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洛陽看牡丹散文
洛陽牡丹、洛陽水席和龍門石窟號稱洛陽“三絕”,它們可以說是洛陽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縮影。而洛陽牡丹,則是地地道道的洛陽自然景觀,暮春時節赴洛陽“牡丹花會”觀賞牡丹,是人們向往的旅游項目。
暮春時節,是觀賞牡丹的好季節,這是古人早有說道的。少年時代曾經讀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買花》詩,從中就知道牡丹在唐代就已經得到人們的寵愛且價格非常昂貴,其詩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帝城,就是唐代都城長安。這首詩描寫了暮春時節,牡丹花開了,都城長安的達官貴人們紛紛到花市上去買牡丹花的情景及牡丹花昂貴的價格:“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灼灼,形容花色的鮮艷,戔戔,是指平常、便宜,束,唐代絲綢的長度單位,一束就是五匹,五束素,就是二十五匹白色絲綢。其意思是:一百朵顏色鮮艷的牡丹花,就相當于二十五匹白色絲綢的價格。這么昂貴的價格,對于達官貴人們來說,是平常的,算是便宜的。詩歌最后指出:“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種一株深色的牡丹花,可抵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可見當時人們愛牡丹花的時髦及牡丹花的昂貴。
當時白居易《買花》詩是寫的是都城長安,就是今天的西安市暮春時節的花事盛況。但是在今天,牡丹花事的盛況卻已經不在西安,而在洛陽。而洛陽牡丹之盛,卻和當時的女皇帝武則天扯上了關系。據說牡丹原盛于都城長安,而武則天當上皇帝后與牡丹有糾結,便把牡丹貶出長安。曾看古典小說《鏡花緣》,里面有一段專門描寫武則天與牡丹糾結的傳說:武則天當上皇帝后,于一年冬天至上林苑飲酒賞雪,酒酣后乘著酒興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放,莫待曉風吹。”詩畢,作為詔令讓宮女拿到上林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女皇帝很有號召力,她的詔令焚燒以后,嚇壞了百花仙子,于是紛紛赴上林苑開花候駕,唯有牡丹仙子認為冬季非百花開放季節,作為花神不能違反節令,便對女皇帝的詔令不予理睬。第二天,武則天赴上林苑賞花,見百花開放,很是高興,后看到唯獨牡丹花未開,于是大怒,下令將牡丹花連根挖出燒為焦灰,并株連別處牡丹,長安城里的`牡丹通通被連根拔出,貶出長安趕到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荒涼,武則天的目的就是要把牡丹扔到洛陽邙山,致其絕種,以解她心頭之恨。誰知洛陽邙山的水土卻讓牡丹絕處逢生,牡丹在邙山不但沒有絕種,反而長勢良好,不久便讓洛陽成了牡丹花的世界。每到暮春,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洛陽的牡丹花事從此大盛。
以上只是傳說,其實牡丹在世界各地都有盛況,洛陽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洛陽牡丹之盛,也就是仰仗其土質適合牡丹的生長而已。據介紹,牡丹為落葉灌木,原產中國,后被世界各地引種。此花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零下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濕處,栽植花期在每年的45月間。正因為洛陽的土質適合牡丹的生長性能,故洛陽牡丹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從歷史記載得知,隋煬在洛陽建西苑時,就已經種牡丹供觀賞,而并非傳說中武則天將牡丹貶到洛陽后,洛陽才有牡丹。而“帝城”長安的牡丹也不因為武則天的行為而絕種,否則,年代晚于武則天的白居易寫《買花》詩時,也不可能寫出當時長安牡丹花事的盛況。不過在武則天之后,牡丹于洛陽盛極一時,卻是不爭的事實,據唐代《洛陽花木記》記載,唐武宗時期(公元841年846年),洛陽牡丹就有79個品種數萬株。
如今,牡丹已經成為洛陽的市花,洛陽市人大還根據洛陽市民的意愿,把每年4月15日至4月25日定為“牡丹花會”。人間四月,是洛陽觀賞牡丹的好季節,這個時候,不單是洛陽人,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趕牡丹花會,讓洛陽牡丹出盡風頭。
【暮春洛陽看牡丹散文】相關文章:
洛陽牡丹的作文02-21
暮春散文01-18
描寫洛陽牡丹的詩文03-29
洛陽讀牡丹隨筆06-28
《洛陽牡丹記》教案03-10
洛陽牡丹作文分享04-28
洛陽牡丹小學作文01-04
描寫洛陽的牡丹的詩句12-13
暮春隨筆散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