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謠與鄉土散文
云水謠,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它地處福建南靖縣,離縣城有50余公里,也許是偏守閩南一隅,與外界有了天然的隔絕,這里就有了稀世稍有的風光。
云水謠周圍有山,青黛色的山脊,猶如靜臥的巨龍。這里的天空,是藍的,云就飄浮在山頭,天底下,則是縱橫的阡陌。
農耕文明依然在這里主導,放眼望去,雖是冬季,但田地里卻種植著各種水果與蔬菜,青青的百香果正掛在架起的藤蔓上張望,冬棗也在翠綠的葉子里閃著橙色的光,不遠處的甘蔗林也已成熟,葉子就象長劍一樣。
這個原名長教的地方,以土樓著稱,有吊腳樓、竹竿樓、府第式土樓等,土樓風景獨具,而以和貴樓和懷遠樓最為著名。為什么要建成土樓呢,我想大概應該是因為這里的主人簡氏,來自中原河南,為了躲避戰亂,或是因朝代更替,遷徙到這里,黃河兩岸的北方人,喜筑土屋,它冬暖夏涼,想必,土樓也是這個原因。
和貴樓地處梅林鎮珍山村,取以和為貴之意,由簡次屏公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神奇的是,它是建在沼澤地上的,在土樓天井的空地上,有節奏地蹦幾下,鵝卵石就會漣漪般的顫動,令人稱奇。
和貴樓天井,有兩口水井,一口清澈,可看到里面有魚兒在游(可防水里有人下毒),可飲用,另一口則渾濁不堪,這可能是在沼澤地打井時不同的構造所形成的.,這些土樓,大都時間久遠,和貴樓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現在還住著人,讓人不得不感嘆中華建筑藝術的偉大與神奇。
和貴樓是四方的,而懷遠樓則是雙環圓土樓,寓意是懷念遠方的親人,告誡子孫后代胸懷大志,更上層樓,它始建于清代1905年,為簡氏十六世簡新喜所建。懷遠樓最值得觀賞的,是抬梁式五鳳樓“詩禮堂”的“斯是室”, 兩邊柱子上的對聯很有意思,上聯是“斯堂詎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下聯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課兒孫”,在上廳,又有對聯“書為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在外門樓,也有一副聯“讀書教子紹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橫批是“詩禮堂”,體現了中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涵,證明簡氏家族,確實來自北方中原。
土樓為什么是方和圓?它應該來源于漢族文化“天圓地方”的陰陽學說,或推演于先天八卦,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遂成天地萬物,另外,圓形建筑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采光好,沒有死角。
縱橫其間的云水謠古棧道是由清一色的鵝卵石鋪成的,有十余公里長,分布著十三棵百年、千年古榕,其中一棵最古老的榕樹,樹冠覆蓋近2千平方米,樹丫長達30多米,樹干底端,需十幾人才能合抱。榕樹是這里獨特的景觀,長長的須,見證著時光的匆匆,年華的流逝。
水車,也算是云水謠風景組合的一個亮點部分,有些古老而不知年代的水車,立在水岸,墨色的身影倒映在河水里,襯托著岸上曾經和現在的繁華——百年老街,各色酒吧、茶樓、農莊、旅社、店鋪……這里曾是愛情片《云水謠》等電影的拍攝取景地。
漫長的溪流,嘩嘩地流淌著,到了下游,它們漫過巖石,匯成了小河,河道上,豎著圓圓的石墩,一直到對岸,可供游人一步步踩著走過去,這里也有橫跨兩岸的石橋,站在石橋上順著河流眺望,可以看到清亮的河水里,閃爍著的銀光,以及遠處日漸蒼茫的山,天地之間,一派祥和的氣象。
從懷遠樓返回景區出發地的路上,大概下午二三點的光景,但卻看到在明媚的陽光下,月亮竟然掛在天空,此時此刻,日月同輝,讓人浮想聯翩。
云水謠古鎮,也是漳州有名的僑鄉。簡氏人從第四世(明宣德年間)至十六世,陸續外遷,他們到南洋的緬甸、新加坡、印尼、泰國,及臺灣、香港等地謀生、發展,每年都有很多后裔不遠千里,回故鄉尋根謁祖。只為,他們是炎黃子孫;只為,人終歸要“葉落歸根“;只為,他們共有一個家,那就是祖國。
云水謠一日,深感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以及源遠流長,一部云水謠的歷史,其實是一部中國鄉土歷史,一部鄉土輾轉回歸的歷史,無論是以前的闖關東,還是下南洋,這種濃重的鄉土文化都深深植根于華夏兒女的血脈,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將故鄉的文明,懸系在心頭,一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云水謠與鄉土散文】相關文章:
云水謠經典散文06-27
云水之上謠謠清歌散文06-18
云水謠古鎮游記散文11-03
云水謠里賞云水抒情散文11-15
相約云水謠散文詩06-15
精選詩歌:云水謠12-01
云水謠-詩歌欣賞04-20
美麗的云水謠作文06-27
云水謠游玩作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