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泌湖散文
每當聽到當年紅極一時的電影《奪印》插曲的頭一句“水鄉三月風光好”,總會想到泌湖。
也是三月,1966年3月13日,星期天。
爸媽陪我乘汽車到楓橋。在楓橋借了架手拉車。我掙扎著勉強上了車。爸爸拉車,媽媽推。剛下過雨,路況很差,坑坑洼洼,泥濘不堪,沒過多久,我被震得吃不消了,請求下來自己走,從車上爬下,雙腿一個勁地發顫,沒行幾步,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爸爸嘆道,這樣下去,何年何月能到?想想也是,只能重新上車。
爸爸走得很小心,盡可能避開凹凸,可我的關節太脆弱了,稍稍一碰,痛得我淚水直流,一路上幾乎每秒都有震動,如何忍得住?可忍不住也得忍啊。實在受不了了,只能屢次三番要求下來走,待吃不消了,重新……
爸媽被我折騰得滿頭大汗。
15里路,8點到12點許,走了4個多鐘頭。總算到了泌湖。
信用社的王信達叔叔,在公社大院門口翹首以待。
接下來是吃飯。我哪有胃口?勉強吃了點,直想吐。感覺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可我不能不硬撐著。爸媽千辛萬苦把我弄到泌湖,要是由著自己垮了,對得起誰?
飯后稍作寒暄,王叔叔就領著我們去了公社衛生院。
針灸師姓陳,叫陳關正。陳醫師很謙遜,靜靜地聽著我,然后按了按脈:“試試看吧,有感覺了再說。”
陳醫師示意我上了木板床,背朝上趴下。脊椎已很彎曲,俯臥根本不能放平身子,拿來兩個枕頭,墊在腹下。
腰背部被扎了四五針,沒多長時間,好了。
“起來吧,感覺怎么樣?”陳醫師說。
小心翼翼下床。咦,真奇怪,太奇怪了!腳不顫了,關節不痛了,剛才的疲憊也一掃而光,全身上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
“怎么樣?”爸媽幾乎與陳醫師異口同聲。
我如實說出了自己的感覺。
爸爸顯然不太相信:“你走幾步看看。”
我輕松走了幾步,與來時路上的感覺簡直天壤之別。
回頭看陳醫師,他很平靜:“看樣子有點效果,可以試試。不知你們有什么打算,是今天回去,還是想辦法住下來?”
我沒說話,爸爸沉吟道:“我們在這里沒有親戚……”
沒等爸爸說完,一直沒開口的王叔叔說了:“住宿沒問題,今天暫時住我那里,等王書記回來商量一下,公社有空房間。”
“那最好。針后最好別多動,否則散氣,住下來,或許有更好的效果。”
聽了陳醫師的話,爸媽很快決定,不能放棄這么好的機會。
爸媽幾乎沒歇上一會兒就匆忙趕路回城。他們一定累壞了,還有15里泥濘的路等著他們去走,晚走一點,可能趕不上汽車。
爸媽千叮嚀萬囑咐,我一個勁地點頭,什么也說不出來。
突然感覺非常孤單,又不能表現出來,這么多苦都吃下來了,還怕什么?況且,現在真的`有希望了啊。那前所未有的輕松,帶給我意義明確的憧憬。
第二天開始,陳醫師正式給我扎針。他關照我不必去衛生院,還是那句話,針后不可多動。他每隔一天都下各大隊巡回,路過公社時,順便為我扎針。
病情好轉得很快,體質也大大增強了。最有意思的,是胃口大開,吃嘛嘛香。
膝關節慢慢伸開,脊椎也日益舒展,感覺像是在一天天長高。
我在墻上劃了條細線,每天量測,每天都收獲喜悅。我覺得,這回真的能痊愈了。
然而,也許真的是命。
陳醫師受到了沖擊。
七月初,有人告訴我,衛生院開批斗會,斗爭對象是陳醫師。
原來,解放前陳醫師曾在某縣政府當過幾個月代理科長。
陳醫師照常為我來打針,一絲不茍。只是,臉色蠟黃。
終于,陳醫師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當時,我就在旁邊,聽得陳醫師說:“周同志,我的情況你也知道,運動已經開始,我是朝不保夕。介眉好得差不多了,是不是接回去,在家慢慢調養……”
7月10號,又一個星期天,爸爸來接我,我們沒敢去衛生院道別。陳醫師抽空過來了。沒有太多的閑話,閑話可能惹禍,陳醫師說的全是醫囑。
臨行之際,陳醫師沒在,公社里的干部都出來送行。
淚水不爭氣地迸了出來。
大家都在喊:“介眉,再來哦!”我點著頭,應不出聲來。
又是,一步三回頭。
這回是自己步行,且有山路,到櫟江后乘汽車回城。很累,但我畢竟走了12里路。
沒過多久,我的病又慢慢加劇——這是后話。
之后許多年,經常回憶起在泌湖的時日。
有人說,如果我一直讓陳醫師治下去,也許我真的就痊愈了。
也許吧。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水鄉泌湖散文】相關文章:
水鄉尋夢散文07-10
水鄉農事散文04-20
水鄉鬧元宵散文07-04
夢里水鄉經典散文11-18
漫漫水鄉路散文10-07
水鄉船緣散文10-26
描寫江南水鄉的散文04-01
恬淡話水鄉的優美散文12-20
水鄉女孩在江南現代散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