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過大年的優美散文
妻子的姑父來電話,說他兒子今年回家過年了,邀請我們也一起去他們家過年。表哥與我們年紀相當,好些年沒見面了,姑父家是臘月二十七過除夕,與我們自己過年時間上不沖突。我和妻子都放了假,在北京讀大學的女兒也回來了,正好全家出去散散心。
姑父家在一個小山村里。至于為什么臘月二十七就過年,妻子告訴我,據說,姑父祖上曾有三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想讓父母到自己家過年,于是老祖宗便決定,臘月二十七到老大家過年,二十八到老二家,二十九到老三家,到了三十除夕之夜,則由老祖宗安排,三個兒子一起團圓過年。姑父家是屬于老大一族的,所以流傳下來臘月二十七過年的習俗。
臘月二十七,我們吃過中飯,便驅車趕往姑父家。
姑父家所在的村莊不大,約三四十戶人家,一進村莊,我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一群小孩到處跑著放鞭炮,村中塘邊,一排婦女有說有笑地蹲著洗菜、洗盤子碗筷,家家煙囪都裊裊升著飲煙。表哥的新車就停在家門前,表哥這些年一直在廣東做生意。見到我們,姑父一家非常高興,忙著端茶倒水、拿點心。
姑母和表嫂早就在廚房忙開了。看看時間尚早,表哥說帶我們四周轉轉,頭天下了場小雨,附近的山和田都十分清爽,有微微的`風,卻不是太冷,我們呼吸著清新空氣,隨意地徜徉,女兒更是十分好奇和興奮,用相機不停地拍照。
走回村內,表哥指著一座長形、大門敞開的房子說,那是他們家族的祖祠堂。女兒早跑了進去,我們隨后,祠堂很簡陋,像個小戲臺,上面供了一排牌位,案上香爐里上了香。祠堂后部有半截樓,女兒拿相機正要拍,卻突然驚叫一聲,縮到我身后,我一看,原來樓上放著好幾口棺材。表哥笑著說,別怕,別怕,這些都是村里老人提前做的壽材,家里沒地方擱,就暫時放在祖祠堂內。
回到姑父家,喝著茶,聊了會天,不知不覺間天已經朦朧了。這時姑父從廚房端出一個木托盤,里面有一個“神福”(整豬頭),還有酒和飯,招呼表哥拿鞭炮,說是去祭拜先祖。這是只有男丁才能去的活動,一會,我們就聽到祖祠堂里鞭炮聲不斷。
從祖祠堂返回,姑父將豬頭放到廳堂的飯桌上,拿出刀和砧板,開始切豬頭肉。表哥遞過幾雙筷子,對我們說,來來,邊切邊吃,這“神福”肉可好吃了。我嘗了一塊,是用煙熏烤熟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切好的豬頭肉盛滿幾大碗,姑父說,吃年飯了,吃年飯了。大家依次坐好,姑母和表嫂一盤盤開始上菜,表哥的兒子搶著搬出鞭炮到門口燃放。“劈劈啪啪”聲中,年夜飯正式開始了。
中途,姑母出門請來了姑父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但他們只是蜻蜓點水地吃了點菜,互敬了下酒,就告辭了。原來,這也是習俗,誰家先吃年夜飯,兄弟家的男丁也要來團圓一下,等到他們家吃年夜飯,姑父和表哥也會去吃一點。
一桌子的菜,色香味俱全,充滿了地方特色。大家吃著菜,喝著酒,敘著親情,談著見聞,十分開心熱鬧。等酒足飯飽時,夜已經很深了。開車返回時,女兒回味無窮地說,還是媽媽家鄉好,一年可以過好幾個年。妻子微笑著說,這都是因為過去老家窮,兒子們為了孝順老人,讓老人一年能多吃幾餐年飯,多吃點好菜才形成的風俗。現在日子好了,哪一天不是過年呢。
我尋思真是這樣,現在過年可能更多的是一種親情的相聚,吃倒在其次了。只是姑父家鄉這臘月二十七過年的習俗能保存至今,就說明了文化的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沿續。因為有了這些文化,鄉下的年味才顯得比城里更濃一些。
【臘月二十七過大年的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臘月優美散文12-08
臘月香菜優美散文12-18
臘月的月亮優美散文12-22
品味臘月優美散文09-21
臘月二十七的習俗05-06
臘月雪散文10-02
臘月的鄉村的散文10-21
鄉村臘月的散文11-10
舞動的臘月散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