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朗讀共襄真情散文
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朗讀者》,董卿感悟說,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我喜歡朗讀,而我更喜歡朗讀者背后的故事或者故事中的人或事,如果用三個詞總結我的15年朗讀經歷,那就是傾聽,感染,傳播。
從小看著父輩們耕耘在礦山,自己又工作在礦山的我來說,對煤礦有著別樣的感情。我喜歡在寫稿前與礦工師傅交流,從他們開始拘謹到侃侃而談,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我知道,傾聽是給他們最大的尊重,所以我才能有第一手真實的材料,這些真情實感和現場畫面在演講稿中變成我個人的真情流露,行云流水般娓娓道來。我從不刻意背稿,往往經過了一次次修改和體味后,自然就爛熟于心了。記得十年前我采訪一名班組長,我根本不用絞盡腦汁想著提問什么,因為他一上來就大談特談班組管理經驗,如何關心職工等等,可我聽得卻并不興奮,最后我問他一句:“在工作中你受過傷嗎?是你的責任嗎?”這句話先讓他一蒙,繼而不安,最后眼神變成疑問,好似問我,你不是來提取正面材料寫成演講稿激勵大家的嗎?這個還要說。我讀得出來,因為我父親也曾經是一名班組長,聽他講過一些工作中的事情,于是給了他一個肯定的表情,這時,他才道出了最不愿提起的一次幸免事故,好在他吸取教訓,勤學苦練,終究成長為一名班組長,并帶出了多名徒弟。我想說,傾聽不是寡淡無味,更不能避重就輕,力求真實是一種責任,做客朗讀者的嘉賓雖只是呈現作者原文,可哪一位不是經過考究、查閱資料等方法,力求還原真實情境。
感染自不必說。中國唯一一位艾滋病兒童學校校長站在那里不說話,臺下就有好多人想哭,這是被大愛無私所感染;許淵沖老先生說起林徽因的故事仍自顧落淚,我們被他垂暮之年仍飽有熱情激情而感染;董卿經常語到情深不自持,現場激動落淚,億萬觀眾被她看慣見慣仍持有的真性情所感染。我覺得,感染、感動是每個血肉之軀骨子里的東西,一根叫作情感的紅線牽動著,時不時地爆發一下,但是不長情,終究是別人家的故事。可能有人覺得我這人冷血,其實不然,因為真性情的'人還能推己及人,這算是感動的“后遺癥”吧。我身邊有一網名“土豆”的姑娘,在幫助殘疾職工心理疏導過程中擦出愛情火花,兩人結合后相濡以沫,還自發幫助很多身有殘疾的人治病、操辦婚禮、捐款捐物,自己制作勵志視頻等等,十幾平米的小屋處處都是溫馨,時時充滿歡笑,并把幸福傳遞給與他們有相似境遇的人,生活本簡單,需求亦不復雜,需要的是真心與堅持。
傳播,不敢評論,只引用我姥爺的一句話,“乖乖,人啊,是最難捉摸的又不能小看的,我還能趕上這個時代,值了”。姥爺是老兵,又干了20多年的村支書,90歲的人了還能讀書看報,偶爾關心或“點評”一下國家大事,在兒孫們看來是再幸福不過的了。我也是這個時代大眾媒體里的受益者,我因圈于生活、工作的小圈子而有此感受會覺心虛或羞愧,但我想說。我查閱字典,“傳”最常見的組詞有傳送、傳遞等,但我更喜歡這句解釋“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假如此人給彼人的是壞的、爛的、有毒的,別人會接嗎?狠狠踹兩腳是輕的了,我們應該傳些什么給后代不言而喻。至于“播”更不敢說,面朝黃土背朝天是歷史、是大地,雖然文明進步了、飛越了,但是播種是根啊,無根、無土還是大地上的精靈嗎?扯得有些遠,聊以慰藉我叨絮的朗讀真情。
我在煤礦,我用聲音傳遞礦工自己的故事,我想在烏金的心臟里播下一粒綠色的種子,將來會長成參天大樹嗎?
【我與朗讀共襄真情散文】相關文章:
襄江凝眸散文04-21
襄河蟬鳴優美散文06-29
時光共我老散文01-26
精品散文朗讀12-25
關于你共我的愛散文07-08
共讀書共成長散文02-18
贏在真情散文06-24
尋找真情的散文04-27
讓真情在朗讀中流露(語文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