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月牙燒餅散文
到過了許多的地方,也品嘗過了各種各樣的餅子,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有的餅子幾乎都是圓圓的形狀,而唯獨故鄉的餅是半圓的,就像月牙,奇特卻耐人尋味。
說起故鄉大荔,恐怕知道的人實在是不多的,因為,它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但如果提起豐圖義倉來,可能知道的人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了。豐圖義倉坐落于陜西省大荔縣朝邑糧站大院內,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其方位在縣城正東17公里處。是一座歷經百年風雨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并且現在還在繼續發揮著儲糧的作用,一直沒有間斷的存放著糧食的古老倉庫,也是我國糧食存儲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為世人所敬仰,所贊賞。同時受到歷代執政者的豐圖義倉碑文充分肯定,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而月牙燒餅的由來,也與它有著密切的關聯。
相傳在修建豐圖義倉的時候,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也是為了趕著工期,所以在工地參加施工的人員一律都是自帶干糧,工地只是提供開水或者在天氣熱的時候,燒上些綠豆湯之類的清湯。雖然豐圖義倉地處黃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區,東接黃河灘萬頃良田。西連八百里秦川,但由于連年干旱,年景不好(這個也是當時修建糧倉的原因之一),尋常的百姓家里的確不很富裕。在參加修建工程的人們里面,有一后生,家里只有一個老母,兩人相依為命,子孝母賢。按當時二丁抽一的勞動力組織的方法,他完全是可以不去參加施工建設的。但母親深明大義,這么好的屯糧造福的工程,怎么能不支持呢!老人家毅然的為兒子報了名。由于家里離工地甚遠,母親就為兒子連夜趕制了燒餅,一方面,是便于攜帶,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保存的久一些,避免變質。同時,也不用兒子每天往返,耽誤了活計。家里的余糧本來就不是很充裕的,但母親還是傾其所有,為了讓兒子不至于挨餓。而這一切也都落入了兒子的眼里,為了母親,他在臨行前,用刀把本來圓圓的燒餅從中間切開,每一個燒餅都留一半給在家的母親食用。就這樣,兒子帶了許多個半個的燒餅去了工地。
當時,提出修建和管理工程的人,是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被譽為“救時宰相” 閻敬銘,據說,他在修建豐圖義倉的時候,經常是屈尊就卑,和工人們一同吃飯的。按陜西人的習慣,吃飯的時候大家在一個大的地方,圍圈而食,被戲稱為“老碗會”(陜西人吃飯用的大碗,叫做老碗),時間久了,細心的閻敬銘發現,這個后生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拿出半個燒餅來啃,他好奇的查看了下,原來啊,在那后生的包里竟然全部都是一個個半的燒餅,等他知道了原委之后,大為感動,感嘆道:有民如此,實乃江山之大幸啊!隨后,他便命廚師依樣制作燒餅,而且,每頓必食。為的是不忘百姓之疾苦,并牢記百姓高尚之德!隨著豐圖義倉的建成,這個半圓形的燒餅也在當地流傳了開來,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而又好聽的名字:月牙餅。
月有陰晴圓缺,人們自然的喜歡那圓圓的月亮,因為,它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是代表著團圓與美滿的。但一彎新月,又有誰能不說它也是美的呢?半個月亮,其實更能勾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因為缺失,我們才會努力;因為不滿,我們更會追求!就像這半個燒餅,每當我們捧起它的時候,那另一半的故事與傳說難道不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思索和回味……
【月牙燒餅散文】相關文章:
月牙影散文05-12
梁實秋散文《燒餅油條》06-06
一地燒餅散文04-30
月牙灣作文08-14
童年的月牙作文02-24
燒餅店口號12-28
燒餅的解釋及造句10-15
燒餅飄香作文07-13
楊柳燒餅作文07-18
美味的燒餅作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