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歲月散文
最近妻有位同學在江南旅游,路過常州,我們就請她到郊外一“農家樂”餐廳吃飯。妻的同學在一家央企擔任高管,平時大魚大肉吃慣了,這次主動提出要吃農家菜。待客之道在于讓客人吃得舒心,吃得放心,我們便遂了她的愿。人老易懷舊,她們分別了許多年,話題自然就轉到兒時的童趣上來。妻在西安長大,與我成長的鄉村環境完全不同。她們在一起說笑,我倒一時插不上嘴。畢竟生活環境不同,童趣是不一樣的。
在我的生命里,在城市里生活的時間遠比在鄉村里的長,但我還自覺或不自覺地保留一些農民的習性。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農民勤勞、質樸的血液;我的面孔呈現的是農民膽怯、和善的表情;我的軀體擺出的是農民悠閑、慵懶的姿勢。每當我向陌生人介紹自己都會在身份的前面自嘲地加上“農民”兩個字。我經常自戀般地對熟悉我的人理直氣壯地說,我的生命最活躍的十六年是在與世無爭的蘇北水鄉度過的。
我的故鄉在揚州城外,一個寧靜、溫潤的村子里。我一直有個愿望,退休后就再一次回到鄉村去。在祖屋門前辟一塊地種上各種蔬菜,不施化肥,不用農藥。青菜、韭菜、包菜、空心菜一樣不缺;黃瓜、絲瓜、南瓜、西紅柿一應俱全。在屋后的竹園里散養幾只草雞。每天一直睡到雄雞報曉才醒,天天還能吃上新鮮的雞蛋。在東面的水塘養一塘的荷花。夏天雨后賞荷,秋天乘橡皮筏采摘紅菱。在西面通往村莊的大路旁種下扁豆。扁豆藤爬滿了兩邊的樹,樹上掛滿各種顏色的扁豆莢。如果有吃不完的扁豆莢,就把它們烀熟了、曬干,在冬天做扁豆粥喝,清脾健胃。等到了實在走不動那一天,就與老妻一起坐在田埂上看蠶豆花開,聽布谷鳥唱,恬靜而安祥,如江南三月的雪悄悄地來,靜靜地去。
春天的故鄉是綠色的海洋。只是在海洋的盡頭是水連著天,而春天的.故鄉是綠疊著綠。近處是翠綠的麥苗,它們相挽在春風中,似有說不完的情話。遠處是高大的意楊,如同屹立的莊稼漢,在明媚的陽光下,蔥綠的葉片閃閃發亮。偶爾見到一片黃色,那是盛開的油菜花,正歡快地拍著手,歡迎每一只飛過的蜜蜂。三三兩兩的村民在田間勞動,累了就往天埂上一躺,折一根麥桿做一支哨子,面對蔚藍的天空,吹奏鄉野小調。我們跟著大人在田里玩耍,驀見一只野兔從墑里驚出,頓時歡叫一聲:“大黃,追!”那條盤坐在田頭的獵犬立即猛撲過去。我們也嬉鬧著跟著飛奔過去。大人立即收拾農具往回走,剛到村口,就見我們已經拿著獵物在前面等著了,身后是興奮得搖頭擺尾大黃犬。把炊煙升起來,整個村莊都彌漫著兔肉的香味。孩子們大快朵頤,好不快意!
楊柳樹下是一塘清亮的河水。一群鴨子在水里刨食,不時拍打著翅膀,肆意享受這春池的水暖。放鴨老人含著一根旱煙斗,坐在一棵樹下,吧噠、吧噠地吸煙,瞇眼看著近處倒影在水里的白云,不時用眼角掃描一下池塘里的鴨群。等鴨子吃飽了,嬉鬧夠了,老人就把鴨子趕回去。我們圈起褲管,赤腳下水,在淺水區用腳趟。鴨子一般凌晨在窩棚里下蛋,但也有例外。早上放鴨人把鴨子趕出來覓食,遲生蛋就漏在水塘里了。我們一路趟過去每次都能趟到鴨蛋。春天池塘的水還很涼,又怎么能阻擋得住我們收獲的喜悅呢?積攢鴨蛋多了就拿到集市上去賣,得了錢為自己買幾本連環畫,可以消遣整個春季;不忘給放鴨老人帶回一包旱煙,算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吧。
轉眼麥子灌漿了,不久就成了一片金黃。“三夏”大忙時節,蘇北平原金色波濤隨風涌動,一直接至遠處蔚藍的天空。柔美的水鄉女子開鐮收割,揮汗如雨。強壯的莊稼漢子挽著高高的褲筒,挑著兩大捆麥穗桿,吆喝的聲音可以與川江號子媲美。陰涼的柳樹影下,一個半大的女孩擱下擔子,高聲招呼田里的家人歇午用餐。無邊無際的金色田野,在一塊塊縮小,村民們如同魚兒在金浪里遨游。我和小伙伴們就在收割完的田里拾麥穗,累了坐在田頭樹蔭下,用一塊帆布包住麥穗使勁地搓,迎風吹去雜物,就剩下紅紅的麥粒。回家用小推磨把麥粒磨成面,在鍋里一炒,用開水一燙,再在面糊里放一勺子紅糖,一小坨豬油,吃起來很香。
夕陽西下,我和伙伴們在地里追逐低低縈回的蜻蜒,高叫著,嬉鬧著。累了,就靜靜地坐在田埂上,將疲倦的小腳丫伸入溝溪里拍擊水花,等待月亮從東方緩緩升起。富饒寬廣的故鄉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忙碌、喧鬧的童年,也埋藏著祖祖輩輩所有的滄桑與不幸。說她富饒,只經過一場漫雨,田地里便又是一片青翠,即使在荒年,遍地的野菜也能讓人充饑;說她寬廣,這里曾是抗日的戰場,依稀還能想象閃動在鬼子們頭上的刀光劍影。
秋天鄉村最盛大的節日莫過公社派人來放映露天電影。電影屏幕就樹立在打谷場邊上,一片剛剛收割完稻子的田地里。放學后,有的孩子一到家便丟下書包跑到放映場,擺上一只小方凳,占據了一個好位子。頭一天就請來的親戚,有外婆、阿姨、出嫁了的姑姑、姐姐,還有一大群表姐妹、表兄弟。他們走進了各家各戶,整個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男女老少早早地吃過晚飯,拎著小馬扎,扛著長板凳,成群結隊地趕過去。就那么一會兒,整個放映場地被擠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一片。電影還沒開始,鄉親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迫不及待的盯著那一片掛在兩棵大樹之間的大屏幕,只盼著它早些亮起來。嫁出的同齡姐妹平時難得碰到一起,回到娘家互相問候,一聊就是半天,根本不在乎電影的故事情節。即使原來有些過節的姐妹,路上碰到了,也會親親熱熱地招呼一番。彼此難免一通感慨,想起以前為著你家的雞偷啄了我家種的莊稼而指桑罵槐的事,都覺得很可笑,嘻嘻哈哈地笑上一陣便恩怨全消了。
立冬過后,故鄉氣候越來越涼,北風吹得屋后的竹園沙沙地響,偶爾聽到南歸的雁鳴,引得圈里的白鵝跟著叫了起來,給沉寂的村莊帶來了生氣。冬至一過,寒潮就來了。早上起床了,媽媽就給我們制作一只火爐子。爐子一般是用黃銅制作的,傳熱效果特別好。先在銅爐的底部放一層干牛糞,然后在牛糞上面放上一層陰燃的草灰。翻動草灰與牛糞,漸漸地牛糞也陰燃起來。我們捧著銅爐子取暖,在爐灰上依次放上蠶豆。只一會兒便聽到“噼啪”一聲,蠶豆炸開了。大家連忙撿起熟蠶豆,放在手里,燙得一邊跳腳,一邊不停地對著豆子哈氣。等蠶豆溫度降下來連忙剝去皮放進嘴里,“格崩,格崩”地嚼起來。手上的灰粘在臉上,黑乎乎的,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小鬼。
過去家家戶戶都養豬,豬幾乎成了家庭的一員。年關到了,豬長大,長肥了。大人們惦念的是花花綠綠的鈔票,小孩兒期盼的則是家長賣豬后帶回來的油條和燒餅。殺年豬是隔壁人家孩子的節日,自家孩子更多的是傷心。凌晨三四點,天還沒亮,大人就從左鄰右舍借來幾盞煤油燈點著,堂屋里亮堂堂的。幾個壯漢把五花大綁的豬死死地按住。屠夫用一把明晃晃的尖刀直插豬的咽喉,將噴涌而出鮮血,引到一只早已準備好的木盆里。豬開始還能凄厲地哀號,后來只能粗粗地出氣,漸漸地變成呻吟,再后來連出氣的力氣都沒有了。四周慢慢地靜下來。小孩子在睡夢中似乎聽見豬的叫喊聲,常常翻個身子又睡著了。孩子早晨醒來發現豬寮已空,只見門口留下一盆鮮血,忍著哀痛的心思,還要幫母親煮熟豬血。把豬血倒進鍋里,加入料酒、生姜、蔥等,用小火慢慢燒。待豬血凝固后,用刀切成豆腐塊一般大小,盛在水桶里,然后挑著從村頭走到村尾,分發給各戶人家。
……
現在回想起來,我一個人跌跌撞撞地走進這片異鄉的天地,得到了一些,失去的也不少。華燈初上,穿梭在高大的樓宇間,常想起在鄉村的歲月。暮色降臨,寒風凜冽,小小的我就站在村口對著遠方的燈火默默地眺望。孤單的我久久地站著,全然不知手指已經凍僵,一任北風吹疼了臉頰,其實我只是為了等待晚歸的父親。為了親熱地叫一聲:“爸爸!”然后被一雙粗糙而寬厚溫暖的大手,牽著回家。多少個凄冷無助的夜晚,每當我想起故鄉,生命便有了一種被擁抱的溫暖和酸疼,那瞬間的感覺是寂寞而無奈的,如同一個在深山荒野中饑寒交迫的跋涉者,明明看到不遠處裊裊升起了炊煙,卻知道那不是自家的。
【鄉村歲月散文】相關文章:
鄉村歲月的散文07-22
鄉村鼓匠及黑鐵歲月散文10-11
情感散文:歲月,歲月01-25
經典散文:歲月09-06
歲月的經典散文08-23
歲月散文12-16
鄉村的散文10-21
歲月之聲散文05-22
歲月沉香散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