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口散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村口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村口,是鄉村的門。出門,出村口,是遠行,多少有情人在村口難舍難分,多少赤子在村口久久不愿啟程。進門,進村口,是回家,是葉落歸根,多少漂泊歸來的游子幸福得淚水滾滾。
村口散文 篇1
村口,也是村莊的眼睛。每每路過一個個村莊,我總是很好奇,喜歡使勁朝村里看。看見一個個村口,就好像看見了一個個村莊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村口是村莊的眼睛,也是村莊的心靈。有的村口干凈清爽,古木參天,一年四季花木蔥蘢美麗,看著就精神,我知道,這樣的村莊很有精神,境界高,村里有好男人,也有好女人。有的村口荒涼、臟亂,沒有樹木花草,滿路牛屎馬糞,我知道,這樣的村里很少有勤儉持家之人,卻多懶漢,多懶婆娘。
兒時,我們一條沙溪河邊的十幾個村莊,一條古驛道邊的十幾個村莊,人氣都很旺,村里村外,白天晚上都很熱鬧。特別是秋收以后,村里充滿了踏實和喜氣,老人們就喜歡聚集在村口說豐年,說收成,說要進城賣多少糧食,要進城買多少農具和家什,小孩子們,也喜歡聚集在村口高高的稻草垛群里,捉迷藏,嬉戲。村口,留下了我們小孩子無數打打鬧鬧、歡歡快快的身影,也留下了老人們無數的一邊抽草煙鍋、一邊話桑麻的身影。
多少游子,在外顛簸漂泊,常常想起老家的村口。那時候,他們心里熱乎乎的,也酸溜溜的,飽含著熱淚。
我童年時,外婆總是經常喜歡站在村口,順著村路向遠處望,望到路轉彎、望不見處,巴望著母親和我回村去看她。現在,外婆早已不在,外婆的村莊,已經被城市掩埋,母親也早已白發蒼蒼,每當一回到村口,看見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又在像當年的老外婆一樣,在村口張望,我就感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心里百感交集。我不敢回想,三十多年前,滿頭美麗秀發的母親,在村口出出進進的身影。當年,年青的母親,多么像村口玉米地里那一株株葉條子青翠欲滴、身子亭亭玉立的`茁壯玉米啊!當年,年青的母親,多么像村口那一竿竿婀娜多姿苗苗條條的翠竹啊!
當然,今天,很多村口干干凈凈,卻冷冷清清,因為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了,村莊成了空巢,村口望不見年輕女子和漢子的身影。老人們打掃干凈村路,打掃干凈村口,其實也是期盼著孩子們回家。
鄉村人一出生,就與村口發生了聯系。再大的村寨,只要是村口路上倒出了一堆驕傲的雞蛋殼,村人們就知道,村里有女人生娃娃、坐月子了。雞蛋殼,驕傲地宣告了一個鄉村新生命的誕生。在村口路上倒雞蛋殼,是古風古俗,也是村里人家的炫耀,也是村里女人的驕傲。特別是生了男孩,家里添了男孩,對于農家來說,就是有了希望,有了興旺家族、改變家族命運、光宗耀祖的希望,對于一個鄉村女人來說,就是大功。男孩,對于改變家族命運,對于光宗耀祖來說,很重要,對于傳宗接代、延續香火來說,更重要。坐月子的女人,要大補營養,大補氣血,紅糖、甜糯米白酒煮荷包蛋,補氣血。生小孩,氣血兩虧。甘蔗熬的紅糖,補血,糯米焐釀的甜白酒、甜酒釀,催奶水乳汁。坐月子的女人,得天天吃紅糖煮荷包蛋,要吃完了幾百個土雞蛋,吃完一堆,家里就用畚箕把雞蛋殼端到村口,正正的倒在村路中央,讓千人踩,萬人踏。據說,這樣子經過路人反復踩踏,小孩才能健康成長,才好養大。
童年時候,我最喜歡吃的美食,就是甜白酒煮紅糖和土雞蛋,也就是俗稱的紅糖煮荷包蛋。但是,那時候鄉間很貧窮,除了坐月子的女人,什么人家會吃得起紅糖煮荷包蛋呢?于是,我就盼望村里人家、親戚家有女人坐月子,盼望跟著母親去送雞酒,就是送月米酒,趁機混一小碗紅糖、甜白酒煮雞蛋吃。有女兒坐月子,鄉間再窮的人家,都要焐釀幾大罐子甜白酒,用腌制腌菜的大陶罐,焐釀幾大罐甜白酒。到了娘家人組織去給女兒送月米酒的那一天,娘家人組織起親戚宗族里的婦女和孩子們,用扁擔挑起一個個陶罐,紅紅的大罐子,挑起一罐罐甜白酒、一籮籮紅糖和一只只健壯的小母雞,一路走過村村寨寨,散播著酒香和幸福快樂,走向坐月子的女兒出嫁的村莊。
所以,童年時,每當看到村口路中央倒了一堆雞蛋殼,我就會盼望著能夠吃到一小碗紅糖、甜白酒煮雞蛋,但是那時候這樣的機會不多。即便好不容易有機會吃到了,但是碗總是又很小。那時候鄉間人家都很貧窮,紅糖、甜白酒和雞蛋,都很稀罕,誰家舍得用大碗給親朋好友們煮紅糖雞蛋呢?現在,每當看到村口路中央倒了一堆雞蛋殼,我總是會想起我們貧窮艱難、卻也不乏美好回憶的童年。每當經過一個個村口,我都盼望著看見一堆驕傲的幸福的雞蛋殼。
鄉村人,生下來第二天早上,裹著襁褓,就得由父母親抱著,早早到村口去等著拜繼老干爹,就是認第一個路過村口的男人、在村口遇到的第一個男人做干爹。村里人認為,一個小孩,只有拜繼了老干爹,有了依靠,才好養大,才不會短命。
我父母親結婚早,沒有學會村里的這些古禮古風俗,于是我沒有拜繼過老干爹,也就沒有經歷過躺在襁褓里、由父母親抱著在村口早早等著遇上干爹、拜繼干爹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很遺憾。
想到村口,我心里總是很溫暖,總是覺得村口好像站著我母親,有我母親的身影。每次回到村口,我總是很激動,很興奮,很幸福。每次離開村口,我總是很惆悵,戀戀不舍,總覺得身后有我母親不舍的目光。
村口散文 篇2
村口是村莊的大門,是村莊的出入口。
一個村莊就像一家人,進進出出走同一個大門,不像城市,門很多,人也就很雜。
每個村莊都有村口,都有明顯標記。比如小橋,古道,廟宇,大槐樹,古老的柏樹,等等。在這些上面都記載著這個村莊的歷史滄桑,也記載著人文變遷。
身心疲倦,回到家鄉,走到村口,看到綠樹掩映的小村子,炊煙升起,雞歇于塒,犬吠深巷,月上樹稍之時,猶如投入到了母親的懷抱,寵辱皆忘,心曠神怡,舒心許多,盡情沐浴在母親的溫情之中。
我們村子的村口,在村東頭,地勢高,整個村子就在村口的眼皮底下,村子就躺在一個坑坑里。所以當年生產隊長喊全村人上工,站在這里喊。誰家的東西丟了,罵街的女人,也會站在這里罵街。村里人去地里勞動,也要經過村口。外邊人進入村子,也要經過村口。
村口有一座廟宇,旁邊有一顆大柏樹,柏樹頂端當年懸掛著一個高音喇叭,每到傍晚和早晨時分,就會響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傳遍整個小村子。樹冠猶如寫字用的毛筆頭,會風水的人說,這是出文人的征兆,就像俗語說,墳上要有彎彎樹,后代才會出讀書人的一樣。柏樹下有一段裸露的巖石,平整,可以容納五六個人,罩在濃密的柏樹葉底下。平時被孩子們在上面溜著玩,顯得明溜溜,亮光光。
茶余飯后,農忙農閑時節,全村的老年人和年青人,都喜歡去那村口的柏樹下面,老年人抽著旱煙,講述他們的故事。年輕女人們則談論著街牌瓦肆間的軼聞趣事,小孩子們穿梭在這些人的中間,嬉戲逗著玩。一個個談笑風生,洋溢著笑臉,一直到深夜,才三三兩兩的離開,回到自己的家中,倒炕而臥。
記得小時候,看到父輩們從山外趕集歸來,路過村口,回到家中,有說不完的新鮮話題,講不完的山外故事,我們圍在旁邊,認真的聽著,覺得山外是那樣廣闊,想象著山外的世界。看到經過村口,手拿撥浪鼓的貨郎客,邊走邊搖,口里在不停喊:“賣針換花線。”這時遲那時快,早早的就在貨郎客身后跟上一串串孩子們,很高興為貨郎客拉狗,引路,覺得是那樣自豪。
那時,一群屁顛的孩子們,喜歡在村口的柏樹底下,聽那些姑娘們彈“口弦”,享受那種當時不是很懂姑娘們內心情感的絲絲樂音,從這里慢慢傳出。聽著她們彈奏著優美的曲子,好聽!看到她們嫻熟的手勢,陶醉其中。
有一次,和幾個小孩子,在村口玩耍,我用廢舊的土胚瓦片用石刀雕刻神像,別的伙伴蹴在旁邊看著,很仔細,很認真。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對我的雕刻藝術很羨慕。可是他們就是不會雕,蠻有道理的說我爸是大木匠,兒子肯定會這手藝。他們就會變換另外一種玩的花樣,把瓦片用石頭砸的很小,并且在那柏樹下的石板上不停的打磨,然后繼續這樣加工,一直加工到五至七個,開始來玩。這種玩法,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稱作“抓子”。玩時幾個小伙伴蹲坐在地上,找一塊平整的地方,一個一個輪流抓,就像現在的打游戲過關一樣,一關過了,繼續下一關,如果沒過,接著下一個人開始。就這樣,一直到最后,誰最后過完,就遭前面過完關的伙伴用手在臉上彈預定的次數。這種玩法的花樣還挺多的,像移子,蓋碗,串聯,挖子,扣子,蹲子……玩起來很投入,以致父母喊著回家吃飯都不會答理,此時難免遭受父母找到跟前,用細棍趕回家。
至今記憶最深的一次,我們幾個小伙伴在村口的柏樹下玩,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個伙伴的眼睛充血了,紅紅的,血好像就要流出來。挺嚇死人的,伙伴們都在申明,與自己無關,我也是。確實我也不知道。那受傷的伙伴回家,說是自己弄的,將會遭父母謾罵。如果說是別人,可以免罵。因此回到家,給他父母說是我耍棍時,掃在他眼上,把眼睛弄成那樣的。他的父母生氣之下,找到我家,連鬧帶罵,鬧騰的我們家不得安寧。父母就背起那個孩子,經過村口,去鄰村的赤腳醫生處看醫生去了。此時的我,看到這一場景,早就嚇的魂飛膽破了,心想這次創下的天大的禍,看到他們去看大夫,我也就偷偷的跑了。
父母們背著那孩子看大夫回來,安頓好,留在我們家,給醫治。這時才松一口氣,準備問我是什么原因時,找我,我在哪?不見了,父母們開始在整個村子找我。一直找到后半夜,才在一家人的草房里,找見了,此時我已熟睡,沒發現他們。父母把我背回家,也沒罵我,沒打我。一家人才開始做飯,炕上還睡著那個眼受傷的病人。依稀記得,那個孩子,在我家一直住著眼睛好了才和他家父母說和,送回家。我當時想,父母咋那樣軟弱。現在回想起來,才明白,那是論階級,論成分的年代,父親的成分不好,誰都可以出來指著父親罵東罵西,誰都可以出來找茬動真格打父親。我的童年基本上就在這種扭曲的環境中度過,沒有一天是陽光的,至今憶起這些,無限酸辛涌上心頭。
上學年齡到了,穿上娘做的布鞋,挎上娘親手縫制的`花書包,裝上娘給我做的火燒饃,從村口出去,開始上學,倒是在學校里學習還好,字也寫的好,每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傍晚,也是娘在村口,久久站立,翹首,盼著兒放學歸來。娘一再叮嚀:“不要和別的孩子在一起,他們的父母欺負你爹,小孩子們會欺負你。別人家的孩子先走,你最后走,等你放學,我接你。記著,孩子,一定聽話!”
后來,在外讀書,多年沒有回到過家鄉了,但夢里依然清晰記得,娘站在村口,盼兒歸來的眼神,和那高興的心情。忙的東一把,西一把,從那無主的忙乎中,讀著富有詩意的表情和動作,就像品嘗著千年佳釀,一直醉到我的心窩。
如今,在外工作,回想起家鄉,總有一個身影,久久佇立在村口,望著兒的方向。很希望回到家鄉,站在村口,聞聞從那里飄來的泥土芬芳。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只要憶起故鄉,就會想起那余溫尚存的村口,它是溫暖的驛站。有的人從村口出去,回來時帶著復雜的心情;有的人從村口出去,再也沒回來。
村口是沉淀記憶,滋生牽掛,放飛企盼的地方,是守望幸福的地方,是一生一世不會忘卻的地方。
我愛村口,也愛家鄉,那里守候著我的爹娘。
村口散文 篇3
初冬,太陽下山也較以前早了些,斜陽里,嶙峋的山石在謝了頂的山脊上,更顯得突兀灰暗,盤旋著的飛鳥,在落盡葉子的林子上空搜尋著可棲的寒枝,凜冽的晚風裹攜著凄迷的寒意侵潤著每一個角落,雪兒腦后那兩綹隨便扎起的頭發也被凌亂,此刻,她站在村口,立在風中,滿懷期盼地眺望著,看那出山的小道,進山的路。
豫西北莽莽的群山,大多是貧瘠的,山腰中分布著零散的村落,或幾戶一村,或十幾戶一莊,人家也不稠密,加之近年來打工外出的增多,冷清似乎成了山村的主旋律,雪兒一家就住在這樣的村子里。
山高路險的緣故,雪兒都六歲了,還沒有上幼兒園。村口的老槐樹下,是留守村民聚集的場所,也是她常玩的地方,不多的玩伴成就了她的寂寞,常常坐在石臺上發愣,用胳膊作支撐,一雙小手緊托下巴,儼然愁思無限,更多的時候是用期盼的眼神,看那進村的小道,看那出山的路。 一開始,有人會問:“雪兒,你看什么呀”!雪兒會很自然的回答:“在這里等爸爸呀,媽媽說爸爸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打工,要很久很久才能回來,天冷了,外面做不了工啦,我想爸爸也該回來了,我等等他!”大人們聽了,也不作問,也不回答,多是嗯嗯幾聲敷衍。
原來幾個月前,雪兒的爸爸在一工地不幸身亡,那段日子里,雪兒被寄養在親戚家,怕她過早的承受失父的打擊,不得不瞞去實情,對她撒了個大謊!她的媽媽卻忍受著不宜言表的.喪夫之痛!村里人自然心照不宣的對雪兒守著這個秘密。
到了小雪節氣,豫北是會飄雪的,陰沉的空域下,山似乎增加了海撥,與天無限的接近,呼嘯的山風夾帶的幾片雪花,飄向山坡、飄向村莊。天氣的突變,雪兒被媽媽帶離了村口,她一百個不情愿啊,因為這里凝結著她如夢的期盼。
失望地回到家中,依在媽媽的懷中撒嬌,追問爸爸的歸期,把對爸爸的思念化作了嚶嚶啼哭,這極具穿透力的哭聲,就象一把利刃錐刺著媽媽的心。面對雪兒的追問,媽媽也似乎用盡了塘塞的理由。“媽媽!很遠很遠有多遠呀!,爸爸是不是該回來啦!”媽媽眼里閃著淚光很久沒有回答,雪兒看著媽媽不悅的樣子,又說:“媽媽,每當我問爸爸的時候,你老是像在哭,怎么了呀!”“媽媽的眼被灰塵迷了,過一會就好了!”“我給你吹吹,你得告訴我爸爸什么時候能回來!”雪兒的童真讓媽媽感到欣慰,也令她無奈,隨口說了句:“乖孩子,你爸會回來的,下了雪……”。媽媽意識不能再向下說了,雪兒卻似乎領悟了什么,急忙從媽媽懷中掙脫,瘋也似地迎著飛舞的雪片跑向村口,去看那進山的小道。
雪大了起來,一會兒光景,山白了坡,林子添滿了瓊枝,雪兒那兩綹隨便扎起的頭發也結起了冰花,村口也極速地融入了這混然的白色,上山的小道也消失于無形。 天漸漸暗了,忽然,山腳下的一個黑點在向上移動,越來越近,越來越大,雪兒瞪大了雙眼,心跳似乎是在隨著雪花起舞,朦朧中,仿佛看到了曲折山道上,爸爸蹣跚的步履,沉重的包裹里,有帶給家人的禮物,還有給她買的新書包…… 漸漸接近的黑影,終于到了雪兒的跟前,然而,雪兒并沒有激動起來,原來是宇兒的爸爸,也是歸鄉的打工者。
天黑了下來, 雪仍在飄,飄得讓雪兒分不清了路和坡,呼嘯的山風一刻也不肯停止,媽媽尋找女兒的呼喊被堙滅、被吹散,只有那一抹期盼仍堅持著與村口為伴……
村口散文 篇4
從遠處看老家的村莊,儼然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這個豫南鄉村極其普通的小村落,年代久遠的樹并不多,只有村口那兩棵蒼老的柿樹,著實讓我想到了這個村落繁衍生息的滄桑歷史。
據村里老人們講,這兩棵柿樹是村落剛形成時劉姓兄弟兩人栽種的,樹齡最少也有一百多年了。兩棵柿樹也像兩位弟兄一樣相視而立,中間是通往村子的主路,兩側是全村人收獲莊稼的曬場,因此她就成了我們村莊最有名的標志。
這兩棵柿樹是小伙伴們兒時的樂園。每到周末假期,小伙伴們就放下書包,歡呼雀躍地聚集到樹下。有的像猴子一樣爬到樹上,在粗大的樹枝間穿來穿去;有的在樹下用樹枝挖上小坑,用掉落的柿子玩游戲;多數的.孩子是以柿樹為據點,在周圍的曬場里嬉戲打鬧。記憶深處,小伙伴們用柿花做成的腕鐲項鏈,用柿娃娃串成的青色佛珠,還有那一個個青柿棋子彈丸……著實讓我們體味到了童年時光的無盡歡樂。
每到莊稼收獲的季節,全村男女老幼都會集聚于柿樹兩側的曬場里,冒著酷熱大干一場。這時候,老柿樹彎彎曲曲的枝干,托著那碩大濃密的樹葉,像老嫗彎腰一樣向四周張開綠色的巨傘,煞是陰涼。此時,勞累的爺叔大伯們便席地坐在樹下,天南海北地談論著一年的收成與生計。
深秋的陽光下,老柿樹的葉子經霜歷雨后,變得愈加赤紅了。這時,從遠處望去,只見樸素的村落襯托著蒼勁莊重的老樹,柿葉婆娑,灼灼欲然。尤其是在霞光四射的傍晚,枝頭掛滿了一只只碩大的紅柿子,你擁我擠地爭相露出臉來,像一盞盞小燈籠映出紅光,真如童話一般的美麗。輕輕的秋風中搖曳著紅透锃亮的柿子,誘惑著孩子們沒來得及走到樹下,就早已口舌生津了。
老柿樹像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一直屹立于村口,慈祥地觀望著村里的鄉親們進進出出,關注著誰家增添人丁,婚喪嫁娶,求學中榜。每當村里有老人仙逝時,全村人都要在老柿樹下為逝者舉行追憶儀式,對晚輩們進行孝道忠信教育。每逢春節返鄉,像我這樣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老遠望到村口的老柿樹時,而樹下早已不見了祖輩們熟悉的身影,在倍感親切的同時,心里不禁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
前些日子,西邊那棵老柿樹的主枝遭雷劈斷裂,東邊的那棵樹干也已見頹像。令人欣慰的是,她們依然都能在側枝上綻出了片片新綠,鮮鮮的、嫩嫩的,傲然屹立于村口,透出生命之頑強。老柿樹年歲多少,已無從考證。可在鄉親們心目中,這兩棵上了年歲的老柿樹總能給這個村落特別的庇護和依靠,總能讓我們這些走出村莊的游子們體會到故土給予的平和與踏實。
時光荏苒。昔日的小伙伴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帶著童年殘存的記憶陸陸續續離開了老家,離開了朝夕相伴的柿子樹。這些年,移居城市的我也與故鄉漸行漸遠,城市的喧鬧時常讓人感到迷茫與困惑,每每夢中想起村口老柿樹下灑落的月光,我總會在點點安慰和鼓舞里甜蜜地笑醒。我深刻地體會到,只要自己的靈魂貼近家鄉的老柿樹,貼近故鄉的一草一木,就會在艱難行進中獲取不竭的精神動力。
村口的老柿樹,你是我真正守候著的最后的精神領地!
村口散文 篇5
現在村子里,很難再找到有明顯歷史傳承的古跡和古老的舊式建筑了,唯一還帶有歲月痕跡的便是村口的烏桕樹。在地方志上查找地名時,也只剩下以此樹命名的地名了。
老家的村子,在皖南的丘陵地區的一個小山沖里,山不高,樹卻很多,什么皂角樹、黃栗樹,可由于濫砍濫伐,現在是很難見到了。但有一株樹齡在幾百年以上的烏桕樹,如果問具體有多少年,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但那足有一米多直徑粗大蒼老的樹桿,和歷經歲月的磨礪的年輪,卻印證了它經過的歲月,像一位滄桑的老人,無論是刮風下雨,蒼勁的樹干,婷婷的華蓋還是那般蓬蓬勃勃地向上生長著,始終忠實地守候在村口。村子里的紅白喜事,村落的興旺衰敗。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地故去,孩子們又一個個地長大成人。誰離開了家鄉,誰在外面發跡了,衣錦還鄉。誰家的`姑娘與小伙子在身邊談情說愛;進村出村的人流,它都看在眼里,始終以一種淡泊從容的姿態,面對著身邊的一切。每當春天來了,它巨大的枝椏,也煥發了青春,慢慢地就變得郁郁蔥蔥。夏天來了,那枝葉濃翠欲滴,像傘一般得撐起一方陰涼,引來村里的老人坐在樹底下,搖著大芭蕉扇閑談。孩子也在樹陰下做著各種游戲,抓石子,打紙牌。女人則在它身邊做針線活。秋天來了,它的枝葉先是黃了,過幾天又紅了,襯著藍天白云,分外醒目。那滿枝白花花的果子,看著就有一種豐收的景象。冬天來了,紅葉飄謝,它遒勁的枝干,像長劍般刺破寒風……
村口的烏桕樹,卻又像一位友善的伙伴,陪伴我們一道成長。記得我小時候,總喜歡爬上高高的枝椏,摘果子、掏鳥蛋、捉迷藏。站上它高高枝椏的枝叢密葉間,村里的房屋、人都在自己的腳下,一覽無余。看著家里煙囪里冒出的炊煙,有種特別溫馨的感覺。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里做了錯事,回到家里,看著母親慍怒的臉,嚇得我飯都沒敢吃,就爬到村口的烏桕樹粗大的枝椏密葉間藏起來了。到傍晚時分母親還沒見我回來,發動父親、哥哥們到處找,而我躲在樹上將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
記得有年,我入伍參軍離別故鄉的那天,我已經走出很遠,母親還站在村口的烏桕樹下,如一尊塑像,那棵高大的烏桕樹正迎風搖曳,不知不覺中,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近些年,外出工作或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里的后輩大都成了城市的移民。呆在村里的時間少了,但每到節日,仿佛都像候鳥一樣,每年都要相聚在這棵烏桕樹下,喝一口家鄉的水,飲一杯家鄉的米酒,故鄉泥土的氣息和濃濃的鄉情便在心中久久回蕩……
村口散文 篇6
老家村口的那片池塘,是我人生的永久記憶和兒時成長的美好樂園。記憶中的那片池塘,清清的湖水里流淌著無數的鄉情故事,漾漾的微波間跳動著不盡的人間歡樂。
記憶中的那片池塘,水下魚類繁多,湖面上鴨鵝成群,夾堤的楊柳參差互襯,滿塘的紅菱綠荷爭綺斗妍。要說“荷塘月色”亦詩亦畫,那么夕陽斜照下的這片水塘更是美奐絕倫。
那時的農村沒有自來水,沒有電風扇,因此每到暑季來臨,沿塘的樹蔭下總是坐滿著納涼的老少人群。水塘里自然少不了光腚的孩子,他們盡情的打鬧嬉戲,總惹得鴨飛魚跳眾生不安。特別到了傍晚時分,那池塘的四周很像現在的海濱浴場,全村的男女老少,姑娘媳婦各占領地。他們盡情的洗浴,盡情的歡笑,洗去的是汗臭,洗去的勞作后的疲勞。談笑中透著開心,透著快樂,透著農村人那份獨有的“粗野”和豪放,也透著莊戶人那特有的純樸和善良。
后來我工作了,盡管不能再像先前那樣盡情享受這份大自然的聵贈,但那永遠割不斷的鄉野情結總也不能讓我釋懷。每次回到家中最多光顧的除了父母的老宅就是村口的那片池塘。然而,年復一年的歲月洗禮加之環境生態的無數次巨變,這只伴我成長的搖籃,像哺育我成人的年邁父母一樣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原有的光華和神韻。漸漸的這片水塘里的水由多到少,由清變渾,由渾變污,直到最后干涸見底。一次次看在眼里,我的心在隱隱作痛。
前年我退休了,自然在家的'機會就多起來,盡管美好的記憶變成了失望,我還是時常惦記她。令人沒想到的是近兩年這池塘的水也似乎漸漸的多了起來,尤其是雨季來臨更是清波漣漣,微漪漾漾,雖然沒有了青蓮紅荷,雖然沒有了魚蝦蟹類,但有水的地方就有風景,有水的地方就多有人去。
忽然有一天,池塘邊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并且不少人還用手指指點點的。我也好奇的順著他們的手指試圖尋找看點,和大伙一樣我依稀看得,在不太遙遠的水面上分明有幾個精靈在游弋晃動。它們時爾像黑色的閃電,輕巧地劃破水面,僅僅在身后留下一條很細很細的線;時爾像個幽靈潛入水底,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當它再次浮出水面的時候那可能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這些水鳥數量只有三四只,個頭都是斑鳩鳥大小,渾身黑羽,但誰也叫不出它的名字,誰也說不出它們的來路。
人們一直在津津樂道地猜測著,議論著。幾天后新的情況出現了,原來的那幾只成年水鳥一下子集體失蹤,再次出現在水塘里的卻是一老四幼,這樣人們的關注點自然集中到這四只幼鳥身上。這些幼鳥拇指大小,如果不是它們在母親前后左右不停的蠕動,誰也不相信它們是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它們實在太小了,小的讓人不敢相信,小的讓人頓生憐憫。
相對于理性,無知是可怕的,相對于無知,年幼無教的的無知更是讓人不可思議。幾天后的一個周末,幾個小學生模樣的孩子手里拿著磚頭,石塊正在圍著池塘四周追堵那幾個小不點,并且已經俘獲了兩只。其余的一大兩小正在驚恐不安的四處躲藏。可惜呀,只是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太短,它們還不具備水上水下周旋的能力,因此等待它們的…… 我厲聲喝退了他們,并且告訴他們這是作為一個現代小學生最不應該犯的嚴重錯誤。
劫后的水面很快的恢復了平靜,人們期待著這幾只水鳥盡快地從死亡威脅的陰影里走出來。但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那天以后人們再也沒有見到它們那靈動的身影。
它們走了,但誰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許它們這次去的才是自己該去的地方,那里的孩子懂得保護和尊重;也許它們這次去的還是自已不該去的地方,那里的孩子像這里的孩子一樣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村口散文 篇7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經過村口的中心廣場。每到廣場,我總要駐足環顧這陌生而新鮮的景觀。
這廣場是新建的,水泥鋪成的地面。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著旱冰和滑板,有幾個大媽在健身器材上做著運動,還有幾個毛頭小伙子爭搶著差點砸了小販售貨攤的籃球。其實最熱鬧的當數晚上。當夜幕降臨,這里球場的燈光大亮,場外仨一團兒倆一伙兒地嘮著閑磕,場內是三四十名穿著花花綠綠的婦女,她們伴著咚咚的鑼鼓,舞著紅綢,扭著秧歌,臉上洋溢著好日子的喜悅。這是新農村的一角,也是幸福新生活的展示。面對這空曠的廣場,我總會露出欣喜,然而,在瞬間掠過的欣喜過后,也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苦澀和一絲壓抑。真可謂滄海桑田,僅僅幾十年的樣子,腳下那灣曾經碧波蕩漾的清流,如今變成了水泥的廣場和一排排紅磚的瓦房。那水呢?那水呢!承載我兒時美好記憶的那灣碧水呢……
在兒時的記憶里,北國平原的景觀,除了那連綿無際的綠,就是那星羅棋布的水了。如果從空中俯瞰千里沃野,那分割的網格,就是縱橫的河流溝渠。可以說,在那個時候,無一溝渠不流波,無一坑塘不盈碧。
我們村里原來有六個大的坑塘,村口這個最大,大約占村里民居的五分之一。坑塘之間都有溝渠相連。以這個大塘為中心,北邊連著一個約有二百多米長五十多米寬的狹長水域,輾轉西流,構成了兩村的分界;向西,連著一條小河,彎向南轉,通連西灣,分出三支,伸向田野;向東,越過雙拱橋,由寬而窄,順流東行,蜿蜒蛇行,直通運河。可以說,我們的村莊是沉浸在綿延環繞的碧水之中。
就當時而言,沒有水的村莊,是不可想象的。在通向田野的公路上,兩邊的溝渠蕩漾著清流,水邊的楊柳張揚著茂密的綠蓋,參差的柳墩簇擁著野生的蓖麻,嘰嘰喳喳的鳥兒在綠枝間盤旋。收工后的鄉親們,來到村口,往往不著急著回家。他們摘掉頭上的毛巾,撣一撣滿身的塵土,坐在坑塘邊上,面對著西天的紅霞,抽上幾口旱煙,好不愜意。當抬頭看見頭頂的雁陣穿過白云,夏蟬嘹亮的歌聲再次響起的時候,他們磕去煙灰,一個猛子扎到水里,享受著水流的沐浴和清涼。
在兒時懵懂的記憶里,田野里似乎很少需要澆水,就是在雨水稀少的春天里,除了冬雪融化的浸潤,也總會有幾場蒙蒙的細雨灌溉著等待開犁的土地。村口的坑塘也是一個標志,那水面離橋拱的拱頂有不到二尺的距離,如果再低一點,肯定會有一場大雨來臨。當水面再升至橋拱的拱頂,就會有一段時間的晴朗天空。這也許就叫風調雨順吧。
其實,在過去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這連片的碧水還是大家游戲的樂園。夏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童,在烤爐一樣的烈日下,都會涌到附近的坑塘。他們或爬上岸邊的柳樹飛身來一個高空跳水,或潛入水下來一個龍宮迷藏;這邊一群水中嬉戲追逐,那邊一伙兒塘邊滑躍鉆江。到了冬天,坑塘里的水會凍成一尺多厚的冰,絕對不會出現踏冰落水的現象。這時的'孩子們有玩溜冰的,有玩冰上陀螺的,有玩冰上推車的,有玩冰上推圈的,可謂花樣繁多。到了夏秋時節,釣魚愛好者也會三三兩兩的分布于坑塘四面,他們斜躺在柳樹下,席地于坡岸邊,聽著收音機,睨著水中的浮漂,好不逍遙。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這水中也從未放過魚苗,這魚從何而來呢?記得當年有一群小伙子,釣魚還嫌不過癮,要用網去撒。他們找了兩個大的黑鐵油桶,綁上一塊門板,推到了坑塘里,一人撐篙,一人撒網,四周看熱鬧的人們,不時地給他們加油鼓勁。也就半個下午的功夫,他們就撒了兩百多斤魚,有鰱魚、鯽魚、鯉魚,最大的一條鯉魚有十八斤重。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才會有生命的律動。水是養育我們的乳汁。就是在大漠深處,有綠洲的地方也才會有都市,而綠洲是在水的浸潤中誕生的。所以,我看不見了家鄉的那一汪汪碧水,仿佛看到了那沃土的沙化,禾苗的枯萎,鳥兒的哀鳴和人們在無奈中拋棄的斷壁殘垣。
是什么原因使這灣灣碧水在人們的無意識之中慢慢消失的呢?我想起了過去村辦企業高墻后日夜宣泄的湍湍濁流,想起了當時村周圍那五六座三十多米高的巍巍煙筒,想起了道路兩旁砍伐殆盡的綠色楊柳,想起了使鳥蟬失聲的農藥污染。也許,也許是它們的肆虐,觸動了蒼龍可以忍受的底線,從而使他別此而去,翱翔遠方。
曾經寫過一首雜言詩,道出了我的感慨:
依稀門前塘,綠波伴蛙唱。岸柳蔽釣翁,銀鉤驚鳥翔。枕上甜甜夢,還是舊模樣。三十載,冬又夏,話滄桑。平疇處處綠,市井家家忙;鼓舞聲聲喚,笙歌繞紅墻。靜夜思,多高樓幾許,少清流蕩漾。添萬般愜意,留幾縷感傷。
【村口散文】相關文章:
村口的守望作文05-01
村口牌坊對聯01-26
村口的老楓樹優美作文01-28
農村口腔社會實踐報告12-01
初一應用文:村口的那棵大樹01-28
解決村口池塘污染的建議小學生作文10-12
村口那株白楊樹作文(通用34篇)05-13
村口疫情防控志愿者心得體會03-18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