兩只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翠綠的柳梢間歡快地鳴叫。他們是春的使者,給人以希望和向往。閉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嗎?你能讀出這春的生機嗎?(課件:這3個字跳回句子。)
(二)學習第二句(課件:“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意境。)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
2、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課件“鷺”逐漸變大,跳出來)
3、學習“鷺”,你認識它嗎?
4、仰望蒼穹,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又是一幅多么高遠而開闊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們,讓我們敞開胸襟,讀出這深邃卻又讓人充滿遐想的美吧!(學生齊讀)(課件:“鷺”跳回句子。)
(三)學習第三句
1、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真是色彩鮮明,到外鶯歌燕舞,綠柳垂絲,春意融融,怎不令詩人陶醉其中,此時他透過窗戶,極目凝視卻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遠處的西嶺雪山吸引住了。)
2、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課件:第三句配圖,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兩個生字朋友跳出來了,看看這兩個小淘氣誰認識呢?(課件,蹦出“含”、“嶺”)
你覺得他們長得像嗎?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嶺”去掉“山字旁”,你還認識它嗎?(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嶺”你還想起了誰?
(玲、拎、冷、鈴、零、齡、領)
(課件:指“嶺”出現“令”家族,使學生一目了然。)
4、漢字多變,漢字真的很神奇,一個“含”字將西嶺雪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防也讓我們感受一下。同學們,讓我們透過窗戶看眼前的這片藍天,想象一下,和下課后我們站在操場看到的無邊無際的藍天感受一樣嗎?
5、可愛的女孩們,你能讀出這含蓄的美嗎?讓我們閉上眼睛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景吧!(齊讀)
(四)學習第四句
(輾轉)
1、詩人忽又低下頭,這次,他看到了“門泊東吳萬里船”。(課件:第4句配圖,感受意境。)原來俯首處,門外還停泊一艘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2、學習“吳”(課件:“吳”跳出,重點學習。)
吳桐,(學生名),你應該是最熟悉這個字了吧,告訴同學們,怎樣記住它?
3、書寫“船”,認識“舟”。
這里還有1個字你認識它嗎?(船,課件:“船”字,突顯船在當前頁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時“橫”變成“提”。在虛宮格中書寫。
4、同學們,戰亂過后,江河暢通,路路通,萬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心情?(愉快)
5、讓我們用愉快的語氣讀出詩人愉悅的心。(齊讀)
四、感悟課題
1、同學們,句句品過了這首詩,你想說什么?
(詩句太美了)
2、是啊,詩句太美了,是因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為此時此刻詩人有一顆欣賞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處處是美景,也只有詩人這樣絕妙的語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這絕倫的美景絕句,無與倫比,而不僅僅是一種詩的體裁。(課件:回到首頁圖,學習“絕”,使課的本身達到“扣題”的效果。)
3、學習“絕”(課件:出示字理圖,演示字理。)
(“絕”與“決”對比練習填空。)
(課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向前,就一定會春光無限。2、朋友們,讓我們懷揣堅毅的決心,譜寫絕妙的人生。)
五、想象詩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學們,我們學完了整首詩,恐怕我們的腦中不停的閃現的就只有一個字——美。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這種美,印記這種美,吟誦這種美。(生配樂讀,想象畫面)
2、總結《絕句》(課件:杜甫畫像前一行行出現總結性語句,使學生了解詩的背景和意圖。)
3、練習。(才子對對碰。課件:出練習題,在橫線上填上本課的生字。翠柳絲線,黃鸝悠鳴。一行白鷺,志向青天。雪嶺含窗,別具一格。泊船萬里,駛之東吳。千古佳句,萬世稱絕。)
六、拓展欣賞(課件:美景圖片,讓農村孩子欣賞到他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學們,你看,不僅是杜甫草堂,其實你的身邊處處是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去擁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絕句》教學反思
寬城區蘭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一、色彩美。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生了誘人的魅力。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二、結構美。
這首詩巧妙地將數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既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
三、意境美。
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但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不需要對古詩了解得多么透徹,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并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詩句的意思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梯度:這首詩的前兩句意思淺顯,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讓學生自己來說,后兩句意思學生比較難以表達,所以以老師的講解為主。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著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點,然后進行說話或寫話訓練,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剛研讀文本時,沒發現有什么空白點,但隨著研讀的深入,發現文本的空白點還是有的,如第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里就含有說話訓練點,這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不就是在歌頌美好的春天嗎?于是在學生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后我設計了學生想像說話: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飛來飛去,跳來跳去,嘴里不停地鳴叫著,好像在說——。
課后,大家提了條非常好的建議:在背誦這個環節中,如果讓學生跟著情境背誦,把原來的配音去掉,那這個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這個課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會更好。真是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無比啊!
設計方案 篇8
一、 課題的提出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在這個時代中,科技的突飛猛進、社會的日新月異以及人類的多元發展使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選擇。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教育,要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必須不斷總結反思教育的成敗和得失,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創新教育機制,不斷規范教學行為,盡可能地為未來一代人的發展提供最優化的教育保障。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是體現“教育創新”和“創新教育”的永恒主題。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如何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的目標,是學校的工作重心。新的課程改革綱要的核心宗旨是“使教育更好地關注人的發展”,因此,探索“創新性的課堂教學”理念和運行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教學是教學領域中諸多因素的矛盾統一體。研究和實踐“創新性課堂教學”是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的關鍵所在,也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必然保證。我們學校于20xx年5月啟動課題《小學創造性教育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把研究的重點定位在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教學上,我們對“創造性地教”“創造性地學”以及“創造性教學”,不論在理論探究上,還是在操作措施上都進行了有效的研究,也總結提煉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三大原則”和“三大模式”(“三大原則”即:教師要做到“三有三不”——有強烈的創造意識,有靈活的創造頭腦,有堅韌的創造意志;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已經取得的.經驗。學生要做到“三于三不”——樂于發現問題,善于研究問題,敢于解決問題;不盲目隨從,不思維定勢,不滿足于已有的結論。教學要做到“三能三不”——能引導學生探究,能鼓勵學生嘗試,能激發學生超越;不死板僵化,不保守封閉,不囿于統一的規格。“三大模式”即:自主活動式教學模式,嘗試探究型教學模式和問題發現法教學模式。)縱觀整個研究過程,應該說,我們在教學理念上初步實現了創新,也在操作層面上進行了嘗試;然而對課堂教學諸環節的研究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運行體系,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優化尚未形成較為具體的操作框架,尤其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值得我們重新審視“研究流程”.為此,我們確立了“十五”期間的研究課題“小學創新性課堂教學研究”.一方面體現課題研究的階段性和發展性,另一方面使研究更為深入、更為具體、更為實在。從而,進一步彰顯“讓校園成為創造的樂園”“讓教學充滿創造的活力”“讓師生成為創造的主人”的鮮明辦學理念和科研特色。
二、 概念假設和理論依據
小學創新性課堂教學是體現“育人為本”思想的,適應新課程思想的,面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的,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理念和可操作性舉措。其“創新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的目標指向是富有創新性的,即它所面向的是學生的智慧發展,在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取向上與傳統的教學觀念有明顯的突破;二是課堂教學的運作流程本身是富有創新性的,即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要求的建構,教學內容的組合,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調控等方面形成獨特的個性,從而突破傳統教學的模仿性和程式化。
確立以上概念假設的理論根據是:
1、創造性教育理論。我們把“創造性教育”看作是與“傳習性教育”相對應的,面向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解放的教育,它著重在于通過施教者本身創造素質的提高和創造性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力和創造性人格。
2、智慧文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最關鍵的是具備創造性的智慧,教師的天職是點燃學生的所有智慧,鼓起學生的所有熱情,同時充分地培植學生的成就欲、使命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這種理論認為,只有能夠彰顯“解放智慧”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富有創新的教育。
3、教育學、心理學的一般原理和“新課程綱要”的基本理念。我們的教育必須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依托課程的知識體系,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發展規律。“新課程綱要”更強調“圍繞人的培養目標”來確定和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從原有的教學框框束縛中解脫出來,追求嶄新的教學境界。
三、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課題著重研究“新課程綱要”所規定的,本校所有年級的所有課程。同時以語文、數學學科、藝術類課程及綜合實踐活動為突破口。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廣泛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教學經驗,更好地為創新性課堂教學理念的構建提供理論支撐,更好地實現老師們的觀念創新。
2、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聯系實踐,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并做到總結成果和推廣運用相結合。
3、個案分析法。不斷地收集典型教師的典型課例及課中的典型教學細節,從中發掘和提煉科學有效的實施舉措,及時予以推廣。
四、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探索與新課程綱要相適應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資源體系。
2、通過研究,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全面優化,并力爭體現出我校創新性課堂教學改革的個性,探索一條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富有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
3、通過課堂教學的優化,使學生真正在課堂教學中“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
4、通過組織教師參與研究,整體提升教師的文化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使老師們真正成為智慧型的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五、研究內容
此課題研究涉及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主要內容包括:
1、創新性課堂教學觀念的研究。著重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通過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學理論,解決老師的觀念問題、認識問題和從事研究的指導思想問題。
2、創新性課堂教學目標的研究。著重研究不同學科教學目標的優化,以及學科之間教學目標的整合。此項研究著重探索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多樣性和有效性。
3、創新性課堂教學內容的研究。著重研究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和教材內容的綜合運用,語文學科著重研究“課外閱讀”材料的遴選,口語交際論題的擬定和綜合性學習途徑的開辟。數學學科著重編制“數學實踐應用”的輔助材料。綜合實踐活動著重建立整體的內容框架。
4、創新性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方面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內容,著重探索教學過程中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選擇運用,著重處理課堂教學里面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著重探索“研究性學習”問題。
5、創新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著重研究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水平的科學評價,試圖探索新型的學生評價機制;對老師課堂教學方案設計、角色定位、學習環境營造和教育技術運用的綜合評價,試圖根據不同的學科的特點制定“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
6、創新性課堂教學環境的研究。著重對課堂教學的物化環境、制度環境及人際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發揮環境的隱性功能。
以上六方面的內容均需確立相應的子課題,由課題組成員分工承擔相關子課題的研究,有些方面的研究還要根據不同年段、不同學科的特征,再分解三級子課題進行研究。
六、保障措施
1、設立“小學創新性課堂教學研究工作室”,明確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和職責,落實子課題負責人。
2、建立總課題研究和子課題研究臺帳資料。采用文字、圖片、聲像等多種形式收集過程性資料。設立課題管理小組,定期檢查研究進展情況。
3、落實相關經費,建立科研專項基金,保證研究活動、教師培訓和成果總結推廣所需費用的落實。
4、積極爭取上級教科部門的關心支持,經常邀請教育專家和有經驗的教師來校指導;積極向市內外有關學校輻射,與相關學校開展協作研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5、明確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相關獎懲制度,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07-28
[經典]設計方案08-05
設計方案(精選)07-27
設計方案【精選】07-29
經典設計方案12-01
【經典】設計方案07-22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