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研究的設計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課題設計方案集錦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課題設計方案1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一)本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科研部門的各種科研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課題管理來進行的。因此,課題管理是縣(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否規范、有效地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是縣(市)教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隨著學校、教師科研意識的不斷覺醒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我縣群眾性的課題研究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課題研究的數量也有很大增長,僅20xx、20xx年度,我縣就有各級立項課題441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包括省規劃課題和省教研系統立項課題)28項,還有大量的市、縣級立項課題,而且研究內容也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但與此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我縣教科研管理的力量卻相對單薄,目前縣教研室僅專職教科員1名,雖然其他學科教研員也承擔起了一部分教科研管理任務,但還是很難有效地承擔起對實施課題的全程管理和針對性的服務指導工作。
眾所周知,課題研究的質量形成于課題研究的過程之中,有什么樣的研究過程,就會有什么樣的研究質量。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實現預期目標,真正落實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對教育教學質量和品位的提升、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就必須提升課題管理和指導的質量,實現過程管理的優化。但在實際中,由于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監控、指導的不到位,極大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質量。目前,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問題和困難是:
1、很難對更多的立項課題實施全程的監控。由于無法比較原始、比較直觀、比較全面地了解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僅憑終端性的檢查和評估使一部分科研動機不純的教師有虛可乘,甚至產生了重立項、輕過程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盜編、拼湊、偽造成果等非道德的功利主義傾向,對課題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很難對更多的課題實施有效的面對面的專業引領和指導。目前僅憑教研部門自身專、兼職教科員的指導力量,一方面由于時、空的限制,不能滿足更多數量的基層教師的指導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專、兼職教科員自身研究領域的局限,個人的智慧和學識很難滿足各種不同類型課題的指導需求,也不能用有效的機制發揮本地區教師的集體智慧;同時,不能對課題的過程研究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時效性差,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科研指導的質量和水平。
3、很難實現課題研究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沒有一個課題研究的信息化平臺,各課題間,特別是相關課題間很難建立起一個信息交流的渠道,僅憑我們教研部門組織的幾次有限的`課題協作、交流活動,效率很低。因此,嚴重影響了各課題研究的活動動態報道和與外界的溝通研討,不能及時發布相關研究信息資料和階段性研究成果,無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攻關,也影響了成果的及時推廣。
4、很難有效地建立起清晰、豐富、動態的研究素材庫。課題研究原始資料的積累是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我們也設計使用過書面文本化的研究過程記錄冊,但由于書面文本自身特點的限制和設計的局限,影響了資料積累的豐富性和簡易性,如資料的分類不夠清晰,積累不夠靈活隨機,容易讓一些點點滴滴的靈感流失,多媒體資料不能輕易呈現等,同時同一課題組成員間的研究心得也不能及時交流分享等。
因此,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建立一套科學的課題動態管理機制,來解決上述我們在科研管理中遇到的瓶頸性問題。
在尋找問題解決路徑時,我們首先想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因為目前我們教研室依托海鹽教育網(海鹽教育城域網或海鹽教育信息化),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
課題設計方案2
課題研究是項復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后,就應為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制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回旋的余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征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著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系。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借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于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范圍 課題研究范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范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范圍,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 課題研究不能采用小農生產方式,干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并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為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筑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
課題設計方案3
一、研究背景
就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而言,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應試教育原有傳統的框架體系,還不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四重四輕的現象:即重“知識”輕“情感、能力”;重“結論”輕“體驗過程”;重“書本”輕“實踐活動”;重“技能”輕“綜合運用”。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導向和主要內容。 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量,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充分說明了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數學
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關于課程目標的闡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習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
生活數學包括生活問題數學化(即數學抽象)和數學問題生活化(即數學應用)兩個理論層面的內容,這兩者的辯證結合,對于數學學習有其十分重要的意義。
1.生活問題的數學化(數學抽象)
生活問題數學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體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屬性和關系,并形成相對獨立的數學對象。
2.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應用)
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指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將學到的數學的思想、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分析、解釋并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
三.研究目標:
(一)總體目標
本課題試圖通過"生活─數學─生活"的實踐過程,將現行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實
課題設計方案4
一、課題研究背景
1、從本校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情來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校許多學生家長進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學生”,家庭教育、輔導成為空白,加上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乏動手、動腦的機會,出現了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從而態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課無精打采,厭倦作業,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和鉆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課題以四年級幾名學困生為實驗樣本,運用觀察、調查、統計、實踐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具體原因,因材施教,恢復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的潛力,有力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進行有益的探討。
2、從本校學生數學學習發展來看
從五年級期末的考試成績中看出,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數學素質有所下降。出現了較多的低分,一些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了信心。學習數學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斷的積累、沉淀。出現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對數學學習逐漸放棄的過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學困生的產生,有力地做好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級數學學習學困生轉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廣,這對于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意義和歷史意義。
3、從數學觀的角度來看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其重要性已被絕大多數學生所認識,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對數學學習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還很不正確和到位,他僅僅認識到數學基礎對于記數、算帳有用,不了解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關系;看到了數學工具性淺顯的一面,而數學工具性更深層次的一面,以及數學的人文性,學生的認識十分膚淺。一個人的數學觀支配著他從事數學活動的方式,極大地影響著他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動機和動力,決定著他用數學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了解學生的數學觀,并積極地引導他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從而指導學生效地進行學習,獲得學習數學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真正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是數學教師應該做好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項工作。
4、從新課標來看
新課標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素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題從中年級學困生入手,以一切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良好基礎,符合課標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目標
1、課題研究目標
(1)在學困生成困基礎上,搞清學困生的類型及特點。
(2)根據學困生成因,尋求轉化方法策略。
(3)爭取轉化成功,使其在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課題界定
學困,指學習上有障礙,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
數學學習學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較弱,成績較差的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學困生中較為嚴重的.是連續得低分的學生。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即是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一定形式的輔導下,學習上有了好的改變。
四、課題研究內容
1.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研究;
學困生轉化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特別需要老師有信心、恒心和愛心。積極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2.因材施教的應用;
為了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益,考慮到學困生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個性差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里包括從近期學習目標、認真聽課、獨立完成作業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并及時反饋信息,了解他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查清主要癥結,對癥下藥,避免再次分化。對于學習主動、積極進步的表現應有不失時機的加以鼓勵,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學困生轉化。
3.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寶貴的心理因素,在這種情緒下,大腦異常活躍、神經細胞處于興奮狀態,必然會提高學習效率,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更應該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老師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開小灶”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專心聽講,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可以讓他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生轉化的勇氣。
4.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接受為輕松愉快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身到教學過程中來。
5.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對學困生的影響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前期思想起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氣氛和健康的社會文化可以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學生從小遠離不良風氣的侵襲。
五、研究方法及對象
1.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多學科角度開展對學習困難學生教育轉化研究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把握研究發展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學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通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對象:本班38名學生特別是本班3名學困生。
六、研究步驟
研究起止時間: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準備與試點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A、確定課題。
B、學習有關理論,篩選教學改進經驗,做好理論準備。
C、制定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A、實施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個人情況分析,家庭情況分析。對其學習數學動機和興趣了解,行為、智力及周圍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學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階段性總結轉化學困生策略。
C、對自我教學上進行反思,對教材難點進行深入分析,課堂上加以改進,使學困生樂學、愛學。
D、積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數據、案例。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A、系統分析、整理實驗資料、研究數據,總結經驗
B、成果交流與推廣。
課題設計方案5
綠色能源課題: 太陽 年級: 小學四年級
目的:
1.指導學生了解太陽的一般情況。
2.認識太陽能的利用對解決能源危機的意義。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準備: 把紅紙剪的“太陽”貼在黑板上。復印學生頁。自制的太陽灶(參見學生頁)。
步驟:
1.指導學生認識太陽的一般情況。
將紅“太陽”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積極發言,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太陽的知識,包括太陽的溫度、體積、與地球的距離等。
2.指導學生認識利用太陽能的意義。
⑴ 教師出示自制的太陽灶,簡單介紹它是怎樣工作的。
⑵ 小設計: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太陽能玩具小汽車,你將把太陽能電池板放在汽車的哪個部位,為什么?
⑶討論學生頁上的第一組問題。
⑷教師小結。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造成的環境污染正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受到破壞。它們的儲量也有限,地球儲備的'煤僅夠使用開采300年;石油、天然氣將在30~50年內被耗盡;水能的利用也有限,人類正面臨著能源危機。
為了擺脫能源危機的威脅,不僅要節約能源,對能源生產、使用中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綜合治理,人們還加緊開發新能源,如核能、風能、生物質能(沼氣)、海流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等,這些能源有的具有危險性,如核能,有的含量有限,如風能,主要在風力較強的沿海、內陸高原應用。而太陽能是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穩定、廉價的,它又是完全沒有污染的,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充分開發利用太陽能是一個關系人類生存、發展前景的事業。
3.指導學生了解太陽能的利用。
⑴討論學生頁的第二組問題。
⑵教師小結人類利用太陽能情況。太陽能的直接利用 曬東西(如曬菜干、鹽、衣服)、種植作物、日光寓采光、蒸發海水制鹽 使用太陽能的設備 存儲熱量 蓄熱水槽、氟石吸熱、化學反應存儲、太陽能真空集熱管 發電 太陽能電池(用于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燈塔、人造地球衛星等)、太陽能發電站 應用熱能 太陽能高溫爐、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的應用前景 太陽能空間電站、太陽能電站、太陽村
4. 布置作業:
⑴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太陽灶(參見學生頁)。
⑵太陽能圖片展:學生為自己見到的太陽能裝置拍照或畫圖,分類貼好供展覽。
課題設計方案6
一、課題的提出:
培根說過一句話:“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是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一輩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而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有利于保持校園良好的衛生,同時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小學階段是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就要求班主任重視養成教育,把它落到實處。
二、理論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確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切實提高他們的衛生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十四條:“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是進一步學習與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未來建設者的一項基本素質。良好的衛生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學生階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到孩子們長大后獨立生活時就更容易選擇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實驗小學二年級二班有學生51人,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弱。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具有較高的溺愛,在生活照顧上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凡事不準孩子動手,對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這樣就使獨生子女在生活上缺少實踐的機會,更沒有保持衛生和勞動的意識。
我班農村子女較多,個別家長觀念淡薄、衛生意識較差,對子女衛生方面的指導比較欠缺。有的家長成天規范子女讀書、寫字、做作業;要么撒手不管,任隨子女干什么,也不去引導。比如我班的孫陽同學,父母在他還沒上學時就離異了,爸爸另外又組成了一個家庭,有了孩子,媽媽也有了新的的生活,而且經常打麻將,他和爺爺奶奶居住,爺爺奶奶是農村人,沒有收入,沒有文化,所以他一年也不洗幾回澡,夏天走到他身邊,常會聞到一股異味兒,而學生并不會自覺去糾正不好的衛生習慣來改善這些不好的狀況。而城市家庭中個別家長缺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讓孩子“受苦”,如我班的鄭嘉瑞同學,爸爸媽媽在賓館上班,他的物品,包括學習用品經常是賓館的服務員給他收拾,所以他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每節課下課老師都提醒準備下節課物品,他就像沒聽見一樣,桌上物品總是亂七八糟,上課鈴響才收拾。二是怕孩子不小心磕著或碰著,三,家長怕麻煩,有些家長對我說: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或者說,他做不好,我不放心。許多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基于以上幾種原因,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承擔起指導教育的義務。
四、課題界定:
所謂習慣,是指出于無數次的重復或練習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高度自覺的行為方式。本課題涉及的良好衛生習慣,包括教師環境衛生習慣、個人衛生習慣等。學生衛生習慣的好與壞,是關系到學生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既保持了環境的整潔,又增強了他們對疾病的免疫力。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促進學生其他良好行為習慣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五、課題研究目標:
1、造就一支衛生意識強、教育思想現代化的教師隊伍,不斷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2、教育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關心教室環境做起,積極參與環保。
3、通過各種形式、途徑、方法培養本班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切實提高他們的衛生意識,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4、通過研究,探究培養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有效途徑。
六、課題的研究原則
1、研究原則:
一致性原則。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其個人經歷、社會交往及個人心理特點的影響。在養成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學校教育,更重視學校與家庭、社會的關系,使教師、學生、家長對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意義有統一的認識,在實踐中保持行動的一致性,特別是贏得家長的支持。家校聯動,共同培養。習慣是在教育過程中和實踐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的,學生的一半時間在學校度過,還有一半時間在家里度過。因此攜手家長共同制定衛生習慣的落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定期召開組織家校活動,通過各種方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向家長宣傳學校生活常規及衛生習慣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讓家長密切配合,積極支持,共同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習慣,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規及衛生習慣。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所有學生的衛生習慣都應得到培養和發展。
差異性原則: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要注意因材施教,揚長補短。
循序漸進原則。培養衛生習慣要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和特點出發,符合他們發育成長的規律,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應提出不同內容的衛生習慣要求。把培養衛生習慣的目的意義講清楚,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
表揚為主原則。培養少年兒童的衛生習慣是一項耐心細致的工作。教師對班里各種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堅持正面教育個別衛生習慣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了解孩子的思想實際,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盡快形成好習慣,如定期進行學生個人衛生檢查。同時,讓衛生習慣好的學生成為骨干,作為榜樣帶動衛生差的學生,當他們有點滴進步時,及時肯定,予以鼓勵。
七、實驗方法與策略
(一)實驗方法
本課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題,因此,總體上主要采取行動研究法,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解決實際問題,改進實踐方式方法,具體采用調查法、比較法、觀察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多種方法結合進行研究探索。
1、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實踐”式行動研究法。研究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不斷修正研究方案,改進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2、調查研究法:從課題立項之前到研究的各個階段,分別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不同內容的調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獻研究法:查閱文本資料以及相關教育信息網,搜集資料,進行先期的文獻研究,分析研究的時代背景,構建研究的理論框架,為課題實施奠定基礎。
4、個案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選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檔案,進行跟蹤研究。
5、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教師及時撰寫教育案例,由具體經驗總結上升到科學經驗總結。學校對實驗過程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提高經驗研究水平,培養學生基本文明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為人基本習慣、處事基本習慣、學習基本習慣,衛生基本習慣、語言表達習慣等,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在為人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愛心”,體現為“有真愛,負責任,明禮誠信和樂觀豁達”。在處事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規則意識”,體現為“遵守規則,做事有計劃,善于合作,毅力堅強,求新求異,追求效益”。在學習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為“基礎扎實,掌握信息,學用結合,善于思考,科學用腦”。禮儀方面,課題強調穿著整潔得體、說話語言文明。這些良好習慣都需要在中學生日常行為中培養。
(二)實驗策略
1、為人師表身正為范
班主任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及班集體的組織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之外,班主任還具有榜樣示范的作用,榜樣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對于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尤為重要。教師的行為應充分表現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師應一邊指導他們如何做,一邊身體力行,做示范,和他們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進教室,看到地上的紙屑,就不動聲色地把它檢起來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臟了,主動拿掃帚掃干凈;桌面臟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在無聲的身教教育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教會學生做值日,人人爭當小主人
一年一期每人當一天值日班長,明確值日班長的職責。在每人當過一天值日班長后挑選十名優秀的值日班長擔任值周小干部,值周小干部每日中午和放學必須組織檢查其他同學的“每人一崗”,自己的桌子,座位四周的衛生。“每人一崗”雖然任務少,但要每天堅持也不容易。我一向重視學生責任心的培養,讓學生知道,我是班級的一員,就有責任把班級的衛生搞好,我是學校的一員,就有義務為學校的美麗出力。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不大放心,每次掃完地都要親自去檢查一遍,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我已欣喜地看到“學校是我家,教室是我家,清潔靠大家”的理念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根植,每天中午放學的時候,每位學生都會把自己的包干區里的衛生檢查好,把自己的書包整理整齊才會離開教室。
3、開展活動,寓教于樂。
喜愛活動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活動既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們長知識、增才干,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寓教于樂的活動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受到教育,逐步改正自己的行為。班主任應充分發揮晨會課及班隊課的時間,增加學生的個人衛生和環境保護意識。例如:開展以衛生知識、保護環境等為主題的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是一項耐心細致的工作。如開展制定班級衛生公約,讓公約成為班級同學共同努力的方向;帶領學生參加保潔護路活動、上街宣傳等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學生不亂扔垃圾的習慣;開展講衛生小故事比賽,在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開展值日生評比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衛生習慣。
4、創設環境,培養習慣。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如發動學生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教室的課桌椅整齊有序,窗明幾凈,舒適溫馨的家需要我們用雙手共同創造。同時在學生中開展“一人一崗”、“爭當值日班長”等活動。讓學生知道,我是班級的一員,就有責任把班級的衛生搞好;我是學校的一員,就有義務為學校的美麗出力。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更加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持之以恒,反復訓練。
衛生習慣的培養和不衛生習慣的糾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小學生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有“反復”的特點,改變已鞏固的條件反射,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較大的精力,反復堅持,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通過對強化訓練,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強化法可與學校的常規管理相結合,學校在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衛生習慣的形成情況,確立強化訓練點,班級、學校上下一致強化訓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貫徹落實到整個學期的始終,使學生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反復強化中定型。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制定好教育訓練計劃,反復地、經常性地圍繞具體要求組織落實。
6、建立激勵機制。
教師方面:重在精神激勵,強調自主科研與創新意識,激勵教師積極參與,撰寫科研論文。學生方面:采取群體激勵與個體激勵相結合,群體激勵:如星級文明班評比——每周評比文明班級—每月文明班升級—期末評出四星級文明班,舉行授獎儀式等,以營造濃厚的激勵氛圍;個體激勵:如各班評比每周一星(周一升旗儀式佩戴禮儀之星)—期中初評班級禮儀之星(十佳禮儀少年)—期末分層級評比禮儀之星(班級類每班10名,年級類每班各3名,校級類每班各1名)。
八、實驗步驟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時間是:20xx年3月至20xx年12月,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小組,建立課題檔案,制定研究方案,調查分析小學生衛生習慣現狀,完成現狀調查報告。(20xx年3月至4月)
——對課題進行充分論證,完善實驗方案,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并編制成課題內部研討、學習資料,供課題組成員閱讀。(20xx年5月)
第二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11月(實驗階段)
——開展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實踐系列活動,探究培養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途徑與方法。
——通過問卷與訪談,調查、及時反饋良好衛生習慣的階段性成果與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在學校的教師、學生及其父母中開展“衛生與生活”、“良好衛生你我他”為主題的競賽活動,同時舉行“良好衛生習慣養成”經驗交流會,探索良好衛生教育養成的經驗。
——結合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
——形成一套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良好衛生習慣教育方案。
第三階段:20xx年12月(總結階段)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1、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和實效化,促進學校養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開展,找到“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
3、使教師提高研究水平,促進專業化成長。
十、實驗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實驗小組
(一)實驗領導小組
(二)指導小組
(三)實驗組成員
全體班主任參與課題研究
課題設計方案7
一、課題名稱。
要求:
1.簡明、貼切、清晰。
2.常用陳述式句型表述。
二、課題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問題,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和重要要領的定義、涵義及來源。方案設計的許多內容將由此發出去。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課題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
要求回答"為什么要進行該課題研究"的問題。可說明:
1.研究原因。具體說明:
(1)時代背景。用以說明研究者選用的新的社會參照標準。
(2)針對問題。說明根據新的社會參照標準的要求,本課題試圖解決的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問題表述要求:①一定的維度說明,并使彼此邊界清晰,不致混淆。②同一方案中旨在解決的問題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③彼此邏輯關系正確,母概念與子概念關系清晰。④總課題所列問題要包容子課題旨在解決的問題,防止各說各的互相矛盾。子課題要根據總課題所列的某些問題作具體說明。⑤旨在解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標、指導理論、研究內容及操作變量等相呼應,前后照應,防止相互分離。
(3)學生發展的需要。
(4)學校發展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切合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可說明:
1.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對象的代表性
2.根據統計學要求推算研究對象的數量
3.通過前測對實驗對象和對照對象進行等化處理或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對象。
五、研究思路。可說明:
1.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事實和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理論對研究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結果所做的猜測,即對課題中涉及的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標準的作用。在有假設的實驗研究中,研究必須圍繞“假設”進行,對“假設”進行驗證,并在以后的研究報告中說明研究結果是否驗證了假設。假設在內容與表達上應達到這樣一些標準:
(1)以陳述的方式表達。通常說明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那么就(有可能)……"
(2)一般陳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3)假設有待檢驗,且必須可以檢驗。必要時可對假設作理性分析。
2.指導理論。主要說明原理性理論。要求:
(1)少而精(2)針對"問題"(3)能指導操作(4)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以便教師理解和把握。可引經據典,也各自圓其說。防止搞成目錄式,似貼標簽。
3.研究目標。獨特的研究課題應有獨特的研究目標。表述時要注意顧名思義、切題、個性化。作為應用性研究課題至少說二點:
(1)研究目標。也稱中介目標、自變量。即解決問題的對策。常簡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徑、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體現先進性。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情報資料的基礎上繼承和創新。③如總課題分解為子課題時,則要分別說明。
(2)學生發展目標。也稱教育目標、因變量。常簡述由于實施上述操作,學生發展將如何。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理順邏輯關系,如說直接目標1,由此導致目標達成2、3……③與研究目標構成函數關系:(假定其它因素作用為零的情況下)
六、因變量及其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要求:
1.將前述因變量分解為指標,形成評價指標體系
2.說明評價指標的測試及觀察判斷方法
3.設計好相應的統計表格
七、自變量與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說明:
1.自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1)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原因
(2)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規范,將方法化為方式,并體現先進性。如說"模式",則按"模式"要素分別說明規范要求。
(3)規范操作
2.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八、研究方法和設計邏輯。可說明:
1.研究方法。說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2.設計邏輯。說明如何取樣,績效如何反映。
九、預期研究成果。可說明:
1.研究報告2.其它論文3.專著4.音像資料5.典型教案6.教具學具(含課件)等
(附鑒定材料:①主件:研究報告;②附件:有關研究的支撐性材料;③研究工作總結)
十、研究步驟及進度。可說明如何實施目標管理;規定時間、明確責任、計量成果等。
十一、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可說明:
1.課題研究的類別。說明是獨立課題,還是集體課題。如果集體課題,則要說明如何分工協作。
2.課題研究的組織形式。說明是集體研究式、總分協作式還是縱何分層式研究形式。
3.相關人員的分工及職責等。
十二、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可說明:
1.人員保證
2.策略保證
3.經費和物質保證
4.機制保證等
【課題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的設計方案07-27
課題:翠鳥12-29
用課題造句06-17
從問題到課題12-06
小班課題總結01-08
大班課題總結01-08
課題階段總結01-18
課題研究總結01-19
貓的課題說課稿06-10
人生的課題美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