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挑著扁擔的鄉間裁縫散文
小時候,缺衣少食,長長的一年并不經常添做衣裳。只是在過年的時候請上裁縫師傅上門,為一家人添做幾件像樣的衣服,那可是非常開心的事了。我的外公就是一個鄉村的裁縫,我外公姓溫,鄉鄰們都叫他溫師,因為外公在我十多歲時因高血壓去世了,我猜測可能是祖傳的手藝。一般這時候外公就用扁擔挑著縫紉機(一頭放機頭,一頭放機箱、熨斗)去給人做衣服,一個裁縫師傅要至少帶一個學徒,我大舅是家里子女中唯一的男孩,子承父業就做了學徒。
主家到了那天都是熱情款待,準備的吃食都是招待貴客的標準,因為外公家人口多,我母親兄妹6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可是鬧過饑荒的年代,這時候母親就會帶一個妹妹去主家蹭飯吃,而且一次只帶一個,隔天再換一個,怕一次去多了主家有想法,就這件事我媽在我耳邊念叨了許多年。
那個年代能做的起衣服的人不多,因為做衣服用的布匹就是拿錢也買不到,需要布票才能在供銷社買到。裁縫一來,先是安裝好縫紉機,接著取來家里的一塊干凈門板,用兩張長條凳支好,那就是他們的工作臺了,工作臺上擺放著剪刀、布尺,還有那種古老的熨斗(燒木炭的那種),周圍是一些零碎的布料。先要給大人孩子量身體,捏著一塊畫粉做好各種標記。接著剪刀再嫻熟地“咔嚓咔嚓”裁剪布料,縫紉機也“嗒嗒嗒”開始工作了。裁縫用的尺子與眾不同,叫做三元尺,每尺長三十五厘米,比市尺略長。其實,三元尺本是軒轅尺的訛傳。根據《周易·系辭》里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裁縫就奉軒轅黃帝為祖師爺,把尺子叫軒轅尺。
外公做事很認真,他做的衣服非常合身合體,所以他是周圍村里的常客。那時候,做新衣的款式很簡單,都是千篇一律的,男人中山裝,女人開領外套,而孩子們的上衣是帶“表袋”的。所謂表袋,就是胸前有一個口袋,上面加了一個小蓋,那時還時興皮筋褲——因為孩子們打小都是穿皮筋做褲頭的開襠褲。
外公在一個村里從東家忙到西家,往往要忙上一個大冬天。等他忙完活計,年的腳步也就慢慢近了,他們收拾停當,依舊挑著那副裁縫的家當,一路輕松地回家過年去了。在孩子們的期待中,新年到了,大人孩子也穿上了新衣,個個精神抖擻,孩子們漾開了如花的笑靨。
外公因了手藝的關系,雖然家里人口眾多,日子依然過的有滋有味,我小時候最愛去外公家,因為外公家每次吃飯都有很多菜,而我又是長孫,即使是外孫,也沾了他重男輕女的光,每次見我他都是眉開眼笑,七八歲了他還常常把我駝在肩上走親戚。
我的父親也是外公的學徒,在他學裁縫的時候,估計沒少挨打罵,據說都是用鐵尺打手板,但他居然找上師傅的女兒,膽子很大。在我的印象中,我家里常年放著一套縫紉機及熨斗等輔助設備,這臺“蝴蝶”牌的縫紉機是父親結婚時外公給母親的嫁妝。可能是學藝不精,也可能是年歲不夠,請父親做衣服的人不多,在我稍稍長大后我記得找他做壽衣的最多。我母親也會做衣服,特別是我們兄妹的衣服以及親戚的衣服,我常常在半夜醒來還能聽見縫紉機的“嗒嗒”聲。當然,裁縫對他們來說只是副業,主業還是耕種家里的幾畝農田。
小時候我們兄妹最愛玩的玩具就是那臺縫紉機了,等爸媽不在家的時候就找一些布頭縫制小娃娃。直到現在我依然能較熟練的操作縫紉機,每次到我住的小區對面的縫紉店給褲腿絞扁時,就想起我的外公和那個年代的故事,以及那些永不消逝的童年。
【挑著扁擔的鄉間裁縫散文】相關文章:
漫步鄉間散文05-04
鄉間桃花散文04-30
鄉間小憩經典散文06-10
鄉間有雨散文05-10
鄉間小夜曲散文06-08
《眺望鄉間》散文06-22
鄉間拾偶散文07-06
鄉間小路彎又長散文05-06
散落鄉間的炊煙經典散文04-23
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