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禪意少林的散文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滿山飄……
一曲《牧羊曲》,一首禪意悠悠的詩情韻律,一幅妙美空靈的桃源景致……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
滿心虔誠,喊醒靜謐的少室山吧,撞響清亮悠揚的晨鐘。“咚……咚……咚……”這是神秘的鐘聲、經久不息的鐘聲、法力無邊的鐘聲、波浪般回蕩的鐘聲。世上所有的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凈怡悅的世界。鐘身上梵文隨著聲聲叩擊,向四周散去。這是回蕩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是來自圣地的世外之音,即使是那微微的余音也能顫醒人們的心。聲聲梵音向紅塵,又驚起,多少回頭人?
是佛本來要歸于塵,還是佛塵擋不住這個世界咄咄逼人的喧囂?山門開了,再也不能關上,佛與塵原來只隔著一個心門。輕輕一邁,佛的理想,還是塵世的渴望,都豁然開朗……
古老的山門,刻著“少林”。少林,出家人的家,有緣人的家。凡心凈土,門里門外。門里,青燈梵音,門外,萬丈紅塵。佛走出來了,歡歡喜喜;眾生跨進來了,熙熙攘攘……天意使然,情緣使然,禪意使然……
香客,雙掌合十,武僧,抱拳相迎。禪武同源,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十八般武藝,悟得佛法清心。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緊貼在廟宇的大門;古老的松柏像忠誠的少林武僧,威嚴神圣而不可冒進。“盡形壽,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苦海無邊,學海無涯。塔下眾僧成佛否?站樁踏陷的青磚最了然。悟性、悟覺、悟空,心甘情愿。歷史記錄的是匡扶正義,絡繹不絕是禪意悠然,冬練寒九,夏練三伏,意念頓生,神功自成,豪氣在胸,風雨一肩挑,阿彌陀佛繚繞于心……
立雪亭,仰望乾隆爺御筆“雪印心珠”,想起了斷臂的神光。“心氣浮躁,怎能入佛。要我真傳,除非天降紅雪”,達摩話音未落。一心拜師的神光,或許要表示虔誠與決心,或許是頓悟了祖師的暗示,揮起了戒刀。只聽“咔嚓”一聲,神光左臂落地,鮮血飛濺,虔誠的刀聲穿云撥霧,飛報西天,驚動佛祖如來,揮舞袈裟,漫天飛雪披上紅裝,整個世界白里透紅!誠心可鑒!心如止水、無間有道。神光真的放下了,放下了塵世,放下了云煙,放下了空欲色,放下了生命的載體……故事也許殘忍,但唯有心無掛礙,方能成就大愿。勿生恨,勿生怨,達摩點化了神光浮躁的心,自此便有少林二祖“慧可”的法號……漢字“僧”,人與曾的合體,“佛”,人與弗的組合,活人至多當個僧人,人死了,沒有了,自然也就成佛了。
拜訪達摩去,那是一條寂寞的路,散散淡淡地,撒在山野的寂寥中。達摩洞。石洞幽邃,苔痕蒙茸。正是在這里,達摩面壁十年圖破壁。三千六百個日夜過去,時間物化了影像,清晰地留在石壁上。那是身影,也是心影。人入定,即心入定。心入定,外界的紛繁和喧囂,統統化為空寂虛無,人就實現了大自在,沒了空間感,沒了時間感,只有默默的綿綿的永恒感。紅塵何存?聲色何存?這是我等無法想象的高妙境界,要達到,需要智慧,需要毅力,還需要什么?我不得而知。達摩去了,曾有人見他遺失的一只草鞋。達摩洞還在,禪境猶在。
造一座七級浮屠,不如救人一命。塔林,千年沉默不語。也許建造塔林,并非那些得道高僧的本意。托體同山阿,早已是靈魂的天堂。到塔林轉轉,安慰那些圓寂的靈魂。這些塔,是少林寺僧的靈魂居所,每一座塔下,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名字,有一個僧人。僧人的生前身后名,在這里與青磚與歲月一起寂寞地風化著。一峰一景、一石一屑,一草一木,一僧一塔,皆是坐臥起行的風度和魅力,是藏巧斂鋒的樸拙渾厚,是生命之舟的風生水起和高山仰止。古剎的鐘聲依然不老,塵心若土慕名而來,多少興衰事,只求俗欲人倫。
禪是寂寞的,熱鬧處無禪。禪,自達摩祖師的腋下,如一粒種子,在嵩洛扎根。迎佛到家或送佛到西,是嵩門待月的虛妄。在菩提樹下,捻燃一柱清香,敲幾聲木魚,裊裊梵音,寥寥青煙,氤氳迷離的眼眸:禪啊!難言!難懂!豈是我等凡塵俗子能夠洞明分毫?遺忘了自己,甚至迷失了來時的路……
【禪意少林的散文】相關文章:
禪意人生散文05-06
夏日雨后,禪意安然經典短篇散文05-10
一枚秋葉幾許禪意經典散文06-30
攜一抹禪意入墨散文06-30
花樹有世界,人生皆禪意網絡散文07-04
花樹有世界人生皆禪意優秀散文06-15
關于禪意說說 有關靜心的禪意的句子10-19
少林武術的作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