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咸雨紛飛時節散文
一直以來,對于雨有一種莫名的偏好。原因何在?似乎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反正,就是始終喜愛有加。尤其是“5.12”特大地震發生后,更是成為筆者情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調劑品。
今年春節后,開始構思撰寫一篇有關雨的體會文章。由于種種因素,遲遲不能完稿。總覺得沒有進入雨之意境中去,甚至還有些平淡、乏味。或許是自己天生欠缺浪漫情懷的緣故吧,拜讀過不少描繪雨景的名篇大作:謝冰瑩的《雨港基隆》、墨人的《雨后溪頭》、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林玲的《依然是雨》、劉湛秋的《雨的四季》等等,仍然萌動不了靈感。直到“5.12”特大地震的突如其來,哀傷之余,對雨頓生新的領悟;痛定思痛,逐漸有點“才思泉涌”了……
那是一段終身不忘的日日夜夜。作為政法干警,筆者迅即奔赴重災區救援和應急。搶險和疏散、安置受災群眾的初始階段,日頭高照的晴天并不顯得悶熱異常,倒是斷斷續續的淫雨霏霏,徒增工作的難度。特別是再伴隨著頻繁的余震,泥石流、山體塌方接踵而至,生命的通道被嚴重阻塞。
在筆者曾經戰斗過的、位于城區的一處救助站里,死里逃生的受災群眾“狼狽不堪”地冒雨涌來。不久,開始有各種型號的車輛,將大量的其他受災群眾陸續運至。永遠銘記那個下著瓢潑大雨的黃昏,天空黯淡得好像要墜下來一般,往常運輸貨物的卡車,滿載著各地受災群眾“魚貫而入”。其中,無數輛運煤的大貨車,因為廂體高于常人,乍看仿佛容量小,實際上,每輛都密密麻麻地蜷縮著百余名受災群眾。在濕滑無比的狀況下,我們只能在引擎蓋上站兩人,車底站四人,將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攙扶下來。
渾身淋透的受災群眾,同樣“體無完膚”的救助人員,如同在上演一出“接鼓傳花”的情景劇。受災群眾個個愁容滿面、驚魂未定,多數都不同程度地受過傷,有的根本來不及作簡單的包扎,有的甚至在路途中便停止了呼吸。筆者和同事們的手臂在機械地上下活動著,顧不上制服被磨蹭得污漬斑斑。終于安全了的受災群眾,女人們嚎啕痛哭,男人們泣不成聲,我們救助人員懷抱中的孩子則久久不肯撒手……
觸景傷情,讓人難以自制。然而,再多安慰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如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里所說的那樣,“站在痛苦之外規勸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強忍悲痛、保持體力,讓幸存者有個臨時的家才是最現實的啊!那個時候,雨和我們一樣,依舊沒有停歇,只是隱約地感到,它順著自己臉頰流入嘴里的味道變得咸極了。
夜幕降臨,伴著狂風驟起,雨卻越來越大、勢如傾盆。我們濕透的衣褲被體溫烘干,又濕透,再被體溫烘干……循環往復。由腳手架與防水蓬布等材料倉促搭建的救助站,偌大而簡陋,成百上千的受災群眾就蟻聚于斯。好歹有個遮風避雨的窩了,他們相互之間緊緊地依偎著,即便是能夠擠出稍微干爽的空地,都是讓給老人和孩子們躺會兒。我們唯一的棲息場所——警車在馬不停蹄地送重傷(病)號去醫院,同事們根本無法、也不愿輪換休息,一邊四處為受災群眾搜集干糧、飲料和衣被,一邊耐心地解釋:當前的主要精力是搶救生命,眼下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望著饑寒交迫、黑壓壓一片的受災群眾,特別是嗷嗷待哺的嬰兒,筆者心如刀絞。口干舌燥之際,再次感到解渴的雨水淌到嘴角,愈來愈咸了。
終于,香噴噴的飯菜被源源不斷地送來,且一直持續到深夜。雨還是沒有停下來的跡象,筆者只好站在飯菜分發點的空隙處,輪換著酸痛、麻木的雙臂,為排成長龍的受災群眾撐傘。同大鍋(桶)里的熱氣騰騰形成強烈反差,夏夜的習習涼意,竟然會變得如此寒冷刺骨,這是生平從未體驗過的。在凄厲的風雨之中,衣衫襤褸的受災群眾,哆哆嗦嗦、蹣跚而行。近距離地經過筆者的傘下,透過昏暗的燈光,仍然可以清晰看到他們的淚眼婆娑。剎那間,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已經奪眶而出。在傘的掩蓋下,淚流滿面的感覺是那么分明!彼時彼刻,恍然頓悟先前的“咸雨”,原來是自己悄無聲息的淚雨啊……
打那以來,紛飛的“咸雨”便長存于心,形成了特殊的烙印。
從不否認自己的剛毅氣質,亦承認是個偏重感性的人,成年后卻極少掉淚。加之工作性質的關系,不善于用眼淚來表達感情。“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實際上,流流淚又何妨?偶爾的宣泄無傷大雅、不丟面子。何況,生活中本來就不光有喜悅,還有許多值得我們以淚相向的東西。
“酸甜苦辣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國藩的這段話,是筆者后來經常回味那段“咸雨”紛飛時節的最大感觸。感恩生活!感恩生活讓自己所體會到的一切!
【咸雨紛飛時節散文】相關文章:
夜雨紛飛散文05-02
祁東咸酸散文04-25
梅雨時節散文06-12
林清玄散文:咸也好,淡也好05-25
桂花飄香的時節散文12-03
落雨時節現代散文05-04
雙搶時節走筆的經典散文05-11
三月的心情,很咸也很淡散文05-06
槐花香飄時節散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