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的記憶散文
人們都說,人在三歲以前,是不記事兒的。因為頭腦的發育,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推移,人們漸漸對幼時發生的事兒愈來愈記不清,即便是那模糊朦朧的畫面,偶爾閃現在夢中,也是黏不上的碎片,散落風中。
可是,人在發呆的時候,好似會靈魂出竅。在那么一瞬間,會覺得,這個地方我來過,這個場景發生過,這件事情我做過,這個畫面太熟悉,不知是前世回眸,抑或是今生經過。
小時候的事情,總會聽到爸爸媽媽說。他們說著說著,言語中的畫面就閃現在我眼前,跟潛意識里腦海中的畫面,重疊,接合。會產生一種奇妙的錯覺,那便是,三歲前的記憶,我記得。
就像我幾個月大時,被爸媽寄養在托兒所,跟其他的幾十個孩子,住在大房子里的小單人床上。我總會聲嘶力竭地哭喊,叫不出爸爸媽媽,叫不出一個完整的詞兒,叫不出美妙的旋律,就只是純粹的哭喊聲。在我心底,能真切感受到嬰兒時期的我,內心的孤寂、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那種感覺,真的,無法遺忘。畫面不美,畫面很孤單,卻留給幼小的.我最獨一無二的第一個記憶的畫面。
又像我不到一歲,卻體質很弱,總愛生病,一會兒感冒發燒,一會兒支氣管炎,老是得在頭上扎針輸液。因為小孩兒太小,手上的血管找不到,只有往頭上扎針。媽媽說著,都滿是心疼。隨著她的話語,我看到哭天搶地的自己,拼命地往媽媽懷里躲,掙扎著不讓醫生打針。那種想逃無處可逃,想退無路可退的焦急慌張,甚至讓我現在都心兒砰砰直跳。以致我如今看到白大褂的醫生和護士,心里都會莫名緊張,平時也是死都不樂意去醫院。看來心理陰影還真是從小形成的。
媽媽說,小時候有段時間,因為她和爸爸工作忙,我被送到老家給爺爺婆婆照顧。她那時為了節省五毛錢給我買一包蝦條,就不搭車,而是走半天的路程回老家。每次過了一個星期沒見過媽媽,我都怕生般躲在婆婆身后,不肯叫媽媽。直到她拿出蝦條逗我,我才喜笑顏開地撲到她懷里,媽媽媽媽地直叫。原來從小就是個吃貨的本質,亦是暴露無疑。
還有一些奇妙的畫面,走在我回憶的橋上,伴隨著我的人生,如影隨形。愈久遠,愈深刻。
好像是一歲半還是兩歲,我跟一群孩子上托兒班。老師讓我們排成一行,靠著墻根站著,偶爾面對著墻壁,真像是“面壁思過”一般。那時我心里似乎就覺得百無聊賴,礙于老師的權威,又礙于自己的膽小如鼠,無力反抗,只有默默忍受。
又好像兩三歲,我在家附近的橋邊走來走去,走走停停,隨意踱步。身后跟著一個背著攝像機的叔叔,一不注意就抓拍我。現在這張老照片還靜靜地呆在老相冊里,我留著呆萌的短發,烏溜溜的大大的黑色眼睛,穿著紅色的棒棒褲,黃色的毛衣上有一只白色的小熊,我記得,那是媽媽親手給我織的毛衣。那個年代,每一位年輕的婦女都很愛織毛衣,給漂亮的女兒,給親愛的丈夫。
還有一次,我站在爺爺婆婆家門口的堤壩前,身上臟兮兮的,說不準還留著鼻涕。不過聽媽媽說我小時候可是很講衛生,應該是干干凈凈的吧。站在地壩上,我不說話,也不動,好像“我們都是木頭人”那個游戲一樣石化了。就定定地盯著前方某處的泥土和石頭,腦子里什么都沒有,就一直一直盯著,過了好久好久,才忽然回過神來。
剛剛我在干什么?剛剛我是睜著眼睛嗎?剛剛我怎么愣了?剛剛我確定沒在睡覺?剛剛發生了什么?剛剛時間過了很久嗎?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原來我那時在“發呆”。發呆?原來我不到三歲就會發呆了呀!
時間轉眼即逝。我從三歲,到了如今的二十三歲。二十年的時光,叫我變得有意識,叫我變得有記憶,叫我變得有煩惱有欣喜。不變的是,我還和人們所說的不存在的記憶里的那個我一樣,相信生命的奇妙和美好,相信與自我對話的可能性,相信潛意識里幼小的我有保存記憶的能力。
穿梭一場神奇的時光之旅,也許我們就能找到謎底。
【三歲前的記憶散文】相關文章:
離別前的記憶-散文05-22
三峽大壩前的初中記憶散文10-01
十三歲的天空散文10-01
女兒十三歲散文07-14
黑板前的記憶作文10-02
五十三歲升級散文10-04
三歲看到老散文11-15
二十三歲的散文11-14
十三歲的花季唯美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