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騎游有感散文
責任
兩個月前,隊長王巧貞宣布:“四月份我們二隊騎游去麗水,因為是長途,所以報名自愿。”有人說:“溫州到麗水120公里,加返回里程,再加奔波各旅游點的里程,三天時間?吃得消嗎?”聽著反對意見,看著這位個子小巧的隊長,我真為她捏一把汗。她的提議會有多少人響應呢?帶著一絲好奇和一份擔心,我報名參加了。
這次出游,具體時間定在4月13至15日共三天。想不到在12 號那天,除了幾位確實身體不適,或家中有事的隊員外,無論是新老隊員,還真的都報了名。13日上午6點,隊員們準時來到松臺廣場。王隊長滿臉堆笑,不時地感謝隊友的支持,好像參加這次遠游的人,都是在幫她忙似地。而此時,我不知道王隊長心里是怎么想的,難道她真的就不怕途中發生情況嗎?干嘛要自找麻煩呢?
6點50分,隊伍正式出發。一路上大家精神煥發,情緒高漲,真可謂是車輪飛轉傳歌聲,一路春風撒歡笑。不知不覺,車隊已過橋頭鎮,隊員們還未覺得疲勞。而此時王隊長卻發話了:“大家都悠著點兒,過了青田會很累的。”說也奇怪,這話還真被隊長說中了。
中午,車隊剛過青田,速度就越來越慢了,車距慢慢拉長了,說笑聲也越來越來少了,有人開始叫腿痛了。可就在這時,只見一直押后的隊長突然超越了所有的車,開始當起了領隊,而且節奏協調,步步有力,時速就控制在18公里左右。誰都知道,隊長雖說是位老隊員,卻也沒經歷過長途騎游的體驗,加上她那嬌小的身材,她從哪來的這股勁呢? 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這時,隊伍里就有人大聲地叫了:“嗨,隊長帶隊了,咱們都跟上。”一時間,車隊好像打了一針強身劑,忽然又活躍起來。最佩服的是那些新隊員,都忘了腿是不是還脹、還酸、還痛,也跟著、叫著、笑著,一路你追我趕起來,引來沿途路人的一片贊美聲,而路人的贊美又激起了隊友們的激情。
下午4點,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120公里的麗水就這樣簡單地到了。算一算時間,平均時速竟達15公里。這對于大部分沒經過長途訓練的隊友來說,真讓人不敢相信。或許是應了一句古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所以,做什么事都該有個好心情。只有心情好了,干什么事都不覺得累了。
事后我問隊長:“你當時不累嗎?”隊長笑了:“當然累,我也是肉長的呀,可我是隊長,我把大家帶出來,就有責任帶好大家,關鍵時刻我要是不頂上去,大家可就要垮下來了。”隊長很隨意的回答。而我在她隨意的話語里,卻感覺到“責任”這兩個字是那么的沉,那么的重。
古堰畫鄉那一抹紅
古堰畫鄉的清晨。那棵五人合抱的千年香樟,正在清風里散發著新芽的芬芳,濃郁濃郁的`,讓人心廣神怡。路邊、溪畔、墻角,早已有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在擺設畫架,準備寫生。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畫院的天之驕子們,仿佛都被一種魔咒所定,手握畫筆,心卻早已蕩漾在眼前的景色中。
清清的甌江支流雙蔭溪,就橫躺在村前。對岸青山幽幽,白云繚繞,一層淡煙霧靄,一幅美麗的畫卷。腳下,堰頭村古居木屋、油光的木柱,斑駁的古床,蒙塵的農具,熏黑的房梁,處處盈溢著古樸氣息,在藍天的映襯下,仿若寫意。曲折的深巷,偶有村人身影,腳步輕盈,蜿蜒而去,漸消于巷尾,給游人留下遐想的余影。一條石子路穿村而過,那是畫家一條街。畫室、古屋、老人;泥墻、木門、涼亭。公雞在墻腳鳴啼,小狗在街上溜達。埠頭,兒童光著腳丫戲水,驚飛幾只白鵝。我們就游走在這樣的夢境中。大自然的神奇如開啟天堂大門的鑰匙,讓我們沐浴著江風,就仿佛進入了心靈的夢鄉。當我們被眼前的景色迷醉時,不曾想,我們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迷醉了別人:“快看哪,古堰畫鄉那一抹紅。”尖叫的是一位正在寫生的小帥哥,他指著我們對學友激動地說,說完迅速地在即將完成的畫稿上點了幾點紅。呵呵,原來他把我們這群穿著騎協服的老家伙們,也當成了繪畫素材。可想,在一派純綠色的畫面上,再點上幾點紅衣老人,那是一種何等的藝術創造啊,我深感后生可畏,這位帥哥學子捕獲畫境的水平讓人敬佩。
當我們一行上了一艘畫舫,在湖面灑脫的看著對岸的青樹百草,腦海突然想到的是一群南歸的候鳥,帶回的訊息不只是我們的回來,還有春的召喚。
站在 275米長的通濟堰上,腳下流水潺潺,水從上游沖下,至此受堰阻擋,分流多支,工程區域內,水流交錯,灌溉著下面的碧湖平原。這座拱型堰壩,比起四川的都江堰來毫不遜色,至于為何名聲不大,就無從知曉了。在堰旁的司馬廟內,陳列著歷朝歷代修建的事跡碑文,其中就有范成大、湯顯祖的。我在想,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的戰亂時期,而此堰就在這戰亂時期建造的,真的很難為主持者了。而范成大、湯顯祖的參與,則更好印證了古代知識分子“為官一方,造福于民”的民本思想。
來時匆匆,離去茫茫。此時,我在河灘撿起一塊紫色的小石子,我撿石子留念的不只是石子那么簡單,因為它有我們這群騎友,在這里留下了溫州騎協的聲譽,同時也駐足了我們的歡聲笑語,有我們說不盡的俏皮爭吵,或雀躍歡呼。
風從山中來
從旅館到古堰畫鄉30多公里,從古堰畫鄉到美麗鄉村利山路口約5公里。現在已經是中午1點多了。傳說中太陽也是個多情種,隊友們情緒高漲,它也來個熱情奔放。冒著渾身汗氣的大家,就站在利山路口的一塊里程碑前,石碑標示著距美麗鄉村—利山3。5公里。去還是不去?很簡單,對于騎協二隊的人來說,“不”字很難說出口。
大港頭鎮的利山村。就躲藏在那山山嶺嶺的背后。這絕對是個世外桃源。進入利山牌樓,但見:古香樟村口迎客、木廊橋溪邊鼓掌。半月形的村子新房連片,白墻黑瓦,馬頭翹角嘯長天,凸顯一派徽式住宅。村前50多畝荷塘連成一片,一條木質棧橋九曲環繞。此時季節,雖不見荷葉田田,卻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盡管如此,站在棧橋的中間,我總覺得耳傍有香風吹過,總覺得眼前是一片翻涌的綠綠蔥蔥,和點點怒放的純潔白蓮。
看那水中的如盤肥葉,正迎著微風左搖右擺,把玩著投入懷中的幾顆閃閃銀珠,實乃憨態可掬。幾點嫣紅卻隱在其中,如天真爛漫的少女,只把纖纖素手,擎出水面,蕩開漣漪無數,揉皺一天白云,那便是讓人醉心的荷花了。它們旁若無人、熱情奔放。有的欲開還合 ,羞澀緬腆,捻著一瓣沁香,優雅地顧盼回眸;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立于高處, 凝神注目,望盡天涯。自然如清泉流淌,空靈似鴻羽飄旋。醉了星月,醉了太陽;而那三五成群、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是否正在討論大唐帝國的荷韻幽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千里芙蓉綠映紅,荷風細雨自含情。”就這一刻,夏風拂面,荷香四溢,聽著那蓮韻悠悠的千古絕唱,我的心靈被震顫,一腔的情懷被抖落。呵呵,想多了,想遠了,但愿7月能再來一次利山,見一見心中永恒的惦記——白蓮花。
利山村是個有著312年歷史的畬族古村落,下轄3個自然村,全村共有152戶338人,有800多畝竹林和400多畝茶園。以茶葉、筍竹、油茶、蔬菜為主導產業,去年人均純收入6400多元。畬漢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便在村邊建了一座別致的木廊橋,取名萬福橋。橋上的每一根柱子都相對攜刻著贊美或祝福的對聯。人老了,記性差了,只記得一副:“四面青山看畫展,一泓春水聽詩吟。”逢年過節,畬民在橋上對歌。在橋頭廣場歌舞,可想,屆時該有多大的氣勢和熱鬧哦。
春日里的美麗鄉村,就像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純潔、美麗、善良、多情,只鬧得隊友們久久不舍得離去,然而太陽已經下班,我們不走能行嗎?明天還有120公里的路程呀。
再見了,利山;再見了,萬福橋;再見了,白蓮花。
凝聚
世上有一種力量是無窮的,它能移山填海,它能改變世界,它能面對任何艱難困苦而淡然處置。它就是凝聚。
從麗水回來已有兩天了,有一個問題總在我的腦子里揮而不去。騎游二隊,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呢?為什么他們首次就敢騎游那么遠的路程?而且還一個不落地都能平安回來?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勞累?不,我也經歷了這次騎游,我就覺得很累。那么既然很累,為什么大家在返溫之后,都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騎游活動今后多搞幾次?嗨,這群讓人難以琢磨的二隊騎友。
13日隊伍出發,十二輛車子的間距,從起步到結束,從來沒有拉開30米之外的。如果因路阻而把車隊間距拉長了,前面的隊友就會自覺地停下來等待。這是為什么,簡單,為了安全,為了便于互相照應。
半途有人爆胎了,所有的人都會立時停下來,幫助搶修,然后同時出發。這是為什么,簡單,這是一個團隊,一個家。既然是一起出來的家人,那就一個也不能少。
途中累了,想選個地方停下歇歇。和大家招呼一下,全隊就都停下來了。這是為什么,簡單,為了尊重,誰都不會因為時間和地點的選擇,與自己的心意不合而反對,大家都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遠途騎游,總離不開要吃要住,為了輕松,大家就隨便封一個人為后勤隊長,這人也就隨便地接受了,雖然是隨便地接受,可辦起事來卻很認真。為了省錢,她會很固執地和人討價還價。這是為什么?簡單,為了大家的利益。
每次點菜,總是再三征求大家意見,然后對價格和菜種進行反復比較。而大家也都不會因為某一種菜不合自己的口味而反感。這是為什么?簡單,這個團體就是一個家,家里人哪會為了口味不同而爭吵的?
有時結賬后,后勤隊長突然會怨自己被人宰了,大家就會去勸她,而她就像自己的錢被人騙了一樣,總是耿耿于懷。這是為什么,簡單,因為她把大家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當這一件件看似小事的生活細節,在我的腦海重新閃過時,我終于明白了,原來二隊的這群老娘老爺們,都把這個群體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大家都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們把自己微弱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怪不得三天騎400公里也不覺得累。
所以,凝聚的力量是無窮的。
【麗水騎游有感散文】相關文章:
記敘散文:清明騎游05-09
游太湖有感散文11-06
敘事散文:麗水之旅06-11
游文林山有感散文10-01
游溪水公園有感的散文11-06
周三騎游1000字游記散文06-26
驢騎人散文04-25
自行騎樂散文11-06
騎游明月寨雜文隨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