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精選2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
很早就知道這句話,是從陳振濂先生的《書法美學》中逮來的。陳振濂大概是啟功先生的弟子吧,無須深究。而標題的古語,卻是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的話。這話很有趣,道出了書法不同于寫字緣由。
筆跡是界,就是在平面上留線劃分的意思。即,線條有平面分割的作用。仿仿佛繪畫構圖上的那一點,在上下左中右的位置不同,帶給人的動感趨向便不同。那么,一根線條——點橫豎撇捺折,它的位置不同,形狀不同,在平面的排布不同,帶給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是柔和的,還是剛勁的;是粗拙的,還是細巧的;是綿延的,還是直截的;是是向心的,還是擴張的……便出現了不同的表現效果。于是有些人追求子寫的瀟灑、大方、剛勁有力,便形成了大眾書法基本的審美取向。這種取向,導致了人們對二王書法一貫的極力推崇。但二王書法,除了有蘭亭的瀟灑飄逸外,還有的酣暢,還有的遒勁,還有的沉郁,還有的悲憤,還有的快捷,還有的劍拔弩張……
漢字書法,仿佛格律詩詞,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正如跳舞不同于舞蹈一樣,寫字也不同于書法。書法是起于寫字的,尤其是楷書,必須符合寫字的形式要求,這一點對初學者尤其要這樣要求,這是基本要求。書法是終于藝術的,藝術是更高境界。因此,可以這樣說:書法是起于寫字,而終于藝術的。
而就書體而言,楷隸篆是易書難工的,因為這幾種字體獨自成形,缺少變化,“筆畫戰斗”是考驗人的毅力和耐力,執著與悟性的最佳手段。臨帖讀帖不可偏廢,既要從字形上理解,也要從文意上理解,更要從章法上理解,還要從美學上借鑒,周而復始,反復臨習,才有收獲。如果只從臨帖上下功夫,那只能算“館閣體”,沒有出息的。謙謙君子,也有莽夫性情,也有媚俗個性,把固定的字體,寫出不同的性格,而不相互雷同的話,還能表現出不同的心境與情感,這樣的有境界,能自成高格,自成高格才能叫書法藝術的。詩看顏柳歐趙,互有師從,而楷體風格各不相同,原因就是,他們重視筆畫美的感受、理解與錘煉,而凝結成自己的特征;就是同一人,其不同境況,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也嬗變出種種不同來。
行書和草書是難學易工的,入得了門,便會稱得了心的。記得我有了一本《四體字帖》,便開始練草書,寫不來;又有了一本《于右任標準草書》,照著寫,還寫不來;最后拿來《行草大字典》來寫,才摸著了門徑。原來,行書草書同一字可以有不同寫法,但最基本的還是單個筆畫,還要練好單個字。單個字可以平正,也可以欹側,可以斷續,也可以連綿。在筆法上,最忌諱的是用楷書的筆畫把它規范起來,而是兼用篆隸筆法,適度省略點畫,或補上點畫,但要合乎規范,繼承創新。最忌諱的是寫出花字來,而落入俗套。行草書的筆畫的形式變化要求多樣,意蘊要求也更高,這樣,抽象度極高的藝術品才能誕生。
執筆法而一,運筆法而異。對筆的提案頓挫,行駐回轉,筆鋒的中側互換,自然流轉,便形成了字體的不同意蘊。
在練字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嘗試嘗試反復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揣摩書寫的不同效果。正所謂,意在筆先。這也是由結字到章法布局的基本的心理素質鍛煉,即也可以叫思維的訓練。沒有立地的天才,也沒有永遠的愚人,在藝術道路上邊學習,邊實踐,邊思索,邊總結,這樣進步便會由慢而快,最終實現質的飛躍的。
運筆成文,便會揣摩墨法,干濕濃淡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表現效果如何。在用墨上,過去的人都各有嗜好,要不書壇上怎會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一說?我們初學的人,最好都嘗試一番,從效果情景是能夠考慮,為將來的創作鋪路。
再說用紙。孫過庭在《書譜》上提到幾“乖”幾“稱”,想來就是合適不合適,恰當不恰當的意思。宣紙是最理想的書畫用紙,但價值太高了,一般人買不起。那么,初學的人最好用毛邊紙、包裝紙、舊報紙等上邊練習,只要不是油光的滑筆的就行。水泥地、石板上,也可以用水來練習。寫字時,紙不可以過于挑剔,古人在布帛上書寫更見功力,如,米芾的《蜀素帖》不是曠世佳作嗎?
最后,再說帖子的選用。有人喜歡碑帖,有人喜歡墨跡。碑帖修飾過多,墨跡訛傳甚廣。所以要甚于鑒別。但初學者并不是搞鑒定收藏的。只要拿著傳世經典的就行,當然自己也要喜歡。對于碑帖要善于“透過刀鋒看筆鋒”,對于墨跡要善于克服與剔除“敗筆”。如,有人學《蘭亭序》、《祭侄文稿》,連同圈畫,涂改之處一一描摹,這大可不必了。有人學顏柳碑帖,把刀刻的修飾棱角強調的特別厲害;有人則連同點畫的破碎,也當做特征來學,無病呻吟;有人則連同明顯的敗筆或損耗也學來,如虞世南《雁塔圣教序》中的“明陰洞陽”的陽,繁體為易,下邊懷抱兩撇,帖子上看起來齊頭齊腦,方向、長短、粗細一模一樣,多數人就機械地學來,學來以后又教人,簡直是歪嘴和尚把經給念歪了。
臨帖又要讀帖,循序漸進,理解加深,才會日益提高。臨帖要入得進去,大浪淘沙,那是存留的文化遺產;又要跳得出來,有個人風格,有時代風貌,有創新意識,有創造精神,才能有藝術境界。
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書法學習是一個漫長而恒久的過程,看誰能跑下這個萬米馬拉松?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2
書法是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也是有很多國人喜愛的一朵國粹奇葩!它是作者利用中國文字,用筆墨印在宣紙上對自己的情感抒發,對靈魂的詠嘆,又是國人們對自然書寫的情話。書法又是靈感和激情的碰撞。書法又是可看得見的音樂。好的一幅書法作品能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愛不釋手。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現代人很少再去練書法了,文字不用寫了,可制作美圖美音了,真的是可喜可賀。但網絡的制作還是很難達到傳統書法另外一種的書寫境界。雖然我是一位很不足道的書法愛好者,但我真的是很酷愛它,因為它伴我一路走來,讓我學到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它給了我很多人生啟迪,在我最困惑時是它給了我堅強和力量,在我最孤獨無聊時是它伴陪我尋著找開心和快樂!所以我在閑余時間時常會去練練它的。
書法,書法,書為心話。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很喜歡書法的,無論你用怎樣的思想方式去表達寫文章,但還是離不開用文字去傳遞,只不過用的書寫工具不同罷了。我不希望每位朋友都能成為書法愛好者,但你們有時間把自己想和朋友說的話,還有自己所寫東西,認真的去用手寫的方式寫紙上,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效果和味道。
有人好說字如其人,其實眾人們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每個人所寫的字都會有不同,就像一面鏡子會讓自己展現出來的,它可以看出你的個性和內在修養。但書法有和人品有直接的關系,你的人品道德不好,那怕你寫的字再好,也不會有人去追捧的。所以想學好書法首先學好做人,不然的話有人就會說,歪嘴子和尚能念好經嗎?
學練書法確實是一門很有趣的事情,看似簡單,用毛筆在紙上寫寫字,其實它是融歷史,文學,詩歌,美學,舞蹈,力學,建筑和篆刻等多元化的綜合體。看不同的書體又有不同的感受,楷體如立靜如仙子,行書如走小河潺潺流水,草書如奔氣壯山河,篆字穩到位好似學術高深的老者歷盡滄桑。但無論如何書法確實是前人們留給我們的一門好藝術!它可以讓人陶冶情操,修德養性,它又可以用來鍛煉身體,讓人延延益壽。書法又是一門永無境界的藝術,學好了它,它會讓你感覺到其中會有無窮的快樂!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3
五月二十四日,河口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局聯合舉辦了“交通杯”大型書法展。
參展的一百多福作品,集中體現著河口區近幾年來書法藝術的最新成就。作品廣搏寬宏與小巧玲瓏并存,從尋丈宏制到華潤小品;從潑墨揮毫到惜墨如金;從筆走龍蛇到章法森嚴;從濃淡自然到枯濕婉轉;從清麗遒勁到飄逸流動;從厚重樸拙到輕若浮云;從骨架勁挺到珠圓玉潤。一件件墨寶香色并蓄,賞心悅目、墨香沁脾。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書法巨匠更層出不窮,這就將毛筆這種單純用于記載的功效提升為一種文化美學。這種美學直觀的、直楔入人心的,亙古常青的,它能夠融會貫通,它可以雅俗共賞,它能夠將格格不入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機銜接在一起。
書法藝術帶給人們視覺享受絕不僅僅表觀簡單的方圓并用、撇捺展放的墨痕,還會帶給人以高深的精神層面。它一種精神內涵的承延和彰顯;一種藝術品格的升華;一種于喧囂鬧市、污濁社會環境、動蕩變革、烽火狼煙亂局中心靈上的撫慰與熨帖;一種人們構筑理想、規避現實的途徑。當人們在輕言細語品騭幅幅書法作品時,仿佛進入了精神皈依的桃源樂土。這里沒有大聲喧嘩,沒有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低俗、沒有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丑惡。你我慢慢浸泡在一種靜美的恬淡中,物我兩忘,微微而笑。
歷代書法家書法創作的見解、領悟、體驗、總結、升華都指向一個遼闊的文化美學空間。南齊書法家王僧虔說:“書法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說神大于形,神魄統攝形體。讓《蘭亭序》真跡陪葬的唐太宗說:“夫字以神威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這也強調神形兼備,神為最重。這就把書法藝術的真諦以文字美學形式呈現了出來。
孫過庭《書譜》中說:“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指出了書法創作的襲承性與歷史沿革性不可分割的一脈相通。也就書法美具有多重性和融合性。
書法美不僅有著承古之美,而且有著當代之美。對于書法呈現出來的藝術美,孫過庭贊嘆道:“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
相信讀了這段美文,一個并不在意書法的人也會怦然心動,說不定還有可能痛下決心,始入道書法。但書法藝術,最講究功力。功力就非一蹴而就,非一曝十寒,非走馬觀花,非眼高手低。很多書法大家窮其一生都在苦修。因此書法雖美,成長之路卻荊棘叢生,確不那么易得的。愛好書法者,無不朝夕心摹手追。
書法對于一般愛好者或許不會帶來切身的經濟利益,但,愛好者如云,乃在于書法藝術提供了一種殿堂,營造了一種洗滌浮躁心靈的翰墨呼吸。在現實中疲憊身心的人們會在此得到解放和瀟灑,得到靜怡和安和。這或許正中國書法藝術生命常青的土壤。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4
在第一屆全國高校書法比賽的獲獎名單中,我看到了冰凝的名字。
在我們所有有夢想,有志向,有抱負的青年學生中,只有冰凝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并取得了成功。冰凝,她是我的同桌。
還記得昔日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她黝黑的皮膚,齊耳的短發,那印著美的冰箱的舊T恤,還有一雙不入流的與她那一雙大腳格格不入的舊涼鞋,引發周遭同學們的一陣陣哄笑,但她貌似毫不在意。很快,由于她直率開朗的性格,我們很快打成了一片。
我發現她真是狂熱的熱愛著書法。下課后,她趴在桌子上專心地練著書法,一絲不茍,宿舍里,她坐在床上還是努力地臨摹著書法,紋絲不動,就是走在路上,她也會癡癡地念著各大書法家的名字或各種字體,仿佛她已經完全走火入魔了。
“我這個月的錢又花完了。”“什么呀,這才月初呀!”其實,熟悉她的人一點都不會覺得大驚小怪,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她的錢絕大部分買了各大書法著作或各式名帖。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制作個人簡歷,必須是打印的,可唯獨她,全程毛筆抒寫,于是,我勸她另作一份簡歷,她不聽,說:“就這樣對付著辦吧。”我無奈一笑,此刻,我這才發現她真的已經愛書法愛到了癡狂的地步。
她的口頭禪是:就算是世界末日的來臨,只要給我水和毛筆,我仍然能堅強地活下去。我問她:“你那么喜歡書法為什么不去投稿呢?”她的回答非常輕描淡寫,她說其實她已經投過很多次了,只不過每次都石沉大海罷了,她的表情雖然有那么一絲絲的遺憾,但卻非常堅毅。
還有一次省級的書法比賽,冰凝毫不猶豫地參加了,但結果出來后,我對著獲獎名單翻了又翻,從頭至尾仍然沒有她的名字。我很難受,我害怕她會哭出來,然后自己也忍不住跟著哭起來。但她呵呵一笑,反倒像安慰我似的:“好像失敗的不是我而是你一樣,你難受個什么勁,拿不拿獎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就是喜歡書法而已。”從她的神情中,我讀出了沮喪,但那種堅定和執著卻絲毫未減。看到了那種表情,我非常心疼,但我沒有理由相信她不會成功!
這一次,她真的成功了!
就像大豆一樣,在成為豆腐之前它會被磨碎,擠壓,成為豆漿,之后又會被滾燙,被散開,再經過鹽鹵的洗禮,它才會升華,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5
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我喜歡練書法,但是在書法上沒有什么成就。然而,對于我來說,書法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如果沒有書法,就沒有我后來的進步!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與書法息息相關的。練書法煉就了我的道德品行,啟蒙了我的文學萌芽,啟迪了我的知識空間。
練書法不僅鍛煉一個人的耐性與毅力,練習書法的人必然心情平和,豁達開朗,靜佇能忍,沉穩凝重;更重要的是磨煉了人生,書法所包含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天地人和的哲學思想、空靈淡泊的藝術體驗和積極入世瀟灑出世的人生境界,猶如燦爛絢麗的多色彩虹,點亮智慧,照亮人生。
小時候學寫毛筆字,只知道大人們說過:字是門面書是屋。那時還不知字帖是什么,更別說書法了。后來,語文老師說要練字就要先練字帖,于是才開始練帖。然而,字帖多的浩若煙海,入門選帖很講究。家父和叔父都說,要練就練趙體吧。我那時很愛隸書和趙子昂的揩書,就練起了乙瑛、史晨、曹全、張遷和趙揩,還要學大量的文字知識和古典詩詞。練字,就要完全靜下心來,這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童年的我,自然養成了一種內力,隨時會抑制浮躁情緒、調節心理素質、進入相對靜止狀態,直到后來奠定了我的性格基礎。
上初中了就開始為鄉鄰們寫對聯。記得每逢過年過節紅白喜事,就忙得不停,有時年三十寫得連吃年飯也顧不上,有的人家分不出上下聯,寫好了還要親自去給他們貼上墻,真可謂是樂此不疲哦!可能是從中取得了樂趣,受到了莫大的鼓勵,迫使我要練好書法,不能辜負了鄉親們的厚愛。我到書店買書,看到喜歡的字帖都要買下來,打那時才開始接觸書法理論,才知道書法原來就是毛筆字的藝術形式。于是干脆見到書法方面的書總要買,無論省城或是縣城,有書法展覽是一定要去看的,這才于書法結了緣。參加工作以后,開始學習書法理論,這樣又與文學結上了緣,尤其古典詩詞必不可少,我還用手抄寫唐宋詩詞。由于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又大量接觸了中國的古典文學,才覺得自己掉進了中國文字的海洋里!
后來知道,顏、柳、歐、趙楷書四大家:顏體的剛筋,柳體的鐵骨,歐體的飄逸,趙體的嫵媚。趙體楷書趙子昂,雖是一代大家,詩書畫三絕,但是他的楷書媚而無骨。我平生不喜歡沒有骨氣的人,于是我又放棄了趙體。參加工作以后,我干脆再從頭學顏魯公的書法,這是因為被他的剛正不阿的人格所感染。他那楷書簡直就是大刀一樣,直逼人心!顏魯公的楷書具有莊嚴雄偉的氣派,他用筆橫輕豎重,筆力雄強而有厚度;在結構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圓,剛中有柔,力足中鋒,更增加他那氣勢宏大、圓潤渾厚的美感。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人格的形成大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學顏楷其實歷史上都是學他的人格精神。
學顏楷的同時,我沒有放棄隸書。隸書與楷書一樣,在古時候都是真書或正書。如果說楷書四平八穩、光明磊落,草書瀟灑自如、淋漓酣暢,那么隸書就是多姿多彩、縱情歡唱!因而,相對行書、草書而言,我更喜歡隸書。然而,中國書法上的隸書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漢代以前,但要學好隸書,必須要學篆書,所謂秦篆漢隸,于是又回過頭學篆書。書法與人生的關系,我沒有做過專業的研究,但我還是覺得練楷書的人步步踏實,練隸書的人穩中求變,練草書的人追求自我。
我喜歡看書法展覽,觀賞高高懸起的書法作品。小時候,要看上一次書畫展覽,就得要搭車到省城武漢去看,既費精力又費財力。現在好了,什么時候都可以看書畫展覽。開始上網以來,幾乎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網上,很少抽時間練習書法了。想想也是的,原來沒有上網的時候,隔三差五的提筆都要寫個十幾二十張宣紙,現在好象是變懶了,一有時間就到網上沖浪,不免有些懊惱。但是,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的。在網上,我看到了目不遐接的大量的書畫作品,幾乎隨時都可以看書畫展覽,這又使我大開了眼界,獲益匪淺。其實,欣賞書法是練書法的又一個境界,只有博聞強識,才會將練書法上升到一個見多識廣的境界。人在觀賞一幅大氣的書法作品時,整個人的神經、視覺都會被書家的完美用心用筆用智所震撼,所沖擊!那才是真正見識了書法大家的心胸和氣度,猶如受到一次狂風暴雨般的洗禮!
練書法需要悟性。我練書法喜歡用羊毫,峰越長寫的越自如、越興趣盎然,雖未每日堅持練字,不敢間斷。有時興趣沖動,一次可用二三十張宣紙來涂鴉。除了多練,在大量讀貼中如能悟出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奧妙來,則是一大飛躍。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天道酬勤,由于對書法藝術的喜好,心境亦趨于平和。我把書法當作一種陶冶情操的興趣愛好,閑下來愛捉摸古人用筆的奧妙,對篆、隸、楷、行、草均有涉獵,而尤對篆隸情有獨鐘。凡能接觸到的古今名家法帖,都加以揣摩臨習。尤喜王右軍之雄強茂密,顏魯公之大刀闊斧、顛張狂素之奔放不羈,孫過庭之揮灑自如,米南宮之瀟灑靈動,趙子昂之妍麗遒媚,于右任之氣勢博大,林散之的超凡脫俗。有時在不知不覺的讀帖中,對思之已久的癥結豁然開朗,有所覺悟。
我曾經有段時間練書法達到了癡迷癡狂的地步。那段時間曾經是我人生中的黑暗時期,總想從中找到一點光明。但是后來還是難以堅持下去。因為生活是由許多個點點滴滴組成的,大觀園里景色美不勝收,但那不一定屬于我,只能是順其自然,花兒要開的時候自然會開,不能強求。練書法,苦練的是過程,不是結果。與追求名利的人相比,我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有時,我也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常常幾天、幾十天、幾個月不拿筆。但我喜歡讀書法理論,解讀書法美學原理,它也是認識世界的藝術形式。
我練書法的時候,不喜歡有人在旁邊,只喜歡平心靜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練圣賢書。意念,是人的高級境界,練書法必須進入這個境界,甚至于忘我。有人將練書法與練氣功相提并論,這是有道理的。所謂養心修性,從練書法的過程中最能感覺到的,的確如此。現代社會,老年書法為何熱得很?就是他們從幾十年的人生中感悟到了書法的天性,寓精、氣、神于其中。于是大多老年人退出江湖后,扎身于書法的海洋,樂此不疲,甚至于大器晚成!
人,是一個情感的主體,喜怒哀樂人皆有之。書法,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當人生與書法互相滲透的時候,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書法創作的時候是傾注了書家感情的。中國書法能表情達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一個“情”字,也是中國書法的靈魂。西方文字之所以不能與中國文字相比,就是缺乏內核而僅僅是一個符號而已。中國的書法能夠成為藝術品,其首要的因素是,中國的漢字起始是象形的。寫字在古代正確的稱謂是“書”。“書”者“抒”也,就是用抽象的點畫表出物象;就是融如自己的感情,這種“因情生文,因文見情”的字就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了。中國書法走上藝術的方向,使它在世界上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成為表達中華民族情感的工具。由此聯想到其他藝術,無論歌唱、表演,還是詩歌、繪畫。都需要傾注發自肺腑的情感,如果自己都不付出情感,又怎能感染他人呢?
書法當隨時代。人的觀念意識也必須與時俱進。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必須為大眾所接受,否則就成了官方藝術或者叫貴族藝術,那只能供少數人欣賞,這樣的藝術形式很難長久。書法藝術也是如此。但是現今的書法藝術取向很令人擔憂。首先是書寫工具多樣化,毛筆已經不是古時候的唯一書寫工具了,拿毛筆的人越來越少了,百姓婚喪娶嫁、節日喜慶書寫對聯的人還有多少?這種書法藝術賴以生存的基礎受到很大動搖;其次是計算機信息化出現后對書法藝術的實用性是個要命的沖擊,如今電腦上面要什么字有什么字,要什么體有什么體,簡便快速,書法藝術的使用空間越來越小;其三是欣賞書法藝術的人越來越少,現今的人都很實在,都在為生計奔波,可以說,書法藝術已成了少數人的藝術;再次是追求書法藝術的精英們越來越異化,從國展評獎的作品看出,獲獎者大都圍繞評委轉,為獲獎而創作,而評委們的取向會將書法愛好者引向一條千軍萬馬都難過的獨木橋甚至是一個狹隘的空間。書法的大眾化問題是一個出路問題。我想,做人也許如此。我們的社會,既需要陽春白雪,但同樣也需要下里巴人;唱高調的人有時候難免曲高和寡。
練書法,煉的是心智、是人格、是見識、是毅力、是神韻、是悟性、是情操。歐陽修說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練書法,往往處于忘情于山水之間,那山水已經不是山水了,而是一個世界。我的書法沒什么成就,但我覺得書法應力主傳統。也許我的骨子里面有太多的傳統吧。沒有了傳統,今天的書法也就成了浮萍。但我也力求創新。當然目前尚不敢創新,因為沒有千錘百煉的功夫,創新是不可能的,雖恪守傳統,但也不是一味排斥標新立異,要標新立異,表現個人風格,必須有深厚的傳統基礎,有了扎實的功底,方能馳騁書壇,出手皆成佳作。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書法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是相輔相成的。書法離不開中國文字、文學。有人說,藝術都有相通之處。無論書法、文學、音樂,還是美術、雕塑,它們是有藝術共性的。我在用心研習書法的同時,也獵及美學、文學、音樂、繪畫、雕刻等藝術門類。我覺得,單有書法功底還不夠,亦應涉獵其他藝術領域,這樣書法才能夠稱之為書法藝術!然而要達到這個佳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我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但是我會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追求一種認識的完美。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6
漢字書法藝術起源于中國的甲骨文時期,雖然那時候沒有筆墨紙硯,而僅僅使用各種獸骨,石塊,或者獸皮等原始材料,但是文字已經形成了最初書法藝術的雛形。歐洲的文字設計,卻起源于古埃及時代,起源于法老帝國時期。
書法藝術形式多樣,并非筆墨紙硯所獨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為文字載體并可能發展成為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本質是文字的書寫藝術。凡是下了功夫,認真書寫,并書寫得具備了美學欣賞價值的文字書寫方法,都可以歸納成為書法藝術。現今的人們論及書法藝術,習以為常的概念就是筆墨紙硯,當然很多人會認為毛筆,宣紙,墨汁,硯臺等就代表了書法。這是一個錯覺,是一種狹隘的認知心理。其他先不說,但就碑刻和印章,難道就不算書法藝術么?可見,只要是對文字進行藝術加工和美學創造的行為,都可以作為書法藝術來看,而不能局限書法藝術的具體工具和載體。
書法藝術的本質,是藝術化和美學化文字書寫的過程。也就是說,書法藝術的實質是針對文字進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針對文字內容進行刪改的文學工作。那么書法藝術到底有無具體的練習規范呢?
我個人認為,創造美的書法,不存在嚴格的和必須的定論以及規范。人類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臨帖的方式去練習書法,常常會扼殺書法愛好者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對于臨帖行為,不予以推薦和支持。
書法界的絕大多數人們,認定了練習書法的基本前提是練習楷書。但是,我卻認為,楷書也不過是一種書寫規范,而且,也僅僅局限于漢字的書寫。如果用美學的觀點和創造性地角度來分析,那么,書法藝術是不存在什么規范和定勢的。書法藝術的本質,在于書寫者能否書寫出具備審美價值并能震蕩人心的文字書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寫出了什么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規范和套路。
故而,書法藝術的行為之核心本質,和繪畫,文學,攝影等等其他的藝術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都是為了創造美,創造能打動人心的作品而進行的主觀藝術創造行為。
可是,為什么絕大多數人都在強調臨帖呢?原因有三!
一強調臨帖的人,把書法藝術狹隘的歸納為漢字的書寫藝術。而漢字的書寫藝術,的的確確有著不少名家名帖等著書法愛好者們去步人后塵的崇拜并模仿。
二漢字的書法藝術,講究從最基本的筆劃書寫入手。而初學書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不知道怎么寫才能寫好每一個筆劃,故而,楷書中概念化的筆劃結構模式,往往成為書法愛好者們常用的練習規范。
三很多人以抄襲和模仿為榮,喜歡把自己作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們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襲的水平和模仿的仿真程度。絕大多數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么叫作書法藝術。他們錯把書法當成了沽名釣譽的工具和行當,以為只要師從了某一位古人的書法帖子,就可以名揚世界,就可以登入書法藝術的殿堂。他們不了解藝術的真諦,也根本搞不懂美學和美術欣賞。
書法藝術從屬于美術的一個分支。但是絕大多數書法愛好者或者所謂的書法專家們,他們在事實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創造和個性,根本搞不懂文字書寫藝術和臨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們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襲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為師而把自己禁錮于某一種書寫格式中。
中國古人論及書法,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見字形,唯見神采,方為上乘”。又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而近代某一位國畫大師更是語驚四座,謂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其藝法以達自由之境者生,學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見,真正的書法和國畫大師們,最終強調的還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術館觀看京都市展。在看完書法部門的所有作品后,只有一個感覺:頹喪!
絕大多數作者都喜歡工于表面的模仿和抄襲,幾乎沒有一幅作品配得上“書法藝術”這四個字,如果去掉“藝術”兩個字,那么里面的所有作品都無可非議。因為“書法”兩個字代表的無非就是書寫的方法。而所有書法部門的作品,毫無疑義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襲了不少名家名作的書寫規范。然而,如果把他們的作品稱為“書法藝術”,那么就太糟塌“藝術”這個詞匯的含義了,因為沒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備了書法藝術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氣沉沉的東西,沒見到一個活著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襲和模仿,是從事書法藝術的大忌!
真正的書法藝術,是書寫的方法和藝術化追求之有機結合的結果。真正的書法藝術不局限于某種具體的使用材料以及某個國家的文字。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豐富和繁榮著他們自己的文字書寫藝術,所以,書法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漢字書法藝術,也不過是世界書法藝術中的一葩而已。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7
今天是星期四,下午做完眼保健操,我帶上了毛筆、畫氈、水、墨汁、宣紙、墨盒,一大堆重重的東西和同學隨緣去上書法課,一起到了書法班里,一看一大堆人都圍在門前,噢,我忘記了老師上周說:書法班換教室了。過了一會兒,老師來了,把我們帶到學前班的教室。“一、二、三年級在這兒練習書法,四、五、六年級跟我走”一個美術老師的助手說到。我們爬了五層樓才到了教室。老師說道:“五、六年級的同學在這兒上書法課,四年級的小同學們跟我走。”我們又爬到了第六層樓梯,老師指著這間屋子說到:“這以后就是你們的書法課教室了”。 “下課鈴聲已到,大家盡情地活動吧!”這廣播都說下課了,這忽忽悠悠一節課都過去了啊!不一會兒,第二節課開始了,美術老師的師傅來教我們書法課,教我們橫、豎、撇、捺,其中一個老師的幫手吳老師對我說:“呀,小朋友,你練的是楷書啊!”我“嗯嗯”了兩聲,老師在我的紙上寫了“歷史”兩字,對我說到:“我小時候可喜歡歷史了”,便走了,我照著樣子學寫了一個,不錯,今天書法課真開心,既學習了知識也得到了快樂,今天我太開心了。回到家后,爸爸看了我的作品高興地說:“我小時候字寫的好,老師就給畫紅圈”,說著,他就給我畫了五、六個圈,嗨!別提我心里多高興了。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8
剛參加工作時,單位印發文件、制作文字材料使用鋼板蠟紙刻字(謂之謄寫仿宋體),油墨印刷,或者手寫流利的鋼筆字。那時候單位制圖描圖全是手工,整潔的工程圖上布滿均勻的線條,圖簽和文字說明均是工整的仿宋體或魏碑體。單位會議橫幅、宣傳標語等也靠毛筆手寫,端莊的美術字或流暢的行楷書。
看到這些,賞心悅目,心里羨慕不已,就有了練字的沖動。爸爸常說“字是打門錘,練好字對工作有幫助”。于是買來字貼慢慢練習,并且嘗試給單位謄寫文件和描圖,記得當時,只要一張臘紙有一兩處刻得不滿意,一幅圖紙有線條失敗或字體不如意,我會毫不猶豫地撕掉重作。當我刻出的臘紙、描出的工程圖,得到同事們不斷地贊賞,心中滿是喜悅。
后來,有了電腦打印復印,不用刻臘紙了,再后來CAD制圖普及,不需描圖了,但是,我對寫字還仍然保持濃厚興趣。原本練字為實用慢慢愛上書法,從顏真卿、王羲之、趙孟到漢碑,從《多寶塔》《曹全碑》《圣教序》到《書譜》,都有接觸,但沒有一本字帖認真地系統臨習的,多數時間束之高閣,倒是對一些自認為“好看”的現代人作品進行模仿,不知“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的古訓。讀過許多理論文章,也是碎片式不成體系,不求甚解,淺嘗輒止。沒有老師指點,就憑興趣練習,缺乏專一和系統性,始終不得其要領。隨著應酬增多,惰性使然,一曝十寒,便把書法這一雅好擱置于心底,動手少了,幾近荒廢。雖然興趣尚存,情結未了,偶爾弄墨涂鴉,終不得進步。
因為對書法的興趣,無論走到哪兒,看到題字、匾額等總會多瞅幾眼,由于鑒賞水平局限,有時候也是良莠不辨,對一些奪人眼球的江湖書法還嘖嘖稱奇。
因為對書法的興趣,逛新華書店,第一個去到的柜臺一定是字帖區。有了智能手機,關于書法的APP,總要下載用用,不好的刪掉,微信出現后,關于書法的公眾號,總愛關注關注,選擇好的留著。搬過幾次家,賣了丟了不少書,唯有書法書籍全保存。
2017年9月,區文化委組織“文以載道——機關干部文化藝術培訓”,我報了書法班,有幸聽到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李健老師的課,獲益匪淺。感覺以前自學的東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屬瞎練,好在瞎練沒使勁練,偏離不算太遠,心中還有古貼。2018年7月,“文以載道——機關干部文化藝術培訓”第二季開班,再一次聆聽李老師授課,對書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我常調侃道:“已進入書法班二年級了”。
以前練習書法只顧形體的模仿,沒有筆法的講究,更談不上墨法章法什么的。看李老師教習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和《雁塔圣教序》,落筆輕重靈巧,顧盼生趣。行筆急緩宛轉,陰陽相生。結體外密中疏,舒展多姿。通篇輕靈跳動,恣肆瀟灑,氣脈通暢,節奏感強。每一堂課都是一種享受,每一堂課都是一次熏染。我過去對楷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顏歐柳趙,通過學習,似乎有所悟,越寫越陶醉于褚體楷書的流暢俊美和靈動魅力。
除了上課,李老師還帶我們參觀書法作品展,從區文化館到重慶美術館,親身感受書法藝術之美,有的舒卷自如、行云流水,有的古拙淳樸、清新明麗,有的鐵畫銀鉤、力透紙背,有的雄渾奔放、縱橫灑脫。并且聽李老師對每一幅作品認真的點評講解,對提升書法素養、拓寬眼界和鑒賞能力均有極大的幫助,也更加增強我對書法的濃濃興致。
練習書法,不是為了掙錢糊口,更不是為了成名成家。愛上書法,是被漢字的神韻魅力所吸引,是對書法百態橫生的玄妙之美所迷戀,逐漸地,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膜拜。
讓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書法是筆墨間一個人的修行,“書,心畫也。”青燈伏案,心靈在墨香書韻中憩息,書法乃是我的詩和遠方。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9
談起書法,有些慚愧,唯恐褻瀆了這個散發著墨香的高雅詞語,因為自己是個實實在在的門外漢,只知道艷羨別人筆走龍蛇、揮灑自如。
不過,走上行政工作崗位后,我卻突發奇想,認為練書法與干行政工作其實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首先,練書法要苦練基本功。梅花香自苦寒來,練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無捷徑可走,要沉得住氣,做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干行政工作,不懂基本常識不行,沒有吃苦肯干、扎實奉獻的思想境界不成,
其次,練書法要有全局意識。要胸攬全局,不光要注重一個筆畫、一個字的美觀,更要注意章法,注意筆畫之間的起承轉合,注意字與字之間的俯仰輝映與和諧。工作也要樹立大局意識,在大局中謀勢,圍繞中心干工作,講究協調和配合,不要拘泥局限于個人所干的一點小圈子,否則很難有大作為。
再次,練書法要端正心態。練書法講究“氣”,胸中有一口氣。干行政工作也要一身正氣,做事大氣,一氣呵成,不能虎頭蛇尾,開頭一鼓作氣,干著干著“再而衰、三而竭”,干一件工作要經過深思熟慮,一旦決定,便全力以赴,不達目的不罷休,克服急功近利、輕率浮躁的心理,避免陷入萬事有開頭卻有始無終的誤區,更要戒除只要政績、只抓面子的形象工程。
另外,練書法要重點突出。練書法要分出輕重緩急,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干行政要學會五個手指彈鋼琴,要分清輕重音,彈出最強音,不能蜻蜓點水,浮皮潦草,忙活了幾年也沒干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最后,練書法還要善于創新。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臨摹是入門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一味臨摹,照抄照搬,死路一條,要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有自己的個性,正如徐悲鴻所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行政工作更有著獨特的復雜性,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面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招,這就需要行政工作者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地創新,李瑞環同志告訴我們要在實踐中“學哲學、用哲學”,正是這個道理。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0
提筆、蘸墨,情抒發于紙。縞白的素帖上,游絲般的詩情,無收束的塵寰,靈魂里潛隱的怯懦,襟上淡淡的蘭花氣息,都一一躍然紙上。或許,這就是書法的美。
來到書桌前,挑一支毛筆,在硯臺上輕蘸,不停旋轉筆身。那黑如發絲的筆頭呈水滴狀。將筆豎直,另一手按著紙,筆與紙猝不及防地相遇,手腕轉動,勾、捺、撇。筆與紙依依不舍的,頓了頓,成一個優雅的圓點。此時抬手,筆鋒一出,筆尖勾出了一個小三角狀的提。就這樣,洋洋灑灑,無有聲息,一個個方塊字誕生于我筆下。這樣的氛圍,可遇不可求。身處一個古色古香,與世智塵勞無關的境界中。燭影搖搖,水墨濃濃,滿是青磐。在親自動筆寫書法時,我的思想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慰藉。或許,這就是書法的美。
書法的魅力,寄托于簡單的筆墨中;書法以的韻味,飽含于象形文字中;書法的故事,隱藏于成行的句子中。寫著寫著,我來到了那美妙的故事中。山河如墨,白霧蒙蒙,釣磯獨坐。飄飄云發,颯颯天風,錚錚琴韻,悠悠漫步。身姿娉婷,傾國傾城,翩躚起舞,氣若幽蘭。薄施粉黛,秀眉彎柳,莞爾一笑,玉面芙蓉。搖曳生姿,步入雅亭,嬌纖展紙,巧指研磨。綠葉如云,白衣如雪,陌上花開,緩緩歸矣。或許,這就是書法的美。
捻起薄紙,舉起,曖陽映照于紙,黑墨散發淡淡的光輝,映照我心。書法,乃先人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陶冶情操,給予人美的意境和享受。我對那些美妙的詩句情有獨鐘,也總愛將它們與書法結合在一起。咬文嚼字,凝神諦聽,思古幽情,心靈凄動。默念這神奇的文字,我懂得了什么。書法,能撤去世間事物因果關系的網,看見事物的真相,如此純潔的君子,我與它結為摯友。或許,這就是書法的美。
筆墨揮灑韻味,捷思閃爍光澤,刻畫民俗情趣,柔和古今自然。或許,這就是書法的美。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1
我也喜歡書法。可我卻寫不出好字。于是,我就看。看別人的書法。
好在自己居住在西安,在這個歷史文化名城里,想欣賞好的書法,并不是什么難事。
記得自己剛到西安的那一年,我就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古代書法大家作品的寶庫。我一塊石碑一塊石碑朝前看,看了大半天。但是,誰要讓我對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字,點評一下的話,我只能說出一個字:好!
這并非我不想多說。相反,看到那些字時,是覺得心頭不由顫動,真想脫口而出說點什么,但那種想說的沖動,最終只擠出一個“好”字。
這就像在初戀中,第一次給自己喜歡的人表白,心中縱有千言萬語,說出來只是寥寥幾字。
但評價書法,又和初戀時的這種情況又不太一樣。戀愛當中的人,一旦膽量變大,沒有了害羞,那表達起自己的愛慕之情時,語言完全是流利而通暢,甚至滔滔不絕。
評價書法,與膽量無關。后來我知道了,評價書法,首先要有書法理論修養。不然,對書法的評價永遠只會用“好”或“不好”。這其實等于沒有說。因為每個人都會用這兩個字來表達自己對書法的感覺。面對不同風格的書法字體,都用“好”還是“不好”來評價,顯然是不合適的。就像看見了人,只說男人和女人。這實際上和現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是不相符的。
我要是老去碑林博物館看書法,光門票也是一項開支。自己又不是研究碑林的專家,也沒有必要經常去那里,自己只是喜歡書法,看看而已。所以以后就經常(主要是周末)去另外一個地方看書法。這個地方就是碑林隔壁的書院門,一條主要經營文房四寶的、古香古色的青石街道。這里面有好多賣字畫的人。
在書院門,對于書法作品,也有不少人是自產自銷。這些人中,年齡大多中年以上。在他們商鋪的大方桌上一角,放有他們的名片和簡介。名片我基本都一一看過。他們都有與書法有聯系的,許多文化機構的職務:ⅩⅩ理事、ⅩⅩ院長、ⅩⅩ書法家等。我把他們的“名號”和他們寫的字,做了一下對比,我認為都是相符的。至于他們在書法界有沒有名氣,名氣有多大,我不知道。
我到書院門看這些人寫字,也是一看一上午。從這個人看到那個人。沒人寫了,我就看他們原先寫好的字。
我喜歡楷書,不管是歐體、柳體,還是顏體,都覺得很美。每當看著這些人潑墨揮毫時,我感覺自己手中都攥著勁。
抵擋不住這些寫字人的誘惑,從書院門離開的時候,我自己手里也多了一套筆墨紙硯,拿回了家。
開始的時候,也練得認真。從一筆一劃開始。每天下午下班,練上幾張。后來,就慢慢堅持不下來了。再后來,筆墨紙硯上就有一層薄薄的灰塵。
我也嘲笑自己在這個事情上的不堅定。有點葉公好龍的意味。但對書院門,我有時還是專門拐過去看別人的字。
在書院門,我從來也沒有買過字。盡管我對有些人寫的字十分的贊賞。這好像并不是錢的問題,百十塊錢自己還是掏得起的。
我擔心自己會買的一發不可收拾。好字太多了。就像玩攝影的人,有了一個標準鏡頭,就還想要一個變焦鏡頭。有了廣角,還想要長焦……好想永遠沒完沒了。因為太喜愛。
所以,我只是看字,從不買字。
前幾年,自己的新房子裝修成了。有了自己的一間書房,盡管不大,總算有了自己擱書的地方,很是喜歡。后來就想在書架的對面墻上掛一副書法作品,顯得書房的味道更濃。
說來也巧。我的一位同事,很喜歡書法。比起我來,人家是真喜歡。多年來一直堅持練字。現在已經寫得很好,在單位很有名氣。
于是我就讓他給我的書房寫副字。他先是客氣,后來欣然答應。一周以后,交給我一副字。打開一看,是用小楷寫的宋詞,有好多首。我大概數了一下,有七百多字。每一個字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美,看著是那么的舒心。要是結合書寫的內容一起看,更有讓人回味無窮的'意境。
我找人把它裱好裝上木框掛到了墻上。
喬遷新居的時候,有朋友問我那是誰的字,寫的不錯呀,可否是名家。我回答,那是我的一位同事寫的。字好,人品更好。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在賓館內的書店里,我看到了啟功的字在賣。
我對啟功也是感興趣的,曾經買過專門介紹啟功的書。我看完墻上掛著落有啟功名字的條幅,隨口問了一聲價格,老板報出了我想不到的價格。老板倒也實在,給我說:“這是仿寫的,不是啟功本人的作品。要不然不會是這個價格。”
沖著這個價格,我真有了想買的沖動。但我最終沒有買。我擔心拿回去以后,別人問起來,你該說是真品,還是贗品。
我覺得,人更需要的是實在。這也許是我看過許多書法作品后,得到的一點感悟吧。以后若有人再讓我評價書法的好壞,我或許也會說上“實在”這兩個字。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2
書法,作為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藝術,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古人練書法,不僅僅是為了方便交流,更是一種個人修養的培養。如今,書法又在此基礎上被賦予了新時代的含義——與人交流的一種禮貌。寫得一手好字,往往能為自己贏得多一些尊重。我起初接觸書法并不知道這么多,只是單純地被富有靈氣的文字所吸引。但也許是這份特別的好奇,使我日后愛上了書法。我曾學過一段時間的“軟筆書法”,這為我日后的“硬筆書法”打下了基礎。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書法給人帶來的一種品格的提升,能讓人安靜而又不失呆板,始終透著一股子靈氣。
也許我的書法不是的,但我確實從中收獲了不少。我的硬筆書法曾經多次獲得過獎項,得過一等獎,也獲過三等獎。在我眼中,榮譽只是一時的,結果也并非是重點,關鍵在與享受過程的精彩。
如果說“文學與書法”使我的生活豐富多彩,那么我生命中的另外三件——勤奮、熱情與執著則是我能堅定追尋夢想的基礎與動力。
勤奮是我要求自己的標準。我相信“天才來自百分之一的靈感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學習的路途漫長而遙遠,唯有勤奮的人才能堅持不懈,笑到最后。
熱情是學習的催化劑,也是我待人的處世原則。對于學習,我總會使自己保持熱情,積極地投入其中;對于身邊的同學與朋友,當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幫助他人是我的快樂之一”。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執著是我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的道路也許充滿荊棘,但這一份執著支持讓我堅定地走下去。
學習其實是個快樂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我為學習而奮斗著,也曾收獲過“全優生”的稱號,這是對我的激勵與支持,也是對我的期望與要求。榮譽只屬于過去,現在的我,又將為下一個目標而奮斗。
我的五樣也許很平凡,但這卻包含了我對生活與學習的熱枕,它們是我的驕傲。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3
工作之余,除了擺弄幾篇文章,再就是涂鴉幾筆書法了。如果說借文章抒發的是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那么書法則主要是勞累之余的調節劑。然而隨著日積月累的研習,伴隨書法技藝的不斷提高,還從中頗多地有了些人生感悟。
我個人認為書法中最吃功夫,最難寫好的要數楷書,這是根據楷書的特點決定的。楷書是中國方塊字最完美的表達,一點一劃都要最準確,最清晰,最勻稱地表現;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字字雋秀,上善若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稍有不軌之處,即使是對書法藝術毫不可知的人,也會借助最起碼的視覺感官很輕易的看出破綻。這多么像我鐘愛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處處要以身示范。清清白白做人,出淤泥而不染;認認真真教書,嘔心瀝血。不為物欲橫流所動,甘守清貧安寧的生活;不為世態炎涼所染,塑造學生最完美的人格。在當今日趨浮躁的社會里,也許書法愛好者不再有更多的人甘于在楷書的筆筆劃劃里苦苦修煉,而我,更愿意不辭辛苦一鍬一鋤地艱辛而執著地開墾于這片貧瘠的土地。楷書最能磨練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我的書法作品在第二屆全國宋璟碑顏體書法展中獲入圍獎便是很好的例證(在網上可以查到)。楷書,一如我的修養。
漢隸書法,碑帖眾多,風格各異。有圓潤的,由方正的;有飄逸的,有渾厚的。在眾多的隸書碑帖中,我對《張遷碑》情有獨鐘。曾有書法協會的同仁告誡我,臨摹張遷碑難度較大,且有許多生僻之字難以辨識,又不是“大路貨”,作品又不養眼,勸我改臨其它碑帖。可我堅持認為:張遷碑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棱角分明,結構謹嚴,用筆凝練。書風端正樸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更主要的是,它的“方、厚、拙”的特點又與我的性格是那樣接近:正直不阿,不會圓滑處事;厚積薄發,不善投機取巧;小智若愚,絕難隨波逐流。待到一定時間的研習后,書法展上,同仁們給我的隸書評價是:很笨拙,有點孩子氣,但風格獨特。我笑言:性格如此,文如其人。
行書最愛好米芾的風格,“穩不俗、險不怪”,穩中求險,險中見穩。隨遇而變,獨出機巧。據說,形成米芾個性特點的原因取決于他癲狂的性格,而不俗的性格正是他不平凡的生長環境以及個人經歷所造成的,是他內心不平的發泄方式的具體表現。我等有自知之明,不敢與這位大書法家相提并論,但是,性格的清高與物欲橫流的現實,正直不阿的性情與隨波逐流的社會,樸實無華的生活與花天酒地的人際關系總會是格格不入的。將近知天命之年的我至今仍舊是個小村子里勞勞碌碌、默默無聞的小學教師,濃厚的文化天分早已淹沒于崇尚物質利益的蕓蕓眾生之中。然而,我依舊堅守與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用文化的吶喊拯救人們麻木的靈魂,盡管這種聲音微弱得連自己都聽不到。但是,我也絕非就是一個幻想狂人,恰恰相反,我對我的工作還是盡職盡責,立足實際的。而書法、文學上的些許成就也讓我在社會上博得了人們的幾許認可。我的行書作品,體現了我個性化的追求。
我在草書方面是不臨任何帖子的,而是把報刊雜志上發表的作品剪截下來,粘貼成冊。然后,根據自己的感悟汲取每幅作品的精華之處,融進我的作品中。放開處,一瀉千里;收縮處,凝重沉郁。飛白處,形如枯草;濃黑處,潑墨如雨。思飄云物外,情入字幅中。用筆大膽,就連老輩同仁們也嘆為觀止。其實,我雖然年近五旬,可對理想的追求依舊如年輕時一樣癡心不改。歲月的沉重如同濃墨重筆,只能加深我對生活深深的思考,面對困難的客觀冷靜,更加穩重我堅實的步履,不把理想失控為幻想。正如我手中牽動的那根放風箏的長長的線,盡量把風箏放得異彩紛呈,但隨時調節著它的方向和高度,不讓它失去控制。草書,狂寫著我的文學夢想和對文化的執著。
寫好書法中的每一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4
抽象的書法藝術,常常會有具象想象,創作和欣賞都會出現這種現象。
有的從書法創作運筆來想象,如李白《草書歌行》“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有的從點畫來想象,如宋代朱長文《續書斷》中把顏真卿的書法列為神品。并評論說:“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王羲之也說:“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如鶚口,尖如鼠屎。”還說“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長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復似百鈞之弩初張。處其戈意,妙理難窮。放似弓張箭發,收似虎斗龍躍,直如臨谷之勁松,曲似懸鉤之釣水。楞曾切于云漢,倒載隕于山崖。天門騰而地戶躍,四海謐而五岳封;玉燭明而日月蔽,繡彩亂而錦紋翻。”
有的從結字來想象,后漢大書法家蔡邕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
也有的從章法或風格來想象,南朝梁武帝蕭衍說“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張芝書如漢武愛道,憑虛欲仙”;“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
書法欣賞中的具象想象,依憑的是抽象的書法藝術。書法中或形似現實而生具象想象,如元代趙子昂寫“子”字前,先反復練習畫鳥飛行的形狀,而最后使“子”字有飛鳥的形象,那么欣賞者自然順勢而具象想象;或神似現實而生具象想象,如說顏真卿的書法“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怒目,力士揮拳”。書法自然以神似為上。神似,實質是書法的某些形式因素,所具有的某些意味,和現實的抽象溝通。韓愈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思慕、怨恨、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星列,風雨水火,雷電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怎樣“寓”,只能抽象。當欣賞時,抽象又可在想象中回歸具象。
書法的具象想象 ,我們不妨看看董其昌《草書張籍七言詩》(也稱《與賈島閑游》)軸,此幅書作大小145.1cm×34.7cm,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書寫的文字是:
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風暖不生塵。城中車馬知無數,能解閑行有幾人。
款署:“其昌。”鈐印有“董氏玄宰”、“大宗伯印”、“玄賞齋”。鑒藏印有“鶴舟所藏”、“紫云山房鑒藏書畫印”。
這幅書作中的詩歌,表現了一種淡泊、從容、愉悅的意境。是啊,城中那么多車馬在為名利奔忙,而有誰能理解超凡脫俗的人,在雪消風暖的春天,閑行在綠水粼粼、青草郁郁的原野上那閑情逸致呢?
那么這幅書作是否也能形成這樣的意境呢?
這幅書作是豎幅,28個字,寫了三行,行與行之間空白較大,而且最后一行只寫了兩個字,這種情況一般的書法創作者也許落款字數會多,如寫上寫作的時間地點、詩歌名稱、作者姓名等等,但董其昌卻只寫了兩個小字“其昌”,這就又留下大片的空白,真可謂疏處可以走馬,這樣的空白抽象形式,就有一種空靈、從容、靜謐和淡泊的形式感,這和詩歌的意境神似,這為我們的具象想象提供了前提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幅作品有三個字用了超長筆畫,是“新”、“中”和“行”,并且分布大體均勻,形成了一種相對來說是密密密疏、密密密疏、密密密疏的節奏,這樣的節奏也是一種鐘聲式的節奏,給人寧靜感。并且只從三個超長筆畫來看,也給人氣息舒暢而心曠神怡的感覺,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創造了和詩歌和諧的意境。
其三,這幅作品線條流暢,而十一組兩字以上的連筆字更增添了這種流暢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橋流水、潺潺而歌的詩意情景,這能形成一種心舒氣暢的聯覺,從而和前面的兩種因素,共同形成書法作品的整體意境,在詩歌作品的方向誘導下,想象出閑行春野的畫面。
看來形似是物象,神似是情象。書法以情象為上。張懷瓘《文字論》中說:“須考其發意所由,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
西漢楊雄說:“書者,心畫也。”朱熹所解釋:“意者,心之所發也。” 孫 蓀在《“尚意”:中國書法的本性》一文中也說:“而書法是心靈的符號,是心跡的展示或者說表現。如果說一般的漢字書寫是生存的需要的話,那書法就是生命的需要,是主體情志驅使下以線條筆墨之‘有形’表現難以言說的內心之‘無形’。”但書法作者要表達這種心中的情意,必定只能是一種帶“鐐銬的舞蹈”,只有依憑抽象的書法形式,這種書法形式又只能以暗示的方式流露出一種抽象的意味。我們欣賞書法作品,一是形式因素的意味層次;一是形式因素的想象層次,可包括聽覺具象想象和視覺具象想象。明陳繼儒評歐陽詢代表作《九成宮禮泉銘》“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它刻可方駕也。”這里“瘦硬清寒”是意味層次,“深山至人”則是想象層次。梁武帝形容蕭子云的書法為“書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荊可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這里沒有點出意味層次,只有想象層次,因此更給人神秘感。一幅書法作品,我們在欣賞中如果只有一種意味層次,也會在心中形成一種美感,如優美感、壯美感、端莊美、飄逸美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具象想象有的和書作文字內容和諧統一,如上例董其昌的作品;也有的想象方向并不確定,如書作有壯美的抽象意味,可想象驚濤駭浪,也可想象峻峰入天,可想象壯士長嘯,也可想象狂風撼地。這可屬于形式感的內容想象方向和性質想象方向兩個類別。總之,想象是以書法的抽象形式所蘊含的形式意味,或稱形式性格作為基礎的,這決定了想象的方向性質,即所想象的內容也必定有這樣的意味內涵。這意味是以形容詞表述的,是能藝術心靈體會的。
想象,有時就是一種藝術通感。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說:“所有調性、音律、和弦,至少對于我來說,是只有在大自然中,在彩云或五光十色的日暈的驚人美妙的閃爍和北極光的光芒四射中才可以遇到!在那里還有真正的升C、B和降A,以及所有你想看到的音。”音樂是這樣,書法也是這樣,也會產生藝術通感的。那有遒勁、豪放、昂揚特點的書法作品,你也許會聽到《英雄交響曲》,那柔和、委婉、恬靜的書法作品,你也許感到正在欣賞民樂《春江花月夜》。
一筆一個想象,一字一個想象,往往從整體來看有失和諧,如“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因此從書法意象想象,總不如從書法整體意境來想象更好。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5
杜甫有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詩,網名叫遠去的牧歌,在《出神入化的公孫大娘劍舞》中寫道:
我們不妨根據杜甫的詩句來想象一下當時公孫大娘表演時的情景。
在全場黑壓壓的觀眾注視下,公孫大娘手持一柄青光耀目的太阿劍,悄然上場;此時全場寂靜,驟然,樂起 ,她騰身飛躍,劍尖撩起;樂疾,急管繁弦,鼓聲點點,如雨打浮萍,公孫大娘身姿旋轉,矯若游龍,只見銀光熠熠,劍影閃過,不見人影,稍傾,云卷雨息,“一舞劍器動四方”;她箭步躍起,將劍連續刺擊青天;她雙腿飛騰,又象神仙駕著蟠龍翱翔云端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舞至高潮,天地傾斜,雷霆萬鈞滾滾而來,山河為之變色,“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倏然之間,舞畢,風平雷息,如同波濤洶涌的江海漸漸恢復了平靜,只有那把寶劍還在發射出耀眼的清光“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這樣的舞劍,張旭欣賞過,杜甫說:“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 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懷素也欣賞過,據《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僧懷素見之,草書遂長,蓋準其頓挫之勢也。”這種從劍舞來揣摩書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維方式,據說英國著名醫生德博諾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側向思維”。書壇上有這樣的思維,當然不止這兩個草書大家,漢朝大書法家鐘繇也曾說:“吾精思三十余載,行坐未嘗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盡,維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你看不是嗎?明明白白說道“每見萬類,悉書象之”。看來古人早已諳熟這種思維。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說:“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確實如此。
那么,欣賞舞劍終究可以悟出書法那些方面的問題,確實值得揣摩。我每天早晨去火車站廣場鍛煉,時常可以看到榆林農校高曉梅女士在打太極劍,她的劍術很美,為此我曾寫過一首小詩:“鳥鬧晨曦樂繡幽,太極一景畫吟秋。 身隨柳動蘊溪美,肢似云行伴鸝柔。腹有萬書神韻雅,胸懷百媚鶴姿羞。何時魅力醉千目,品位如仙天道酬。”因此,每當沉醉在她的劍術藝術中時,就會聯想到公孫大娘,就會想到書法。
舞劍時,忽頓忽飛、忽疾忽徐的動作,像書法的運筆;劍頭那舒展飛動、忽收忽聚的軌跡,像草書的筆畫;飛騰欹側、挺立橫空的姿勢,像書法的結體。舞劍總是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一些啟迪,比如我們說書法線條有線質、線形、線構、線律和線韻的區別,其中線律就是節奏,就是線條粗細、長短以及表現出行筆的止行或急緩等,所形成的不斷回環往復的節律。我們在舞劍中,明顯的感到忽疾如霹靂,忽緩如行云的節奏,這和行草中的線律何其相似;我們也從舞劍節點的瞬間亮相的“止”,和舞劍行進中的“行”所形成的節奏,想到了行草中運筆止行恰當處理的價值。我看草書,只看到飛動之“行”而看不到頓筆之“止”,就會感到線條過于柔滑;反之,頓筆過多,又會影響書作的流暢性。
舞劍中,有時由速而勁漸漸變緩而柔,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條由粗變細的線條;有時又由緩而柔漸漸變得速而勁,我們又似乎看到了一條由細變粗的線條。草書,一個字是一筆書,是一根線條,如果這根線條是前者,就給人鐘聲漸漸由強變弱的感受,給人柔而靜的感受;反之,就給人海浪拍岸,由緩行而至猛烈拍打岸巖的感受,是剛而鬧的節奏。郭沫若在《論節奏》中說:“大概先揚后抑的節奏,便沉靜我們。先抑后揚的節奏,便鼓舞我們。這是一定的公例,鐘聲是先揚后抑的,初扣的時候頂強,曳著的裊裊的余音漸漸微弱下去。海濤的聲音是先抑后揚,初起的時候從海心漸漸卷動起來,愈卷愈快,卷到岸頭來,‘拍’(啪)的一聲打成粉碎。因為有這樣的關系,所以我們聽鐘聲和聽海濤的心理完全是兩樣。”對此,陳振濂先生也說“越寫越重是‘剛’的表現,越寫越細的感覺是‘柔軟’。”章法中的字群,也會越寫越大或越重,或越寫越小越細,形成兩種不同的感受,而且往往心理沖擊力更強。
你在舞劍中,也很容易體會到“勢”。沈鵬曾說:“勢是動感,有運動感才能產生勢,有了勢,才產生意。有的筆意在書法里能體現出來,有的是意在言外,在作品以外給人以更多的想象,所以勢很重要。”他還說:“勢是什么?就是筆的運動,走向。”這樣看來,勢既然和運動有緣,那么必然蘊含著速度、力量和方向三個元素。從舞劍來看,劍的運動是連貫的,那么一件草書作品從章法來看,其書勢也是從頭到尾連綿不斷的;舞劍有速度變化,書勢自然也有速度感的變化;舞劍有力量變化,書勢也必定有“力”的變化。書法中,這種力就是一種骨力,骨力有柔和的骨力,有含蓄的骨力,有遒勁的骨力,也有勁爆的骨力。舞劍那劍,方向神秘莫測,也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富有運動感的草書線條,忽左忽右,忽拔地入天,忽又急入山壑,可以說“勢”豐富的內容讓我們玩味不盡。由此,我們也體會到劍術的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這和書法中筆斷意連,字斷勢連,行斷氣連,何其相似。
任何劍術,都有一定的招式,每一招式就有一個造型,這對書法的結字,也富有啟發意義。比如弓步直刺、回身后劈、虛步架劍、提膝下點等等,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書法中一個個字的造型。資料稱比賽時,劍術“騰空跳躍”“立劈橫抹”“點刺撩崩”“勾掛纏云”等動作,這些動作,讓我們體味到書法中結字造型中,也可以白鶴亮翅,也可以仙人指路,也可以霸王舉鼎,也可以白猿獻果。因此,我們想到了許多結體因素,比如錯落、欹正、險夷、虛實、凸凹等等,以服務于我們的審美情趣。舉個例子,有的造型平正,平穩而端正,恰似楷書;有的卻險欹,失去均衡而欹側欲倒,又恰似草書,這只有等下一字來“救”了。我們不是常說,明人尚態,此“態”就是從結字著眼,把一個個文字從基本結構變化為變通結構,達到具有形象美、運動美和靈性美的書法文字。
我們常說書法的空間性與時間性,其實從舞劍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草書。舞劍從起劍到收劍,那劍勢連貫有很強的時間性,草書何嘗不是這樣?從起筆開始,筆勢環環相扣,時間感順著筆勢而下,一直到結尾。在這時間段中,就像書法家所譜的曲子,有變化反復的節奏,有上行下落的旋律,有或高亢或柔婉的情調。比如墨色枯潤反復變化的節奏。比如每一行就像一個樂句,由文字的從大到小的趨勢,形成的下行旋律;反之則形成上行旋律。比如筆畫的粗細大小的結合變化,就像高亢與柔婉的情調。我們同時在這書法的時間性上,聯想到或小河或大江的流動,聯想到書家或神閑氣定或情緒激昂的神態,聯想到或從容不迫或騰挪跌宕的運筆。沈鵬說:“無論畫或詩,其中的視覺形象必定要引起聯想才夠味。”書法何嘗不是這樣。書法的時間性特點,所形成的動態性的節奏,也為書法和諧的美提供了獨特的形式條件。記得沈鵬還說過這樣的話:“節奏與和諧幾乎是二而一的美學概念。節奏營造和諧,和諧依靠節奏,但都不是單調一律。優美的節奏與真正意義上的和諧,所謂‘和而不同’,包含著及其豐富的變化,由變化達到統一。”(沈鵬《書學漫談》)
這讓我想到,書法和聯想總是形影不離,人們從舞劍聯想到書法,人們也時常從書法聯想到自然、生活和其它藝術。周鴻圖在《沈尹默書學淺析》中說“提按手法,實是用腕提按,不用腕提按則不得用筆細密處,此是微妙調鋒手法。用腕提按有如雞啄米的動作,既快且準,手法細微,這是腕法之一。”還接著說:“用筆要避免偃筆、拖筆、抹筆,要不斷提按一起一伏地一一化解,沈先生在提按行筆上解釋得很清楚。沈先生云:前人往往說行筆,這個行字,用來形容筆毫的動作是很妙的。筆毫在點畫中移動,好比人在道路上行走一樣,人行路時,兩腳必然一起一落,筆毫在點畫中移動,也得要一起一落才行。落就是將筆鋒按到紙上去,起就是將筆鋒提開來,這正是腕的唯一工作。但提和按必須隨時隨處相結合著: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才會發生筆鋒永遠居中的作用。正如行路,腳才踏下,便須抬起,才抬起行,以要按下,如此動作,不得停止。 ”這里就有“雞啄米”的聯想,和人行走的聯想。
藝術之金,看來在聯想中悟得、深化和凸顯。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6
我的書法情結
在我的書柜里,存放著幾十本字帖,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翻翻。真草隸篆,名家字帖,都讓我看得如醉如癡,一捧起來,就舍不得放下。
我的書法情結始于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語文老師李國荃在課堂上講評作文,他先把我的作文在課堂上讀了一遍,然后問同學:“這篇作文寫得咋樣?”有的同學回答:“不賴。”“能評個甲還是評個乙?”李老師問。有的同學說:“可以評個甲。”這時李老師板起面孔,非常嚴肅地說:“我給他評個丙。為什么?大家看看,這篇作文的字寫的是何等了草,墨跡又是何等的難看,黑一塊,灰一塊,這是寫給老師看的嗎?起碼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李老師是全縣有名的語文老師,他講起課來,旁征博引,條分縷析,邏輯嚴密,讓人百聽不厭,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那時候家里窮,穿得破衣爛衫,粗布棉襖爛得漏著棉花,可是他從來沒有嫌棄過我,經常把我叫到他的宿舍里面批作文,有一點可取之處,都要畫上紅圈,表示贊賞。他的板書是標準的“柳體”,一筆不茍。他要求我們,作文一定要用毛筆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好。可是那時的冬天,教室里連個煤球爐子都沒有。教室里冷得像冰窖,室內零下好幾度。墨汁剛磨好就凍住了,筆頭也凍成冰疙瘩,手凍得揑不住筆。所以抄作文時,就馬虎了草,加上我的字寫得難看,讓李老師大光其火。
李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寫一筆好字是人的門面,你現在不好好寫字,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是要吃虧的。”李老師的這句話是我當兵后才體會到的。
1968年,我應征入伍。入伍后,大部分新兵都分配到技術連隊,有的分到汽車連,有的分到修理連,有的分到特務連(負責通訊連絡),而我分到全團最艱苦的舟橋連,每天和橋桁、橋板打交道,訓練架橋時不僅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而且腳上手上留下斑斑傷痕。
有一天,我離開舟橋連的機會來了,團里的文化干事朱保佳到我們一連挑選電影放映員,而我高中畢業,是新兵中學歷最高的。朱干事和我交談了幾句,然后讓我把學習筆記拿給他看。他翻了翻,什么也沒說很失望地走了。后來從別的連隊選了放映員。原來放映員不僅負責放電影,還要負責團里開大會時寫大標語,毛筆字要寫得漂亮,我顯然不能勝任。這時候,我想起李老師對我的批評,后悔莫及,自己當初怎么就沒好好練字呢?
后來,我的一首詩在報上發表后,被團里的新聞干事朱志遠看到了,把我抽到團報道組搞專職報道。我一進報道組,就被朱干事的書法震住了。他學的是郭沫若的字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寫的字和郭沫若的字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他除了教我怎樣寫新聞、寫通訊、寫詩外,還特別對我寫好毛筆字提出了要求。他還給我找來一摞練毛筆字的毛邊紙,手把手地教我怎樣起筆落筆,怎樣結構布局,怎樣寫得橫平豎直,怎樣寫好左撇右捺……我和朱干事在一起工作兩年間,不僅學會了寫新聞,書法水平也大有長進。他轉業離開部隊時,送給我的禮物,就是一本柳公權的字帖和一支他最喜愛的毛筆,他對我的叮囑是,要把書法當作一生的藝術事業追求。
轉業到報社工作后,我一直堅持寫毛筆字,給通訊員回信,我堅持用毛筆書寫。有一次,我到界首采訪,看到一位姓張的通訊員把我的回信壓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下,讓我很感動。我問他為什么?他說,現在用毛筆寫字的還有幾人,你那么忙,還用毛筆給我寫信,毛筆字又寫得這么漂亮,我才把它壓在玻璃板下。他的話不過是對我的夸獎,當不得真,但對我是個莫大的鼓舞,除了練書書法外,我還廣泛結交書法界的朋友,向他們學習書法藝術。先后認識了書法新秀苗志力,以《書圣傳人苗志力》為題對他作了報道;與啟功弟子張傳亭的接觸,讓我了解到他與書法大師啟功結緣的傳奇經歷,我以《悠悠書法情》為題寫了一篇專訪,發表在《中國藝術報》、《華聲報》等報刊上……我先后采訪了二十多位書法名家,不論他們的書法作品獲獎,還是他們的作品在國內外書展參展,我只要得到信息,立即進行報道,讓我市的書法成就在國內外傳播。
退休之后,有了大把的時間,臨帖習字成了我健體強身的基本功,古雅文脈浸潤身心,百代書藝陶冶性情,我揮毫潑墨,氣定神閑,雖年過七旬,仍精力充沛。人稱書法作品為墨寶,其實書法本身也是強身健體的法寶,許多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道就是堅持筆不離手,揮毫不已。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7
書法一直是我的愛好,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的喜歡,一方面得益于父親的教育和引導以及母親的教練 漫漫書法路,也是有一些經歷和感觸的。
我說起我的書法歷程,如果從小學的描紅、練大字算起,到現在已有24年的歷史了,如果從上高中開始,有意識的練字算起,也有20年的歷程了。時間挺長,進步不大,究其原因,臨帖太少,臨帖不精。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榮譽,2005年,因為我的作品“風流人物”獲全國三等獎,受邀請,我加入了中國書畫家協會,2010年,因為我的作品“惠風和暢、春華秋實”和“心存百姓、明鏡高懸”分別參加了縣文聯和縣檢察院的書畫展。我有幸加入了武功縣書法家協會。與此同時,在部隊期間,我在《前衛報》上發表刊頭書法“學習與修養”、“先行官之聲”和“兩岳論劍”近13條,這些作品我一直保存著,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榮譽和成績。
小時侯練字的原因是感覺到,字好了就可以寫對聯,能寫對聯那可是十分風光的事!在這期間,父親支持、母親輔導,從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小學、初中和高中時,班級的板報的字基本上是出自我手,可見有效果,另外給我的同學辛站庫、李朝社等人也送了不少字,雖是粗淺的涂鴉之作,但也增進了同學之情,提高了自己的書法水平。到了部隊,可謂是如魚得水,部隊戰士文化低、干部不會的多,因此就缺少寫毛筆字的人,而我有一定基礎,也算是臨危授命,擔當起了寫對聯、寫標語和出板報的重任。從軍期間,每逢老兵退伍,我總是用道林紙或者宣紙寫成條幅、橫幅和斗方相增,大家特別喜歡。07年我轉業離隊時,托運了東西、買了車票后,我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寫出了40幅書法作品,上至營長、教導員,下至班、排戰士,當然是關系不錯的,分別贈送,也是情深意長,很有意義。08年5月我去部隊辦轉業手續,臨出發時,我就帶著筆、印章以及印泥,因為營區從萊陽搬到了即墨,駐扎在山里,交通不便,沒有宣紙,我便在連隊的道林紙上為連隊干部和戰士書寫作品20幅左右。等到辦完手續回到家里,我旅裝甲科的張明剛助理又專門打來電話,讓我給他寫幾幅,我又給他寫了三、四幅,并用掛號信寄了過去。總之,部隊的12年是我在書法上邊練邊應用,邊學習邊實踐的一段歷程,不知道用了部隊多少紙?多少筆?多少墨?反正是在工作中的不斷揣摩、不斷思索和不斷總結,從而使我的書法藝術有了明顯的提高。轉眼回到故鄉已經近三年了,三年中,我在觀音堂我的原王莊書店前連續兩個春節(09年和10年)售賣對聯,顧客云集、頗受好評。在縣委上班后,我已向愛好書法的朋友贈送書法作品不下20幅,多達10人,其中原縣人武部政工科長李惠敏先生將我的一幅作品掛到了客廳,進行展示和宣傳。另外,這其中我還還收到了幾包煙的酬謝,禮尚往來,皆大歡喜!
人生苦短、歲月易逝,能給歷史和時代留下一點痕跡和影響,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人生的永恒。下一步,我將立足自己的現有水平和風格,從臨帖入手,向前輩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從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添彩,為祖國爭光,為武功的文化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8
書法創作總是講技巧的,倘若技巧不及,那么一定顯得粗鄙;太過又會華麗而小氣。
古人早有文質彬彬一說,如果用來談書法“文”,就是書法文采,這一定體現在書法技巧上;”質“,就是古樸的質地;而”彬彬“指配合諧調。那么要諧調,自然要講究度。孔子所說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仍然指質勝過了文就顯得粗野,文勝過了質就會浮華。
那么怎樣才算恰如其分,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看了一篇名為《陳傳席談今古書法家及書法》的文章,其中有這么兩段文字:
學書一定要從隋以前學起,漢以前的書法都很樸厚,大篆、小篆,用筆都很沉穩,不像宋人書法那樣,騰、挪、跳、躍、閃、避、頓、挫。漢書也是樸厚的,特別是西漢書,東漢書法更成熟,但我對東漢書法在贊揚之余還是有點意見,太講技巧,蠶頭燕尾,每下一筆,必回鋒,逆筆方轉或圓轉,再回鋒,方可向下運筆,而且一波三折,收筆前還要再用力按一下,再輕輕挑起,叫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否則就出不了那個效果。這太麻煩,書法者,抒余之性情也,這就壓抑性情了。
宋人書法,蘇軾的字騰、挪、跳、躍,比較少一點,閃、避、頓、挫也不嚴重,所以有人說蘇軾書法最好,但蘇軾對書法的發展變化不如米芾大。米芾字毛病多,變化也大。他的毛病也是他的貢獻,他的字如前所述,跳躍太過,因而顯得很有活力,動多靜少。這正如一個人莊嚴地坐在臺上,基本不動,更不搖頭晃腦,這就十分穩重,十分沉著,像個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而多動,時時騰、挪、跳、躍,左搖右晃的人就不莊重,就不像個穩重的大人物,當然可以像一個運動員或腿跑得快的服務生。前者如魏晉以前的書法,后者如宋人書法。所以,學宋人書法,氣息不會高古。但宋人書法易學,寫了易像,忽按忽提,忽轉忽折,而且膽子越大越易學好。
這里陳傳席先生顯然認為書法,如果技巧太過就不夠高古,很麻煩,很難直抒性情。
實某些技巧該不該用,我想應該從這么幾個角度來看,一是視覺形象價值,二是審美藝術價值,三是風格特色價值,四是抒情內涵價值。倘若沒有價值自然是技巧應用太過,甚至會給人花里胡哨很小氣的感覺。生活中人們也會有這樣的經驗,一雙鞋設計中技巧應用太過,一件衣服裝飾點綴太過,一頂帽子花飾藝思太過,都給人輕浮、妖冶和不莊重的感受,還顯得小里小氣。但陳傳席先生這里舉得例子,有些恐怕不太妥帖,比如說蠶頭燕尾是技巧太過了,顯然一般讀者怕接受不了這樣的觀點,因為這樣的技巧不用豈不是就不會誕生隸書了,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書體風格了!再比如行書有行書的書體風格,記得前幾天拜訪老同學楊熹時,他指著他的一幅書法作品,說其中的一個“光”字,那最后一筆寫得不對,我一琢磨也是,那一筆像楷書一樣起筆,豈不失去了線條的流動感和連貫感?這里的技巧應用自然是多余的。而技巧不及我們更是經常遇到,如不懂形成書法“勢”的技巧而呆板,不懂收放的技巧而沒有疏密的變化,等等,都會喪失書法的審美價值。
陳傳席先生還談到了蠶頭燕尾技巧應用“太麻煩”,是啊,大道至簡是不錯,但繁簡都要在一個度中,倘若因為追求簡而失去美,我看繁些好,因為這樣的簡是粗鄙的簡,是沒有藝術價值追求的簡,是糊里糊涂的簡,當然這自然是一種茍簡。這和語言道理一樣,“詞語多而無用是啰嗦,詞語少而意不明是茍簡”,比如李金斗的相聲中,把包頭子母扣廠簡稱為“包子”,開封刀具廠簡稱為“開刀”, 自控殺蟲劑廠簡稱為“自殺”,上海吊車廠簡稱為“上吊”,這不就是茍簡嗎?莊子說“鳧脛雖短,續之則悲;鶴脛雖長,斷 之則哀”,事實正是這樣。我們不要蠶頭燕尾,回到平動筆法的篆書,簡是簡了,但還有那種隸書的飛動大氣的美嗎?我想,以這樣的觀點看問題,永字八法的出現就是罪過,因為永字八法和前代書法的筆法比較起來不知要繁了多少,想想篆書的筆法技巧多簡單,而永字八法網絡資料稱:
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為努,不宜過直,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為趯(tì),駐鋒提筆,使力集于筆尖;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為磔(zhe),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你看這多麻煩,但這繁又是書法里程碑式的事件!許多書法家都反復琢磨過永字八法,如于鐘華在《“永字八法”解密》中,對其中的“掠”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沒把繁過蠶頭燕尾的技巧當做累贅,他說:“掠”字是提手旁,一看便知應該是人體的一個動作,什么動作呢?柳宗元認為是“如用篦之掠發”,意思是說像用篦子梳頭一樣,一樣是什么樣?就是動作要輕柔,大家可以想象,篦子落在頭上,然后縱向行走,再平拉出去,動作舒展大方,不緊不慢,不魯莽也不輕佻,所以小時候經常聽到家長批評孩子不會梳頭的聲音,其實動作都會,關鍵在于動作中“穩健輕柔”的狀態。我還記得第一次學“掠”這個字是在小學一篇課文中,有“小燕子掠過水面”的句子,什么叫掠過水面,還專門去觀察過,現在想想小燕子掠過水面的過程還真像我們寫撇的過程。
看陳傳席先生的這兩段話,還給人的印象是書法技巧還會影響“抒余之性情也”!那么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倘若我們不學書法,拿起毛筆就寫,不講一點技巧就會“抒余之性情”呢?恐怕不是這樣吧!不論詩歌、散文還是繪畫、雕塑、聲樂,都是真正掌握了藝術技巧才能準確、藝術而又富有魅力的把自己的主觀意愿、性情趣味表現出來!那些看似質樸的藝術作品,何嘗沒有藝術技巧!比如,山藥蛋派趙樹理的小說,你能說不講藝術技巧信手寫出來的嗎?再比如你不懂書法技巧,你如果寫“為中華崛起而奮斗”幾個字,能寫得具有震撼力嗎!我忽然想到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為山海關所提的匾額“天下第一關”四個字,倘若沒有高超的書法技巧,能寫得字體威嚴、筆力蒼勁嗎?能在這五個字中蘊含著山海關氣勢磅礴的神韻嗎?
仔細琢磨陳傳席先生的話,你也會發現他更贊賞沉穩、高古的筆法,這是因為這樣的筆法變化少,倘若“騰、挪、跳、躍、閃、避、頓、挫”,技巧多了變化大了就遜一籌。我想這只是風格不同,并沒有優劣之分。技巧少的樸素,技巧多的典雅,各有自身的價值,至于你喜歡環肥還是燕瘦,只是你個性趣味的不同罷了。一幅書法作品該怎樣使用技巧,是多是少,你一是可以借鑒修辭學中判定修辭的好壞,以“適應情景題旨”為標準;一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審美趣味盡情的揮灑在筆下。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19
今天有幸收到書法名家遆高亮老師寄來的《唐宋散文鈔》一本,還有一首老師為我的拙詩《詠蘭》特書的墨寶一幅,“殘詩仰承翰墨香,滿室生輝滿室芳。凌云勁筆驚風墨,愧無妙韻兩相彰”,這讓我欣喜之余更覺慚愧。
說來與老師相識也算是機緣巧合,我與老師的大弟子張長久先生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華山書社執行社長張長久先生是多年的博客好友,一次微信收到一條消息,有人加我,打開一看,一個陌生但卻不俗的名字——遆高亮跳入了眼簾,添加備注:“我是張長久的老師,你的詩詞寫得很有味道”。說實話當時頗有些意外,自己的詩詞不過是遣興之筆,哪里入得了他人法眼?這讓我受寵若驚之余不免生出些許得意來,還真自以為有那么回事了,面對著這個一身唐裝,渾身散發著書香墨氣的天外來客,我毫不猶豫的點了接受,看了老師的朋友圈,筆墨驚艷,成就卓然!
更讓我訝異的是,這個我眼中的書法大家不光在書法上成就斐然,而且在散文、詩歌、曲藝等方面都有涉獵,且都成果不俗,作品散見于各種專業報刊,立時讓我這個游走博客多年,見慣了名家雅客、才子高人的小女子頓生敬仰之情,雖然對老師的了解不多,但筆墨見風骨,藝才顯梅心,于翰墨中得窺老師之高情雅性,老師是“華山三友”年齡最小者,華山三友取意于“歲寒三友松竹梅”,老師以梅自喻,梅花傲霜雪斗嚴寒,更似老師品格。2013年陜西省書法家協會21日換屆,書協領導多達六十多人,因“領導陣容龐大”“膨脹得厲害”且“官員扎堆”,隨即引發軒然大波。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網友評論如潮。24日,新當選10名副秘書長之一的遆老師憤然辭職,隨后發表辭去陜西省書協副秘書長的官方微博聲明:本人才疏學淺,一介書生,只會寫字,陜西書協坑深水臟,無法忍受,特鄭重宣布辭去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一職!更見老師錚錚鐵骨,不為浮譽所惑,不為流俗所染的傲然本色。
很多文人墨客對老師的書法青睞有加,著名作家賈平1凹最欣賞的就是遆老師書法里的那股剛氣。稱他的書法:“擺脫了俗、陋、躁,雅致著,瀟灑著,但沒有嬈媚;他注重著形式,但不去造作。”孔明先生稱遆老師的字:橫陳紙上,先有清風撲面而來,隨即有崢嶸氣勢,咄咄逼人。或云走峰巒,自在而豪邁;或水行阡陌,縱橫而抒情;或虎行懸崖,于險要處暴露精神。字不孤立,有排山倒海之氣象;一旦孤立,潮退而勢隱,別有了一種崢嶸的氣派。看似俊秀,甚至柔若無骨,實則陽剛之氣充盈內里,隨時都會勃起。筆畫似乎漫不經心,筆意卻變化和諧。任性一如他的脾性,亦莊亦諧里,莊嚴是本來面目;老道一如他的為人,精于世故,卻不失率真和品格;鋒芒畢露一如他的侃侃而談,孤傲里掩飾不住天生的可愛。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連名人大家在老師的書法面前都要艷羨而長嘆,我等敬仰之情就更不必言說了。
生于華山,長于華山,華山的巍峨、華山的雄麗、華山的高峻險峭、下臨無地賦予了遆老師華山一樣的大視野、大氣魄、大胸懷、大手筆,所以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遆老師的書法如此“高古典雅,雄渾大氣了,“古樸中彰顯豪邁,厚重中兼具飄逸,既見魏晉之風骨,又有秦漢之雅韻”,這就是我眼中的遆老師書法。于書法我是真心喜歡卻又真心不懂,雖受清廬、祥云等老師墨香之氣數年熏陶,卻依然朽木難雕,難識書法之曼妙,但遆老師的書法卻讓我驚艷,因為好的東西懂與不懂誰都能看得見!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20
五千年中華的長河上,有一條線,燿熠生輝!這條線是貫通心脈的藝術;其線條,有著江河一樣的婉娫曲折;縱橫著馳騁的澎湃與泡哮;它,陽剛的氣,恰似指劍江山的帝豪氣勢;它,陰柔的韻,又不乏酥手捻弦的溫秀……千年來,它又似穩踩于歲月的縹渺云煙,纏繞于曲殤的流水畫廊、蘭亭的詩文聚會,在撫琴裊歌、吟詩賦文中,酒肆含暢地淋漓于心靈的大千世界;也包藏著妓仕煙女弄破西湖的一泓春水的放蕩與嬌羞;更刻映著在煙波無垠中與君別離的扁舟移影的曠遠;以及萬里雪山赴戎的英雄豪邁;和敦煌絲綢舞躚舞樂之奇妙!
它是一幀掀開己亙久了的中華大卷,無數的后人在以它為傲中、在一串串與書俱名、與法執主的大家之下,拜竭而流連,不斷地尋摸著一段段歲月的背后,在滄桑中仍然透露的歷史氣息、以及一縷縷依舊帶著鮮活生命力的墨香!
呵,這正是書法!在經過了千年修練后的神秘線條,古,高,典,雅,仍墨色不衰,墨線有跡。被其精神感召,我們在一種神圣使命感中正力圖著創新與變革、力圖著重釋其 線條語言的偉大與神密所在。書法尚法,這己經是你書法千年不敵的性格;法,法度,又到底在哪里呢?書為心畫,原來,統領書法意識的是心靈的極致之處。這不禁于中國博深的禪文化產生了某種共鳴:禪文化的精神所在便是靜與動的辯證;而書法線條所有的運行軌跡,不正象人情感釋放出的信號嗎?!
哦,書法,我手中的那支毫筆己浸濽了許久或許多年的情懷,頃刻,它己有了心潮的澎湃,有了落墨于一宣的激情――因為,在那佇立于岸前時,凝眸遠方,在書云中看受到你,確符唐詩的的 雄厚宏穆,宋詞的婉約豪麗;你是王羲之的行云流水,你是顏真卿激包慟蕩的家書;你更象是一張置設于中國文化櫥窗中的大琴,在歷史的時空舞臺中,奏動著永恒的音符,散發著再經千年,也依然不滅的悠香!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21
書法要有規矩,首先得師承。古代經典大師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中最為耀眼的閃光點,是人工和天然的圓滿合一,有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意蘊,美學內涵豐富而純粹、多變而又和諧。故而書法要習帖,要習名帖。習帖是件苦差事,很枯燥,但不可逾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用苦功夫方能打下厚基礎。當然,習帖既要走得進,也要走得出,走得進方有規矩,走得出方能造化。這就叫“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畫家許麟廬語)。
書法應當浸潤文化,因為文化孕育出的書法才有文化品位。我以為,就字學字究竟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藝術,難以上升到書法的層面。藝術是相通的,學書法者最好能學習欣賞文學、戲劇、舞蹈等,借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的書法作品植根于較深厚的文化土壤,而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書法筆意之中,書法便有了書卷氣。
書法當師法自然。優秀的書法家莫不融入自然之中,汲取天地之精華以養書法。師法自然之無窮變幻,書法便有了源頭活水,便可推陳出新、生生不息。
書法當滲透人生感悟。這是因為人生悲歡離合,看似與書法無關,其實不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書法當抒發個人性情,有特色。藝術崇尚個性、崇尚創造。啟功先生詩云:“立身苦被浮名累,處世無如本色難”。講的也是呈現本色而不從眾;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中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在提倡書法藝術擺脫傳統束縛,意之所至,自由創造。是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強調藝術的特色和個性。鄭板橋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道出經數年藝術探索而自成特色的藝術創造歷程。追求藝術個性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人說差,也有人說好。我自寫我意,不喜也不惱。”
書法要植根于高尚的道德。孔子云: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孔子的意思是說:志向在于道,根據在于德,憑藉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可見,孔子不是就藝論藝,而是把藝與志向、品德等融為一體的。“學術經綸,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斜”(明項穆《書法雅言》)。書法是人情、人品、人性、人生的體現,可見為人之于書法的重要性。“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心靜筆墨老,人閑字句工”,書法家務必要重修身養性、重自我完善、重自我超越。以自然為規,以人情為矩,顯現出樸拙誠真是我書法追求的審美取向。
書法與“中庸之道”也是密不可分。在書法藝術中,任何一對相反且相成技巧或風格都可視為一對矛盾,諸如方圓、緩急、干濕、疏密、文質、剛柔等等。而且在具體環境中,矛盾兩端之間莫不有一定的最佳平衡點,這就是“中”。中庸之道在書法里體現為正奇相生、虛實相宜、參差互濟、顧盼生姿、進退有序、揖讓如儀。懂得中庸之道,從哲學層面認識書法,便使我們在書法實踐和欣賞中能夠居高臨下。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習書只能在工作之余且多為晚間乃至夜間進行。夜深人靜,窗外或明月高懸、或春雨瀟瀟,“小雨半畦春種藥?寒燈一盞夜修書”;室內飄著淡淡的茶香、紙香、墨香,可謂“春氣遂為詩人所覺,夜坐能使畫理自深”。這種環境創作的作品也就少了些喧囂和浮躁而多了些書卷的氣息。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22
書法藝術最后剩下的結果是作品。為了得到最好的作品,就必須講求筆法。要讓筆法體現隨心所欲爐火純青,就不能不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毛筆。毛筆一般是用動物毛制造的。不同的動物毛,同一動物不同部位的毛,粗細、長短、圓扁都有差異。筆工將筆毛搭配而制成不同的毛筆,以期發揮不同的效用。據說一支毛筆的制成要經過72道工序。明代文震亨稱筆之四德為“尖”、“齊”、“圓”、“健”。“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筆不尖則成禿筆,作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后,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能“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才‘能觀察是否平齊,而選購新筆時很難檢查這一點。“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好:若將筆毫重壓后提起,能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有人認為,書法高手是用任何筆都可以寫出好作品的,甚至用退筆還能寫出非常出色的作品。猶如武林高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握著什么都是劍”。但問題是,如果用更稱手的兵器,會不會更好呢?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清代楊賓《大瓢偶筆》:“書之佳不佳,筆居其半書必擇筆,筆佳者禿也可書,否則不禿了有破而己,破則萬不可書。古人所謂不擇筆者,蓋不擇新舊,非不擇善惡也。不然,則蕭何、王羲之、王僧虔、虞、歐諸公,何以止言能用禿筆,不言用破筆?而右軍父子非宣城陳氏筆不書哉?筆必須擇,是以王氏父子用宣城陳氏筆,韋誕用張芝筆,東坡用杭州陳奕筆。康熙間筆工惟湖州沈明機、錢公立。明機之子,便不堪矣。”
制毛筆用的毛,種類很多。清代楊賓《大瓢偶筆》:“制筆不盡兔羊毫也,張芝、鐘慈、王羲之皆用鼠須筆,小歐用貍毫筆,南朝老姥作筆用胎發,蜀有石鼠毫筆,粵有雞毫筆、草筆,又有以人須為筆者。今有貂毫筆。”至于用什么筆為好,則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主要是羊毫,但古代,特別是唐代以前,主要用硬毫筆。東晉的衛夫人是書圣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她在書法論文《筆陣圖》中說:“筆要取崇山絕初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但硬毫筆的線條效果多帶剛性,而軟毫筆更能休現軟韌性,如柳公權用羊毫筆創作的楷書筆畫線條柔中寓剛,具有極強的彈性感。這一種柔中寓剛的美感,與傳統的儒學審美觀不謀而合—外貌溫良,中情烈烈。趙孟順是元代的第一書家、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大都用湖州羊毫創作,并指導筆工改進制筆技藝,使湖州羊毫筆的質量迅速提高。山于趙氏的社會地位和書法藝術成就高,社會上把他的書法作品當作學習的榜樣,于是湖筆的社會影響力風行全國,至今不衰。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 篇23
傳統的讀書人幾乎沒有不重視書法的,甚至把寫字、作文與做人并列,認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我雖然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但從小受到了正統的教育,也就跟書法結下了一段緣份。當然,那時候只是練字,遠稱不上書法。
上小學那會兒,從用鋼筆寫字開始,我的字總是給老師以慘不忍睹之感,寫的字丑俊不說,主要是丟筆落劃。小孩子心性,老是不自覺地走“捷徑”,這個習慣讓老師很糾結,于是,把我的這個毛病非常鄭重地通報給了同為老師的父親。結果,父親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軍人出身的他,給我下了道“死命令”:每天要寫一篇正楷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篇也不準少!就這樣,在父親的“高壓”之下,我整整練了三年鋼筆正楷,字帖就是語文書后面的生字表。三年的練字經歷并不長,但讓我至今受益無窮。
從中學到大學,我的鋼筆字在同學中間都算得上“高手”,甚至在大學參加比賽還拿到過獎項,一度擔任學生書法協會硬筆部的“部長”,這是我在上學以來直至現在所擔任的最大的“官”,如此“輝煌”,經常會讓我緬懷昔日激情燃燒的歲月。
不論是過去的同學,還是昔日的同事,很多人不止一次地忽悠我,動員我去拜個名師,也好順利實現硬筆向毛筆的轉型。聽的多了,不免動心,在一九九四年,也就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真的拜在了本地一位書法名家康先生門下,康先生是學歐的,兼取顏真卿和二王,他的書法于堂堂正正中透著險峻、靈動,很合我的心意。老師根據我鋼筆字的基礎,指點我從“顏筋柳骨”開始學起。然而,正當我還在揣摩最基本的毛筆字線條的時候,命運不濟,僅僅拜師兩個月,康先生突發疾病,駕鶴西游了,于是,我那短暫的毛筆書法計劃剛剛開始就夭折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從政意氣的逐漸消磨,最近幾年,習練書法的心思又逐漸抬頭。業余時間,把本地大大小小的書法創作室都轉了個遍,憑著自己那點兒淺薄的文史底子,跟那些“書法家”們交流交流。不去交流還好,一進到這池子水里,才愕然發現,原來書法界里也有“潛規則”,有的“書法家”甚至暗示我:如果跟他在一起學習書法,他可以馬上幫我操作成為省書協會員。這樣的暗示,讓我大感驚奇之余,不免大失所望,原因就在于我這個甚至還沒有入門的初學者,如何能披上書協會員的外衣?
這期間,曾經有一位“書法界”的朋友,委托我辦了件小事兒,之后一定要請我吃飯。席間,他跟我大談書法之道,沒等吃完飯,我就已經找不著北了。也許看到了我眼里冒出的無數“小星星”,“書法家”更是興奮,務必要送我一副作品珍藏,聲明由我任選。于是,勾肩搭背之下,一起到了他的“創作室”—一間極其破爛的房子,四壁掛滿了他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可是,讓我感到自慚形穢的是,如此之多的“佳作”,我居然欣賞不出它的妙處,居然覺得這些個作品,甚至不如自己寫的好!唉,古人說:文人相輕,果然太正確了。我這個連“愛好者”都算不上的人,怎么能產生這樣的想法!聽著他那里逐一評論當世的書家,誰的功底很淺薄,誰的人品低劣,我如坐針氈:原來書道即如人道,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紛爭。
當我再次面對王羲之的《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心里的滋味卻是越來越復雜。當年,我以學生的身份,徜徉于西安碑林,覺得碑上躍動的不是筆墨的線條,是鮮活的舞蹈,更是一股股浩然正氣。現如今呢?有人說:當世只有書家,而無“書法家”,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信了。
前幾天,我又有幸與本地的幾個“藝術界”的領導一起“用膳”,一番談論之下,當得知我也算是“半拉子文人”,居然還讀了很多書,領導們紛紛表態,完全可以做主,讓我這個藝術的“門外漢”進入各個協會,比如可以成為本地作協會員、戲曲家甚至舞蹈家協會的編劇等等。此時,面對如此盛情,我的心里已經沒有了得意,剩下的只是惶恐,于是婉言謝絕:我的頭小,頂不了這么多“大帽子”,不過,我一定努力為以你們為“核心”的文藝界聯合組織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事后,曾與朋友聊起此類話題,有朋友意味深長地勸導我:你就是一個給老百姓看家護院的,不好好琢磨你的專業,凈搞這些個“不著四六”的東西干嘛?對朋友的勸誡,我只能接受。雖說術業有專攻,但一個好“護院”就是個雜家,知道的多總比知道的少要強,更何況這個行業我不能干一輩子,看慣了社會的陰暗面,總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心里留點兒陽光。如今看來,美好的東西就是奢侈的東西,名利之前,幾無“漏網之魚”矣。
既然如此,我還是只練我的字,莫談“書法”的好。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散文】相關文章:
靜者茶也,思者悟也散文06-21
師者,父也散文07-15
《吳起者,衛人也》原文及翻譯04-06
吳起者衛人也閱讀答案12-14
《追兇者也》經典臺詞05-10
《追兇者也》的經典臺詞07-17
孤獨,寧靜者也作文09-08
悲觀也美散文11-03
《蔡澤者燕人也》閱讀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