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伯雄散文
彝族有首民歌《在一起》:魚兒和水在一起,笛子和蘆笙在一起,太陽和光明在一起,春天和溫暖在一起……
有緣的總會在一起。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李伯雄和南風化肥廠也如此。
1976年,正在橋圩高中讀書的李伯雄因物理成績拔尖,被選進學校“機電組”學習(當時一個班只選兩名學生),跟隨“師傅”老師學習發電、維修機電,有時還到鄉間地頭“實習”,維修柴油機、拖拉機等。畢業后不久,李伯雄進入橋圩農機廠工作。
1981年,因工作突出、技術過硬,22歲的李伯雄調到了南風化肥廠,從此,成為南化的一份子。一轉眼,他已57歲,成為廠里的技術“頭牌”(1988年獲得電氣工程師職稱),當上了常務副廠長兼工會主席,成為南化的一面紅旗。
35年,12775個日日夜夜,一個人的最好時光,他全部奉獻給了南化,而南化也給予了他豐厚的饋贈,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2009年,李伯雄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榮獲自治區優秀工會工作者;201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忠于職守奉獻自我
剛進南化時,正值青年的李伯雄也許不曾想過在這里譜寫他的勵志篇章,開拓他的人生疆土。但他成為南化人那一刻始,他就顯露了自身樸實的本性,忠于職守,兢兢業業,低調做人,踏實做事,任憑風雨,默默奉獻,做到了一位企業員工可以做到的極致。
35個春秋,一萬多個漫長的日子,李伯雄每天起早貪黑,堅持早上6點多就到車間檢查機器,做好生產的前期工作,等到廠里的員工上班,就能直接出產品了。來得早,回去晚,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比普通員工要多出幾個小時。李伯雄很少休假,春節,年三十休一下午吃個團圓飯,初一休一上午,下午就趕回廠做事;春節恰恰是化肥生產的旺季。另外就是清明節休一天,父母的生日各休半天。一年到頭,就休假三天,似乎讓人看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忙碌身影了。
李伯雄是個出勤又出力的人,心思都花在工作上,達到了忘我境界。用他自己的話講,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維修機器、檢查安全、技改攻堅、裝運化肥、跑銷售、搞衛生等,廠里需要他是什么角色他就是什么角色,身先士卒,帶頭奉獻,任勞任怨,就是一匹活生生而結實的老黃牛。
李伯雄的堅持,既耐住了繁雜的日常瑣碎,也頂住了不少驚心動魄的風浪。
2015年8月,受14號臺風影響,南化的高壓供電線路電桿橫擔及高壓線被刮斷,造成突然停電。若等供電局員工前來維修,至少要三天后才能恢復供電。為了南化的利益,李伯雄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可能被臺風刮倒跌落的危險,和兩名電工爬上高壓電桿進行搶修,從當天下午三點半一直奮戰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多,終于完成搶修任務,化肥廠恢復正常供電和生產。
幾十年走過來,李伯雄已經習慣了,習慣了以廠為家、以企業為大本營,默默地抒寫樂于奉獻的“長篇日記”。毛主席說過,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李伯雄在南化一呆就是幾十年,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笑著應答,其實也沒什么,就做一行專一行,做著你樂意做的事,堅持下去,獲得領導和員工的認可,就覺得快樂。還有,對這南化有很深的感情,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從電工、班長、技改主任慢慢做到常務副廠長、工會主席,和南化一起成長、成熟,對這里的人和物都有了感情,舍不得離開。
勤學苦練執著革新
李伯雄原來只是一名機電的“門外漢”,靠興趣和勤學,逐漸成為南化有名的技工,成為技改的帶頭人。他明白業專于精,工作之余自覺學習、鉆研技術,遇到的技術故障和難題,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他善于學以致用,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1983年,李伯雄進南化的第三年,當時供電很不正常,晚上經常停電,嚴重影響生產。廠里自己發電,供電來了又不知道,造成浪費。李伯雄也沒吭聲,偷偷鉆研,用兩年時間研發出“電源啟動轉換開關”。不但為企業節省成本,還證實基層員工鉆研的重要性,科技創新就來源于實踐與不停地摸索。
1999年,李伯雄又取得一項較大的科研成果。當時,南化原來的硫酸生產線只燒硫鐵礦,硫鐵礦供應不上,就得停產。李伯雄參與技改革新,經過反復鉆研、摸索,將原先一轉一吸工藝流程改為二轉二吸,將硫鐵礦焙燒爐和鋅精礦焙燒爐同時使用一個凈化、轉化、干燥、吸收系統冶煉制硫酸,相關設備也由他帶領機電車間機修班員工制作和安裝。這項技改的成功運行,使南化每日硫酸產量提高60噸,年增效益70多萬元。
李伯雄的技改點子多來自于日常的細心觀察和發現。硫鐵礦經過焙燒、脫硫制酸后,排出大量礦渣,原來當做廢渣填埋。經鉆研,李伯雄發現礦渣中含有大量鐵成份,向領導提出建議,對硫酸生產工藝進行技改。他帶領團隊參與設計,制作、安裝了廢硫鐵礦渣回收鐵粉設備,把礦渣回收處理,變廢為寶,制成一種新產品推向市場,產品供不應求;按每年排放廢硫鐵礦渣2.5萬噸計,就創造效益500多萬元。
2007年,因原復混肥料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單一,李伯雄向廠領導提出技改建議,采用蒸汽轉鼓造粒新技術生產復混肥,可生產高、中、低濃度復混肥,品種有水稻、甘蔗、桉樹、瓜果、木薯、桑樹等專用肥及有機—無機速溶復混肥,質量優良,顆粒均勻,產品暢銷廣西區內外,甚至遠銷越南等地,每年為南化創造效益達300萬元以上。
身先士卒致力安全
化工企業屬于高危行業,李伯雄深知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保證員工的人身安全與健康,企業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南化的員工都說,李伯雄的心很細,發絲一般大小的安全隱患也逃不過他的“法眼”;李伯雄的心又很寬廣,寬廣得裝下了全廠幾百人的生命安全。
李伯雄介紹,南化有自己的安全防范措施,有系統完整的安全生產制度,并由領導帶頭,身先士卒把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南化大大小小的會議,都會強調安全生產,警醒員工安全第一。定期舉行安全生產宣傳活動,讓安全理念扎根在員工的腦里心里。
在作業期間,李伯雄注重抓安全的細節事項,嚴格督促員工做好安全工作,堅持安全檢查,每日一次巡檢,每周進行一次大檢查,查出隱患,及時整改。在維修機器時,堅持掛牌警示(警醒員工正在維修設備,不可亂動開關),堅持兩三人作業,避免觸電或危及員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南化還執行獎罰制度,因疏忽造成安全問題的要進行處罰,扣罰獎金。
用細心換安全,用耐心換平安,用誠心換支持,用真心換發展,幾十年,南化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李伯雄的認真和苦心,也得到了員工們的肯定。
舍小為大盡忠難孝
在南化,提到李伯雄,員工們都會舉起大拇指。他工作認真、扎實勤干,有責任,敢擔當;同時,他又是一個樸實厚道的人,有愛心,高品格。
2008年汶川地震,他帶頭捐了幾百元愛心款,還交納了特殊黨費200元,在他的帶頭下,全廠員工共捐款13188元,黨員交納特殊黨費5266元。玉樹地震,他又帶頭捐款,全廠員工又捐了一萬多元。幾年前,橋圩鎮興華村的一位婦女為救治患白血病的女兒找到李伯雄,他很受感觸,發動員工捐款近2萬元。平時,他關愛員工,為困難員工排憂解難,資助特困工友。
那,在李伯雄家人的眼里,他又是怎么的一個人?
李伯雄的妻子笑著搖頭,說:“他呀,整個身心都用在這個廠了,不管刮風下雨,早上6點起床,6點半到車間,晚上8點多才回來。要是遇到裝車,他和工人一起裝完車才回家吃飯,有時回來,累得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有時,我熱好飯菜捧出來又不見他,肯定是又接到緊急任務,趕回廠里了。唉,這么多年,都習慣了。”李伯雄上有兩個姐姐,下三個弟弟妹妹,母親86歲,父親91歲,他很少得空回家看老人。有的親人很難理解,說他比總理還要忙。
2013年,端午節前一天,李伯雄的堂弟拿粽子給李伯雄的母親,發現老人不大正常,用力拍打自己的頭,急忙打電話給他。李伯雄很為難,但還是忙完手頭上事,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才請假趕回家。原來老人患了腦梗塞,李伯雄聯系其他家人,合力把母親送到市人民醫院救治。老人住院近一個月,他也沒能去照料一天半天。母親出院后,李伯雄叫母親來廠里住,可老人又不愿意。最終,他又讓老人失望了。自古忠孝難兩全,沒能好好盡孝,沒能照顧和家人,無疑是李伯雄最大的遺憾和內心最深的痛。
采訪行將結束時,南化辦公室的吳主任告訴我們一個“秘密”:其他幾位領導也和李伯雄一樣,以身作則,帶頭做臟活累活,使南化成為廣西唯一屹立不倒的鄉鎮集體企業!
我們似乎也理解了,在艱難的選擇面前,李伯雄忍痛舍小家為大家、用無私唱響奉獻主旋律的緣由:服務大眾。還記得年少時,騎單車、摩托車或趕牛車馬車來拉化肥的農民,裝滿車后露出樸實的笑臉,再多的苦和累也值得了。
【訪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伯雄散文】相關文章:
鄰居李伯散文08-09
李賀的詩雄什么白09-23
訪春散文07-04
興伯散文12-16
送給李基雄的掌聲作文400字01-01
踏雪訪樹散文11-14
雪里訪梅的散文11-14
李泰伯改字原文及翻譯03-20
二伯經典散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