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實映照散文
一、曬傷的枳
妻妹一家去海南旅游,回來叫苦連天:全家曬傷。道:正午下海,海灘上沒有幾個人,曾喜欣于正好寬松。等下午玩累了往回走,看到更多游客下海;貋碇赖缴砩夏樕蟼,又黑又疼又癢。這才知道,正午不是玩海的時候。
因為不懂海的習性,就得付出代價。把大西北習慣了的思路運用到海南海邊,如同桔樹移植到北方成枳一般。這曬傷的,分明是枳呢。
二、找回的與找不回的
一只剃須刀出差回來一倒騰就找不到了。整整一個月,想起來就會找一遍,直到昨天無意中才摸回來。無意間放的東西,大約也只能是無意間才能回來。世上不少事物都有這樣想互照應的關系!霸趺磥淼脑趺椿厝ァ薄皝淼每斓娜サ目臁钡鹊龋篌w都有這樣的意味。
找剃須刀的時候順便發現了早就忘記了的買來的物品,忽有欣然之感。有些東西忘記了,猛然出現是一種驚喜,有一種久別相逢的喜悅。只要存在的東西,遲早會回來的。
然而有些東西雖然想方設法,卻再也不會回來。誰能復制初戀的感覺,誰能回到青春時代,誰能找回父母的愛?有些事物失去了可以淡忘,有些東西卻久久留在心底,成為永生的追念。
三、差異的營造
對于剛剛經歷過夏的熱,人們的看法迥然不同。我們家是一致地不喜歡。我們是這樣盤算:夏的熱讓人無法暢快生活,熱起來無處躲藏;冷當然好些,可以加熱、可以活動、可以蓋多些穿多些。但是我知道,事實上熱的好處也很多:沒有夏的熱就沒有水果蔬菜糧食。喜歡熱的朋友的理由到是簡單:夏天可以穿好多衣服,可以讓人更美;夏天有更多好吃的,可以滿足口舌之饞;夏天是多彩的季節,能欣賞到五彩繽紛花枝招展……似乎她的理由更充分些。但“盡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保留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力”。其實對某一樣事物,站在不同角度都會有許多種可以并存的意見,沒有什么絕對的對與錯、高與低、睿與愚;無論那種意見,不同的只有人的態度與情緒,而不會改變事物存在本身。
看法的`偏差只說明一樣,就是不同的人,對事物感觸相異、認識不同,才營造出對世界萬物千差萬別的理解與表述。文學,正是這種理解與表述的結果。
四、大自然給予的,人只可仰視
夜里一場風,早上看到瓜葉枯萎;早晨一層霜,陽光出來看到滿地綠葉打蔫兒。在長白山,越接近山頂,那些生物越快地抓緊有限的存活時間生長、開花、結籽、播撒……在戈壁深處,遠望沒有生命跡象的地方,仔細一看,也能找到低矮的棘刺、奔走的四腳蛇,飛翔的蚊蠅等等……
有點兒土地,撒上種子,就可以養活人:可以種出糧食、蔬菜;可以叫吃多的人消食,可以讓城市人接到地氣……
好多人想象艱難的事情,自然界都按其規律有條不紊地行進著;許多人力不可逮的事情,自然界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人能改變什么?太有限了。人想改變什么,不得不看自然的眼色。自然想改變的時候,簡單而隨意,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在這時候都必然歸零。
仰視自然,順應自然,人的快樂才是真實可靠的。
五、信仰
有時候翻翻《圣經》,有時候看看《論語》,覺得全是引導人避惡向善的好東西,是人類思想的精典。他們之間是不應該相互排斥的。
然而在招引人們信仰的各個教派之間基本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鄉下一些信某教義的鄉親一下子不管傳統中的喪葬事宜,不上墳、不跪拜父母先輩了,叫大家很難適應。
傳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根動了,人就變得不倫不類。當然,這都是人的認識問題。有人說,心里有愛就行。可是,你的愛如果沒有適應環境的表達,只存在于空虛的信條里,那又是什么呢。
人沒有信仰很空虛,人亂信仰很可怕。
2011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