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里那些舊時光散文
時光如水,流淌在鄉村的歲月里,也流淌在鄉村人布滿皺褶的心里。在沒有時鐘的年代里,鄉村里的時光是劃破夜空的雞鳴,是窗戶格子上透進來的亮光,是掩映在院子里的太陽光影,是黑暗中明明滅滅的火繩,甚至是爺爺嘴上叼的那旱煙鍋不緊不慢的吧嗒聲。
(一)
雞鳴是鄉村時光最典型的符號。在我們村子里,人們習慣稱“雞叫”。小時候,我就是聽著雞叫起床上學的,而我總是貪睡,聽不見雞叫,每天都是母親替我聽的。雞叫鳴總是叫三遍,每一遍中間隔一二十分鐘。冬天夜長,雞叫三遍的時候,天才會快亮。母親在雞叫第二遍的時候先提醒一下我,到第三遍的時候,就催促我,雞叫三遍了,快起。我心里盡管有點不情愿,卻也只好從暖和的被窩里爬起來,背起書包,踏上上學的小路。
村人下地干活,特別是出遠門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早起,也是聽著雞叫起床的。雞一叫,不管天還是多么漆黑,巷道里、院門外就有人走動或者咳嗽說話的聲音,或者臨出門時呼朋引伴的叫聲。“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雞叫三聲,母親也起來開始打掃屋里和院子。黎明就在母親“沙沙”的掃院聲中到來了,炕頭的窗戶縫里漸漸就有了天明的亮光,寂靜了一夜的村莊也漸漸地蘇醒了、活泛了、有生機了。
“雞鳴犬吠相聞地,穴處巢居上古風”。雞叫聲歷來是最典型的鄉村聲音,它不但為鄉村報時,而且深深地融入到了鄉村里每個家戶每一天的生活。那時候的鄉村,誰家不養幾只雞鴨、幾頭牛羊啊!平日里的油鹽醬醋錢就是靠這些雞鴨牛羊換來的。但是,每次趕集抓幾只雞去賣時,母親都要特別叮囑,不敢把那幾只叫明的公雞賣了。即是萬不得已,也要留下一兩只公雞用來叫明。
雞鳴報時不僅是鄉村生活的一幅圖畫,更是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聞雞起舞”,“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一聲雞鳴在劃破寂靜夜空的同時,不知催生了多少有志男兒實現夢想,成就業績!
(二)
太陽光的影子也是鄉村人記錄時光的方式。老家的村子處在秦嶺北麓的山腳下,太陽出來,先把離村子很遠的地方照得一派金光燦爛,八九點的時候才會照到村子西邊人們下地干活的那條坡道上。村人沒有吃早點的習慣,一大早就下地,八九點吃早飯。那時候,我常常一早起來就跟父母親下地勞動,或種地,或鋤草,干不了多久就困乏了,又不好意思偷懶,就一邊干活,一邊留心太陽是不是照到了村子西邊那條坡道上,因為那條坡道披上金輝的時候,就可以回家吃飯了。
老家的房屋都是人字梁的瓦房,一般都是門朝西開,正午一過,太陽就從門里照進來,在屋子里的地面上留下一條和門框一樣寬的光影,隨著太陽漸漸地向西偏移,地上的光影也一點點拉長。記得每當光影延長到屋子中間的方桌旁邊時,就是下午三點左右的樣子,是吃下午飯的時候。有時候,母親忙于家務,顧不上按時做飯。一看到太陽光的影子到了桌子跟前,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母親下廚做飯。母親瞅一眼桌邊的光影,說“到飯時了”,趕緊放下手里的活計,下廚做飯。
村里人習慣把太陽叫“爺”或“日頭”。有的.時候母親忘了做什么事情的時間,忽然看見屋子里地面上的光影,就會情不自禁地說,哎呀,爺都照到門里頭了,或者說,日頭都爬上桌腳了。然后忙不迭地放下手中的活兒,去做另外的事情。也許,在母親心里,太陽是有手腳的,它能從門外爬到屋里,爬到桌子腿上,爬到屋子里的門檻、墻柱、鍋臺等有明顯標記的地方,讓母親和村人用來標記時光的行走。
(三)
鄉村里一些簡單的物件有時也被用來計量看不見的時光。比如夏天,人們把端午節采集的艾蒿搓成枝頭粗的草繩曬干,到了晚上把草繩點著,搭在院子里的土墻上或者別的不會產生著火危險的地方。火繩緩慢地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熏走蚊蟲,從火繩燃燒的長短可以大體知道夜里的時間。熬夜干活的人就知道到什么時候該去睡覺,或者有什么別的安排。過去老人們抽的旱煙鍋有時也被用來估計時間的長短。比如做豆腐、蒸饃之類需要限定時間的時候,就用抽一旱煙鍋的煙的長短來估摸到沒到時間。那時候的旱煙鍋在鄉村里隨處可見,干活的人里面就有邊干活邊吧嗒著旱煙鍋的,用抽一鍋煙的時間來估量點豆腐、蒸饃的時間,既方便,有簡單。即便是當今人們寫的文章里也可見到“一袋煙的功夫”這種描述時間的話語。
人都習慣于認為鄉村是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代名詞,然而,每每想起鄉村里走過的這些舊時光,想起這些舊時光在鄉村里行走的樸素而又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印記,我就覺得滿臉皺紋、滿手老繭的父老鄉親一點不比油光粉面、瀟灑倜儻的城市人愚鈍和粗陋,鄉村里笨拙的墻垣、簡陋的籬笆一點也不比城里的高樓大廈、亭臺軒榭落后和遜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鄉村是人類歷史前進和發展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