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1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 教學設計方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著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并把尺子折斷扔向墻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并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后,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后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里。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復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后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臟了。“我”很后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后,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教學設計方案 2
【教學目標】
1、對“棗兒”這一具體事物及劇中情節,語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義。
2、體會有象征意味的臺詞
3、理解劇中人物的親情,思考現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學重點】
揣摩情節、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劇中象征意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實社會中,人們邁步奔小康,在農村不少家庭主要勞動力涌入城市生活,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同時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現象,留守家園的老人和孩子,在無盡的思念中生活,他們怎樣寄托這種思念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戲劇小品《棗兒》。
二、整體感知
1、概述古詩情節:
在鄉間一棵掛滿了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一個撿棗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談,吐露了老人對兒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兒子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反映社會變遷。
2、本文把時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棗兒”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紅棗兒樹下,老人思念親人的場景交待,棗樹為背景,“棗兒”是全劇的標題,并以“棗兒”貫徹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
3、老人有幾次回憶起棗兒小時候的事?他對男孩又是什么態度?他的這些回憶和態度反映出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作者借“棗兒”表達什么思想?
⑴ 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摘棗兒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兒子在棗兒樹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愛男孩。
⑶ 老人思念兒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對兒子的愛。
⑷ 作者是借“棗兒”傳達親情,表現對親人的思念。
4、劇中人物各是什么樣的人?
老人:老一輩農民滿懷親情,富有愛心,念舊而傳統,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農村)思念親人,好奇懂事、純真可愛。
5、“棗兒有什么象征意義?
“棗兒”是親情的象征,是故鄉的傳統生活和精神家園的象征。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
背景:棗樹下童謠聲親情
人物:老人:老一輩農民、親情、愛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棗兒:象征親情、故鄉、精神家園
教學設計方案 3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厘米的實際長度。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用厘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致、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厘米和用厘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并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并學會用厘米錄比較短(整厘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厘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厘米。紅彩條長5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厘米。豎放;另一根長11厘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于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于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厘米1.1厘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著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厘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厘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教學設計方案 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兩段。
4.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首都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學過《看雪》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們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北京,去了解一下這個美麗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門)圖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課文是怎樣描寫圖上的景物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
要求初步讀通課文。
2.教師范讀課文(或放錄音)。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
3.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4.學生匯報。教師出示下面的詞語,請大家讀一讀。
中央黃瓦寬闊雄偉紀念碑柏油
綠樹成陰立交橋川流不息古跡優美
矗立建設似的拼圖圖案大廈
教師從旁糾正字的讀音,注意矗、似、廈是翹舌音。
5.記準字形: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闊雄油陰交川跡優
1)學生自由識記,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2)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
3)對大家認為比較難的字或教師認為易錯的字進行重點指導。
央:最后一筆是捺。
瓦:筆順是,一共四筆。
碑:右邊的筆順是撇、豎、橫折、橫、撇、橫、豎
6.指導書寫:
闊:門要寫得寬大一點。
雄:左右一樣寬,右邊的是四橫,不要寫成三橫。
碑:左窄右寬。
三、課堂練習。
1.學生自由練習,完成課后2題。
2.作業展示。
3.師生評改。
板書:
教學設計方案 5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匯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匯報時候要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學過用一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后會很快收集到數學信息,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說,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節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了解學生思維的基礎,激活學生思維。然后經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范學生的解題思路,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才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現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勵全體學生都嘗試做一做。)
3、課堂小結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說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注意嚴密規范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一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并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冊,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設計方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執拗、憔悴、饋贈、真諦、璀璨、長吁短嘆、盛氣凌人”等詞語。
2、了解紀伯倫及其藝術風格。
3、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詩中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
能力目標1、強化朗讀,體會詩意推進的肌理和層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3、領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德育目標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1、反復誦讀,感受詩作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分析:詩中語意遞進伸展的層次。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讀·點撥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紀伯倫的《組歌》中的.兩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板書課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紀伯倫簡介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kuì):贈送(禮品)。
真諦(dì):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qiàn):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xū)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哎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紀伯倫散文詩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3、教師范讀,學生用簡潔的語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學生誦讀全文,主動質疑,提出問題,師生合作交流。
學生的質難問題有:
(1)“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里的連接詞使用好像不合常規?
(2)“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死神的懷抱。”這句話如何理解?
教師點撥
四、指導研習,深層理解課文內涵
1、學生齊讀全文后,合作研討:
(1)這兩首詩中,作者的想象多數時候是緊貼著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開的。《浪之歌》中第二、四節寫到的潮汐現象,你了解嗎?詩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與海岸的熱戀形象的?
(2)《浪之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分析詩中雨的形象遞進伸展的層次。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組歌(節選)
紀伯倫
《浪之歌》
擬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間:世界的守護者
杰
熾
作
熱
《雨之歌》
深
雨:滋潤萬物情
“傳情的信使”
(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學設計方案 7
葫蘆島小學 王倩 知識目標:
1.觀察、認識春天動物、植物、人等顯著的特征,從多個方面了解春天的變化。
2.歌頌春天的詞語、詩歌。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收集春天動植物等變化細心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2.培養學生親手制作警示語、影響周圍的人一起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體驗等活動感受大自然在春天發生的美妙變化,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欲望和情感。
2.通過對保護樹木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春天到來之后,動植物的變化,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周圍生活環境、關心和保護大自然的態度;讓學生感悟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春姑娘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你們聽!(唱《春天在哪里》歌曲)
一、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紅的花啊,映出綠的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嘀哩嘀哩,嘀哩嘀哩……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二、 匯報自己找到的春天
師:歌中的小朋友找到了春天,聽說你們也去找春天了,你們找到了嗎?
春天到了,你在什么地方發現了什么?
生:春天到了,我在……發現了……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大家:
1、 圖片:(學生自己照的照片)
這是**找到的春天,他很用心地把它們拍了下來!
2、 畫春天:已經畫好的
3、 寫春天:寫下描寫春天的優美句子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一年之計在于春……
總結:我發現咱班同學都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你們找到的春天真美啊!
三、贊美春天
老師也非常喜歡春天,我也去找春天了,想不想一起看一下我找到的春天? 小草:小草也偷偷地從土地媽媽的懷抱里鉆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特別可愛! 朗誦:《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迎春花:你們看,迎春花也開放了,金燦燦的,特別漂亮!
師:花兒草兒都趕集似的聚攏來了,小燕子也不落后,它們也來參加春天的聚會。 小燕子: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
春天也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春天的百花園里看看?
(欣賞圖片)
師:剛才你們為什么會發出一聲聲的驚嘆啊?
生:春天太美麗了!
四、課外延伸
春姑娘就像一位魔術師,把大地打扮得這么美!讓我們用我們喜歡的春天的歌,在春風中盡情地享受春天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教學設計方案 8
(一)知識教學點
1、給加點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試 頹唐 瑣屑 舉箸
2、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瑣屑
(二)能力訓練點
1、 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 學習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重點、難點
1、 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課文第二、三段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2、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樸實的語言所包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課文可按內容結構-語言的順序由淺入深的進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 掃除文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2、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3、 劃分段落層次、歸納中心意思;理解二、三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談到中國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寫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發表在當時的《文學周刊》上。文章發表后,廣為傳誦,并一直作為語文教材。當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后,有些中學生拿著報紙悲痛的說: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見本文的影響之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篇著名散文《背影》
教師備注
二、教學新課
1、學生閱讀課文,、詞典解決生字詞問題。
2、范讀課文(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
3、學生速讀課文,討論問題。
(1)本文為什么以《背影》為題?(背影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2)文中出現幾次背影?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看見的背影?表現了父子之間什么樣的感情?
(文中四次寫背影。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一段兩次寫背影,結尾憶背影。著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中心思想
(3)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車站送別為中心展開。請同學們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層意。
第一部份(1)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26)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第一層(2、3)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4、5)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6)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7)寫別后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4)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加深體會中心。
(5)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通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離別,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為什么又要寫與此似無多大關系的第二、三段呢?
教師備注
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為突出父親的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禍不單行。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失一畢,父親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背著沉重的精神負擔,還細致入微的光照兒子就更為感人。
教師備注
小 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掃除了文字障礙,分析了段落層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年,子女對這種感情當時難以體會到的,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之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里?是通過某個動作的流露,還是通過某個身體形態的表現。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使我們終生難忘。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的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一代年輕人。
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反復朗讀第六自然段。
2、熟記生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并組詞造句。
3、尋找父母對自己的疼愛之處。認真體會父母的愛子(女)之情。
達 標 測 試 一、給下面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1、觸目傷懷 ( )
A、心里 B、懷抱 C、懷疑 D、胸膛
2、不能自已 ( )
A、自己 B、停止 C、控制 D、已經
二、見練習冊基礎知識部分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1、 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 領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3、體會文章表現的父子深情。
第一部分:開篇點題。思念父親,作者最難忘懷的是什么?(父親的'背影。)在不能忘記前加一個最字,表明什么?(表明背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就記敘的順序來說第一段屬于什么寫法?(采用倒敘的手法)
第二部分:追憶往事,作者最主要追憶的是哪一件往事呢?(買橘送別,描繪背影)
下面我們來看第一自然段:這段文字主要寫什么內容?(祖母去世,父親賦閑,家境慘淡。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一段中有一處寫我第一次流淚,我這一次流淚是為了什么呢?(是因禍不單行而悲傷流淚)
那么父親在我流淚時是怎么說的呢?是以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說這句話是因為真的有了什么好的解決家庭困難的辦法了嗎?不是。那為什么父親還要這樣說呢?(是父親怕我傷心過度而對我進行安慰。是父親體貼、勸慰兒子的表現。)
父親的心情本來也很難過,卻反過來勸慰我,這表現了什么呢?(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
下面我們來研讀第三自然段: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為什么只寫這一句?不寫行不行?(這一句與文章主旨關系不大,所以沒有具體寫,而一筆帶過。這一句交代了作者的行程,所以不能不寫。)
教師備注
下面請同學們注意一些重點詞語:說定改用說過可以不可以?為什么?(改為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過是隨便說說,說定是已經確定不送了。與后文的送相聯系很好的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情。
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細,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詞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里行間表達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即便是父親為兒子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可還是去送了。下面我們來看父親送兒子到車站這一段。請同學們找出父親為兒子做了些什么事。照看行李、講價錢、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囑咐我、囑咐茶房。(作者通過這些描繪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關懷。一個慈父的形象躍然紙上。)
作者對父親的體貼關懷是不是理解呢?不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對父親的不理解?(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作者在本段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方法,表明事后醒悟時的自責。請同學們找出這樣的句子.(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太聰明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的意思,因為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過體貼父親的心情。
在這一部分里,父親對兒子的體貼關懷已經是無微不至了,可這還遠遠不過,父親又為兒子做了什么事情呢?
下面我們重點來分析課文的第三層。上堂課我們分析過這一層寫的是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父親為我買橘子,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下面我們齊讀一遍這一段,分析一下這一段中哪些詞句寫得好,能讓你感動,為什么?
作者在寫父親買橘子之前先寫賣橘子的地點、這條路的情況,又強調了父親是個胖子,這有什么作用呢?(主要表現父親買橘子的艱難,從而突出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
教師備注
這一段中寫父親背影的詞句最富于表現力。先寫看見父親的服裝,勾畫了一個大體的外貌。這段外貌描寫中主要突出了一個黑色,這是為什么?(家中親人去世,同時也給人壓抑、凝重的感覺。)
寫父親在平地上走路,就用了蹣跚,可見步履的不便。寫父親買橘子的一路上又幾個動詞用的最好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探、攀、縮、傾)同學們說說這幾個動詞為什么寫得好?
慢慢探身下去為什么可以寫成跳下去?用探表明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
兩手的動作用攀這個詞既寫出了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親爬月臺時的吃力。
兩腳的動作用一個縮字,說明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法寫得更細致了。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動作描寫,細膩而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把父親爬月臺時的艱難動作寫得栩栩如生。
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注意選用最恰當的詞語來表達。
當看到父親此時此刻的背影我的反應時什么?(第二次流下了眼淚)作者為什么第二次流淚呢?(這是感動的淚,同時也是悔恨、慚愧的淚。)
既然感動得流了淚,為什么要趕緊擦干,怕父親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呢?(怕父親見我流淚而傷心,怕別人看見難為情。)
這是全文第二次寫父親的背影,那么第三次寫背影是在哪里呢?
看到父親的背影我第三次流下了淚,這也同樣是感動的淚,離別傷感的淚。
第三部分:懷念父親,再憶背影。請一名同學把第三部分朗讀一遍。
這一段文字是對父親背影的深化。它一方面起到了和開頭氣氛、請調相呼應的作用,反映出父親生活道路的坎坷,另一方面繼續加深背影的形象。父親晚年,境況不好,年老體弱,不能像過去那樣為兒子奔走操勞,但他那顆疼愛兒子、關心兒子的心沒變。
教師備注
結尾再現父親的背影,是兒子親眼看到父親的背影了嗎?不是,這是兒子心中的背影,意念中的背影。面對這個背影兒子第四次流下了眼淚,這是思念之淚,這是傷心之淚。 教師備注
板書設計 一、開篇點題,難忘背影
黑色的背影
1、賣橘子的背影 蹣跚的背影
二、追憶往事,描繪背影 艱難努力的背影
2、離別的背影
三、懷念父親,再憶背影
小 結
這篇散文以樸實的語言,真切表達了父親間深厚的感情。作者以背影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先作鋪墊,后到高潮,感情自然。全文結構合理,思路清晰,是一篇典范的敘事散文。也同時使同學們學習寫作的一篇范例。
教學設計方案 9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并、夜”等8
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體會到“父親”的愛
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情感目標:培養起學生愛護動物,愛護小生命,要與自然和諧
相處的意識和初步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并、夜”等8個生字。
2、難點:
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
心愿,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能說出幾種小鳥的名字?
2、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鳥的文章…….(齊讀課題)
3、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到下面的“樹葉”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讀一讀。
4、齊讀帶拼音的字。
5、學習“蒙、喃、味、濃、騰、獵、黎”7個生字
重點讀準后鼻韻母的字“蒙、濃、騰”,“騰”是后鼻音(提示:“騰”
在“熱騰騰”一詞中變讀為一聲); “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6、齊讀生字及它們的組詞(幻燈片顯示)(1-6共8分鐘)
7、學習“并,夜,喜,重,味,輕,刻,群”8個生字
學習的內容:讀音、偏旁、結構、換偏旁、加偏旁、注意寫法、組詞…
(12分鐘)
8、指導寫字(我會寫)
(1)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
(2)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可以沒有)。
(3)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示范書寫“喜、重”二字,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前邊發現的兩條寫字規律。
(4)其他字,重點說“夜、味、輕”
“夜”右邊是“夕”加撇,“味”強調“未”與“末”,“輕”強調“車”變為偏旁時的筆畫順序。(共15分鐘)
9、課件顯示飛快閃過的沒標音的生字及組詞,檢查學生剛才的生字學習情況并鞏固對生字的認識(開火車讀)
10、摘楓葉(我會讀)(9-5共5分鐘)
第二課時:
1、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解說,引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在歡快的'鳥語
聲中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同時將學生帶進課文,提出疑問:“我”和父親走進樹林里,他們做了些什么?父親和鳥又有什么關系?
2、學生帶著疑問讀1-4段(齊讀)
3、文章一開頭就說父親是……(學生回答),教師復述故事,同時范讀第三段。
4、“霧蒙蒙”——在霧蒙蒙的天氣里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過霧蒙蒙的天氣嗎?在霧蒙蒙的天氣里看東西是怎么樣的呢? “樹林邊”——不用走進樹林用眼睛望,用鼻子聞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鳥。
結論:父親對鳥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請學生喃喃地說一說父親的話。(全班將1-4段讀一次)(1-4共10分鐘)
5、父親望了望,聞了聞,就知道樹林里有不少鳥了,可是我卻…….父親真是神
了, “我”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卻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聽見一只鳥叫。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他是怎樣知道樹林里有不少鳥呢?請同學們齊讀下面的段落(一直讀到“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然后告訴老師,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回答)
6、父親說話很輕,為什么?(父親愛護小鳥,怕驚動它們)(請學生輕輕地讀一
下父親的話)
7、可是這時“我就提出了疑問:鳥也有氣味?”父親是怎樣回答的呢?同學們
一起來讀讀父親的回答。
8、動手的理解“焐”, 用熱的東西接觸涼的東西,使它變暖 (我手很冷,你的臉讓我焐一下好嗎?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臉吧。)熱騰騰的真舒服,指導用“熱騰騰”這種ABB形式的詞來說一說。你看到過什么是熱騰騰的呀?(熱的飯
菜,剛燒開的水,剛出爐的包子??)那時熱騰騰的氣味,你一聞就能感覺到了吧,同樣的,小鳥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父親就聞到了小鳥的味道了,原來如此!
9、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二小組讀作者旁白,一小組讀父親的話,一小組
讀“我”的話,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鐘)
10、父親對小鳥實在太了解了,同學們再往下看,找一找,還有那些方面體現父
親對小鳥非常了解的。(學生回答)
11、“我”和父親在聊天的時候,小鳥還是藏在樹林里,可是當父親說“聽,鳥
要唱歌了”,小鳥就開始唱起歌來,父親對小鳥真了解。父親還知道“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而“我”為什么說父親這時也是最快活的呢?(學生回答)小鳥們成群地站在枝頭上,面對著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好像在跟我們分享它們喜悅的心情。此時的小鳥是快樂的,樹林是快樂的,父親更是快樂的,他為小鳥的快樂而快樂。
12、指導學生用“快活”說句子。
13、父親知道鳥兒最幸福的時刻也是鳥兒最危險的時刻。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父
親是一個如此愛鳥的人,你們能體會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嗎? 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我”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對小鳥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他是鳥兒的朋友,一位愛鳥、知鳥、護鳥的人。同學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你們能做到嗎?
15、分角色朗讀最后一部分。(教師讀旁白,兩組學生讀父親的話,兩組學生讀小作者的話)(10-15共15分鐘)
16、分角色朗讀全文。兩組讀旁白,其他兩組的男生讀父親的話,女生讀小作者的話。
17、作業:(16-17共5分鐘)
1、抄寫二十九課生字
2、組詞
3、預習語文園地七
4、家聽二十九課生詞
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學目標】
1、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別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剛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閱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了解什么?
反饋: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小組討論:
⑴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⑵ 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⑶ 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⑵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布置
改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王 林)
教學設計方案 11
一、 標題(課時)
二、 教學目的
三、 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
1、舊課復習(時間)
2、新課內容(時間)
3、新課小結(時間)
四、 作業
五、 教學后記
教案(首頁)
注:課程類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集中實踐環節、實驗課、公共選修課
附件3:參考教案格式
課程教案
填表說明:1. 每項頁面大小可自行添減,一節或一次課寫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課次為授課次序,填1、2、3……等。
3. 授課方式填理論課、實驗課、討論課、習題課等。
4. 方法及手段如:舉例講解、多媒體講解、模型講解、實物講解、掛圖講解、音像講解等。
教案參考格式
教案是體現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對課堂教學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安排,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為做好教案編寫規范與管理工作,促進教案活動更加規范、有序,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特制定本辦法。
一、教案編寫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頁上的課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應填寫課程名稱、課程編碼、總學時(周學時)、開課時間、適用年級、專業、使用教材、授課教師等信息。
2.教案扉頁要求:應填寫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設計編寫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對教學內容做了較為詳盡的表達,較為充分的體現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包括:章節、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習舊課、引入新課、提問與練習、小結、布置作業等。 在編寫教案時應突出以下要點:
第一,確定教學目的。教學目的要反映學院的辦學定位、辦學思路、教授知識的
深度、廣度、教學層次;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思想素質教育。
第二,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
極性,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第三,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緊緊圍繞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了解并分析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特點。根據課程的重點、難點選定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課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應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多媒體課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須按要求編寫教案。
第四,撰寫教學后記。教學后記是教師對本章節教學效果反映的總結、分析,可
以全面審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三)教案編寫時間要求。
教師編寫教案應在上課前完成,其中開學準備周前應編寫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學過程中應提前一周編寫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教學設計方案 12
教學目標
1、 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 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探索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計數器、游戲棒。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松鼠們去采松果,你能幫他們數數有多少個松果嗎?
剛才我們根據松果的排數,寫出了這些乘法算式,看看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們編成口訣并且熟練地背誦下來,以后就會很快了。
1×5可以簡單地說成一五,那么2×5……呢?(學生完成板書)
師:一個五的結果是五,就說成一五得五
二個五的結果是十,就說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學生數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學生互相交流提問 教學活動2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后面的'題作好準備,教案《教學設計方案》。
(1) 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游戲,我說一只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那兩只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落實了知識和技能目標,又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保障,還能為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條件。 教學活動3 鞏固應用
練習一: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游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游戲,我說一只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那兩只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教學活動4 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 5輛車夠嗎?為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13
1.關于識字最佳期說
有關理論研究表明:五歲時的兒童腦重已達到成年人的90%,已具備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兒童發育過程存在著關鍵期現象,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兒童的智力與心理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某些方面,兒童的學習能力要比成年人強。認漢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認字效率將逐漸降低,如果錯過了這個認字的關鍵期,將會影響兒童的發展。
我國涌現出一大批早慧兒童,出現一些少年大學生,研究其發展規律可以發現,大都進行過早期大量識字,并盡早地進入大量閱讀。
2.關于兒童認知規律說
兒童的認知有其一定的規律,兒童識字必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認識過程去教兒童肯定不會取得理解效果。有關研究認為:兒童的思考過程與成年人相反,是先記憶,后理解;先整體,后部分。因此,要使兒童取得最佳識字效果,就必須實行整體輸入的學習方式。
啟蒙韻語識字,正是遵循兒童整體認知規律編寫教材,設計教法的。它是將最常用字先組成最常用詞,然后根據兒童特點,以趣味性為核心,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節,編成大密度生字的韻文,使這些韻文句式整齊,合轍押韻,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練,瑯瑯上口,便于誦讀,易于記憶。兒童學習時,通過讀一讀,講一講,唱一唱,畫一畫,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學,學中玩。這不僅能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具體語言而有信環境中聯系生活實際識字,而且又能把龐雜繁多的漢字變得集中精練,情趣盎然,使兒童在濃厚的興趣中,通過游戲,輕松愉快地在短期內認識大量的常用漢字,進而盡早進入閱讀。
3.關于高頻字說
所謂高頻字,就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漢字。漢字中有些不經常用的,如果先學了這些字,將影響盡早閱讀。并且因為不常用,學了也會很快忘掉。所以,科學的識字,就是要先識高頻字,因為高頻字的使用效率高。識漢字一定要講究使用效率。
啟蒙韻語識字,所學的是用電腦從常用字中篩選出近1500個高頻字。經過實踐驗證,認400個左右高頻字時即可進入初步的`閱讀。認1000個高頻字可讀懂一般書報90%以上的內容,認1500個高頻字,就可讀懂一般書報96%以上的內容,也就是說已經不影響理解所閱讀的內容了。這是識字的一個捷徑。因此,單純追求識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學的,也沒有必要,關鍵是能盡早進入閱讀。
4.關于快速記憶說
識字依靠記憶,要快識字,就必須實行快速記憶。
一般的識字方法,大都是從漢字的構字規律入手,而啟蒙韻語識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快速記憶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記憶大量的漢字。快速記憶依靠定位聯想和奇特聯想。而啟蒙韻語識字正是運用快速記憶的原理來編寫韻文的。兒童們把韻文當做有趣的歌謠,隨時都可背上幾段,這樣,在有意無意中自然而然的通過定位聯想,使生字在大腦中多次浮現,促進思維,便于記憶,從而使識字的速度快、效果好。
5.關于啟蒙韻語識字的操作
一般地,教者可按韻文的內容講故事,然后出現韻文并讓兒童讀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后再熟練地背誦下來;再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多次出現,利用定位聯想,達到能熟練地讀準字音即可。千萬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學,一定堅持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把全篇都背熟后,再辨認單個生字。不要過細地講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韻文內容后即熟讀、背誦。然后利用定位聯想按順序讀字、便序讀字、變換形式運用多種方法認單字,直至熟練。但不必要必須把一篇韻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練后再學下一篇,要及往下學。
學習時不要過于強調看圖,盡可能將兒童的注意力引到韻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數量要求,盡可能教,會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寫,讀準字音即可。每次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堅持在玩在學,學中玩。重要的是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之樂學,經以鼓勵為主,堅持鼓勵、鼓勵、再鼓勵!
在認識400字左右時,應及時引導進入閱讀。通過范讀、領讀、聽錄音等形式,教會朗讀,并激勵其閱讀的興趣,使之養成閱讀的習慣。然后堅持識一批字,讀一批文。識字與閱讀相結合,通過識字促進閱讀,通過閱讀鞏固識字,擴大識字,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效果好。
為了培養兒童獨立識字能力,滿足不同需要,書中最后編入了漢語拼音單元。根據各自需要,也可先學漢語拼音。但不要花費更多時間,否則會影響兒童盡早閱讀,抑制其主動發展。
拼音教學也采取韻語的形式,也要進入整體輸入。教學過程與識字基本相同。
啟蒙韻語識字教學的基本程序:
(1)看圖講故事(2)領讀韻文(3)指讀韻文(4)講解韻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詞語意思(6)背誦韻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讀生字(8)變序指讀生字(9)運用字卡等多種形式認讀生字(10)在游戲中復習鞏固生字等。
教學設計方案 14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里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游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游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么喜歡?你從哪里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里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游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為什么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后寫昆明湖呢?他為什么這么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布置作業:
同學們,頤和園那么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游產業,旅游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游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愿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么作者只帶我們游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里呢?你能當一個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游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教學設計方案 15
一、教材分析:
函數有三種表達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函數解析式法。熟練解決這一問題對后續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本節的學習必須讓學生完全突破。
1.要求學生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并使學生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通過例題介紹了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驟,并明確待定系數法的用途和目的,進而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前面學生一直學習的是已知函數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從數到形的過程;從這一節課開始,學生反過來學習從形到數,并且在后面的學習中也經常用到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這節課是整個學生的一種逆向思維的轉折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在前面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直接觸的是已知解析式,再研究函數。而如果沒有給解析式,能不能求出解析式呢,這節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用待定系數法可以確定函數的解析式,而對于一次函數,只需要確定兩個系數就能確定函數的解析式,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為后面的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基本的一次函數圖像和性質后進行學習的,學生對于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掌握尚可,能通過解析式畫出函數圖象,通過圖象判斷k和b的符號,會用待定系數法計算簡單的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還有一定的困難,而利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由于兩個式子相減,b就可以抵消,所以計算問題不會很大。另外,學生認為函數的學習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在練習的過程中,對于數形結合一直反復疑惑,并且對于新題型比較陌生,特別是沒有直接給出點或者沒有說求函數解析式,這樣的題學生掌握的不夠好。
2.學生已經學過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并會求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初步認識過待定系數法,以前也接觸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可以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數法,怎樣去用,具體步驟有哪些,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然后舉例說明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相互滲透。
3.如何根據所給的信息找到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對于這個問題,主要利用四種題型(圖象、列表、交點、實際應用)和學生一起探尋條件(主要是找兩個點),從而突破這個障礙。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待定系數法,并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主要是因為系數的個數所以決定了需要的條件個數。
2、能結合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靈活運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進而推廣利用給定的信息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引入待定系數法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并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難點:培養數形結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復習提出問題
在黑板上畫出一次函數的四種類型的圖象,要學生判斷k和b的符號;通過符號確認所在的位置,復習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并初步體會從數到形的思想。
2、講授例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動手畫出y=x+3圖象后去掉解析式,拋出問題,如果給出一個一次函數的圖象,如何求出函數圖象的解析式,學生思考。
以教材例題為主,講授待定系數法的四個步驟,在這里學生可能會想到找兩個點,求出k和b就可以。學生能根據給的兩個點的坐標代到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兩個條件,實質上就是找兩個點。如何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如何找到兩個點,并總結歸納什么是待定系數法。
3用課件呈現多種題型:圖象、表格、點的坐標,分別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臺演示糾解題過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的步驟,加深對待定系數法的理解,加強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與反思。目的鞏固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步驟。總結主要涉及的題型提高數形結合的思想: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思路
【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 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02-08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教學設計方案11-14
教學設計方案07-08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02-24
教學設計方案12-23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課堂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1-14
教學設計方案編寫一個教學設計方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