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讀路遙的散文
走過厚實的陜北高原,在溝塬起伏的黃土地貌里,我想起了一個人:路遙。
路遙,名如其人。不過這個名字倒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是王衛國。路遙,而只不過是他的筆名罷了。也許是源于格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我想路遙取此筆名之意無非就是在于鞭策自己,征途遙遠,須得堅守理想,方才是英雄好漢,有如魯迅取筆名的用意一樣,有時時警策勉勵之意。一般地說,一個人如果樹立了一個遙遠的目標,一個宏偉的理想,那么就只有堅定的走下去;如果半途而廢,引來的就不僅僅是別人的譏笑,而且更多的是日后志氣的頹喪。
路遙可以說是文學征途上的成功者。從他的日后文學成就就可看出這一點,他是陜西作家里第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在第三屆(1985年——1988年)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名單里,《平凡的世界》居于榜首。這位樸實忠厚的陜北漢子,以他頑強不屈的寫作毅力和寫作精神為陜西這塊厚土增添了一份殊榮,也鼓舞和激勵了無數做著文學夢的青年。在路遙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日子里,而我,還是一位徘徊在文學殿堂之外的愛好者,年輕的日子對于文學理解的較為膚淺,一個個做著文學之夢的青年也許都把他作為自己的偶像。
最早認識路遙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人生》,記得在我上初中的一個星期天,村子里放映電影,我自己因為從學校里回來,疲憊不堪,早早就睡下了,雖然那個時候村子里放映一場電影是多么大的一件喜訊,也許用“精神的盛宴”來形容也不為過。然而對于急切面臨升學壓力的我,還沒有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睡了一覺,朦朦朧朧中聽到母親和姐姐回來,我問:“電影怎么樣?演什么呢?”母親說:“演高加林,劉巧珍!边@是我最早聽到的路遙的作品《人生》的情況。后來,記得母親還大致給我講了《人生》的故事情節。聽到有趣的故事,復雜的情節,我為自己貪睡而錯過看《人生》電影而懊悔。不過,《人生》自此卻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又趁著興趣從收音機里聽完了《人生》的整個故事?梢韵胍娐愤b在那個時候都已經名譽天下了,而當時,自己還只不過是一個毛頭小伙子,根本就不知道寫《人生》的這位大作家還是俺們陜西人。較為清醒的去關注作家的事情,是考取了師范學校以后的事情,因為師范學校的學風活躍的緣故吧,班級里愛好文學的學生比較多,這樣在大家的談論中就更為熟悉了路遙的一些作品。
而真正認真拜讀路遙的作品的時間應該是在上大學中文系的日子里,也許是中學時期里留下的一些深刻印象吧,我特別買了一部《路遙文集》來讀,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從《在困難的日子里》到《早晨從中午開始》等,我一部一部扎扎實實的讀著,也扎扎實實的接受著作品的`感染,樹立了不畏艱苦的拼搏精神。記得在一次體育課后,自己不小心碰腫了一只眼睛,就只好請了假呆在宿舍休息,同舍的好友小范給我拿來了一只眼鏡,讓我戴上,以便養傷。誰知自己一個人呆在宿舍里卻怎么也躺不住,就只好戴著眼鏡啃讀,下課回來后,小范為此特別勸我多休息,不要看書,其他有的舍友也開著玩笑說:“那才是一目了然!”有的說:“吆,真刻苦!”在大家嘻嘻哈哈的說笑中,我也笑了。其實,我這樣做,還是經不住路遙作品的的誘惑,在品讀路遙的作品中,我感到路遙賦予的筆下的那些人物身上充滿的堅強的性格,敢于和困難和命運作斗爭的精神品格,而這些都像一條默默流淌的小溪滋潤著我。是的,我佩服路遙的那一種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敬佩他為了神圣的寫作事業,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下煤礦,睡礦鋪,在黑暗的隧道里體驗生活的場景;在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里,讓我感到了一位偉大作家的崇高的文學追求和對于文學的神圣的熱愛。
路遙是在1992年11月17日因肝病在西安去世的,而我在西安求學時都已經是94年以后了,對于人們敬仰的作家,中文系里有些老師講課說是路遙是勞累過度,積勞成疾而逝世的。而在后來我讀到的賈平娃的《懷念路遙》的文章里卻有另一種說法,孰是孰非,也許都有道理。不過,人們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才華卓著,成就非凡的作家不該就這樣很快離我們而去,因為路遙逝世的時候,正是四十二歲,這個年齡正是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的:“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于“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
讀路遙的作品,走近路遙,我們仍可以深切的感到路遙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文學的熱愛,對于家鄉黃土地的熱愛,而這一種熱愛之情永遠值得我們敬仰,遙讀和回味。
【遙讀路遙的散文】相關文章:
路遙經典散文06-28
遙不可及散文05-13
遙夜的經典散文10-28
讀路遙人生有感03-27
讀路遙的《人生》有感03-11
讀路遙的《人生》有感06-23
愛情散文《長安遙》09-04
沈從文散文遙夜08-27
沈從文散文:遙夜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