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泉古鎮散記散文
這個流傳了千年的故事
我今天才遺憾地知道
安安送米
為落難的母親
送去口中省下的米粒
只因慈愛的母親
養育的深情
只因人
還有
人的良心
有人的屬性
母親蒙冤受難
兒當竭力敬孝
端茶送水做飯
尋醫問藥祈禱
噓寒問暖服伺
前后左右奔跑
兒子是母親心中的靈肉
母親是兒子心中的仙島
沒有靈肉無異行尸走肉
沒有仙島無異苦海飄搖
我真的很遺憾我的無知
在歷經了大半個世紀后
才知道有個孩子叫安安
才知道有種愛心叫敬孝
未知道他怎樣翻山越嶺
未知道他怎樣日煎月熬
只知道有條彎彎的孝道
由漢唐明清走到了今朝
走到了無需送米的時代
走到了不再饑寒的年號
我再次注目那個送米的孩子
希望我們的父母一切都安好
或許我們的父母不再愁吃穿
我們也要給他們暖心的懷抱
一一鐘明全
讀鐘明全老師的詩,深有同感,百善孝為先,第一次聽到人講起安安送米這個千年典故的時候,我是汗顏的,也是糾結的。
做為一個新媒體人,拍過俊男美女,贊過好山好水,記錄過炊煙裊裊的人間煙火,歌頌過美好的事物,自以為見多識廣,卻對這個幾百公里外的大孝之地發生過的“安安送米”故事聞所未聞。
據史料記載一門三孝,安安送米的故事,在《后漢書列女傳》,《東觀漢記》,《華陽國志》、《水經注》都有記載,元人郭居敬將“姜詩孝親、涌泉躍鯉”收入《二十四孝》,從東漢一直傳頌到現在,歷史上漢明帝,明成祖,清代的果親王,乾隆皇帝這些文治武功的帝王將相,或下詔書,或立牌坊,盛贊其大德至孝,就連一代鴻孺韓愈,蘇軾,李調元,謝無量等墨客騷人,也揮毫潑墨,歌頌德孝篇章。
這一次參加德陽舉辦的2015年版主年會,有幸到孝泉古鎮走了一走,看似波瀾不驚的行程,內心的.小情緒卻如大海的波濤連綿起伏。
人生在世,總會有那么一個人讓自已動心,總會有那么一些事讓自動情。
走進姜孝祠的時候,傳來幽幽的千古鐘聲,聲音綿綿悠遠又似聲聲召喚。
敲鐘的大媽,一臉慈祥的看著前來祭拜的蕓蕓眾聲。
她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為年輕人敲響德孝之鐘,講述一門三孝的故事。
大媽的故事很簡單,已經習慣了漂泊的我卻聽得很投入,突然間想到了正在霜風冷兩中勞作的父母,想起了幾個月沒有回過的老家,心里有些隱隱不安。
勿庸解釋什么,至孝親情實實在在的觸及到了我心靈深處最柔軟東西,家才是溫暖的港灣,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幸福的天堂。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行,如今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不是四海為家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安安送米的故事。
詩人鐘明全在詩里所說,“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我今天才遺憾的知道。”
我欣賞詩人的坦蕩,資陽離德陽不遠,廣安離德陽也不遠。
這個故事,我們今天才遺憾的知道。
詩人無聲的嘆息,也是詩人對過往光的追憶。
百善孝為先,人來人往的三孝園給海內外的游人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一拜一叩三柱香,每一次虔誠,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五千年的文明不可謂不源遠流長,德孝文化不可謂不厚重,今天,讓我們真正去講述二十四孝時,又會有幾個人知曉?
老實說,我是真的講不出來。
詩人鐘明全和我一樣,也是第一次到孝泉鎮,第一次聽說安安送米的故事,第一次圍著孝泉看清楚了自已倒影在泉水里的影子。
德陽的名字源于德政如陽,她的“德”里有著濃郁的德孝文化底蘊。
家合萬事興,大國小家,家與國是不可分割的。
一行人,佇立在孝泉旁,時空是穿越的,也是凝滯的,原本嘰嘰喳喳的人群,一下子寂然無聲,只聽到咔嚓咔察的快門聲,這是心靈在向三孝致敬,這是靈魂在經受洗禮。
這一刻,鐘明全老師是安靜的,深邃的眸子淡泊而寧靜,也許他想到了年初陪老父親吃飯時,老爺子搶著付錢的情形,也許他想得還要更多一些。
一位川東的版主帶著哭腔告訴我,看到安安送米的故事,心里是慌亂的,好想回家。
是的,我能體會到這樣的心情,六七歲的安安能為呆在庵里的母親送米,而我們又曾為自己的父母做過些什么呢?
很多時候,一部電話方便了交流,卻拉開了距離,回頭看看,有多少人一天能陪父母拉上十分鐘的家常,又有多少人為了一個微信,一個電話忽略了父母的存在?
思緒繾綣,鐘聲悠揚,一位年輕漂亮的母親帶著年幼的女兒,畢恭畢敬的給姜公上香。
她一邊教女兒正確的上香姿勢,一邊溫柔的給女兒講述著什么,女兒聽得很認真,臉上洋溢著可愛的笑容。
母女倆講了些什么呢,沒有人知道,也許是一門三孝,也許是安安送米,也許是孝泉的故事。
一行人陶醉在這幅如醉如癡的畫面里,竟然忘了按下快門。
只聽到鐘詩人淡淡的說了一句“承前啟后”。
好一個承前啟后,點贊。
【孝泉古鎮散記散文】相關文章:
云頂山圣泉散記散文11-08
時光散記經典散文04-14
光陰散記散文02-20
啤酒散記散文11-22
光陰散記散文10-16
莫里散記散文04-22
故鄉小城散記散文10-19
海南行散記散文10-23
拓展訓練散記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