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流動的白天與黑夜散文
一、野火焰。
奔跑的火焰把我驚醒。
我困意全無地坐著,幾天奔走的勞累活生生地被火焰驅(qū)逐。接連有燒得正旺、余燼未滅的火焰飛快地跑過,沿著鐵路線兩條延伸的鐵軌,火焰的高溫像把刀從我臉上刮過去。車窗是打開的,靠窗坐的我可以將火焰看得清楚,還有它的氣息被我呼吸。鋼軌和火車也感到了火焰的熱情,許多和我一樣坐在窗口,閑聊、吞吐煙霧吃著零食,趴著睡著站著的人,他們一定也被火焰震住。
火車正穿行在河南的土地上。眼中收下的兩旁都是平整的已收割完畢的田地。樹少,稀稀落落的幾棵,成了一種點(diǎn)綴。幾乎所有的田都是栽種的玉米,那些早摘下的玉米被搬回家中,一根繩子圈成一把一團(tuán),甩在家院子的圍墻上,平頂上,禾場上。剩余的玉米稈被放倒在地大大小小成堆分散在田間角落。農(nóng)人們不會等待它們自然腐爛,習(xí)慣性地點(diǎn)燃它們。玉米稈燃燒時發(fā)出的“噼哩叭啦”的聲音落在農(nóng)人心中,是最純粹的音樂,像是久旱之后的一場暴雨,淋漓舒暢。而或濃或淡的煙,盤旋上升,四處飄散,于是在這個薄暮時分,你眼前的景象是魅力四射的。像是起了霧,壓得很低,稍遠(yuǎn)的地方目力無法企及。零散的屋和樹,半遮半露地,只有一堆堆火焰,顯目,突兀地與火車一同奔跑。每爿田里都燒起了火焰。有的火焰連結(jié)在一起,聲勢浩大,十分招展地與你遙相呼應(yīng)。有的孤芳自賞地躲在一旁,細(xì)細(xì)咀嚼著燃燒自己的味道。還有的像遲暮的老人,哀嘆風(fēng)華逝去,不甘心地?fù)潋v出幾點(diǎn)火花,冷懨懨地挺著不讓自己徹底熄滅。它們在田野的空曠里出現(xiàn),我突然想到它應(yīng)該叫“野火焰”。
秋收后的季節(jié)是火焰的季節(jié)。火焰升騰到半空中,像是從地下冒出的另一類莊稼。玉米稈完全燒燼,變成黑灰,風(fēng)一吹,它會慵懶地?cái)D堆著,頂多是翻一個身,跑不了多遠(yuǎn)。它熟悉了自己的使命,去豐富又一年又一茬玉米和大地的人們。它心中躲著一個哲思,深入了身體下的土地,就深入了所有的土地。
幾乎看不到人。此刻那些我們辛苦一天的衣食父母們應(yīng)該收拾好東西回家,圍坐在小四方桌邊或者干脆是在灶臺上,就著屋外的天光,滿心滿意地吃一頓熟悉的晚飯。也有火在灶膛里燒著,也有煙從磚頭煙囪里往外冒,但它們與田野里的相比就有了些隔離和生份。它們帶著些功利,小家子氣,它們的火燒得再旺,也高不過灶膛肚。野火焰就不同了,它們自然,帶著原始的活力,不受干擾和限制,它們大聲呼喚,它們奔跑甚至飛翔,和火車和鳥兒一起,多高多遠(yuǎn)的路,野火焰的心想上哪就去哪。更重要的是,屋里的火只燒給一家人看,田野里的是燒給一列車一列車的人看的。火車上的人們,又會把野火焰帶回家,帶到更大的城市更遠(yuǎn)的鄉(xiāng)村,帶給更多的人。
我是個遠(yuǎn)離稼穡的人。不知道收割日子的結(jié)束,會有草梗,棉花桿,玉米高梁梗及更多的火焰將會在廣袤的田園燃燒。火焰,脫離了取暖、做飯食這些基本功能,它能肥沃田地,肥沃農(nóng)人的夢想。
我數(shù)次地默念在那個黃昏的火車上見到的一堆也是不可數(shù)的野火焰。它們,記錄了我的一次歸途;而我,記念著它們的一生。
二、風(fēng)吹洛陽。
這風(fēng),不是自然的風(fēng),是歷史的。
歷史的風(fēng),是凝固的音樂,是不容易被鬧醒來的,又是無時不在潛流著的。歷史的風(fēng),面對一切堅(jiān)強(qiáng)的物質(zhì),不是吹拂,是摧毀和吞噬。
東西延伸的鐵路,有無數(shù)陌生人的腳步從它身上一溜而過。是否留下什么痕跡?腳步在夜色中消失。我將洛陽定成此行的最后一站,我最后到達(dá)也從這里離開。我沒法把只呆過幾天的城市當(dāng)作自己的家。我選擇成為一個游客,在那條走過幾個來回的橫貫城市的中洲大道,我聽見樹葉在歌唱,卻沒帶一片回家。當(dāng)我繼續(xù)坐在久違的一個人的夜里,“什么是洛陽?”這個命題闖進(jìn)來,連門也不敲一聲。
當(dāng)我為了去這個城市有心在網(wǎng)上搜索引擎的時候,幾十頁幾百條的洛陽撲面而來,鉆進(jìn)眼睛的旮旮旯旯。但我不滿意,那不是我想象中的洛陽。
它們太現(xiàn)實(shí),太物質(zhì),太容易變幻消失。我更想的是追尋它真實(shí)層面(精神)的內(nèi)容。對于互相陌生的城市和過客,追問得地于具體無疑是給對方質(zhì)難。任何人也無法給這座城市下一個絕對的定義。
走在洛陽繁華的中洲大道上,汽車,手機(jī),錄音機(jī)還有人的鳴唱縈繞于耳際。九朝古都被現(xiàn)代化的變革改頭換面面貌一新。這個時刻,我們能聽到路邊的嘆惋老樹低吟的悲歌,人們在充分享受物質(zhì)進(jìn)步的同時,比如我,也會裝模作樣地懷念一個“消失的洛陽”。
正是洛陽城今天和別地的城市大同小異,才讓我們有理由去遙想幾百上千年前的故事。那時的洛陽何等模樣?我心中冒出的“永寧寺”三個字所代表的是一個消失的處所。
當(dāng)然是寺廟。“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鐸。復(fù)有鐵鎖四道,引剎向浮圖。……浮圖有九級,角角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鐸。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窗。……復(fù)有金環(huán)鋪首。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于高風(fēng)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余里。……僧房樓觀一千余間,雕梁粉壁,青繅綺疏,難得而言。栝柏松椿,扶疏拂檐,藂竹香草,布護(hù)階墀……”北魏楊衒之在《洛陽伽藍(lán)記》中的描寫細(xì)膩而準(zhǔn)確,永寧寺的精美絕倫從文字中跳出來浮現(xiàn)眼前,然而它命途多舛,“永熙三年二月浮圖為火所燒。……火初從第八級中,平旦大發(fā)。當(dāng)時雷雨晦冥,雜下霰雪。百姓道俗咸來觀火,悲哀之聲振動京邑。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經(jīng)三月不滅。有火入地尋柱。周年猶有煙氣。……十月而京師遷鄴。”
如果我們不知道永寧寺的結(jié)局或者它本身不是這樣一個結(jié)局,我們一定會責(zé)怪自己為什么不生在那樣的洛陽,可無論如何,這是楊衒之的洛陽。大小寺院達(dá)一千余所,上至國君,下至黎民,莫不向佛。于是,晨鐘暮鼓,木魚聲聲,香煙繚繞,虔誠莊嚴(yán),慈善為懷,是那個過去的洛陽的景象,在佛的光芒籠罩下透出的美和靜,給洛陽鍍上一層色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最后的結(jié)局,消失的永寧寺讓整座都城遷移。永寧寺大火,不僅是一座寺廟的滅亡,也是一次歷史混亂的見證。胡太后專權(quán)跋扈,佞信佛教,爾朱榮叛亂,孝明帝懦弱。北魏王公百官兩面三刀千多人,被爾朱榮殘害于河陰,一個世襲的上層的社會幾乎滅絕。永寧寺,伴隨著殘酷的腳步,在見證了洛陽的輝煌之后,連同自己被埋進(jìn)了歷史的廢墟。
在今天,歷史的廢墟里,片瓦塊石都藏著驚奇和珍貴。
與洛陽的幾天粗淺交流,是無法深入的,它更像一個緘默的老人,冷靜地看著如潮的人群從身邊走過,即使你停下腳步,跟他裝支煙,和他有眼有板地侃,也沒能知道真正在他心里的故事。
走出夢中洛陽,像是走出一場劫后余生的大火。它的繁華而樸實(shí),真誠而沉靜,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層富有只待書中尋覓。而千百年來的風(fēng),仍日復(fù)一日地吹著,吹過來吹過去,卻永遠(yuǎn)不能復(fù)原心中的另一個洛陽。
三、雨的聲音。
身邊存在著許多種聲音。天花板上的腳步聲、洗碗時碗之間的碰撞聲、三更半夜某個喝醉酒的人的嚎叫聲、電視機(jī)里的打情罵俏……每一種聲音,都能傳到聽覺系統(tǒng)完全正常的我的耳朵里,落到我的心坎上。
聲音證明我是真實(shí)的存在物。
我喜歡深夜站在陽臺上聽雨的聲音。雨打在樹葉、窗臺、房屋頂和土地上,聲音像一部龐大的交響音樂。我也能聽到大地回應(yīng)的聲音,聲音化入土里,長成一棵棵樹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擁有這種愛好,但我敢肯定的,在雨下著的夜晚,有一種聲音,幽深,鏗鏘,像一塊石頭擊中柔軟的心房壁,于是我的耳朵里分泌出一種使心情輕松的因素。嘀嗒,嘀嗒。
淅淅瀝瀝,淅淅瀝瀝,連綿不斷。
第二天清早,在上班的途中,一位同事告訴我,昨夜沒有睡好,下了大半夜的雨攪亂了她的心緒。她失眠了。她思念遠(yuǎn)在另一個城市的戀人。我微笑著。我一貫以不過分的微笑去回答別人的喜怒哀樂,這種笑一點(diǎn)也不過分,對方一定能夠接受,并且習(xí)慣于接受。我不需要再作任何需要聲音幫助的解釋。我不能告訴她,只要是夜晚下雨,我就高興,乃至興奮。雨的聲音是我想象的源泉,是思維暢游的動力,是我無法抗拒的。即便如此,我還是要保持微笑的模樣。
這多么美好。后來我想,雨的聲音能夠幫助同事去思念,雖然夜不能寐,思念卻是件美麗的事。
擲下書本,又走到陽臺上,雨正在飄著,肆無忌憚地飄著。有的沾上我的皮膚,涼。然后是溫暖的感覺。樓下這棵樹又長高了,枝繁葉茂地繼續(xù)生長著,倒是這座樓房伸出的防盜網(wǎng)、晾衣架霸占了它的自由空間。
一根樹枝快爬到我的陽臺上了,房里的燈光有一些漏在葉子表面,葉面的水珠就滲透著光線,一滴,一滴地往下滾落。雨小了,滾落的過程就不那么清晰了。房里的燈熄了,葉子也看不清了,只剩下黑乎乎的一團(tuán),在這個雨夜里。
福斯特說,為了接近一種寂靜,我不得不把鐘也停住。生命,在鐘擺的晃動里一下一下地消逝。我害怕聽這種人工造成的恐懼感的聲音,因?yàn)槲視l(fā)地感覺到自己的一無是處,離理想的成就那么遙遠(yuǎn)。我拒絕它,拒絕一種絕對的寂靜。可愛的生命運(yùn)動的聲音,是不能消失在人的耳際的。
在我對關(guān)于雨的聲音的長久思考以后開始寫作時,窗外竟然又下起了雨,這雨下得那么突然,聲音又那么強(qiáng)烈、清晰。雨,打破了夜的寧靜,驅(qū)逐著夏季白晝的炎熱,帶給我寫作的一段真實(shí)記憶。
樓下那棵樹,渾身抖動著,歡快地手舞足蹈,它和這場雨久違了,它等待良久。我能想象到,它正躲在自己厚實(shí)的影子里,喜滋滋地吮吸著——雨的聲音,還有那位同事,也正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幸福而憂傷地——思念著——另一個城市里雨的聲音。
四、對書屋黑暗的回憶。
沒有人愿意對黑暗充滿回憶,但是我愿意。
我常去那家書屋,它的位置就坐落在這個城市并不算繁華的地段。我之所以留意到它,是因?yàn)樗陌察o,沒有張揚(yáng)的音樂,沒有漂亮小姐的美目笑靨,一扇大門悄悄開啟,一座精神驛站的驛客整裝待發(fā)。一撥又一撥和我一樣路過的人們欣喜地傳遞著一個消息,抵達(dá)城市的每個角落。
三壁兩米多高的書架,中間五排稍低的,擺滿了各類書籍。進(jìn)門的左側(cè)是店主的工作臺,一臺電腦正在網(wǎng)上搜索、下載一切與書有關(guān)的信息——這就是書屋的情形。它不大,甚至有些擁擠;書不多,但透射出高雅的品味。書屋的主人高興地與我交上朋友,那么意味著——我的停留與行動不受時間和陌生的拘束。我可以一個人抱本書,讓下午或上午的時光從字里行間淌走。這是書屋。我卻常常把它想象成圖書館,或者大藏書家的書房。這是一座神奇的陳列大廳,人類的精靈像著了魔似地沉睡,等待召喚,他們才會醒來。我還想象著一個瞎眼的詩人,那個位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圖書館的主人——博爾赫斯,如何地用手和心靈去觸摸一本本圖書,如何拂掉灰塵,如何在靈感到來之際坐在黑暗中朗誦《黑暗之歌》,又是如何地感嘆:所有的作家都是在一遍一遍地寫著同一本書。不過,屬于博爾赫斯的太靜太沉甸甸,而我會抬頭看看身邊的人,外面的天氣和四周的書。
天花板很高,日光燈的光芒很薄。因?yàn)橥k姡焓植灰娢逯福瑫强床灰姡挥懈杏X它們的存在。我想到古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的彌諾斯迷宮,順著大理石階,走到地下室。那里我完全陌生又像無比熟悉,永不停頓的行走已經(jīng)使我對此滿懷好奇。
黑暗只是對視力造成一絲不便,卻并不影響我走到某類書柜前,在某一排摸索出我想獲得的。主人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說著話,聲音從黑暗里傳出,不是身邊,是天上。我答著話,感覺自己的聲音從喉嚨里飛出,像是一只起飛的白鴿,撲楞撲楞地扇打著翅翼。我無法說出這種黑,當(dāng)?shù)曛鲗⑹种械南灎T遞給我,對光明的向往與贊頌超過一切事物。大門合攏,屋子里只剩下店主朋友,靜謐滋生漫延在我的指間。剛上架的一批新書,我已嗅到它們的氣息,所以我秉燭尋找。跋涉——崎嶇——翻越——推動——無止境——黑暗中的道路……黑,只是阻礙人的視力,卻并不能影響心靈的光明。
主人說,今夜不會來電了。夜,本質(zhì)就只會擁有黑暗。我摸著光滑的書皮,想靠手的撫摸洞解其中的一切,去消除人自身存在的缺陷所導(dǎo)致的無奈。
白天與黑夜,像明明滅滅的火,進(jìn)進(jìn)出出,書屋子的空氣里殘留著我的呼吸。多少次回憶,書——精神的呼吸,像那夜我手中的微弱的燭光,即使小,也能照亮一個人的視野。
【流動的白天與黑夜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黑夜與白天作文08-01
《白天與黑夜》教學(xué)設(shè)計(jì)03-30
擁抱黑夜的白天作文05-01
白天與黑夜作文05-05
白天和黑夜的作文01-28
黑夜的散文12-03
在白天感受黑夜900字01-06
無盡的黑夜散文12-02
白晝與黑夜散文05-06
感懷,黑夜散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