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七天樂的散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過年七天樂的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法定假日是七天。
這七天,每天都很珍貴,我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兩天過,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我知道,一分錢掰不成兩半花;同理,一天又怎么可能分成兩天過?
一、蒸饃
每年,我只為春節蒸一次饃。不僅是因為戶主的強烈要求,而是在我心里,把蒸饃看做是春節的特定儀式。
頭天晚上,我買回十塊錢的起面,分作兩份,揉了兩盆面,放在廚房最暖和的地方。從儲物間取出閑置了一年的最大號的鍋、篦、籠布,洗凈了放好。再把可以一次下三塊蜂窩煤的爐子生著,然后才睡。
早上起來,洗了臉,先跑廚房看昨夜的面發得如何了。還不錯,意料外的好,蓋在盆上的鍋蓋已被發了的面團高高隆起,用手撕開,里面是分布均勻的縫隙和空洞,手感綿軟,氣味醇正。
我挽起袖子,系上圍裙,開始蒸饃的第一道工序——揉面。揉面不難,難的是使堿。這是技術活兒,直接決定饃的質量好壞。我恪守首次蒸饃時婆婆示范給我的方法,拿出裝堿面的玻璃瓶子。我敢說,這玻璃瓶子絕對有一定的年頭,起碼跟上我也有二十年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常用這種瓶子裝紅糖。那個年代,紅糖是絕對稀罕的玩意兒。我倒出一瓶蓋的堿面,將它和面團在一起揉。揉一陣子,扒開面團聞一聞,還能聞到一點酸味,使的堿少了,再來一點。繼續揉,然后,再聞,直到聞不到堿味也聞不到酸味,正好。堿面要一點的一點的放。多了,蒸出來的的饃發黃且沒有饃香。少了,饃會硬,發酸,口感不好。去年過年,因為第一鍋饃堿使多了,兒子根據酸堿中和原理,直接往鍋里倒了一整包醋,沒想到效果超好,蒸出來的饃竟然還不錯。樂得孩子他爹一個勁地說讀書有用。
好了,使了堿,揉好面,接下來就簡單了。將面團搟成薄薄的片狀,抹上油,撒上鹽和蔥花,再卷成粗粗的一卷,然后用刀切分,時間夠的話,擰成一個個花兒,好吃也好看。
小時候,娘蒸饃需要一天的時間,從豆餡兒到糖包,還有菜包、油卷,樣數很齊全,一鍋接著一鍋,蒸出一鍋就拾出晾在一個巨大的簸籮里。等最后一鍋饃蒸出來,天也就黑凈了。只有過年,娘才蒸兩摻饃。摻了麥面的兩摻饃比純玉米面的好吃多了。蒸出的饃是最好吃的,又虛又軟口齒生香。
現在,我不用像娘那么辛苦。只有三口人的家,兩鍋饃已經蒸的哪兒都有了。保鮮的辦法更是簡單,塞進冰箱冷凍即可。早晚要吃,拿出來放微波爐里加熱一下,熱騰騰的如同剛出鍋的時候,分分鐘便可以端上餐桌。
二、下鍋
“下鍋”是我們這兒的專有詞匯,一般情況下,只有過年才“下鍋”,而且,通常安排在蒸饃之后,主要是油炸一些吃的。
小時候,我最巴望的就是“下鍋”這一天了。娘炸出的第一碗油菜,跟蒸饃一樣,我們是不能吃的,需恭恭敬敬地獻給祖先。爹是無神論者,家里沒有供奉祖宗牌位,娘就交代我端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中間,碗上橫放一雙筷子,這就算是敬祖先了。我不甘寂寞,往往放好后再念叨一句: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咱們家所有的祖先們,趕緊趁熱吃吧,好吃著呢!然后才回去給娘交差,并且老忍不住問娘:那么一小碗,怎么夠那么多的祖先吃?而且,吃到最后還是原來的樣子,怎么一點也不少呢?娘就會笑著斥責我:死丫頭,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不準胡說話!
我最頭疼的就是“下鍋”。我牢牢記得我第一次下鍋的狼狽。和的油菜面看上去不錯,而且還像娘說的泛著泡泡兒,但是用筷子挑一疙瘩丟進油鍋,炸出來的結果令人絕望。外面看上去金黃誘人,一掰開里面卻還是夾生的面糊兒。或者,熟了倒是熟了,但不是已經炸黑了,就是油滲了,咬一嘴,滿嘴令人作嘔的油。還有炸肉丁子。鍋里暗幽幽的油面,似乎很平靜,但當你把肉丟進去,便立即沸騰起來,還發出“砰砰啪啪”的聲音,甚至還迸濺出來滾燙的油花,簡直太恐怖了。我哪里敢到跟前,這艱巨的任務只有戶主能完成。但令人心疼的是,每次過完肉丁子,油鍋周圍的地上總是濺出一圈大大小小的油漬,可見浪費得厲害。
當我一年年嘗試失敗之后,我終于對炸油菜這項工程徹底喪失信心,果斷放棄。最近的幾年,我逐漸學會了偷奸取巧,只在家里把收拾好的肉丁子和豆腐過過油,至于油菜就到姐那兒討要,或者干脆上街買些,湊合著就過去了。
三、包餃子
中國人對節日很是講究,特定的節日有特定的飲食習俗。比如元宵節要吃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端午節要吃粽子,臘八要喝臘八粥,而春節,一定要吃餃子。
我喜歡吃餃子,但是說老實話,我討厭包餃子。這樣說顯得我這人特別懶,因為我們家一年當中很少包餃子。兒子出去求學前,為了滿足兒子的愿望,我偶爾還可以做這件討厭的事。兒子上學走了后,我們家就不包餃子了。實在想得慌,就到外面店里買著吃。
但是春節不行。春節的餃子必須得包,而且還得包很多。除了除夕晚上和春節早上,剩下的我全部冷凍在冰箱里,我把它叫做一勞永逸。這是生活教給我的經驗。前幾年春節包餃子,吃兩頓后,剩下的餃子餡兒初五以前基本不動,等過了初五,想起來包餃子吃了,拿出來一看,那餃子餡兒八成已經餿了,只好無比惋惜地倒掉。倒掉的次數多了,我就想出了這招:一次性把餃子餡兒全部包完,凍成凍餃,雖說口感差了點,但既省掉了現包的麻煩,而且絕不用擔心壞掉。不是一勞永逸是什么?
不過這樣一來可苦了我了。無論我軟硬兼施,戶主堅決不學搟餃子皮兒。不會就可以不做嘛。沒辦法,我只能獨立完成這龐大的任務。和面,盤餡兒,包。先把面搓成條兒,在掐成塊兒,然后在案板上摁成坨兒,最后用小搟杖搟成中間厚邊沿薄的片兒。我搟一陣子餃子皮兒,再包一陣子餃子,然后再搟一陣子餃子皮兒,再包一陣子餃子。包出的餃子整整齊齊排列在餃子板上,排滿一板,塞進冰箱里冷凍。這樣周而復始,直到把一小盆的餃子餡兒全部變成一個個嬌小玲瓏的餃子。我滴個天!一天下來,渾身哪兒哪兒都疼。尤其是腰,要折了的感覺,左手僵硬,用來搟餃子皮兒的右手手掌,被小搟杖硌得生疼。
每當我一邊包著討厭的餃子,一邊不停抱怨的時候,我總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春節包餃子。我們家六口人,春節包餃子該得包多少才夠啊!爹總是那么忙,姐年齡和我相差無幾,倆哥哥就更不用說。娘也是一個人包,而且放餃子的是那么大那么大的蒸饃用的倆箅子。娘白天顧不上,只能在夜里大家都睡了的時候弄。我怎么從來沒有聽見娘抱怨呢?她老是樂呵呵的,一邊在燈下包餃子,一邊給我們說過年餃子里有錢呢,誰吃到包著錢的餃子,誰整整一年都是最有福的。于是,我就惦記著那個包錢的餃子而拼命吃啊吃,因為吃不到包錢餃子而和哥哥姐姐們斗氣吵嘴的現象更是時有發生。
如今,餃子對孩子大人都不稀罕了。即使春節我依舊按照傳統習慣包幾個硬幣在餃子里。但是沒有人在意能不能吃到包錢餃子。兒子的態度更是淡然,吃到了就吃到了,沒吃到也無所謂。時代的變遷和成長的力量大概是誰也無法阻止的吧!
四、守歲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按照老規矩,晚上不能早睡,得熬年,或者叫守歲。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我還記得,每年大年三十下午,爹將他買回來的年畫和春聯一一打開,先貼年畫,再貼春聯。我給爹打下手,負責給年畫的背面抹漿糊。爹站在凳子上把年畫往墻上貼的時候,我還負責在遠處照量年畫貼得端不端正中不中間。貼完了年畫貼春聯,每貼上一幅,爹就總讓我把春聯大聲地讀出來。而我,每次不是把上下聯念顛倒了,就是把其中某個字給念錯了。爹因為心情好,也從不批我,而是耐心地幫我糾正。這么忙活一圈,天就擦黑了。
年夜飯的餃子下肚,守歲也就拉開了序幕。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娘把炒花生端上來,一邊吃著,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有時候,鄰居也會過來串門兒。大人們常常說誰也不準睡,一定要熬到雞叫頭遍。但實際上,除了娘,誰也等不到雞叫就困得不行了,一個個被娘打法睡去了。我總是拿了滿勁要熬到雞叫。但結果我總是第一個睡著,常常睡醒一覺,看見娘還坐在炕頭忙活。我迷迷糊糊問娘:雞叫了么?娘說:“沒呢,睡吧,雞叫了喊你起來放鞭。”于是,我就又睡了。
不過,現在守歲好像反過來了。大人們是熬不過孩子們的。如果不是春晚陪著,外加幾碟小菜、兩杯紅酒伺候著,估計大人們沒幾個能候到零點。孩子們就不一樣了,一部大片,或網絡游戲,打發時間實在是輕而易舉。今年再加上各種紅包不間斷定時發放,qq微信支付寶輪番上陣,一分一毛搶的是不亦樂乎。作為除夕之夜的傳統守歲節目,春晚好不好看不重要,由它兀自鬧著,有個動靜便是。待那零點鐘聲敲響,你聽那各家各戶的鞭炮,如同比賽似的此起彼伏,中間再加上高低粗細的犬吠之音,一直得鬧騰半個多小時才漸漸消停下來。城里鄉下,才又充滿陷入到了新舊交替的靜寂之中,等那東方新年的紅日破曉而出。
五、過年
小孩子總是盼過年的,因為過年意味著長大。但大人們卻都把過年稱為年關,因為不光又累又花錢,最主要的是,過一年就少一年了,過年即意味著變老。不過,花錢有花錢的樂,年老有年老的樂。
正月初一是春節。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也是傳統節日中最最重要的一個。辭舊迎新,繼往開來,這個節日馬虎不得。年前那么辛苦的忙碌,就是為了這一天。
老實說,到現在為止,我仍然不討厭過年。如果不是年前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可能還像小時候那樣,對過年滿懷期待。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過年食物的極大豐盛,對一個吃貨而言,還是具有相當誘惑力的。
正月初一,天還黑咕隆咚,我就被周圍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穿上枕頭旁娘頭天夜里為我準備好的新衣服,蹦下床,跑進廚房,娘已經在煮餃子了。我就前后跟著娘,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問娘:這就過年了么?這就過年了么?從今天起,我又長了一歲是么?娘也一定是耐著性子一遍一遍回答:今天就是過年了呀。從今天起,你又長大了一歲啦!
餃子煮好后,娘給祖先舀出五個,讓我端向堂屋的時候,早已經候在大門口迫不及待的哥在娘的一聲令下,點燃掛在竹竿上的鞭炮。在鞭炮“噼里啪啦”的響聲中,一碗碗餃子被娘端上了餐桌。誰也不知道誰碗里的餃子里包錢了。娘為了打發我們幾個高興,就格外多包幾個。但哪里會分配均勻,一個人一連吃出幾個包錢餃子或者一個都吃不上也是有的。尤其是我,如果一個錢餃子都吃不著,那是百分百要大哭一場的。后來娘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總能保證我至少吃出來一個餃子,省得大過年的聽我哭嚎。
吃了餃子,爹會發給我們他提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嶄新的一張或者幾張一毛錢。后來慢慢換成了五毛錢,最大的是一塊錢。壓歲錢是完全歸我們支配的,也是一年里零花錢的唯一來源。我把壓歲錢小心地塞進最安全的衣服口袋里,那感覺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飄飄然幾乎要飛上天的狀態,其心情,估計與現在的暴發戶所差無幾吧。
門外頭已經有伙伴們興高采烈的吵鬧聲了,我也和他們一起,口袋里裝上一把爆米花兒或者炒花生,一群人從東家跑到西家,聽見誰家鞭炮響,便一股腦兒跑到誰家,在人家剛剛放過的鞭炮碎屑里找尋沒燃的小鞭,撿了裝在兜里。一會兒掏出一個點燃,遠遠扔出去,聽那脆生生地“叭”的一聲。有那膽大的,竟敢從老子的一掛鞭里偷偷掐掉一小截,拆開了一個一個放了聽響聲。
吃了餃子,放了鞭,這就沒事了。中午飯還早著呢,一些勤快的大人會找點事做,我家旁邊的付家老頭兒春節這天的保留節目是背著糞筐下地里拾糞,娘則照例將我們兄妹頭天換下來的臟衣服收拾滿滿一籃子到到洛河里去洗。孩子們這天是可以放心大膽的瘋玩而不用擔心遭到父母的訓斥。大一點的會稍微矜持些,三三兩兩去村頭或路邊溜達閑聊;半大孩子無法無天,正好可以趁著這一天學騎自行車。麥場里最熱鬧,家里有自行車的幾乎都被推出來了。大的后邊推,小的前邊騎,圈越轉越小,車越走越歪,終于,尖叫聲里,車與人一起倒地,隨之起哄的,是周圍看熱鬧的閑人。
鬧夠了,玩累了,回家吃飯。午飯是一年里最豐盛的。最主要的是菜里一定有肉。就是那種有肥有瘦連著紅潤潤的肉皮的條子肉。我曾經愛死它了,百吃而不厭。除了過年,平日里是很難吃到肉的。我吃的滿嘴流油心滿意足,娘笑著指著我嘴角的一顆眼子笑我:怎么那么饞啊,這吃嘴眼子真是沒白長。
現在呢?我是大人了,過年卻開始為難了。雖然不再為吃穿發愁,但新的問題也應運而生。超市里各種時令的蔬菜買了不少,當然也包括各種肉類和水果,每次做飯時卻不知道想吃什么,好不容易做出來的飯菜,卻似乎并不是自己最想吃的東西。我的兒子完全不是若干年前我為孩子時對過年那種期盼已久的`心態,包錢的餃子和壓歲錢,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說到底,他的兜里不缺零花錢,沒有為錢所困的窘況;也從來沒有體驗過挨餓的滋味,更不存在想吃什么而吃不到的現象;他也不需要偷著將過年燃放的鞭炮掐上一小截去玩,和電視、電腦及手機相比,放鞭簡直就是一種多余的負擔。
六、走親戚
過了初一,初二可就要忙起來了。中國是禮儀之邦,最講究禮尚往來。初一在家團圓,初二就開始提著大包小包走親戚了。換言之,就是拜年。
現在,我無論如何都想不通,小時候的我怎么就那么賤呢?初二一大早,就纏著讓娘給我準備走親戚的禮。娘被纏急了,只好上村里的供銷社給我買盒麻片或者糕點什么的打發我走。我和姐就屁顛屁顛的掂著禮物去串門。后村的大表叔二表叔家,鄰村的大表姐家,隔村的二表舅家,山上的大表舅家。到了人家家還賴著不走,非得吃了飯才離開,說到底,還是為了菜里翻出來的一兩片肉。后來才慢慢明白,我們家親戚少得可憐,除了大姨和舅,剩下的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表親戚,過年走不走動都無所謂的。即使去了,吃飯時,我和姐一般也上不了桌,東家總是單獨給我們姐倆舀上一碗菜蹲在一邊吃。
這不,今兒個初四,我打發兒子去看他的幾個姑姑。兒子竟然跟我提條件,說去可以,但必須得我們陪著,否則免談。我說那壓歲錢是不是也得分我一半呢?兒子竟然說全部給我,他要不要無所謂,反正他沒錢了,著急的是我們。我徹底投降。
和兒子轉了一大圈回來,走了三家親戚,只用了半天。兒子從他收到的紅包里抽出兩張,剩下的真就給我扔茶幾上了。我問他:“你真不要?”他表現的不屑一顧:“現金用著多麻煩。回頭我生活費沒了,你直接網上發紅包給我,我刷著多方便?”
我給兒子講小時候走親戚的囧事,兒子聽得津津有味。完了,他竟然認真地看著我說:“媽,你有那么無聊嗎?想不通啊!”
沒錯,我也想不通。
七、破五
常聽娘說一句話:過了初四五,少肉沒豆腐。意思是說,過了破五,過年準備的好吃的基本上就沒了。這時候你要是去走親戚,不僅沒有肉,就連豆腐,也所剩無幾了。
初五這天有很多講究。《封神榜》里,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沒聽說有誰喜歡窮神的,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怎么“破”?餃子。
還有種說法:初五這天是財神的生日,人們要在這一天燃放鞭炮,慶祝迎接財神的到來。怎么慶祝?餃子。
第三種說法:除夕夜在堂屋的正中,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把祖宗請回來過年。到了初五,年過完了,就要送祖宗“回去”。怎么送?還是餃子。
你看看,初五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送祖宗這諸多的重任,怎么能不講究呢?古話說得好: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吃了餃子,就安安生生的,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我們家沒有那么多講究,既不供奉祖宗牌位,也沒有對神仙接來送往的規矩,但餃子還是要吃的,原因很簡單,餃子好吃而且各家都在吃。比如今兒個,餃子都吃完了,我才想起來怎么就沒有供奉各路神仙呢?不像話,太不像話了!
不過,娘常說:糊涂子人,糊涂子神,相信我們家的神也不會見怪的。凡事不可過分認真,自尋煩惱,是不是?
最主要的是,過了破五,這春節就真的過完了。回想這幾天,忙是忙了點,但卻可以無拘無束,早上不起,夜里不睡,餓了就吃,悶了溜達。時間被我揮霍得一晃而過,再有一天,春節七天長假就畫上句號,2016新的一輪按部就班又轉動起來啦!
過年,有人說好,有人說難。其實,好不好、難不難都是一念之間。年少有年少的愁,老年有老年的樂,就看你怎么把握。我就想:我不年輕了,可我不還沒老嗎?就算生命過去了一半,我不還攥著一半嗎?老人身體還算健康,我不用太操心;孩子已經長大,我不用太操心;工作盡管辛苦了點,可不用太操心。一年有一年的驚喜,一年有一年的收獲,多好!干嘛不樂?
【過年七天樂的散文】相關文章:
1.過年的心情散文
2.過年了散文
7.七天觀察日記
9.人生的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