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

時間:2022-11-22 16:12:32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5篇)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初步認知很多物件可以分成相同數(shù)量的兩部分,理解整體、部分及整體的二分之一。

  2、增進幼兒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不同顏色的圖形(),操作材料若干(綢帶、橡皮泥、米、蘋果)。

  2、工具若干、(尺子8條、剪刀8把、水果凍盒人手2個)教師示范用物、小刀一把、天平一架及幼兒操作材料圖形各一套。。

  3、背景圖一幅(寶殿)、金鑰匙一把、判斷卡若干。

  4、錄音機及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實物的二等分)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綢帶、橡皮泥、米、蘋果,請小朋友動腦筋把這些實物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就是分后的兩個部分是一模一樣的(重復一次,加以強調),可以利用尺子、剪刀、水果凍盒這些工具來分。

  2、幼兒嘗試(放音樂),老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時間5分鐘)

  3、反饋嘗試結果。

  A. 提問:

  ①(出示綢帶)小朋友剛才你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具把綢帶很長很長,不好直接拿起來比較,又該怎樣分?(用尺子量)

  ②(出示米)把米分成兩全相同的部分怎么分,用什么工具來分?(用水果凍盒量出兩杯,這一杯和另一杯一樣多)可如果米很多,這樣分起來要很長時間,用什么方法會省事一些?(大桿秤)

  ③(出示橡皮泥)橡皮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來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分開比一比)下面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是否準確(教師實驗稱重量),小朋友的眼睛雖然很亮,可是用儀器測才是最精確的。

  ④蘋果你們又是怎么分的(用刀切),對了,老師沒給你們準備小刀,所以小朋友就不知怎么辦了,現(xiàn)在老師也看準了把它分成兩瓣,用刀切時可要注意安全,別傷著手,如果要更準確些就可用天平稱一稱.

  B.教師小結:像這些實物,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想的部分叫二等分(幼兒跟讀),什么叫二等分?(就是把物體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學習幾個圖形的二等分,探索怎樣的圖形可以“二等分”

  1、提出要求:(出示幾何圖形)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是幾何圖形,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折的辦法把幾何圖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兒嘗試,教師巡視,引導幼兒可以相互討論。(放音樂)

  3、幼兒反饋嘗試結果。

  A.提問:

  ①(出示所有圖形)哪些圖形可二等分?(幼兒講,教師演示)

  ② 哪些圖形不可以二等分?為什么?(因為它們對邊不一樣長)

  B. 比較等分后的結果。

  (出示長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相比哪個大。(原來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來的一份的一半,我們把這一半叫做整體的二分之一(老師手勢演示)。

  三、游戲“搶金鑰匙”

  1、 講解要求和玩法(出示背景圖)。下面我們來玩搶金鑰匙的游戲,游戲時我們分成兩組(一二組和為一組,三四組合為一組),每組都要回許多題目,就是區(qū)別這些卡片上的實物是不是二等分,記住每人只答一題,答對了前進一步,再請后面的小朋友答,后面的若答錯了,請別的小朋友幫忙,哪隊先拿到飲鑰匙哪隊為勝,回答是不是二等分聲音一定要響亮。

  2、 幼兒游戲,教師判斷幼兒答得是否正確,如錯誤禁止前進。

  3、 游戲結束。X隊拿到了金鑰匙,下面就讓我們整理好操作物品(教師示范),跟她們到寶殿里去玩(結束放音樂)。

  四、活動延伸:把正方形的紙對折能分成大小相同的兩等分,那么我們要把它分成四等分或者八等分要怎樣分呢,請幼兒憑自己的思維能力選擇方法。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2

  教學內容籃球:1、原地雙手胸前接球;2、行進間運球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原地雙手胸前接球與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領,領會運動的節(jié)奏感,數(shù)學教案-籃球。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95%以上的學生在初步掌握雙手胸前接球的技術同時基本能跟上音樂節(jié)奏,50%左右的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雙手胸前接球動作;85%以上的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原地雙手胸前接球動作和較好地掌握行進間運球技術。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鑒賞能力及發(fā)展學生自學、自練、自控、自調、自評的能力和狼子野心造思維能力,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體驗成功感。課的部分課的內容組織教法和學練法各項內容時間練習次數(sh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準備部分

  6,7分鐘

  一、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shù)

  二、師生問好

  三、提出本課教學目標與要求

  四、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五、舞蹈“兔子舞”

  “l(fā)eft、left--righ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

  1)單人跳

  2)前后搭肩跳要求:聲音宏亮,

  精神飽滿,

  注重儀表,

  語言親切。

  一、組織:集體練習

  二、教法與步驟: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

  2、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1)

  3、集體糾正

  4、教師用音樂指揮學生練習(2)

  一、體育委員四列橫隊整隊

  二、要求:快、靜、齊

  三、集合隊形:圖示一

  ○○○○○○○○

  ○○○○○○○○

  ○○○○○○○○

  ○○○○○○○○

  ▲

  舞蹈練習隊形:圖示二

  二、學練法與步驟:

  1)觀察教師示范、理解動作要領;

  2)聽口令練習(1)

  3)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練習(2)

  三、要求:

  1、前腳掌著地

  2、能跟上音樂節(jié)奏1.5-2.0

  2.5-3.0

  1.5-2.05-6次

  5-6次基本部分

  33,34分鐘

  一、原地雙手胸前接球

  1、熟悉球性:

  1)雙手彈撥球

  2)環(huán)繞頸部交接球

  3)環(huán)繞腹背交接球

  4)環(huán)繞單腿交接球

  5)環(huán)繞雙腿交接球

  6)雙手拋接球

  7)單手拋接球

  教學重點:球感

  教學難點:動作協(xié)調一、組織:

  每人一球,同時進行練習。

  二、教法與步驟:

  1)教師示范,同時歸納、講解動作要領;

  2)觀察學生練習;

  3)集體糾正;

  4)教師用音樂指揮學生練習

  一、講解示范與練習隊形同上:

  二、學練法與步驟:

  1)觀察教師示范,理解動作要領;

  2)一人一球練習;

  3)按音樂節(jié)奏練習;

  三、要求盡可能不掉隊,初中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籃球》。2.5-3.0

  1.5-2.02*8拍2、原地雙手胸前接球練習

  1)模仿練習

  2)反彈傳接球練習

  3)近距離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

  4)遠距離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

  5)自定距離傳接球練習

  教學重點:迎、接、收

  教學難點:接球后的后引緩沖動作。一、組織:二人一球練習

  二、教法與步驟:

  1、學生練習;

  2、歸納、誘導、糾正錯誤動作。

  3、教師示范、講解

  4、學生練習時巡回輔導,個別糾正,給予學生提示與鼓勵。

  5、提示學生如何觀察與評價動作;

  6、教師用音樂指揮學生練習一、講解與示范隊形同上

  (略)

  二、學練法與步驟:

  1)認真聽講、仔細觀察示范、理解重點;

  2)觀察對比示范、回答教師提問;

  3)二人一球練習(1)---(4)

  4)按音樂節(jié)奏調節(jié)距離做傳接球練習(5)

  三、要求:動作到位0.5-1.0

  1.5-2.0

  1.5-2.0

  1.5-2.0

  1.5-2.03-4次

  7-8次

  8-10次

  8-10次

  8-10次

  8-10次二、行進間運球

  1)原地運球:

  A、高、低運球

  B、體前換手運球

  2)行進間運球:

  A、向前運球

  B、急停急起運球

  3)綜合練習:

  left、 left左手向前運球兩次--right、right右手向前運球兩次--go、turn around急停急起--go、go、go原地低運球三次。

  教學重點:腕動指壓

  教學難點:運球節(jié)奏

  4)行進間運球接力賽

  方法: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八組,面向圓心縱隊站立,教師發(fā)令后,各隊第一人行進間運球繞過標志物后跑回,連續(xù)二次。當回來后觸及第二人手時,第二人迅速運球跑出,依次類推,以各隊最后一人運球到本隊起跑線的為勝。一、組織:

  一人一球,同時進行練習;

  二、教法與步驟:

  1)教師示范、講解

  2)教師用手勢、信號指揮學生練習(1)、(2);

  3)集體糾正

  4)教師用口令指揮學生練習(3);

  5)教師用音樂指揮學生練習(3)

  一、接力組織:

  全班分成八組同時進行

  二、教法與步驟:

  1)教師示范、講解;

  2)學生練習;

  3)教師講解比賽的方法、規(guī)則;

  4)組織學生比賽。一、行進間運球隊形:

  同上(略)

  二、學練法與步驟:

  1)觀察教師示范,領會動作要領;

  2)根據(jù)教師手勢、信號進行練習(1)、(2);

  3)聽教師口令練習(3);

  4)按音樂節(jié)奏練習(3);

  三、要求:減少失誤

  一、接力講解與練習隊形:

  二、學練法與步驟:

  1)理解練習方法;

  2)學生練習;

  3)分組做接力比賽。

  三、要求:

  遵守規(guī)則

  1.5-2.0

  1.5-2.0

  1.5-2.0

  1.5-2.0

  2.5-3.0

  1.5-2.0

  1.5-2.0

  4.5-5.0

  9-10次

  9-10次

  4-5次

  4-5次

  3-4次

  3-4次

  1次

  2次結束部分一、放松整理活動

  1)舞蹈(持球波浪操)

  2)自創(chuàng)造型

  二、小結講評

  三、收回器材

  四、師生再見一、組織:全班集體進行

  二、教法與步驟:

  1)學生練習時,提示學生放松;

  2)教師簡要講解自創(chuàng)造型方法;一、隊形同上圓圈形

  二、學練法與步驟:

  1)在音樂伴奏下放松

  2)自創(chuàng)造型

  三、要求:

  造型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2.5-3.0

  1.5-2.02次

  1次場地器材籃球場一只;籃球41只;錄音機一臺;標志物若干。平均心率: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170-180次/分

  練習密度:30-35%心率曲線(略)

  數(shù)學教案-籃球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shù)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shù),知道這些數(shù)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shù).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shù)11~20各數(shù)及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shù)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誰能按順序說一說,以前我們都認識了哪些數(shù)?(學生可能會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shù)出)誰能再倒著數(shù)一數(shù)?

  師:誰能數(shù)一數(shù)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有多少人?(兩組人數(shù)不超過10)

  如果讓你數(shù)一數(shù)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會數(shù)嗎?(男生人數(shù)超過10)

  誰來試著數(shù)一數(shù)?

  請一位同學數(shù).

  師:男生的人數(shù)超過了10,我們只認識10以內的數(shù)是不夠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比10大的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1~20各數(shù).

  板書課題:11~20各數(shù)的認識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演示課件“數(shù)11~20各數(shù)”】

  師:這是幾根鉛筆?(1根)

  現(xiàn)在呢?(2根)……(一直數(shù)到10根)

  10根鉛筆要怎么樣?(捆成一捆)

  1捆是幾根?(10根)

  1捆就是1個什么?(1個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一直數(shù)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現(xiàn)在又夠10個單根的了,怎么辦?(捆成一捆)

  原來的1捆再加上這1捆是幾捆?(兩捆)

  兩捆就是兩個什么?(兩個十)

  兩個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幾個十?(兩個十)

  你能邊擺小棒邊數(shù)數(shù)嗎?請你拿出小棒從1開始一直數(shù)到20.

  學生邊擺小棒邊數(shù)數(shù),教師巡視.

  師:不擺小棒,你能從1數(shù)到20嗎?

  學生試著從1數(shù)到20.

  2.教學例2.

  (1)數(shù)的組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新數(shù)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你能用小棒擺出這些數(shù)嗎?

  教師說數(shù),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一說所擺的數(shù)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13、15、20)

  (2)數(shù)的讀法.

  出示例2的11圖

  師:這個數(shù)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因為它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讀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圖

  師:這個數(shù)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讀作什么?

  分別出示例2的15圖和20圖

  師:這個數(shù)呢?(學生先說數(shù)的組成,再讀數(shù).)

  出示:12、14、16、17、18、19

  師:你能按順序讀出直尺上的數(shù)嗎?(出示直尺圖)

  學生齊讀:從0到20

  從20到0

  指名讀:只讀單數(shù).

  只讀雙數(shù).

  5個5個地讀.

  師:15的后面是多少?前面呢?

  18和20中間的數(shù)是誰?

  和16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多少和多少?

  指出直尺上第13個格在哪兒?

  (3)比較大小.

  師:比11大1的數(shù)是多少?

  比18小1的數(shù)是多少?

  比13大又比17小的數(shù)有哪些?

  比14小的數(shù)有哪些?比17大的數(shù)呢?

  三、鞏固練習.

  1.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塊糖?

  先數(shù)出10塊圈起來,再看還剩幾塊,就是十幾塊.

  2.口頭填數(shù).

  3.請把卡片按順序排列起來.

  4.用小棒擺出下列各數(shù).學生擺完后,指名說每個數(shù)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11

  12

  16

  17

  20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數(shù)?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11~20各數(shù)的認識

  教案點評:

  11到20各數(shù)的認識是為學習20以內加減法做準備.在設計教案時重點抓住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對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老師演示、通過親自動手擺一擺、捆一捆,來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

  二、學生對11到20各數(shù)的組成的掌握有些難度.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看小棒圖說數(shù)的組成、自己擺小棒說數(shù)的組成.

  三、要充分利用直尺圖,幫助學生理解20以內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

  四、為激發(fā)學生興趣,在鞏固練習中,也是采取數(shù)一數(shù)、擺一擺、舉卡片、連線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整個教學過程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4

  教學內容:教學例4,完成教科書第108頁“說說算算”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一第1—5題。

  教學要求:掌握有括號的兩步式題,并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45÷5÷314-7+283×9-440+16÷8

  2、將后兩題分別加上括號,變?yōu)椋?×(9-4)(40+16)÷8

  比較:與復習題有什么不同之處?

  問:有括號的式題應先算什么?(出示結語)

  3、揭示課題:

  我們將按這樣的運算順序來用遞等式計算兩步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4(1)。

  (1)出示后,先讓學生觀察題目,與前兩天學習的混合運算兩步式題相比,多了什么?

  (2)算式題有括號,應先算什么?(告訴學生:在有括號的算式題,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3)逐步演示并提醒學生:沒進行第一步運算的部分,應位置不變照抄下來。

  2、教學例4(2)。

  (1)出示后,說說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

  3、小結時可以問學生,為什么這兩題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學生對“先算括號里面的”印象。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說說算算”。

  第一題:按要求獨立完成。

  第二題:出示生先比一比異同之處,再獨立完成。

  強調:注意運算順序的不同。

  2、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獨立完成后,學生比較兩組題的異同,并說出各類兩步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一第3、4、5題。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5

  課題: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一100頁的例2、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三的第4-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shù)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

  教師先提問: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做第2題時,商中間有零是怎樣處理的?跟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學習新知

  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再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36除9不夠商l時,教師提問應該怎么辦?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回答:36除9不夠商1,可以根據(jù)小數(shù)末尾添上。以后小數(shù)大小不變的性質,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個十分之一再除。90個十分之一除以36商2個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數(shù)117是整數(shù),小數(shù)點沒有寫出來,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點上小數(shù)點后,再寫商2個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還余18個十分之一,18個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夠除,怎么辦?(不夠商1個十分之一。把18個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級單位的數(shù),再添0,是180個百分之一再繼續(xù)除。)

  算完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同時板書:

  教師說明,小數(shù)除法除到最后沒有余數(shù)了,叫做除盡了。

  2.做第99頁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兩道題,教師個別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總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提問,上節(jié)課學習例1后,我們總結出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說的?(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教師指著板書,問:大家看例2的計算過程,還應該補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數(shù)的末尾仍有余數(shù),就在余數(shù)后面添0再繼續(xù)除。)

  教師再叫一個學生把兩部分合在一起復述一次,并說明這就是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默讀教科書第100頁上的計算法則。

  4.學習例3。

  教師板書例3,讓學生觀察被除數(shù)與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

  教師板書例3的豎式,問,被除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比除數(shù)小,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不夠商1,我們在豎式中應該怎樣寫商?想一想,在整數(shù)除法中,不夠商1時是怎樣處理的'?(在被除數(shù)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我們把被除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個位上的數(shù)和十分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看作16個十分之一。夠不夠除?怎樣寫商?(仍然不夠商1個十分之一,要在個位商0的右面點上小數(shù)點,再在十分位上寫0占位。)

  把被除數(shù)看作169個百分之一,用26除,這跟前面的例子是類似的,自己繼續(xù)往下做。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shù)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整數(shù)部分不夠商1,要先在商的個位上寫0,點上小數(shù)點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夠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寫0占位。)

  教師要求學生用乘法驗算這道題計算的是否正確。

  5.做第100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小題要用乘法驗算。集體訂正時,要把豎式的錯誤情況記下來。

  第2題,讓學生讀題后分小組討論,討論后叫幾個小組的代表講述討論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補充,表達出下面的含義:只要被除數(shù)比除數(shù)小,商的個位上就不夠商l,這樣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題,讓學生仔細審題,把錯的改正。集體訂正時,要讓學生講出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還可以把做第1題出現(xiàn)的錯誤展示出來,讓學生討論后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三的第5題中第一行的3道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對典型錯誤要進行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

  3.做練習二十三的第7題。

  四、總結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例3的計算過程,復述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再讓學生說出被除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商的個位上不夠商1,要先在商的個位上寫0,點上小數(shù)點后,再除。)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5題的第2行的3道小題、第6題和第8題。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6

  設計意圖

  3~4歲幼兒屬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數(shù)概念的獲得要通過大量的具體的操作活動及游戲活動來完成。幼兒喜歡小動物,對動物都賦予了人性化的感情。本次活動在給小動物找家、喂養(yǎng)小動物的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幫助小動物帶來的樂趣,又讓幼兒學習口手一致地點數(shù)3以內的物體;復習按物體大小排序。把數(shù)學活動與有趣的游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 會口手一致點數(shù)3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shù)。

  2. 能按物體大小排序。

  3.對點數(shù)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大型積木;小狗、小豬、小兔標記圖卡;玩具小狗、小豬、小兔各3只(大中小);肉骨頭、魚、蘿卜卡片各3張(大中小)。

  過程建議

  1.給動物建房子。

  小狗、小豬、小兔的家被大水沖垮了,怎么辦?請每位幼兒取一塊積木在空地上為小動物建家,并在建好的房子上貼上小狗、小豬、小兔的圖卡。數(shù)一數(shù),有幾座房子?伸出右手從左到右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

  2.送小動物回家。

  (1)送小狗回家。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小狗?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3,把小狗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送小豬、小兔回家,方法同上。

  3.給小動物送食。

  小動物愛吃什么?給每個動物送上相應的食物,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3。要求:大狗吃大骨頭,小狗吃小骨頭,最小的狗吃最小塊骨頭,其他動物同上。

  4.為小動物跳舞。

  請小朋友3人一組手拉手跳舞,做游戲。

  延伸提示

  1.每位幼兒為小動物選3件玩具;

  2.找一找,生活周圍有什么物體的數(shù)量是3。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7

  一.分析教材

  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0離園……這樣易引起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jù)教材內容和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培養(yǎng)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鐘,讓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掌翁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始終以為主體。根據(jù)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采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活動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xiàn)法、游戲法,讓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借助環(huán)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鐘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鐘各兩只,人手一只鐘,實物一只。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表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后出示食物鐘,請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動我避免了"一言談"和"問答",注重主動的觀察,鼓勵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求知。

  1.讓觀察鐘面,指導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么?""鐘面上有多少數(shù)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shù)字?""這12個數(shù)字是怎么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只鐘,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fā)現(xiàn)這三只鐘有什么秘密?"讓觀察,比較,最后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只動物鐘,讓說說幾點鐘,使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鐘,激發(fā)了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的細心主動觀察,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后不進行操作演示,讓想一想,2點到點分針時針是怎么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看圖撥時間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講講己是幾點睡覺的,讓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guī)習慣的培養(yǎng)。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在每組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叫介紹多種鐘、表及國內外有關鐘表趣聞,豐富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戲,教師有意識的引導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匯:如游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設置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幫助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8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的消元思想,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二)能力訓練要求

  1.會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初步體會數(shù)學研究中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在學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從而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中,享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會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初步體現(xiàn)數(shù)學研究中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三.教學難點

  1.消元的思想.

  2.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四.教學方法

  啟發(fā)自主探索相結合.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并從中啟發(fā)學生如果能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便可獲解,從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總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兩張:

  第一張:例題(記作7.2 A);

  第二張:問題串(記作7.2 B).

  六.教學過程

  Ⅰ.提出疑問,引入新課

  [師生共憶]上節(jié)課我們討論過一個希望工程義演的問題;沒去觀看義演的成人有x個,兒童有y個,我們得到了方程組 成人和兒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

  [生]在上一節(jié)課的做一做中,我們通過檢驗 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得知這個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據(jù)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定義得出 是方程組 的解.所以成人和兒童分別去了5個人和3個人.

  [師]但是,這個解是試出來的.我們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無數(shù)個.難道我們每個方程組的解都去這樣試?

  [生]太麻煩啦.

  [生]不可能.

  [師]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Ⅱ.講授新課

  [師]在七年級第一學期我們學過一元一次方程,也曾碰到過希望工程義演問題,當時是如何解的呢?

  [生]解:設成人去了x個,兒童去了(8-x)個,根據(jù)題意,得:

  5x+3(8-x)=34

  解得x=5

  將x=5代入8-x=8-5=3

  答:成人去了5個,兒童去了3個.

  [師]同學們可以比較一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設未知數(shù)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組又有何聯(lián)系?對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何啟示?

  [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設出有兩個未知數(shù)成人去了x個,兒童去了y個.列一元一次方程設成人去了x個,兒童去了(8-x)個.y應該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個方程x+y=8根據(jù)等式的性質可以推出y=8-x.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與方程組中的第二個方程5x+3y=34相比較,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轉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師]太好了.我們發(fā)現(xiàn)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便可尋求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即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便可.如何轉化呢?

  [生]上一節(jié)課我們就已知道方程組的兩個未知數(shù)所包含的意義是相同的.所以將 中的①變形,得y=8-x ③我們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將②中的y用8-x代替,這樣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師]這位同學很善于思考.他用了我們在數(shù)學研究中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下面我們完整地解一下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解:

  由①得 y=8-x ③

  將③代入②得

  5x+3(8-x)=34

  解得x=5

  把x=5代入③得y=3.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下面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來解答上一節(jié)的誰的包裹多的問題.

  [師生共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分析:我們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第一步需將其中的一個方程變形用含一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把表示了的未知數(shù)代入未變形的方程中,從而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

  解:由①得x=2+y ③

  將③代入②得(2+y)+1=2(y-1)

  解得y=5

  把y=5代入③,得

  x=7.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即老牛馱了7個包裹,小馬馱了5個包裹.

  [師]在解上面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們都是將其中的一個方程變形,即用其中一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然后代入第二個未變形的方程,從而由二元轉化為一元而得到消元的目的.我們將這種方法叫代入消元法.這種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思想為消元思想.我們再來看兩個例子.

  出示投影片(7.2 A)

  [例題]解方程組

  (1)

  (2)

  (由學生自己完成,兩個同學板演).

  解:(1)將②代入①,得

  3 +2y=8

  3y+9+4y=16

  7y=7

  y=1

  將y=1代入②,得

  x=2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是

  (2)由②,得x=13-4y ③

  將③代入①,得

  2(13-4y)+3y=16

  -5y=-10

  y=2

  將y=2代入③,得

  x=5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是

  [師]下面我們來討論幾個問題:

  出示投影片(7.2 B)

  (1)上面解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主要步驟有哪些?

  (3)我們觀察例1和例2的解法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解方程組之前,首先要觀察方程組中未知數(shù)的特點,盡可能地選擇變形后的方程較簡單和代入后化簡比較容易的方程變形,這是關鍵的一步.你認為選擇未知數(shù)有何特點的方程變形好呢?

  (由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深入?yún)⑴c到學生討論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主探索、討論過程中的獨特想法)

  [生]我來回答第一問: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變?yōu)橐辉?

  [生]我們組總結了一下解上述方程組的步驟: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組的兩個方程中選擇一個適當?shù)姆匠蹋阉冃螢橛靡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

  第二步:把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代入沒有變形的另一個方程,可得一個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這個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組中的任意一個方程或變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變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第五步:用{把原方程組的解表示出來.

  第六步:檢驗(口算或筆算在草稿紙上進行)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個方程看是否成立.

  [師]這個組的同學總結的步驟真棒,甚至連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檢驗問題也提了出來,很值得提倡.在我們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養(yǎng)成反思自己解答過程,檢驗自己答案正確與否的習慣.

  [生]老師,我代表我們組來回答第三個問題.我們認為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盡量選取一個未知數(shù)的分數(shù)是1的方程進行變形;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都不是1,則選取系數(shù)的絕對值較小的方程變形.但我們也有一個問題要問:在例2中,我們選擇②變形這是無可厚非的,把②變形后代入①中消元得到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系數(shù)都為整數(shù)也較簡便.可例1中,雖然可直接把②代入①中消去x,可得到的是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不簡便,有沒有更簡捷的方法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太好了.下面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解法,請把你的解答過程寫到黑板上來.

  [生]解:由②得2x=y+3 ③

  ③兩邊同時乘以2,得

  4x=2y+6 ④

  由④得2y=4x-6

  把⑤代入①得

  3x+(4x-6)=8

  解得7x=14,x=2

  把x=2代入③得y=1.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師]真了不起,能把我們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而且不拘一格,將2y整體上看作一個未知數(shù)代入方程①,這是一個科學的發(fā)明.

  Ⅲ.隨堂練習

  課本P192

  1.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組

  解:(1)

  將①代入②,得

  x+2x=12

  x=4.

  把x=4代入①,得

  y=8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2)

  將①代入②,得

  4x+3(2x+5)=65

  解得x=5

  把x=5代入①得

  y=15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3)

  由①,得x=11-y ③

  把③代入②,得

  11-y-y=7

  y=2

  把y=2代入③,得

  x=9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4)

  由②,得x=3-2y ③

  把③代入①,得

  3(3-2y)-2y=9

  得y=0

  把y=0代入③,得x=3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注:在隨堂練習中,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各個學生消元的具體方法可能不同,不必強調解答過程統(tǒng)一.

  Ⅳ.課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介紹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第一種解法代入消元法.了解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變?yōu)橐辉?主要步驟是:將其中的一個方程中的某個未知數(shù)用含有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出來,并代入另一個方程中,從而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化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一元一次方程.解這個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再將所求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變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對未知數(shù)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的解.

  Ⅴ.課后作業(yè)

  1.課本習題7.2

  2.解答習題7.2第3題

  Ⅵ.活動與探究

  已知代數(shù)式x2+px+q,當x=-1時,它的值是-5;當x=-2時,它的值是4,求p、q的值.

  過程:根據(jù)代數(shù)式值的意義,可得兩個未知數(shù)都是p、q的方程,即

  當x=-1時,代數(shù)式的值是-5,得

  (-1)2+(-1)p+q=-5 ①

  當x=-2時,代數(shù)式的值是4,得

  (-2)2+(-2)p+q=4 ②

  將①、②兩個方程整理,并組成方程組

  解方程組,便可解決.

  結果:由④得q=2p

  把q=2p代入③,得

  -p+2p=-6

  解得p=-6

  把p=-6代入q=2p=-12

  所以p、q的值分別為-6、-12.

  七.板書設計

  7.2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

  一、希望工程義演

  二、誰的包裹多問題

  三、例題

  四、解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消元即二元一元

  五、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步驟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9

  設計意圖: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精心設計的若干個生動有趣的小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其中,每個游戲中都蘊涵著針對性較強的獨立知識點,與此同時,各個游戲之間仍體現(xiàn)著循序漸進式的連帶關系。力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較扎實和透徹地掌握有關1和許多的知識。

  活動一

  活動名稱:我們去郊游

  活動目標:

  認識一個物體和許多個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布置---

  1、積木圍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條大魚,許多條小魚。一只青蛙,許多只小蝌蚪。

  2、樹模型一個,樹上掛著一只大鳥,多只小鳥,多個蘋果。

  活動與指導:

  1、談話引出課題:“今天的天氣可真好,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師與幼兒一同統(tǒng)計活動的人數(shù),讓幼兒明確知道只有一個老師,有許多個小朋友。)

  2、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鴨子、小魚、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鴨子?(1只)有多少只小鴨子?(許多只)有幾只青蛙?(1只)幾只小蝌蚪?(許多只)然后繼續(xù)啟發(fā)幼兒進行觀察,想一想池塘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一個和許多來表示。

  4、小朋友圍坐在大樹下休息,引導幼兒觀察并且說出樹上有一只大鳥、許多只小鳥;一棵上有許多只鳥、許多片樹葉、許多個蘋果。

  活動二

  活動名稱:小猴兒摘桃子

  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活動準備:小猴頭飾、桃樹模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兒,圍著桃樹唱歌、跳舞。并引導他們說出“樹上有許多桃子。”

  2、請每只小猴子摘一個桃子,邊摘邊說“我摘了1只桃子。”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小猴子們每人舉起手中的桃子,大聲說出:“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0

  買新書(連除和乘除混合的兩步運算)

  學習目標

  1.能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目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三年級下冊買新書教學設計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出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目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掌握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目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豎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導學新課

  1.學校為同學們買來了一批新書,快去看看吧,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你讀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一共有圖書200本,有兩個書架,每個書架4層?

  問題: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你能畫圖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之間交流,看誰的方法直觀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說一說你的想法。

  2.列式計算,再和同伴說一說。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個書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個書架每層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新- 課- 標-第 -一-網

  先算每個書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個書架每層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兩個書架共幾層?在求每層多少本?

  問:你能說一說連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嗎?

  (1):沒有括號時,運算順序是從左向右計算。

  (2):有括號時,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仔細看圖,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畫圖,說一說。 獨立完成,,交流想法,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 教材 “練一練”的3題。

  2.課后作業(yè):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買新書(連除和乘除混合的兩步運算)

  200÷2÷4 200÷(2×4)=200÷8 =100÷4=25(本) =25(本)從左向右

  先算小括號里面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知、發(fā)展、分析和解決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1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

  3×8=24 28÷4=7

  二、學習新知

  1、擺小棒認識倍

  第一行擺:2根

  第二行擺:3個2根。

  我們就說第二行小棒的數(shù)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擺:4個圓

  第二行擺:8個圓

  8里面有(2)個4,

  第二行的圓片數(shù)目是第一行的圓片數(shù)目的(2)倍。

  8÷4=2

  2、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什么法?(除法)為什么?

  一倍數(shù)就是每份有幾個,倍數(shù)就是就是有幾個這樣的一倍數(shù)。也就是平均分,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

  三、練習(46頁情景圖)

  1、鵝( )只 松鼠( )只 孔雀( ) 小猴( )小鳥( ) 小雞( )

  2、擺一擺,圈一圈,再填一填。

  1)鵝是松鼠的幾倍?

  就是問6是3的幾倍。誰是一倍數(shù)?松鼠的數(shù)量是一倍數(shù)。即把6平均分,每3個1份,可以分成幾份。還可以說成6里面有幾個3?

  2)小雞的數(shù)是松鼠的幾倍?

  誰是一倍數(shù)?求12里面有幾個2?

  3、說一說。每一題找出總數(shù)、一倍數(shù)。列式。說明算式的含義。

  小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找準一倍數(shù),就是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

  四、鞏固練習

  1、老鼠是貓的幾倍?(貓是一倍數(shù),就是求8里面有幾個4 ,用除法計算。)

  蜻蜓是蝴蝶的幾倍?(蝴蝶是一倍數(shù),就是求30里面有幾個6,用除法計算)

  2、淘氣的身高是機靈夠的身高的幾倍?

  機靈狗的身高是一倍數(shù),就是求9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

  3、天氣調查。

  晴天的天數(shù)是雨天的幾倍?(雨天的天數(shù)是一倍數(shù)。求12里面有幾個3)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2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幾何、方程、反比例函數(shù)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交流,并積極發(fā)表意見.

  2.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是有效地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shù)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學重點:掌握從實際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

  教學難點: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情況,建立函數(shù)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課本有關市煤氣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氣儲存室等).

  2.學生準備:(1)復習已學過的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2)預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嘗試收集有關本節(jié)課的情境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復習: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有哪些性質?

  反比例函數(shù) y?k

  x 是由兩支曲線組成,

  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位于第一、三象限內,在每一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少;

  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位于第二、四象限內,在每一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二、講授新課

  [例1]市煤氣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個容積為104m3的圓柱形煤氣儲存室.

  (1)儲存室的底面積S(單位:m2)與其深度d(單位:m)有怎樣的函數(shù)關系?

  (2)公司決定把儲存室的底面積S定為500m2,施工隊施工時應該向下挖進多深?

  (3)當施工隊按(2)中的計劃挖進到地下15m時,碰上了堅硬的巖石,為了節(jié)約建設資金,公司臨時改變計劃把儲存室的深改為15m,相應的,儲存室的底面積應改為多少才能滿足需要(保留兩位小數(shù))。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是有效地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shù)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動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而關鍵是充分運用反比例函數(shù)分析實際情況,建立函數(shù)模型,并且利用函數(shù)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師生行為: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和學生最后合作完成此活動.

  在此活動中,教師有重點關注:

  ①能否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函數(shù)模型;

  ②能否利用函數(shù)模型解釋實際問題中的現(xiàn)象;

  ③能否積極主動的闡述自己的見解.

  生:我們知道圓柱的容積是底面積×深度,而現(xiàn)在容積一定為104m3,所以S·d=104.變形就可得到底面積S與其深度d的函數(shù)關系,即S=

  所以儲存室的底面積S是其深度d的反比例函數(shù).

  104 生:根據(jù)函數(shù)S= ,我們知道給出一個d的值就有唯一的S的值和它相d

  對應,反過來,知道S的一個值,也可求出d的值.

  題中告訴我們“公司決定把儲存室的底面積5定為500m2,即S=500m2,”施工隊施工時應該向下挖進多深,實際就是求當S=500m2時,d=?m.根據(jù)S=104104 ,得500=,解得d=20. dd

  即施工隊施工時應該向下挖進20米.

  生:當施工隊按(2)中的計劃挖進到地下15m時,碰上了堅硬的巖石.為了節(jié)約建設資金,公司臨時改變計劃,把儲存室的深度改為15m,即d=15m,相應的儲存室的底面積應改為多少才能滿足需要;即當d=15m,S=?m2呢?

  104 根據(jù)S=,把d=15代入此式子,得 d

  S=104 ≈666.67. 15104. d

  當儲存室的探為15m時,儲存室的底面積應改為666.67m2才能滿足需要. 師:大家完成的很好.當我們把這個“煤氣公司修建地下煤氣儲存室”的問題轉化成反比例函數(shù)的數(shù)學模型時,后面的問題就變成了已知函數(shù)值求相應自變量的值或已知自變量的值求相應的函數(shù)值,借助于方程,問題變得迎刃而解,

  三、鞏固練習

  1、(基礎題)已知某矩形的面積為20cm2:

  (1)寫出其長y與寬x之間的函數(shù)表達式,并寫出x的取值范圍;

  (2)當矩形的長為12cm時,求寬為多少?當矩形的寬為4cm,

  求其長為多少?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長不小于8cm,其寬至多要多少?

  2、(中檔題)如圖,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種窖積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圓錐形漏斗.

  (1)漏斗口的面積S與漏斗的深d有怎樣的函數(shù)關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積為100厘米2,則漏斗的深為多少?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是有效地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shù)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更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師生行為:

  由兩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可巡視學生完成情況,對“學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幫助,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①學生能否順利建立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②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用數(shù)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③學生能否注意到單位問題.

  生:解:(1)根據(jù)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我們可以設漏斗口的面積為Scm,,漏斗的深為dcm,則容積為1升=l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3000 所以,S·d=1000, S= . 3d

  (2)根據(jù)題意把S=100cm2代入S=30003000中,得 100= .d=30(cm). dd

  所以如果漏斗口的面積為100c㎡,則漏斗的深為30cm.

  3、(綜合題)新建成的住宅樓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只剩下樓體外表面需要貼瓷磚,已知樓體外表面的面積為5X103m2.

  (1)所需的瓷磚塊數(shù)n與每塊瓷磚的面積s又怎樣的函數(shù)關系?

  (2)為了使住宅樓的外觀更加漂亮,開發(fā)商決定采用灰、白和藍三種顏色的瓷磚,每塊磚的面積都是80cm2,灰、白、藍瓷磚使用比例為2:2:1,則需要三種瓷磚各多少塊?

  四、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列實際問題的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1)列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關系式首先應分析清楚各變量之間應滿足的分式,即實際問題中的變量之間的關系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解決實際問題;(2)在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關系式時,一定要在關系式后面注明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利用反比例函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建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

  五、布置作業(yè)

  P54—55.第2題、第5題

  六、課時小結

  本節(jié)課是用函數(shù)的觀點處理實際問題,并且是蘊含著體積、面積這樣的實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分析實際情境,建立函數(shù)模型,并進一步明確數(shù)學問題,將實際問題置于已有的知識背景之中,用數(shù)學知識重新解釋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時,應充分利用函數(shù)的圖象,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3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 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shù)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xiàn)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2. 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4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比較長短

  2.幼兒用畫紙、畫筆。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1.誰的尾巴長

  出示圖片:小兔子,猴子

  請幼兒觀察比較,小兔子和猴子誰的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長)

  2.誰的耳朵長

  請幼兒觀察比較,小兔子和猴子誰的的耳朵長。(兔子的耳朵長)

  3.比較長短

  趣味練習:比較(3-1 3-2)

  --兩只長短不一的鉛筆

  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

  幼兒觀察比較后說出,長長的鉛筆,短短的鉛筆。

  --兩只長短不一樣的釘子

  幼兒觀察比較好說出,長長的釘子,短短的釘子。

  4.畫長短

  --請小朋友畫兩根線,一根長線,一根短線。

  并能指著長線說:長長的線。指著短線說:短短的線。

  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再畫出其他長短不一樣的東西。

  5.評價

  能正確區(qū)分長短。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5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2.怎樣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用直尺和三角板仿,照畫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一步使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一條直線重合。固定三角板;

  第二步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緊靠直尺向另一條直線平移三角板:

  第三步一如果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另一條直線能完全重合、那么這兩條直線就平行,教師在帶領學生檢驗的同時.還要強調每一步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畫平行線的認識。

  二、新課

  1.教學什么是梯形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4頁,觀察書上所畫的梯子、堤壩、溝渠的橫截面。

  我們可以把梯子、堤壩、溝渠的截面圖抽象成一個四邊形,也就是書上的圖。請大家拿出直尺和三角板。檢查一下,這樣的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特點,教師注意巡視。同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用檢驗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查.

  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用直尺和三角板規(guī)范地畫出一個梯形;

  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檢查的結果,引導大家歸納出這樣的四邊形.上下兩邊平行,左右兩邊不平行:

  由此給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組,因為學生往往記住對邊平行而忽略了只有一組,于是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是梯形嗎?

  指名讓學生回答后.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2.教學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和作梯形的高。

  指出: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較短的底叫做上底,較長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腰。

  教師邊敘述邊結合黑板上的梯形進行說明,并寫上梯形各部分的各稱。

  再提問:梯形的高又該怎樣來畫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指出:梯形中高的畫法與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然后教師說明從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同時用三角板

  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高來。

  然后指出:梯形的高實質上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間的距離。

  3.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指名學生回答第1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行間巡視,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三角板作垂線,對操作不正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

  4.教學等腰梯形。

  教師出示課前用紙片做好的等腰梯形,提醒學生注意:下面我將這個梯形對折一下.大家想一想會有什么結果?教師演示,讓學生觀察,使大家看到兩部分完全重合上了,然后提問:對折后的兩部分完全重合了說明什么?

  先讓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由此指出:像這樣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2題。可以讓學生圍三四個梯形,同時要注意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從梯形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叫做梯形的高。()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4題。

  第3個圖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因此也是梯形。實際上是一個直角梯形。當然不必向學生講它的名稱。相互平行的兩邊中的短邊是上底,長邊是下底。

  3.做練習三十二的第5題。

  學生能拼出幾種算幾種,不必舉全,例如:

  4.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153頁思考題

  如果細分,這道題的答案是:直角三角形有6個,等腰三角形有1個,正方形有1個,長方形有2個,平行四邊形有2個,各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有9個。但不要求學生舉全。

  5.整理和復習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1-22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5篇11-22

小班教學方案設計02-22

《背影》教學方案設計11-05

鄉(xiāng)愁教學方案設計11-14

水調歌頭教學方案設計10-25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29

教學活動的方案設計11-22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