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主題目標:
1、用集體活動和圖片、視頻欣賞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冬季取暖方式,讓幼兒們了解動物過冬取暖的自然常識。
2、通過交流調查、討論等方式,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快樂的活動中了解動物的習性和特點。
3、模仿動物狂歡會的場景,幼兒戴上頭飾后模仿小動物的肢體動作以及叫聲,讓幼兒們在快樂的狂歡中體驗扮演小動物的歡快情緒,更增進親近動物,與動物做朋友的愿望。
4、給幼兒充分自主思考、探索的機會,通過自我思考,從中獲得學習方法,促進其分析、思考等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們更多的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冬季取暖方式。
2、通過搜集材料分享交流,讓幼兒們更清楚得了解動物的一些自然常識。 3、善于和周圍
的小朋友分享經驗,培養他們進一步探索動物生存方式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圖片。
2、視頻和音樂播放設備。
3、事先搜集各種小動物取暖方式的圖片。
4、相關動物取暖情景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出活動。
1、 結合季節說說人們的取暖方式。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教師:冬天很冷,人們是用哪些方式讓自己暖和的?
2、 讓幼兒自由發言,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理解詞匯:取暖。
3、 概括幼兒發言的內容。
教師:我們可以穿上厚衣服讓自己變得暖和起來,還可以使用一些取暖設備或者做運動 來取暖。
二、 了解動物取暖過冬的不同方式。
1、 與幼兒探討動物在冬季過冬的方式。 教師: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里又是怎樣取暖的嗎?
2、 請幼兒結合自己收集的動物圖片,為大家介紹常見動物的冬季取暖方式。 (1)請小朋友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這種動物是怎樣取暖過冬的。 教師:你收集的是哪種動物的圖片? 教師:你覺得這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
(2)教師根據幼兒的介紹,依次展示相應的動物圖片。
3、 觀看視頻,了解動物的幾種取暖的方法,并進一步分享經驗。 (1)兔子:碰撞取暖。(觀看視頻1:寒冷時節,野兔往往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橫著身子互相碰撞。)
教師:小兔子在干什么?它們是在打架嗎?
教師小結:兔子取暖時,只要身體互相碰一碰,撞一撞,這樣身體很快就暖和起來了。 (2)老鼠:滾地取暖。(觀看視頻2:老鼠,在天冷時會將身體蜷成一團,反復從山頂上滾下來) 教師:白鼠為什么不停地從山坡上滾下去?
教師小結:小老鼠在寒冷的冬天,把身體團成一個圓球,然后不停地爬上去、滾下來,這樣身上就會暖和了。
(3)老虎:奔跑取暖。(觀看視頻3:老虎在雪地里不停地奔跑,對其他事物視而不見) 教師:老虎為什么頭低著,尾巴拖著跑?它看見小兔子都不去追趕呢?
教師小結:老虎靠奔跑取暖,一直跑到身體感到暖烘烘時才停止。這時候的老虎對獵物往往是視而不見的。
(4)貓咪:曬太陽取暖。(觀看視頻4:冬天,小貓蹲在太陽底下,趴在窗臺上瞇著眼睛睡覺)
教師:小貓為什么不去窩里,而要找窗臺睡覺呢? 教師小結:許多動物冬天喜歡曬太陽取暖。
4、 經驗拓展。
(1)結合掛圖,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教師:動物取暖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毛發增厚取暖。狗、貓等動物到了冬天皮毛就會長得非常濃密,用來擋住寒風;在北極,每當海水將要結成冰時,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象便紛紛跑出海面,成千上萬地堆成一座座“小山丘”,依靠互相摩擦取暖;澳洲大戈壁灘上的
犀牛感到寒冷時,便會將全身陷進泥沼中,讓稀泥沾滿全身,然后離開泥沼在太陽下曬干,再跳入泥沼,如此幾次,身上的泥漿足有一寸厚,等于穿上了一件能保暖的衣服;很多動物會靠近爐灶、曬太陽來取暖等等。
(2)教師提問,請幼兒思考并討論后回答。
教師:你最喜歡哪種動物的取暖方式?你覺得這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 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為什么動物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取暖?(取暖是動物獲得生存的本能)
三、 互動游戲加深理解。
1、 同伴互動游戲“我做,你猜”。
玩法:請個別幼兒背對集體,自選喜愛的動物卡片,然后來模仿、扮演它取暖的 樣子,讓其他幼兒猜猜這是哪種小動物,是什么方式取暖。
2、 在輕快的背景音樂中,師生玩互動游戲“我說,你答”。
玩法:請幼兒聽題目,回答“是”和“不是”。例如,野兔取暖的方式是不停地滾動取暖。(不是)等老師提問完了之后,才可以開始搶答。遇到有疑問的動物,大家互相討論后確定答案或回去后集中一起查找資料尋求答案。
四、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自然界的動物取暖是為了保護自己,適應季節溫度的變化。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為動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活動延伸:
1、 區域活動
(1) 科學區:在科學區中投放操作卡和動物圖片,請幼兒對應匹配動物取暖方式。
(2) 閱讀區:投放動物過冬的圖片、圖書、相關動物的玩偶(手偶、指偶、頭飾等),供幼兒說說、玩玩。
2、 日常活動
幼兒園所可以組織幼兒觀看相關的科普影片,進一步幫助幼兒積累動物生存方式知識經驗,了解“動物取暖”是動物過冬方式之一。
活動總結:
1、充分利用創建情景的模式,幫助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動物,理解某些動物取暖的方式和行為,促進自我的能力發展。
2、通過師生之、同伴之間的互動游戲,進一步增進對動物取暖方式的記憶和理解幫助幼兒獲得成功感、快樂感。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學目的:1、使學生學會根據實際需要用“四舍五入”來求小數的近似數.
2、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要求根據書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么辦?(生:應該保留兩位小數,只要算出三位小數,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
教師問:保留一位小數,應該等于多少?表示計算到“角”。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
教師問:你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81÷732÷42246.4÷13
2、書上的作業。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探究,共同觀察廣告紙落下來的不同現象。
2樂意把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或體態動作等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廣告紙、記錄紙、竹蜻蜓、紙飛機。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討厭生活中的廣告紙,感知廣告紙的作用。
師出示廣告紙,并提問:
師:看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師:你們在哪兒見過呢?
師:它有什么作用呢?
師:廣告紙用過后還可以用來干什么?
小結:原來廣告紙用后還有好多好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玩廣告紙落下來的游戲。
二、探究廣告紙落下來的現象。
1、 探究紙片怎么樣落下來。
出示紙片,師:你猜這張廣告紙片會怎樣落下來?(幼兒回答)
師:大家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我們就來試試它會怎樣落下來。
師:我將廣告紙片高高的舉起來,輕輕一放(師邊說邊示范將紙片落下來)
師:誰來告訴我們這張廣告紙是怎么樣落下來?(可請多個幼兒回答,如果說不出的時候可請幼兒再看一次落下來的現象)
師:請你來當廣告紙(請個別幼兒示范,誰愿意來學一學廣告紙,有不一樣的嗎?)
師:我們一起來做做廣告紙片吧,出來找一個空一點的位置,學學廣告紙片搖搖擺擺落下來的樣子。(示范時邊做動作邊說小紙片搖搖擺擺落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小結:原來廣告紙是搖搖擺擺落下來的。(記錄)
2、 探究廣告紙變成其他東西怎樣落下來。
師:咦,廣告紙片是搖搖擺擺落下來的,現在,老師就讓廣告紙變變變,變成什么啦?(小紙團)誰來猜猜小紙團是怎么樣落下來的?
師:小紙團到底是怎么落下來的,請一位小朋友來試試,大家可要睜開眼睛啦(請幼兒上來試試,教師再次強調舉得高高的,輕輕的松開小手)
師:誰的亮眼睛看清楚了,小紙團是怎樣落下來的?(記錄)
師:誰愿意來學學小紙團筆直筆直落下來的樣子?(請個別幼兒上來試試)
師:現在我們一起學學小紙團筆直落下來的樣子(師幼一起做落下來的動作)
小結:我們來看看,廣告紙是小紙片時搖搖擺擺落下來的,變成小紙團的時候是筆直筆直落下來的,原來廣告紙變成不一樣的東西后它落下來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3、竹蜻蜓怎樣落下來。
師:現在小朋友注意了,老師的廣告紙又要變變變了,它會變成什么呢?(教師示范制作竹蜻蜓)
師:誰來猜猜它是怎么樣落下來的?看仔細咯,我把它舉得高高的,輕輕的一放。咦,它是怎樣落下來的(重復一次)請你學一學。
師:我們大家都來學學轉著圈兒落下來的樣子。
三、制作竹蜻蜓
師:很好玩吧,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這可是我小時候玩過的,叫竹蜻蜓。你們想不想玩呢?那你們可要動手做,還記得老師是怎么做的嗎?
1、 教師示范制作
撕出一個小口折一折,撕出一個小口折一折,撕呀撕呀撕呀撕,點點頭呀彎彎腰。
2、 我剛才是怎么做的?幼兒說教師制作。
師:你們會折嗎?那你們來折一折吧。(邊發紙邊說兒歌)
四、總結
師:剛才,你們自己做的之蜻蜓它是怎么落下來的呢?(記錄)今天,廣告紙和我們玩了落下來的游戲,小紙片是搖搖擺擺落下來,小紙團是筆直筆直落下來,竹蜻蜓是轉著圈兒落下來。
五、活動延伸
師:瞧,現在廣告紙變呀變呀又變成了(飛機)它會怎樣落下來?那我們一起試試吧。
設計方案 篇4
一、實驗目的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淀)。
2.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A)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B)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3.脂肪的鑒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 染成紅色
三、實驗過程(見書P18)
四、實驗用品(見書P18)
五、注意
1.關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并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于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2.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3.蛋白質的鑒定中先加雙縮脲A,再加雙縮脲B
六、討論
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根據是什么?
設計方案 篇5
【目的要求】:
1.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氯氣的性質,并從原子結構上認識氯氣的化學活性.
2.了解氯氣的用途.
3.掌握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原理和方法.
【重、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觀察實驗---理解原理---比較歸類---串成知識線條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做完所有實驗,講完氯氣與水的反應,余下為第二節時。
【教學過程】:
l 引入: 由氯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引出氟、溴、碘、砹具有相似的電子層結構
和化學性質,成為一個自然族,稱為鹵族.
l 演示實驗: 觀察一瓶氯氣,聞味(注意方法”扇”和”飄”),再到入水振蕩.
l學生回答: 氯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介紹毒性)
(2)密度: 比空氣大
(3)水溶性:可溶(體積比 1:2)
(4)熔、沸點:-101 C;-34.6 C
(與氧氣-218 C;-183 C和氫氣-259 C;-252 C比較)
l 演示實驗: 鈉和銅分別在氯氣中燃燒
l 學生回答: 實驗現象
l 教師講解: 反應原理(注意氯元素的化合價變化) 、裝置、操作
及有關拓展內容
l 演示實驗: 1.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燃燒和混合光照爆炸.
2.紅磷在氯氣中燃燒.
l 學生回答: 實驗現象(回憶對比氫氣和氧氣的反應)
l 教師講解: 反應原理及有關拓展內容
l 教師講解: 1.氯氣與水反應的原理,分析氯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2.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用途.
l 演示實驗: 次氯酸使色布褪色
l 思考討論: 1.氯水與液氯是否為同一物質?有何區別?
2.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在成分上有何區別?
3.實驗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氣還是次氯酸?
(第二節時)
l 復習引入: 復習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入與堿的反應.
l 教師講解: 1.氯氣與堿反應的原理及拓展;
2.漂XX的制取與應用等.
l 小結: 氯氣的化學性質及性質活潑的原因.
l 學生自學: 氯氣的用途
l 教師講解: 實驗室制取氯氣的藥品,結合藥品狀態及反應條件,回憶實驗室
制取氧氣和氫氣的裝置,啟發思考選擇裝置,根據性質選擇集氣
和尾氣處理裝置.
l 思考討論: 1.反應物用稀鹽酸代替濃鹽酸行嗎?
2.為何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
3.一套完整的制取氣體的裝置應包括哪四大部分?
4.實驗室制取的氯氣中會含有少量HCl氣體和H2O,為什么?
如何除去?應先除什么后除什么?為什么?
l 教師講解: 氯氣的工業制法(氯堿工業)
【板書設計】:
一. 一.氯氣的性質
1.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 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密度: 比空氣大
(3)水溶性:能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水約能溶解2體積氯氣)
常壓,-34.6 C
(4)易液化: 氯氣 液氯
2. 2.化學性質
(1) (1) 與金屬的反應
點燃 點燃
2Na + Cl2 ===2NaCl (白煙) Cu + Cl2 ===CuCl2 (棕黃色煙)
點燃
推廣: 2Al + 3Cl2 ===2AlCl3 (白煙)
點燃
2Fe + 3Cl2 ===2FeCl3 (棕褐色煙,注意:不生成FeCl2)
l CuCl2溶液的顏色隨溶液濃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CuCl2溶液
濃溶液 稀溶液
黃色 黃綠色 綠色 藍色
(2) (2) 與非金屬的反應
點燃
H2 + Cl2 ===2HCl(蒼白色火焰,工業制HCl原理)
光照
H2 + Cl2 ===2HCl(爆炸)
點燃
2P + 3Cl2 ===2PCl3 (液體)
三氯化磷 (白色煙霧)
PCl3 + Cl2 ===PCl5 (固體)
五氯化磷
l 燃燒(廣義定義):指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3)與水的反應
氯氣溶于水得黃綠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與水反應,
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狀態存在于水中。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HClO、ClO、OH;
久置氯水則幾乎是鹽酸溶液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光
(2)HClO的基本性質 ②不穩定,2HClO ===2HCl + O2↑
③強氧化性;
④漂白、殺菌能力,使色布、品紅溶液等褪色,
故氯水可用作自來水消毒。
(4) (4) 與堿的反應
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制漂XX)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吸收氯氣)
注意:
(1)(1)Cl2與H2O和Cl2與堿的反應是有密切聯系的:
Cl2 + H2O === HCl + HClO
NaOH NaOH
NaCl + H2O NaClO + H2O
結果: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但兩者又有很大區別:
Cl2 + H2O的反應很不完全,Cl2與H2O可大量共存,
而Cl2 + 2NaOH的反應則快而完全,Cl2與堿不能大量共存。
(2)(2)漂XX
①制取反應: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②主要成分:CaCl2 、Ca(ClO)2
③有效成分:Ca(ClO)2
④用途:殺菌消毒,漂白
⑤使用方法:與稀酸混合。只有將Ca(ClO)2轉化成HClO才能
表現其漂白殺菌作用。
比HClO強的酸(H )
Ca(ClO)2 HClO
Ca(ClO)2 + 2HCl ===CaCl2 + 2HClO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⑥失效原因及保存方法:
在潮濕的空氣中會慢慢變質失效,原因是: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光
2HClO ===2HCl + O2↑
所以應置于避光干燥處保存。
小結:
1.1.是一種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助燃的性質。
2.2.氯氣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是:
得2個電子
Cl2 Cl
它的化學活性是由其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易得電子)的結構決定的。
二. 二.氯氣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 三.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
1.藥品及原理: MnO2 + 4HCl(濃) ===MnCl2 + 2H2O + Cl2↑
2.2.儀器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吸收裝置
3.實驗步驟:檢密—裝藥—固定—加熱—收集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或排飽和食鹽水法)
5.尾氣處理:用堿液吸收
四.氯氣的工業制法:(氯堿工業)
通 電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于表達,學習主要角色之間的對話。
2、能夠仔細觀察畫面,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猜測和想象故事情節。
3、在猜測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體驗觀察和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母雞和蘋果樹》。
2、自制一棵蘋果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畫面上有什么? 我們一起來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誰。
師:哎呀,原來房子里住的是母雞媽媽。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學習主要角色間的對話。
(1) 師:一天早晨,母雞醒來,推開窗戶……
咦,雞媽媽怎么了,是什么表情?(幼兒回答)
師:母雞媽媽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么感覺很驚訝,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那母雞媽媽到底看到了什么?(點擊課件:蘋果樹)
母雞說:“這棵蘋果樹哪兒來的呢?昨天還沒有這棵樹呢?”
那你們來猜猜看這棵蘋果樹是哪里來的呢?
那我們帶著問題接著往下看。
(2) 師: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出現了什么?看看耳朵是什么樣子的?
你覺得這是誰的耳朵?
蘋果樹怎么會長耳朵呢,你們覺得怎么樣?
母雞媽媽也覺得很奇怪,說:“真奇怪!我從來沒見過蘋果樹長著尖尖的耳朵。”
哎,你們聽蘋果樹也說話了:“我們蘋果樹有時候是這樣的。”
那接下去又會發生什么呢?
(3) 師:又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又出現了紅紅的什么?
那雞媽媽看到紅紅的舌頭會怎樣?
它會怎么說?蘋果樹又怎么說呢?
接下去還會發生什么呢?
(4) 師:又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出現了什么?
雞媽媽看到這條毛茸茸的尾巴又會怎么說呢?
蘋果樹怎么回答的?
(5) 師:你認為這是一棵真的蘋果樹嗎?你覺得是誰假扮的?
那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它現出原形呢?(幼兒自由回答)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雞媽媽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雞媽媽讓蘋果樹學大樹搖,蘋果樹搖啊搖,樹上的葉子都掉下來了,看,到底是誰假扮的呀?”(點擊課件:啊,原來是一只大灰狼假扮的。)
那它為什么要裝成蘋果樹呢?
(6) 師:原來大灰狼裝扮成蘋果樹是想來吃母雞媽媽的,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助母雞媽媽對付大灰狼?(幼兒自由討論)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那我們來看看雞媽媽是怎么做的?
3、完整講述故事。
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這個好聽的故事的名字叫《母雞和蘋果樹》,那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4、表演故事。
師: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現在我們來表演故事,你可以選擇當雞媽媽,也可以選擇當蘋果樹。
設計方案 篇7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照片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拍照和欣賞照片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來源于他的生活經驗,是他熟悉的、親身經歷的,適合于幼兒的講述活動。但是這種講述對于幼兒來說并不是記憶的簡單再現,往往需要孩子將看到的信息重新組合,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用現在的知識經驗去創造性地講述。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利用照片發展孩子詳細地、有條理地、完整地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能力,啟發他們通過敏銳的觀察,捕捉靜態的視圖傳遞的動態信息并能較好地運用語言描述,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攝影是一種文化藝術活動,在引導幼兒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照片本身所蘊涵的價值,恰當地融入藝術和社會領域的內容,對孩子來說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活動目標: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照片:示范講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三張有益于幼兒經驗拓展的照片:智慧樹劇照、全家福照片、劉翔比賽的照片。
2.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3.為了提高幼兒講述的興趣,布置照片展覽會,為幼兒創設了想講、愿意講的環境氛圍,這可以使幼兒在有聲有色的講述過程中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與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冊。
5.實物展示儀。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的要求:“參觀的時候,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是在什么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幼兒參觀,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了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范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范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師:“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著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于爬到山頂了。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時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們看到里什么?說了什么?心里覺得怎么樣?”
(三)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類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體驗大膽講述、與人交流的快樂。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師:“誰愿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幼兒一:“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張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獲了許多花生,我和爸爸幫奶奶曬花生,奶奶要剝花生給我吃,我說:‘奶奶,我幫你剝。’我剝不動就用牙齒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機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齒咬花生的樣子給照下來了。”
幼兒二:“這是我過五歲生日時我媽媽帶我到小天使影樓拍的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奧特曼,就拉著媽媽跟奧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紀念,我大聲喊‘打敗怪獸’媽媽祝我生日快樂!后來,媽媽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媽媽……”
孩子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內容真實、有趣、完整。
2.講述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師為幼兒準備了他們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如:春游、運動會、六一團體操表演等,孩子們都能快樂地、用完整、連貫的的語言講述,而且講述內容生動、有趣,是孩子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兒頻道智慧樹節目的劇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為留念……)
(3)劉翔比賽的照片。(劉翔哥哥在參加跨欄比賽,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飛一樣,獲得了世界冠軍……)
4.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與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類整理,制作班級相冊,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為照片歸類、整理。
“每一張照片不僅可以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制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五)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照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設計方案 篇8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①點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圓的有關概念,因為它們是研究圓的基礎;②五種常見的點的軌跡,一是對幾何圖形的深刻理解,二為今后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的學習作重要的準備。
難點:① 圓的集合定義,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什么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內容本身屬于難點;②點的軌跡,由于學生形象思維較強,抽象思維弱,而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難懂。
2、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需要4課時
第一課時:圓的定義和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1)讓學生自己畫圓,自己給圓下定義,進行交流,歸納、概括,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點的集合來研究,給圓下定義(參看教案圓(一));
(2)點和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自己觀察、分類、探究,在“數形”的過程當中,學習新知識。
第二課時:圓的有關概念
(1)對(A)層學生放開自學,對(B)層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自學,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概念較多而沒有很多發揮的內容,老師沒必要去講;
(2)課堂活動要抓住:由“數”想“形”,由“形”思“數”,的主線。
第三、四課時:點的軌跡
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利用電腦動畫來加深和幫助學生對點的軌跡的理解,一般學校可讓學生動手畫圖,使學生在動手、動腦、觀察、思考、理解的過程當中,逐步從形象思維較強向抽象思維過度。但我的觀點是不管怎樣組織教學,都要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
第一課時:圓(一)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描述性定義,了解用集合的觀點對圓的定義;
2、理解點和圓的位置關系和確定圓的條件;
3、培養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發現問題的能力;
4、滲透“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點和圓的關系
教學難點:以點的集合定義圓所具備的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自主探討式
教學過程設計(總框架):
一、 創設情境,開展學習活動
1、讓學生畫圓、描述、交流,得出圓的第一定義:
定義1:在一個平面內,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隨之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固定的端點O叫做圓心,線段OA叫做半徑。記作⊙O,讀作“圓O”。
2、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圓的第二定義。
從舊知識中發現新問題
觀察:
共性:這些點到O點的距離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內還有到O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嗎?它們構成什么圖形?
(1) 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O)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的長r);
(2) 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都在圓上。
定義2:圓是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3、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問題三: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怎樣?(學生自主完成得出結論)
如果圓的半徑為r,點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
點在圓上d=r;
點在圓內d 點在圓外d>r。 “數”“形” 二、 例題分析,變式練習 練習: 已知⊙O的半徑為5cm,A為線段OP的中點,當OP=6cm時,點A在⊙O________;當OP=10cm時,點A在⊙O________;當OP=18cm時,點A在⊙O___________。 例1 求證:矩形的四個頂點在以對角線的交點為圓心的同一個圓上。 已知(略) 求證(略) 分析:四邊形ABCD是矩形 A=OC,OB=OD;AC=BD OA=OC=OB=OD 要證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的圓上 證明:∵ 四邊形ABCD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圓上。 符號“”的應用(要求學生了解) 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 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圓上。 小結:要證幾個點在同一個圓上,可以證明這幾個點與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 問題拓展研究:我們所研究過的基本圖形中(平行四邊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圖形的頂點在同一個圓上。(讓學生探討) 練習1 求證:菱形各邊的中點在同一個圓上。 (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A層自主完成) 練習2 設AB=3cm,畫圖說明具有下列性質的點的集合是怎樣的圖形。 (1)和點A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2)和點B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3)和點A,B的距離都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4)和點A,B的距離都小于2cm的點的集合;(A層自主完成) 三、 課堂小結 問: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學習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強調: (1)主要學習了圓的兩種不同的定義方法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2)在用點的集合定義圓時,必須注意應具備兩個條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對數學能力的培養 四、作業 82頁2、3、4。 第二課時:圓(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弦、弧、弓形、同心圓、等圓、等孤的概念;初步會運用這些概念判斷真假命題。 2、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教材、親自動手實踐,總結出新概念的能力;進一步指導學 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知識的能力。 3、通過動手、動腦的全過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積極主動獲得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重點:理解圓的有關概念. 2、難點:對“等圓”、“等弧”的定義中的“互相重合”這一特征的理解. 3、疑點:學生容易把長度相等的兩條弧看成是等弧。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交流和與教師對話交流中排除疑難。 教學過程設計: (一)閱讀、理解 重點概念: 1、弦:連結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 2、直徑:經過圓心的弦是直徑. 3、圓弧: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 半圓弧:圓的任意一條直徑的兩個端點分圓成兩條弧,每一條弧叫做半圓; 優弧:大于半圓的弧叫優弧; 劣弧:小于半圓的弧叫做劣弧. 4、弓形:由弦及其所對的弧組成的圖形叫做弓形. 5、同心圓:即圓心相同,半徑不相等的兩個圓叫做同心圓. 6、等圓:能夠重合的兩個圓叫做等圓. 7、等弧:在同圓或等圓中,能夠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二)小組交流、師生對話 問題: 1、一個圓有多少條弦?最長的弦是什么? 2、弧分為哪幾種?怎樣表示? 3、弓形與弦有什么區別?在一個圓中一條弦能得到幾個弓形? 4、在等圓、等弧中,“互相重合”是什么含義? (通過問題,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進行交流、學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排除疑難) (三)概念辨析: 判斷題目: (1)直徑是弦( ) (2)弦是直徑( ) (3)半圓是弧( ) (4)弧是半圓( ) (5)長度相等的兩段弧是等弧( ) (6)等弧的長度相等( ) (7)兩個劣弧之和等于半圓() (8)半徑相等的兩個半圓是等弧() (主要理解以下概念:(1)弦與直徑;(2)弧與半圓;(3)同心圓、等圓指兩個圖形;(4)等圓、等弧是互相重合得到,等弧的條件作用.) (四)應用、練習 例1、已知:如圖,AB、CB為⊙O的兩條弦,試寫出圖中的所有弧. 解:一共有6條弧. 、 、 、 、 、 . (目的:讓學生會表示弧,并加深理解優弧和劣弧的概念) 例2、已知:如圖,在⊙O中,AB、CD為直徑.求證:AD∥BC. (由學生分析,學生寫出證明過程,學生糾正存在問題.鍛煉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實踐能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積極主動獲得知識.) 鞏固練習: 教材P66練習中2題(學生自己完成). (五)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做出總結: 1、本節所學似的知識點; 2、概念理解:①弦與直徑;②弧與半圓;③同心圓、等圓指兩個圖形;④等圓和等弧. 3、弧的表示方法. (六)作業 教材P66練習中3題,P82習題l(3)、(4). 第三、四課時 圓(三)——點的軌跡 教學目標 1、在了解用集合的觀點定義圓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了解軌跡的有關概念以及熟悉五種常用的點的軌跡; 2、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提高學生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 重點、難點 1、重點:對圓點的軌跡的認識。 2、難點:對點的軌跡概念的認識,因為這個概念比較抽象。 教學活動設計(在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學習情境 1、對“圓”的形成觀察——理解——引出軌跡的概念 (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 觀察: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的點的集合;(電腦動畫) 理解:圓上的點具有兩個性質: (1)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O)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的長r); (2)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的點都在圓上;(結合下圖) 引出軌跡的概念:我們把符合某一條件的所有的點所組成的圖形,叫做符合這個條件的點的軌跡.這里含有兩層意思:(1)圖形是由符合條件的那些點組成的,就是說,圖形上的任何一點都符合條件;(2)圖形包含了符合條件的所有的點,就是說,符合條件的任何一點都在圖形上.(軌跡的概念非常抽象,是教學的難點,這里教師要精講,細講) 上面左圖符合(1)但不符合(2);中圖不符合(1)但符合(2);只有右圖(1)(2)都符合.因此“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圓. 軌跡1:“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研究圓是軌跡概念的切入口、基礎和關鍵) (二)類比、研究1 (在老師指導下,通過電腦動畫,學生歸納、整理、概括、遷移,獲得新知識) 軌跡2: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軌跡3:到已知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三)鞏固概念 練習:畫圖說明滿足下列條件的點的軌跡: (1)到定點A的距離等于3cm的點的軌跡; (2)到∠AOC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 (3)經過已知點A、B的圓O,圓心O的軌跡. (A層學生獨立畫圖,回答滿足這個條件的軌跡是什么?歸納出每一個題的點的軌跡屬于哪一個基本軌跡;B、C層學生在老師的指導或帶領下完成) (四)類比、研究2 (這是第二次“類比”,目的: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螺旋上升.這次通過電腦動畫,使A層學生自己做,進一步提高學生歸納、整理、概括、遷移等能力) 軌跡4:到直線l的距離等于定長d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條直線,并且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兩條直線; 軌跡5:到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五)鞏固訓練 練習題1:畫圖說明滿足下面條件的點的軌跡: 1.到直線l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軌跡; 2.已知直線AB∥CD,到AB、CD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 (A層學生獨立畫圖探索;然后回答出點的軌跡是什么,對B、C層學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要從規律上和方法上指導學生) 練習題2:判斷題 1、到一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條直線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直線.( ) 2、和點B的距離等于5cm的點的軌跡,是到點B的距離等于5cm的圓.( ) 3、到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等于8cm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的平行且距離等于8cm的一條直線.( ) 4、底邊為a的等腰三角形的頂點軌跡,是底邊a的垂直平分線.( ) (這組練習題的目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正確性.題目由學生自主完成、交流、反思) (教材的練習題、習題即可,因為這部分知識屬于選學內容,而軌跡概念又比較抽象,不要對學生要求太高,了解就行、理解就高要求) (六)理解、小結 (1)軌跡的定義兩層意思; (2)常見的五種軌跡。 (七)作業 教材P82習題2、6. 探究活動 愛爾特希問題 在平面上有四個點,任意三點都可以構成等腰三角形,你能找到這樣的四點嗎? 分析與解:開始自然是嘗試、探索,主要應以如何構造出這樣的點來考慮.最容易想到的是,使一個點到另三個點等距離,換句話說,以一個點為圓心,作一個圓,其他三個點在此圓上尋找,只要使這圓上的三點構成等腰三角形即可,于是得到如圖中的上面兩種形式。 其次,取邊長都相等的四邊形,即為菱形的四個頂點(見圖中第3個圖)。 最后,取梯形ABCD,其中AB=BC=CD,且AD=BD=AC,但是這樣苛刻條件的梯形存在嗎?實際上,只要將任一圓周5等分,取其中任意四點即可(見圖中的第4個圖). 綜上所述,符合題意的四點有且僅有三種構形:①任意等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及其外接圓圓心(即外心);②任意菱形的4個頂點;③任意正五邊形的其中4個頂點. 上述問題是大數學家愛爾特希(P.Erdos)提出的:“在平面內有n個點,其中任意三點都能構成等腰三角形”中n=4的情形. 當n=3、4、5、6時,愛爾特希問題都有解.已經證明,時,問題無解. 目標: 1、愿意與同伴交往,以頭碰頭的動作以示友好 2、學習短句:嘿,嘿,我們是朋友! 準備:動物、娃娃等毛絨玩具若干 水果玩具人手幾個 過程: 1、以游戲引起幼兒學說:嘿,嘿,我們是朋友!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我們請來了許多的小客人,可是他們都很害羞,好聽小朋友說一句好聽的話才肯出來。(教師示范)誰出來了?我剛才是怎么說的?(嘿,嘿,我們是朋友!)找到朋友碰碰頭,親親臉!(教師拿毛絨玩具與自己做親密動作) (2)、還有許多小客人都躲起來了,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請小客人出來。(一起學說短句)(教師拿毛絨玩具與幼兒做親密動作) (3)、請個別幼兒請小客人。 2、引起幼兒愿意與同伴交往,以動作表示友好。 (1)、這次小客人為什么不出來?(師假裝聽小客人說話)原來小客人希望有兩個好朋友去請他。兩個好朋友手拉手,碰碰頭,抱一抱,請小客人出來一起玩。 (2)、音樂:《找朋友》全體小朋友一起找個好朋友請客人拿水果禮物,提醒他們要說好聽的話,做好朋友的動作。 3、娃娃家游戲:給娃娃和動物寶寶吃水果,逗他們玩。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31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07-08 設計方案格式12-01 教學設計方案12-23 薪酬設計方案08-31 《莫高窟》教學設計方案06-25 《登高》教學設計方案06-25 位置的教學設計方案06-28 《人生》教學設計方案06-28設計方案 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