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扯淡抒情散文
喝茶閑聊,偶爾一二事觸動了一下,心里空落落的,也不知道為了啥。不喜歡談論政治,認為這就像是太監興高采烈地談性生活,既無聊又無用,起不了實質性的作用,頂多只能添幾根白發愁愁,而已。
但,有些邊緣的東西,不得不想一下。
最近閑暇時和朋友吃吃酒喝喝茶,倒是聊了不少有趣的軼事,談資頗豐。酒和茶都變得別有滋味,好像味蕾開了后門,跨上風兒便馳騁。都說交個好友勝讀十年書,這話一點不假,真讓人受益匪淺。好友是個很細心的人,捕捉事物的敏感度很強,酒茶間侃了幾件好笑的事。
好友去哥們家蹭飯,這哥們從農村來打拼居了高官,大房靚車,條件非一般人可比。吃飯時注意到一個小細節:他兒子特別愛吃蝦,可吃到最后一節就不吃了,嫌麻煩嫌肉少,便整整齊齊碼放在桌上,吃完擦擦嘴走了。他媽媽很自然的把兒子剩下的最后一節,一個個啃干凈,笑著說:“我們就是這個窮命。”
奶奶的,這也算窮命?還讓人活不?
哎,不妄加評價。
又一個朋友,一天吃飯和他兒子閑聊,兒子看看沒什么對胃口的菜,老子便說過去在農村如何如何吃不飽,成天餓著肚子,眼睛都餓得發綠。兒子大學已經畢業,成績樣樣冒尖。不料他卻冒出這樣一句話:噶傻的,不好多吃菜的啊。
父母噴飯,哭笑不得。
這話怎么這么熟悉。聯想晉惠帝司馬衷當政時,碰到天下災荒的年歲,百姓餓死,司馬衷奇怪地問:“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我想,原因是皇帝不會挨餓,絕對不會!這個可以肯定。
嘿嘿,其實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皇帝。再說孩子都聰明,只不過是沒有歷事,與過去沒有接口而已。
好友自己說那時兒子兩三歲時很是可愛,教他背唐詩宋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天飯吃了一半,好友叫兒子背唐詩,兒子見到桌上一粒飯,便用胖乎乎的小手抓起飯粒塞到嘴里,口齒不清地背:“粒粒皆辛苦……”好友哭笑不得,本來是讓孩子聯想的,結果成了教育課,哈哈。
木魚敲到磬上了,實屬寓教于樂。
我說靠口頭教育是無用功的,不會有一絲效果,意識形態有自己的軌跡。就像隔壁的一個三歲小孩總是不吃飯,成天鬼子一樣追來追去喂飯,成天唧唧歪歪無用功地教育。我看了煩,說:“餓他兩餐就好了。”
他媽媽說:“心肝肉舍不得。”
那天中午他不肯吃不肯睡覺,逃來逃去,結果躲到我辦公室,不一會站在沙發前撅著屁股趴著就睡著了(有圖有真相)。醒來說肚子餓了,我說只有盒飯吃不?他說吃。于是一個人吭哧吭哧都快吃完了。吃完后獎賞了一塊好朋友送的瑞士糖(自己都舍不得吃),他高興地腆著肚子走了。口齒不清地說:糖好吃,明天還要。
寫著寫著,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媽媽說生我時,恰逢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候,物資極度匱乏。一天媽媽喂我吃荷花糕,那時什么東西都是憑票購買的,大我幾歲的姐姐餓得不行,肚子鴿子般咕咕叫,就在桌子邊上探著小腦袋,一直輕輕說:弟弟打飽嗝了,弟弟打飽嗝了……
聽懂了不?姐姐說那個碗底舔起來特別香。姐姐說當年在偏遠山區插隊,一年得吃半年紅薯干,干體力活,還吃不飽,餓得都快成鲞了。
這種餓,想必定是抓心撓肝的。
從吃不飽到吃飽是個飛躍,從吃飽到吃好又是個飛躍,這是國家的飛躍百姓的`福祉,當官的派頭求人者的催命符。這年頭餓死的少撐死的多,趕了幾個飯局,豪華程度令人瞠目結舌。一塊錢吃飽和一萬塊吃飽,實質上是一個概念,唯有差別的就是心理差別。
飽否?飽也!二者其實一樣。
聽起來有點窮酸有點倒牙,倒就倒吧,大不了裝口假牙,用別人的牙齒吃自己的飯。其實,我們這個歲數的人,在小時候大多餓過肚子,所以會有一種不自覺的舉動,輕易不會浪費。就像那吃蝦尾的媽媽,絕對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愿意浪費,實在人。
而現在的孩子卻怎么啦?歸根結底就是太溺愛了,有點溺愛過火。原因是出在大人身上,自己小時候吃了苦,銘刻在心,就不想讓孩子再吃苦,或許是這種心態在作祟。
你我身邊有不少父母送孩子去國外讀書,其實大多哪里在正兒八經的讀書,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父母卻勒緊褲帶霉豆腐篤篤,省吃儉用省下錢供。孩子卻認為這個是理所應當的,你生我出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于是,自私會膨脹,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像他父母。
扯淡,純粹扯淡!
【純粹扯淡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一顆純粹的心,一個純粹的人抒情散文03-26
用扯淡造句12-01
扯淡的青春說說04-01
扯淡山西作文08-14
純粹詩歌08-08
意義體系的純粹與非純粹運論文08-10
扯淡之話貂蟬隨筆07-04
吳宗憲超級扯淡冷謎語05-08
純粹的勇氣經典散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