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那方池塘散文
提起老家村南的那一方池塘,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精彩句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就不斷閃現在腦海,那種精美極致的畫面久揮不去。北方的池塘雖然缺少江南水鄉那種旖旎無限的風韻,荷葉籠罩恬淡舒適的溫情,更無一輪玉盤下水朗月仰望空中皓月的脈脈含情,卻充滿了雄渾粗獷的氣勢,掛滿了各種棱角分明的線條和洋溢著四季分明的性格。在心里,那方池塘與我的意義絲毫不輸于朱先生對荷塘月色的留戀。
池塘位于村南,離家箭步之遙。南北長三千多米,東西寬兩千多米。形狀巨大,水面呈三角狀,底邊一道寬大厚實的堤壩,頂角對著遠處疊嶂青魆的山巒。池塘立體為漏斗形,兩邊坡高草密,一泓池水如同掬在手中的珍珠,不離不棄幾十年,滋潤和造福一方百姓。岸邊各色果木雜樹相間,如陰的綠岸如同兩只臂膊伸向遠方的大山,在視野盡頭與池塘頂角交匯一處,如同一位靚麗少女的絲滑披肩,隨風輕擺,嫩綠便滴滿池塘。
晴日里,塘含遠山,巨峰倒映其間,身側兩袖綠絨昂起,頭頂云白風輕,耳畔鳥語陣陣,隱隱透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鮭魚肥”的江南詩畫意境。
池塘在老家被喚作水庫。一來此塘水極深、占地廣,二來旱澇時節兼有蓄水調節生產之用。因此水庫到是最妥帖的稱呼。歷史不長,大約50,60年的樣子。聽父母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天降大雨,山溝上游山體滑坡垮塌,山洪下泄淤積堰塞至此,后來村里派人依據地勢攔壩修筑才初具規模,后來歷經多年改造,才逐漸形成了眼前這一方水光瀲滟的村中盛景。
春節回家省親,一到家就帶著孩子來到這童年時讓人流連忘返的塘邊。兒子興奮地在一旁不停地燃放爆竹,噼噼啪啪的聲響不絕于耳,像極了水庫對歸家游子的歡迎。現在的水庫看起來比當年巍峨雄偉了許多,重新修葺過的大壩已全部換成了石質和水泥的基座和平面,規規整整,煥然一新。岸邊的樹木移栽修剪過也整齊不少,水面也較以前開闊了許多,全然沒有了當年恣肆的樹葉枝條橫七豎八蓬在水面而形成的傘蓋,也沒有了曲折明滅的岸形,一腔姿色抬眼便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點燃的爆竹被調皮的兒子一顆顆扔進水里,掉入水中拖著一縷長長的煙尾,一路逶迤像蝌蚪一樣彎彎曲曲向前滑行游走,須臾爆響,水面升騰起一陣煙霧,一圈圈的波紋好像在兒子的鼓掌聲中層層激蕩開去,夾雜著孩子一陣開心的笑聲,童貞樂趣也瞬間清澈蕩漾如眼前的一池碧波。
村莊變化不小,水庫的變化也確在意料之中,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她也經歷著社會的變遷,從一個貧窮的時代走向一個富裕的時代,她還會繼續下去。
回過來再看眼前那規整的模樣好像在那里見過,不是在城市的公園里么?是極,是在城市的公園!難怪此時站在她的旁邊突兀地生出些許陌生,似乎我不再和她有著當年的親近了,我唐突的出現和佇立遐思的神情與她的現在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了。我找不出問題在哪?或許是大壩兩側的岸堤上沒有了碧綠的草,石縫中少了娉婷的花吧!
小時候的水庫堤壩還是一片黃土和花草的天堂,塘岸是泥土的,大壩也是泥土夯筑,只是近水的地方有一層巨大的石塊,用來減抵塘水對于大壩底部常年的沖擊和侵蝕。那些巨石也剛好給了勤于家務的主婦們提供了一方洗衣濯足的場所。一年春夏秋三季都常有人在此忙碌。冬季則變成了調皮的孩童們溜冰的巨型冰場。那時這里早已約定俗成變為了家庭主婦們交換相夫教子的經驗和拉扯東家長西家短的交流場所及村人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所在。不信,你可仔細聆聽,那些大老遠都可以聽到的主婦們突然爆發出的笑聲和喊叫孩子們的聲音似乎還在耳畔回蕩呢!
孩子們自然也是這地方的常客。他們通常圍在洗衣服的農婦們周邊,從泥里挖幾只蚯蚓做餌,趁機撒下自制的魚鉤,不經意時常會有不錯的收獲。間或會有正在洗滌的張家嬸,李家媽喊叫著釣魚的孩童幫忙擰干洗凈的衣物。于是那一片片的衣物、床罩、被單之類的東西又像一朵朵張開翅膀的大鳥飛開去停留在庫壩的斜坡上,千姿百態,神情各異。
早些時候的.衣物黑灰色居多,樣式也常顯單一,后來就色彩繽紛,樣式更是五花八門了。一只只黑灰的大鳥逐漸變換為一片片五彩的祥云點綴在滿坡的青草碎花之上。當最初的皂角換為肥皂后,那些洗干凈的衣物就緩緩地散發出縷縷的陽光的味道和淡淡的肥皂的青香。孩童們最喜愛躺在那些彩云之間,那種暖暖的味道就像躺在母親的身旁。常會有孩子貪戀這種芬芳,在一旁甜甜睡去,忘記了回家吃飯。那一方花草彩云的岸,就是孩子們花花綠綠的天,也是他們眼中的整個世界。
兒子的鞭炮聲倏地讓我回過神來,此時已是冬季,這里自然沒有了滿坡的彩色和享受陽光的少年。眼前的這種石質的坡面似乎也不太適合躺在那里享受藍天吧!回家問過父親,他說,現在大家都用上了洗衣機,去庫邊洗衣服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近幾年污染加重,即使三伏天,去水庫游泳的孩子也少了很多。聽完我的心里一涼,沉默很久。
不過說到游泳,哦,游泳!記得就是在這一片水塘里我才學會了的。那時候的游泳是不用專人教的。不像現在的兒子們一代,選教練,交費用,還要選擇教練和孩子都便捷的時間。每次訓練帶一大堆物品,如眼鏡,拖鞋,防曬霜什么的,還要接送。本來一個好端端快樂放松的活動卻成了父母和孩子的負擔。
那時看著一幫小伙伴在水里游來蕩去,我心里實在癢癢。只是當時過于膽小,在水邊略高水面的地方修一個泥滑道,一頭高出水面,一頭潛入水中,潑上水,和幾個不會游泳的伙伴光著屁股在上面滑來滑去,也會開心半晌,一個暑假,整天把自己弄得泥猴一樣,大人們也不過問,我們也自得其樂,常常是樂不思歸。
玩久了也有煩膩的時候,于是開始央求伙伴們教我游泳。那年代農村學校夏季的午休時間很長,大約有三個多小時。于是一幫孩子趁著老師午休,偷偷溜到水庫邊,甩掉褲子,鞋子,找一處水淺之處,幾個同伴架著我一步步踏入水中,直到水沒至脖頸時,他們突然撒手,泥鰍一樣四散游開,只剩下我在水中掙扎。說來也怪,連續喝了三天池塘水之后,我居然也會游泳了。現在想起來好像那時候的塘水是可以喝的,也并沒有給我帶去什么疾病,反而讓我留戀那種鄉土的味道,一生難忘。會游泳了,就企求更刺激的冒險,開始一步步游向池塘深處。不到一個星期,我歡天喜地的喊叫聲就會順著水庫,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地響徹起來。
學會游泳后水庫邊上的菜地就遭殃了。那時村里派了一位老人看護菜地。午休時,一群光著屁股的孩童貓著腰,不顧雜草荊棘,爬上山坡,潛進菜地。一顆顆紅艷欲滴的西紅柿很快就像手榴彈一樣被扔向水中。激起坡邊的水鴨子一片喧鬧和孩子們一陣陣緊張的心跳。若是被老人發現,也決計無甚大的麻煩,一個個滑溜溜泥鰍樣的孩子就紛紛從崖畔上一躍跌入水中,一個猛子,便失去了影蹤,只有零星的西紅柿沉浮在水面,點綴著孩子們的歡樂,給大家的冒險行動增添了不少喜慶的色彩。
后來,上學了,這里依然是上學,放學路上的必經之處。
特別難忘的是放學后幾個人躺在草坡上仰望藍天,憧憬未來,聊著不著邊際的話題。有時候因為學業不佳,這里就成為躲避家長責罰的極好的避難所。一陣抓青蛙,掏蚯蚓,找蟬蛻的玩樂,什么學習的事,家長的責備早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水庫岸邊不僅給了我們小時候最適時的安慰,也是我們兒童時代最值得留戀的天下。
身旁的兒子突然問道:“爸爸,明年夏天回來時,我可以到水庫里游泳嗎?”我沉吟片刻,緩緩地搖搖頭,殘忍地拒絕了他。我知道我的行為讓他很失望,但可以有別的選擇嗎?我不清楚,我也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對是錯。
兒子的問題我只能淡淡地回答,污染太嚴重。看著身邊的兒子為了幾顆鞭炮就樂得合不攏嘴的樣子,我真不知道是不是該告訴他真相。他們這一代的確很可憐。我們的兒童時代在真山真水里生活過,真正地快樂過。他們比我們見識多,擁有的書籍多,電子產品多,卻少了許多樂趣。當小學的他給我講伊利亞特,阿克流斯,大流士,莎士比亞的時候,我很驚愕,我們那時最多只知道孫悟空和滿世界的亂跑。
一代人的傳承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多的還有那些載在記憶深處的讓人留戀的鄉愁和故鄉文化的烙印。當文化轉變為復印在紙上的標準答案后,他們肯定沒有了逃課后神游天下的膽量和追求變化的勇氣了。在游泳池里練習玩水的孩子怎會知道露天搏擊的酣暢?
我有我的傳承,他們又怎么面對自己的后代呢?
當越來越多的文化傳承逐漸被電腦中的1,01,0所替代時,那些難得的載體卻在一陣陣改造中從視線里消失。拿什么留給我們的后代?我們還能開心地告訴他們,我們有多么輝煌的過去?連我們自己都失去了崇拜的圖騰,他們將拿什么相信我們呢?我們自己都不敢跳下水去再游個酣暢淋漓,難道他們不會像我們可憐他們一樣可憐我們嗎?
城里的房子越來越高,游樂場所越來越豪華,孩子們的朋友卻越來越少,將來還有誰會牽著他們的手帶他們走進水中,教會他們游泳?帶給他們快樂的除了試卷上的分數還有別的嗎?
我沉思著,想象著眼前水庫的未來。看似清澈的水,村人怎么就不來戲水?
記得暑假回家時村里大面積種植的黃瓜成熟,我帶著孩子到隔壁串門。村人無甚招待孩子,隨手拿了根黃瓜,我揶揄道:“怎么不給孩子拿個大一點,好看的?"對方嘿嘿一笑,指著角落里不起眼的一個籃子說:"這是留給自家吃的,絕對沒有農藥和化肥。”我愣了半天:“你們把用了農藥和化肥的賣給我們城里的人吃啊?!”農村人是實在的,道出:“沒有化肥農藥的黃瓜長得不好看的,菜販子們不收,價格也低,那其實才是你們叫的綠色蔬菜呢!”我無語良久。
看來我的鄉愁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分成施了肥的和純天然的了吧!
那么這眼前的水庫是不是也和我們的下一代,地里的黃瓜一樣是急功近利的產物?我真不愿把他們聯系在一起。
怎么會污染呢?那時候的水明明是可以打回家盛在水缸里喝的!生活中也絕對離不開的。
那一方養人的天地,隨著我逐漸長大,水庫也成為了我一個慣常的勞作之所。家中牲畜飲水,大件物品的洗滌在當時都是要去水庫才能完成的。
記得最常做的家務就是淘洗小麥。
農村人做法是把從糧倉里取出的小麥裝入竹籃,挑至水邊,慢慢浸入水中,再快速搖擺竹籃,讓小麥中的空殼,塵土一點點漂滲到水中。如此幾次,淘洗干凈后的麥子再被倒在蔑席子上晾曬,直至干透后送至磨坊碾磨成粉,晚上一家人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饅頭了。
整個過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光著腳站在水中,任小魚兒啄著腳趾,看著大些的魚兒搶食麥粒的愜意景象了。把竹籃緩緩沉入水中,一群貪食的魚兒們會不邀自來,紛涌在竹籃四周,膽大的不時游入籃中覓食,這時,淘麥人只要眼疾手快,突然把籃子從水中拎出,一定收獲頗豐,一解多日不見腥葷的饞蟲了。
那些年的水滋潤了大家的生活,也和村莊的命運連在一起。
還記得全村人集體和水庫相關的幾個情景。
第一次時我大約六七歲的樣子。那年天旱了很久,平常吃水的井已經打不出水來了,村旁的河流也干涸了很久。于是大家就把目光轉向了水庫,約有一個星期,全村的人、畜、莊稼飲用水,灌溉水都來自于水庫,導致水庫的水位內急劇下降,村里人都在擔心的時候,不過對于孩子們來說卻大大地開心了一次。
那時的水大約下降到了成人的肚臍附近,水庫里大魚兒游動時的背鰭時刻都清晰可見,于是有幾個好事的,躍入池中,三五下就捉到一條大魚。消息一傳開,全村的人都由抗旱轉為了捕魚。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甩上坡岸,在草叢里雜亂地蹦跳,孩子們雀躍著撲上去。整個場面蔚為壯觀,大人們在水里捕魚,孩子們在岸上捕魚,一副熱鬧的景象。后來村子里統一了行動,把大家捕獲的魚進行了分配。一時間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飄起了魚湯的鮮香。那年父親穿著皮褲,懷抱一只巨大鯉魚的畫面一直在腦海里保存至今。
第二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興修水利工程。鄉里要把我們村樹立為農業灌溉示范區。于是水庫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既是魚塘也擔負起灌溉區的蓄水調節池。要先抽掉水,在臨近灌溉管道的地方筑造水泥閥,于是很快,全村人集體捕魚的盛況再次得以演繹,池塘里的魚也再次成為了各家各戶餐桌上的佳肴。與此同時村里也專門派人清理了水庫里多年的淤泥,在一片改革的春風中,村子和水庫都換發出了新的生命。從此這一方黃土地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窘相,成為了旱澇保收的良田。這些都仰仗于水庫對灌溉水量的調節作用。
后來我家承包了水庫的管理權。于是爺爺和我就儼然成了這里的主人,平素大家漿洗衣物,牲畜飲水依舊,但只要有人拿著魚竿前來釣魚,哼,肯定不行。家里每年專門放養魚苗,爺爺說要給后代一個魚蝦滿池的水庫,于是就再也沒見過集體捕撈的場面了。后來爺爺去世,我離家讀書,家里人手不夠,就歸還了承包權。后來聽父親說,水庫幾易其手,再后來就不知道歸誰管理了。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里的休閑族們也紛至沓來,只要交上幾元或幾十元就能支開小木凳,架起魚竿,消磨掉一天的功夫了。
現在再去看池塘,卻再也不見了當年滿塘鴨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景象和“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動人場面了。
到家許久了,兒子剛才的問題還盤桓在心頭。
水庫還是那個水庫,對于她的懷念還是絲絲牽絆,那些融入記憶和骨子里的歲月是無法抹去的。
懷念她四季鮮明的個性。春季由黃轉青的山坡和槐花滿樹的溫馨蘊育了生長的氣息。夏季里火熱朝天,暢游其間的愜意與自由。秋季魚蝦滿塘,四周碩果累累,崖畔上滿園菜香。冬日里皚皚白雪下的冰場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酷。懷念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那種朦朧可愛,懷念她夕陽西下“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悠遠意境,更懷念她月色靜寂中倒映其中的玉盤和幾點星光,幾聲蟲鳴的浪漫。
水庫作為以前交流、集散、相聚的重要場所,現在她的功能已經喪失殆盡。每年,像我這樣從外地歸來的游子們還會如約到這里安撫自己積蓄已久的思鄉愁緒。只是再也沒有了當年的孩子們大呼小叫相互召喚的嬉鬧聲,那些洗衣的主婦們棒槌錘出的韻律節奏也隨風逝去了很久,坡岸上花草和槐樹的花香與繁茂也隨著歲月的冬去春來散盡了嫵媚,取而代之的是別的觀賞植物。社會不斷發展,水庫的功能也日新月異。
對于那些青春已逝,遠在他鄉的歸人,池塘的水不再是那時的水,池塘的景也不再是思念中當年的模樣。
物是人非,除了探望家人,難道真的會泯了讓人留戀的希冀嗎?
我永遠希望答案為:不!
【夢中的那方池塘散文】相關文章:
末秋故鄉的那方池塘-散文03-24
期待,在夢中,那婚禮,也在夢中散文12-12
小村那方土散文09-27
隴東,那方厚重的塬散文07-21
童心,向著平凡而明亮的那方散文07-18
池塘的散文11-09
夢中的那墻隨筆06-27
愧念深深的那方綠坡散文08-03
夢中散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