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在中秋里的回憶
秋,數不完的桂花落,訴不盡的相思情。以下是小編跟大家分享一篇散文:寫在中秋里的回憶,歡迎大家閱讀!
在泥土之上,在暮色的中央,秋天的風吹來了桂花香。我站在長安的街上遙望,云憑憑,風蕭蕭,桂花滿地,幾聲蛩語,幾處鳥鳴,倍添了幾分秋韻。然,所目睹的花緒,展不開的眉頭,感懷心思,別有一番幽情。
秋來,又添秋愁,今日月圓,而人未團圓。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捱不明的更漏,新愁與舊愁,恰似這遮不住的桂花離落。遠方的故鄉,流瀉的月光里,依稀捕捉了一份溫暖的景,在這中秋之夜慢慢的展開,展開。
打開思緒,往事的足跡在記憶的沙灘上擱淺,蕩漾著的微笑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光斑,印證著那些溫暖的片斷。太陽暖暖地撫摸著大地,風從四面八方鼓動著吹開了中秋的大門,一縷桂花的清香飄蕩在藍天中,撒在每個心靈的窗口,這股幽香在喜慶的氛圍里漫延開來。我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泛出一絲喜悅,嘴角也不由地浮上了甜蜜地微笑。今天是中秋了,又可以吃到桂花糕了,還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最讓人激動的是可以看到爸爸。想到這些不由地加緊了步伐朝著家有方向奔去,耳旁似乎傳來一陣陣桂花香和著爸爸朗朗的笑聲。
推開家門,屋里很安靜,弟弟放學還沒有回家。我用余角掃視了一下桌面,干干凈凈地桌子上并沒有擺放桂花糕,也未曾看到爸爸的身影。我的心微微地往下沉,爸爸已經兩年沒有回家了。聽媽媽說爸爸在外省的工程沒有完成,所以不能回家。當年八歲的我是無法體察到媽媽說這些話時包含了多少擔憂與無奈,而年幼的我只顧著要穿新衣服,吃桂花糕。
夜晚,清冷的月光影著屋內的每個角落,桌子上擺著三碗清湯面,媽媽坐在桌子旁輕輕地嘆了一聲說:“孩子們,我們來吃飯吧,你爸爸他可能又不能回家了。”
“不!爸爸說過回家的!要給我們帶桂花糕。”我眼里噙著淚水從椅子上跳下來跑到外屋的門檻上坐著。弟弟也跟過來和我肩并肩的坐在一起,望著天上的明月,感覺似有雙大手撫慰著內心的委曲,心情稍稍地平靜著溫暖了許多。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我和弟弟對視了一下,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蹭”地一下站起來跑到門口的馬路上,只見一個高大的身影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是爸爸!“爸爸”“爸爸”我和弟弟高喊著撲進爸爸的懷里。
“孩子,我的好孩子,你們怎么站在外面呢?”爸爸摸著我們的頭親切著問道。我和弟弟相視一笑,只顧得把頭深深的埋進爸爸的懷抱中。爸爸抱著弟弟拉著我迎著家里的燈光大步走去。
暖暖的燈光下,爸爸從懷里掏出十塊桂花糕來。我和弟弟各分得一塊,拿著手里的桂花糕顧不上看爸爸媽媽的表情,低頭敢緊剝開桂花糕上的油紙,一陣桂花香撲鼻而來。只聽到爸爸細細地告訴媽媽;這四塊桂花糕給爺爺和奶奶,另外四塊桂花糕給外公和外婆,工程沒有結錢回家,我這是向老板借錢回家的,你看這不是趕上中秋嗎?也想著孩子們了……爸爸的話微微地震著我幼小的心靈,不由地抬起頭來問爸爸:“你們吃桂花糕了嗎?”爸爸一愣緊跟著又朗朗地大笑起來:“爸爸已經吃過了。”“我的,你爸爸給留著呢。”媽媽隨著爸爸的笑聲也附和著。就近燈光仔細地打量著爸爸,爸爸比兩前年清瘦了很多,臉也黑了,衣服上散發著泥土和著汗水的味道。連那剝開的桂花糕上都有爸爸的味道。我知道這幾年家里一直不景氣,別說吃桂花糕就是平常吃飯媽媽都省著給我和弟弟。想到這我跟弟弟耳語了一番,把各自的桂花糕都掰開一半分給爸爸媽媽。爸爸看著我們懂事的樣子眼睛濕潤著嘴角牽動了幾下最終還是露出了微笑:“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媽媽也附和著笑起來,我和弟弟也傻傻地微笑著。桌子上的桂花香彌漫了整個屋內,親情,溫暖刻在生命的年輪里,一年又一年……
長大后的我,每年中秋收到不同種類的桂花糕。雖然包裝的款式比以前更精致更漂亮。可是我卻再也吃不出當年甜蜜的味道。就像魯迅在《社戲》中描寫那樣,伙伴幾個,搖著船去趙莊看戲,可是他們并未真正走近趙莊,只是遠遠地一邊吃著豌豆,一邊看模糊不清的戲。后來,回憶往事,魯迅說那是他生命里吃過最好的豌豆。可見豌豆好與不好并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當時分享的心情。吃的就是一種氛圍,親情的氛圍,快樂的氛圍,以及分享的氛圍。如今,遠離故鄉的我添了一份舊愁,中秋不能和家人團圓又多了一份新愁。舊愁,新愁,吟復吟兮。
秋,數不完的桂花落,訴不盡的相思情。今夜,寫出一卷回憶,將早已裝訂成冊的思念,在桂花飄香的舞臺展開,隱約的舊夢,星光擊落的音符,是否,琵琶的絲弦,無論彈成怎樣的弧線,都無法畫出那一年,那一季,那一輪璀璨的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