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1
一、學習任務概述
二、學習對象特征分析
(一)教學對象
初中三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二)教學背景
本課是初中三年級的一堂化學基礎知識課,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有關化合價的一些知識,根據幻燈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節課學習的化學式的實例,提出化合價的概念,總結化合價的規律。
(三)知識基礎
本節課是主要介紹一個化學基礎概念,學生在學習了化學式之后,通過具體實例來學習化合價的概念,并通過練習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總結出化合價的規律。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重要性質,這種性質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時才表現出來。就是說,當元素以游離態存在時,即沒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結合成化合物時,該元素是不表現其化合價的,因此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四)能力基礎
1. 學生思維活躍,不怕困難,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去請教別人。
2. 在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下,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ㄎ澹⿲W習風格分析
1.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并積極去探索新事物,發現新現象。 2. 和別人的比較,得出強有力的結論有強烈的爭強好勝心,推動學習。3. 想得到老師的好評,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楦袘B度
1. 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的趣味性,并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化學基礎
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出合理的解釋。
2. 學生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識。
三、學習目標分析
。ㄒ唬┲R與技能
1、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本質;
2、讓學生掌握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一些規律,熟記一些常見的化合價,并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化合價的方法。
。ǘ┻^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整理、尋找規律的學習能力,并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2、滲透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4、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四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瘜W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初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 所以,本單元的內容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單元課題四中的內容化合價是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新教材對化合價這一部分內容不要求認識化合價的定義,不要求認識化合物中化合價的數目和正負是根據什么得到的。這部分知識點和舊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變了。只可以簡單的
知道離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是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而共價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價這部分內容只能要求學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單質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價只能靠記憶解決。建議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熟記幾種元素如:氫、氧、鈉、鉀、鎂、鋁、鐵、硫、氯等的化合價和常見的變價。這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讓他們一下子熟記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價。應該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練習中達到熟記的程度。對于那些短期內背熟而長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價,到用時可能又記不清了;相反,通過練習抓住化合價、化學式的相關聯系和初中化學里最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給定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們的組成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判斷出各組成元素的化合價。這實際是讓學生通過關于化合價的命題進行練習。以熟練掌握相關化學用語的一種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次飛躍。對于根據化合價寫化合物化學式的解題,課文給出的比較清晰,明了解題步驟、方法。所以課堂教學應以講練結合、練習為主的方式進行。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ㄒ唬┙虒W重點
1、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ǘ┙虒W難點
1、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價規則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六、評價量規
七、學習資源與環境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并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瘜W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后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從網絡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后通過網絡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的知識。
八、問題情景創設
在復習化學式及周圍數字的含義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化學式中的這些數字是由什么決定的?引出本節的主題:化合價。通過舉例分析化合價和化學式。通過舉例分析硫化氫的形成過程,了解化合價的實質。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2
一、教學設計思路
九年級化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素質為目標。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其中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并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知道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
。ǘ┻^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2、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教學課件。
實驗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字樣并晾干的濾紙,事先用酚酞溶液畫好“小笑臉”并晾干的濾紙,稀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氨水。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概念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有關物質分類的知識。
2、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性質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3、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4、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1、物質的分類。
2、各類物質的通性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總結物質的分類、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課時:綜合運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方法。
教學過程
一、物質的分類
(提問)請學生小結有關物質的分類(具體見板書設計),并復習有關的概念。
。ň毩暎⿲懗鱿铝形镔|的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氫氧化鈉、氧化鐵、硫化鋅、鹽酸、硫酸鈉、膽礬、氫氧化銅、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氫氧化鈣、硫酸亞鐵。
二、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ㄌ釂枺┱堃来握f出酸、堿有哪些通性?鹽有哪些化學性質?氧化物有哪些化學性質?
。ń處煟┛捎貌煌伾姆酃P板書,用圖示法找到物質間的相互聯系。(具體見板書設計)
。ň毩暎┱垖W生對每一個具體反應舉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口述)
三、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ň毩暎┡袛嘞铝蟹磻芊癜l生?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ㄓ懻摚┛蛇M行分組討論,并小結置換反應能否發生的條件。
(小結)
1、金屬跟酸: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的金屬可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以后的金屬則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因此(1)、(2)可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而(3)則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如(4)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鹽: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此(5)、(8)可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新的金屬。而(6)的反應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應不能發生。(7)的反應不能發生是因為AgCl不溶于水。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5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化石記載著生物進化的歷史,說出各種生物出現的先后順序。觀察化石的圖片,推測每種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環境,并且對生物進化的趨勢進行推測。
2、列舉解剖學證據和分子生物學證據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系的結論。
3、認同在生命演化過程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學習中難點:生物進化的順序
一、前置補償:化學進化論認為生命起源可分為那幾個階段?
二、導讀提綱:
1、化石證據:閱讀課本第7-9頁,課本插圖5.1-6,5.1-7和5.1-8分析并討論下列問題:
、偈裁词腔?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跒槭裁椿茏C明生物的進化?
、鄹鱾時期的馬在形態結構以及生活環境方面有怎樣的差異?這些差異與馬的進化有什么關系?
、荞R的系列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請說出你的觀點。
2、解剖學證據:閱讀課本第9-10頁,課本插圖5.1-9,分析并討論下列問題: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組成?(要求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為據,其他脊椎動物的前肢骨與之相比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之處?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弁ㄟ^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分子生物學證據:根據課本11頁表討論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比較近?你認為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比較遠?
②通過比較分析10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三、說出你的收獲:
四、鞏固練習:
1、下面對化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代生物的尸體保存到現在就是化石B、形狀像生物的石頭就是化石
C.現在生物經過處理,過幾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跡經礦物填充和交換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
A.越復雜越低等B.越簡單越高等C.越復雜越高等D.越簡單越低等
3、下面對生物進化規律的敘述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簡單到復 C.由水生到陸D.由植物到動物
4、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
A、化石證據B解剖學證據C分子生物學證據D胚胎發育學證據
五、課堂檢測:請閱讀下面從不同地層里發現的化石的示意圖
1、從馬的進化過程看,在馬的進化過程中,它的前肢的數目是如何變化的?
2、馬進化過程中,體形是如何變化的?
4、馬的四肢有什么變化?
5、從馬的進化過程可以說明生物進化有什么特點?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2、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等具體探究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熱愛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感觸化學的魅力、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化學,激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探究之欲。
【教學難點】
了解什么是化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視頻錄像、拓展教學內容的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
2、實驗相關器材及用品: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書寫“變化中學、探究中學”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常見或不常見的材料、用品、食品、藥品等實物和相關的說明書、商標等,以及相關的現代高科技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收集資料、指導閱讀、實驗展示、討論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學步驟:
3、活動與作業:
請你參考下列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或自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查詢相關材料或自主上網搜索(可參考課件),完成一篇小論文或自辦、合辦一期小報(報題目自擬,突出個性、特色)進行交流:
、儆嘘P化學學科形成的歷史
②化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舉例
、厶剿鲗W好化學知識的方法
④你最感興趣的化學前沿知識
、菽阍谌粘I钪邪l現的化學知識
、奁渌ㄗ詳M)
【點評】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信息,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諝馐侨巳硕茧x不開的物質,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么。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并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并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
、傺b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
、诋斞鯕夂康蜁r,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11-30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01-21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10-19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7篇01-22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5篇01-21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5篇)01-21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7篇)01-22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精選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