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通用2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于詩歌的。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
月盈月虧,日月輪回,仰望天空那一輪金色圓盤般的滿月,我就想起了去年中秋節前夕收到從上海寄來月餅時的情境,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來幾月圓,中秋又見月如盤。農歷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聽見鄰居在樓下呼喊,說有一個特快專遞讓我下去領取。我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是誰給我寄來的特快專遞,也不知道寄來的是什么東西。下樓后終于揭開了謎底,原來是我的弟弟從上海寄來的月餅!郵遞員一再說找了好幾個地方才找到我家,擔心寄來的月餅過了八月十五。我一邊在特快專遞上簽字,一邊感謝郵遞員。郵遞員走后,我雙手抱著弟弟從千里之外的上海寄來的月餅,雖然月餅僅有幾斤的重量,但頓時覺得沉甸甸的。
中秋明月夜,千里寄相思。農歷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仲秋之夜,皓月當空,皎潔明亮,銀輝似水,普照萬家,闔家于天庭院落之中開心歡宴,飯后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邊食月餅邊賞月,該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幸福啊。然而,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人亦有悲歡離合,我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學,而后在那里參加工作、安家落戶,因為路途遙遠等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兄弟就不怎么方便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很難和家人團聚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佳節到來之際,望月思鄉的弟弟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郵政部門開展的“思鄉月”郵政特殊特快專遞活動。于是,他到附近超市精心挑選購買了幾盒上海產精致的月餅,然后到郵局用特快專遞郵往山東老家。因為我的父母家住農村,而我住在城里,弟弟擔心郵寄途中周轉耽擱時間,就把月餅寄到我家來了,并附言說一家一盒月餅,事先他并沒有電話通知,許是想給我們一個驚喜。
中秋佳節家團圓,游子千里送親情。來不及半點怠慢,我急忙給弟弟打去電話,說月餅已經收到讓他放心,緊接著急忙驅車把弟弟寄來的月餅送到農村老家,送到父母、兄弟面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母親一聽說是弟弟從上海寄來的月餅,見到月餅如見到弟弟一樣高興得不得了。就在這時,家里的電話響了起來,是弟弟從遙遠的上海打來的。通訊的方便快捷,早已縮短了游子和家鄉的距離。可當母親得知這幾盒月餅僅郵費就近四十元時,老人家心疼得直數落弟弟,父親在一旁插話說,這是做孩子的一片心意,并不在乎錢多錢少。是啊,弟弟從千里郵寄來的是簡簡單單的幾盒月餅嗎?不是,他寄來的是一個游子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仰望明月,是那些脈脈難訴的心曲,將瘦瘦的月牙填充得豐豐盈盈、圓圓滿滿。那是遠方親人的牽掛、思念和祝福,都寄于了月兒,它將隨著月光的清輝漫漫,傳遞給遠方的游子親人。月例來是被人們寄于深情的。月懸于天,距人間何等遙遠,可人們卻喜歡對月細語,訴說心曲,是因為月的陰晴圓缺正合了人悲歡離合的心境吧。仰望明月,此時此刻我也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如今弟弟又到祖國南疆海南工作,弟弟:你在他鄉還好嗎?遙祝弟弟健康快樂,平安幸福……月是故鄉明。我想,弟弟心中那輪家鄉的明月,一定更圓更亮!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2
我最鐘情于家鄉的麻糖月餅,在兒時的記憶里,每到中秋節,村里的孩子們總會拿上各家自制的麻糖月餅,跑到街上比對著,炫耀著,你吃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口……一時間,麻糖月餅的香味便在小村子里溢漫開來。
麻糖月餅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首先,把摻有花生油、香油、雞蛋的面和好,然后,把揪好的小面團裹上麻糖,放進木頭做的模具里輕輕一壓,模具雕有金魚、元寶等精致的圖案,壓出來的月餅非常精致好看。壓好的月餅放進鍋里,直至烙熟,麻糖月餅的制作便完成了。
有著別致圖案的月餅一出鍋,那股香氣便會讓孩子們忍不住作出往嘴里塞的舉動。但是,出鍋的月餅是不能馬上就吃的,一般都要供放一下才可以吃,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嫦娥仙子,如果誰家沒有供放就開吃,通常就會被說成大不敬。
供放之后,小孩子就會歡呼著拿了麻糖月餅沖出家門,跑到街上……母親做的月餅要比別人家的漂亮一些。父親是木匠,每年都自己設計雕刻新的月餅模子,母親用的模子花樣總是比別人家的新,所以,我手里的月餅自然就比其他孩子的漂亮。村里的孩子羨慕之余,便央求家人向母親借了模子回家再做。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大學畢業,遠離了家鄉。商店里月餅的品種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富裕,農村老家已經很少有人自己做月餅了,正當麻糖月餅就要淡出我記憶的時候,今年中秋節前夕,忽然收到父親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袋麻糖月餅,還有父親給我的一封信:你從小就愛吃麻糖月餅,這些麻糖月餅是你母親特意給你烙的……
迫不及待的拿過一個麻糖月餅塞進嘴里,還是當年的味道,又香又脆又甜……兒子也咬了一口,皺著眉頭說:太硬了,不好吃!或許兒子說得對,麻糖月餅餡料不如城里月餅精美,做工也不如城里月餅講究,或許母親的麻糖月餅真的不如城里月餅好吃,但城里月餅無論如何也不會吃出那種最純粹、最質樸的親情!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3
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后的日子里越體會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寬廣無邊的父愛。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給人溫暖去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
從我記事開始父親給了我無私的關愛,我在他那慈善的笑臉;迷人的故事;動聽的催眠曲,無憂無慮的成長!每當說起父親,我都會深深的自豪。在我眼中,我與父親便是最要好的朋友,我們相處得很融洽。小時候,每當從父親口中得知那些偉人故事中,心里總會有一陣陣激動。父親沒有文化,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實人。在他的眼中,孩子們便是一切。從那時候起,父親已經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覺中讓我默默領會寫作的真諦。我愛寫作,但我是寫不完生命的精彩的,正如父愛,我的笨筆怎能描繪出他的十萬分之一。但文學的面前我依然陶醉了。父親就是這樣,用他那深沉而細膩的愛為我開啟了人生的智慧之門!
中秋節來臨之際,我望著天上的圓月,引發無數的遐想,何時能于遠方打工的父親團聚成了我心中的謎。牽掛思念,多想說一聲“爸爸,我想你了”。來了,終于來了……父親回來了,我內心涌上一陣激動,那時,我絲毫無法描述此時的心情,百感交集,很快,兩滴豆大的淚珠便留了下了,我哭了。我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心疼。為了我們三個,父親付出的太多太多!
父親從他破舊的包里拿出一盒月餅,是工地上發的,他一塊也沒舍得吃,從小到大就是這樣,他總是把最好的給我,我的眼淚又來了,一位偉大的父親,但我又不禁停下了筆!只因他是天下父親的普通一員!
我的月餅心,一顆希望親人團圓,永不分離的心。我堅信,這顆心將會伴我一生,激勵我前行,父愛如山,為我提供了愛之石!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4
去取快遞,相熟的快遞小哥問我:“今天是什么東西呀?”我說:“月餅。”他明顯有些驚訝:“不是吧?這年頭只要有錢,哪里買不到月餅,還有人千里迢迢寄月餅?”我不記得這是我第幾年給人這樣解釋了:“我媽非要給我寄的,這是她的習慣!”
我知道,寄月餅大概已經是很多人都覺得“俗氣”的方式了,但我的母親這么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個“俗氣”的方式。雖然我每年都說不用寄,但每年八月十五前,母親的月餅都會準時送達。
母親的月餅是自己做的,豆沙、果醬、五仁……雖然做的沒有賣的月餅那么精致,但口感很好。以前在家時,我常在廚房給母親幫忙,也曾像只饞嘴的小貓一樣,偷吃母親做好的餡料,一邊聽著母親的嗔怪,一邊貪婪地聞著月餅的香味。
如今,在另外一個城市生活,離母親太遠了,中秋回家已成奢望,母親做月餅時也幫不上忙,我開始懷念和母親一起在廚房里做月餅的時光,也開始想念家的味道。記得有一年回家時,我跟母親說:“吃不到您做的月餅,就覺得不是中秋節。”從那以后,母親開始每年給我寄月餅。
母親把月餅放在鐵盒子里,用膠布纏好,再去快遞點,千里迢迢地寄過來。最初我嫌麻煩,不讓母親寄,但母親很堅持:“你在外面買的月餅種類再多,也沒有家里自己做的放心。”
我“抗議”過很多次,母親從來不聽,每年中秋節前,還是會準時把月餅寄來。時間長了,我漸漸接受母親這種“俗氣”的表達愛的方式,也開始在中秋節前翹首期盼著遠道而來的月餅。收到月餅后,也很樂意和同事們分享。
同事們都說,我母親的月餅有一種家常的氣息,沒有那種甜得發膩的感覺,沒有那種油得咽不下去的味道,比市面上的月餅好吃多了!
每逢這時,我總是很自豪,母親的月餅有一種最最重要的調味料,那就是對我滿滿的牽掛和愛。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5
1980年,我和女友一起外出打工,幾經周折,在幾乎彈盡糧絕時,終于應聘到一家工廠。工廠在郊區新開發區。第一月的工資還沒領,中秋節就悄然而至。我們到距開發區最近的小鎮閑逛。小鎮尚有農村自制的月餅出售。夜深了,未售完的月餅降價出售,大嬸招攬顧客的聲音撩人心魄。本來一元一塊的月餅降至一元兩塊,我們終于決定花一元錢各吃一塊月餅。
平時在食堂挑最便宜的飯菜打發日子,肚子一直空蕩蕩的,拿到月餅,我狼吞虎咽一下子就消滅了它。尚在回味月餅美味的當兒,只聽女友說:“我這塊是不是變味了?”“不會吧,我那塊挺香的。”“你嘗嘗。”女友把只咬一口的月餅遞給我。我小心咬一口,細細品嘗,沒吃出異味來。旁邊就是小公園,她拉我進去,在椅子上坐下。“再嘗一口,大口嘗一下,才能嘗出味來。”她說。我大咬一口,無意間瞥見她月光下溫柔的表情,心里一緊,一下子洞察了她的心機,喉頭一緊,被月餅噎著,猛地咳嗽,眼角有淚——有噎著的眼淚、更多的是感激的淚水。女友輕輕拍打我的后背,一邊焦急地詢問我感覺如何。我故作思索回味狀,說:“真的好像不太新鮮。”“不會吧?”女友不打自招,露了餡。她搶過我手中的月餅,小心品嘗。我決定把戲演得逼真些,說:“別嘗了,扔了吧,會吃壞肚子的。”假裝要奪過來扔掉。她急了,將小半塊月餅全塞進嘴里。她鼓著腮幫說新鮮著呢。我也是被勝利沖暈了頭腦,竟然說:“知道沒餿,干嘛騙我?”她傻乎乎地沖我笑,說以后會買最好的月餅給我吃,讓我吃個夠。月亮的清輝薄紗一樣裹著她,她顯得越加楚楚動人。我說我已吃到世上最好的月餅,輕輕地把她攬在懷里。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婚姻經歷了風風雨雨,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80年中秋夜的那塊月餅,于是,曾經攜手拼搏的坎坷經歷又會浮雕般地呈現在眼前,那塊月餅的清香不期而至,伴隨著那晚柔和的月光,直抵心扉,滌蕩心靈的陰霾。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6
小時候家里窮,但每年中秋節母親總會為我們買上兩斤月餅。我最愛吃五仁和蘇式的,五仁的月餅里面有花花綠綠的果脯、花生、冰糖。蘇式的,外面烤得酥黃,一層層酥得掉渣,里面是白色硬實的糖餡,夾著幾根紅綠絲,還有芝麻、花生、冰糖,外面裹著一層油紙。酥松的餅,咬一口就往下掉渣,我們一手拿著月餅,另一手在嘴下接著,吃完后把手心里的酥皮,一仰脖子倒進口中,再用舌頭把手心舔得干干凈凈,小嘴咂巴咂巴,似乎要讓那份醇香永遠停留在口中。
轉眼30年過去了,我們兄弟姐妹都已成婚離家。大姐在東北,妹妹在河北,哥哥在新疆,只有我離父母最近。每年中秋,兄妹們都會再三囑咐我一定好好陪父母,他們個個工作忙、假期短,無法回來陪伴老人。
每逢中秋,兄妹們都會為父母寄來幾盒月餅,那時郵寄很慢,有時收到時月餅已經長了綠毛,但父母還是很高興。一次,母親輕輕地打開月餅盒,雙手顫抖地拿起一塊就要吃,被我奪了過來,說:“媽,月餅都長毛了,吃了會壞肚子的!”母親嘿嘿地笑著說:“哪有那么嬌貴。”我分明看到有兩滴晶瑩的淚珠順著母親蒼老的面頰滑落……
后來有了快遞,兄妹們就開始往家里快遞月餅,每到中秋節前幾天,母親就開始坐在家門口,翹首企盼快遞的到來。前幾天,看到母親這般掛念,我私下撥通了遠在他鄉兄妹們的電話,問他們今年中秋能不能回來與父母團圓。
掛了電話,我心里酸酸的,出門把母親攙扶進來,母親卻執意要坐在門口等。我勸慰母親:“媽,別等了,今年不會有快遞的。”話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因為我看到母親臉上迅速地飛起一絲惆悵,母親嘆口氣說:“大老遠的,寄那月餅怪花錢的,不寄也罷。”
我不敢告訴母親兄妹們今年要回來過中秋節,因為母親知道后肯定會阻止的,說他們路途遠、工作忙,拖家帶口的不方便。我期待著中秋節快點到來,給母親一個驚喜,一家人團團圓圓地過個中秋節。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7
離中秋還有整整半個月,哥未過門的兒媳婦就快遞來了月餅。哥很得意,打電話告訴最小的妹妹,兒子給他的節日費也已經打到卡上了,哥準備第二天去縣城,順便給妹妹帶兩個月餅,要妹夫八點前在離家兩三百米處的拐角等他。妹妹要哥自己吃,妹夫上晚班,白天要補覺,妹妹還告訴哥:“我們都不太愛吃月餅。再說,單位也快發月餅了。”哥執意要給,說是姐姐、三弟和你,一家兩個。
妹妹知道是哥的一番心意,勉強答應。上班匆忙忘了跟老公講,直到哥哥打來電話,說自己已經搭上了車,妹妹才匆匆給老公電話,老公說他正在炒菜,忙不贏,要哥哥留著自己吃算了。妹妹對妹夫說:“你去拿一下吧,你不要,他會以為你嫌少了。哥哥病著,掙不了錢,卻總想做人情。雖然只是兩個月餅,你收了,以后你給他什么他也會心安一些。反正路上還有一段時間,你炒完菜就去吧。”說服了妹夫,妹妹松了口氣。剛好領導路過,領導不悅:“上班好像有事做嗷,莫一天只曉得打電話!”
下午三點,哥又打來電話,要妹夫在拐角等。當時,感覺忽冷忽熱的妹妹因為頭暈正把手臂當枕頭伏在桌子上,迷迷糊糊撥通妹夫的電話:“你去拐角拿月餅咯。”
“我不去!上午我等了好久,才等到那輛車來。,可車停都沒停一下。兩個月餅他不曉得自己吃啊?”
“我昨天就叫他自己吃,他……”
“你不曉得講我沒在家啊?外面太陽這么大,我一晚上沒睡,誰愿意為了兩個月餅去路邊等?”
妹妹掛了電話,又打給哥,告訴哥妹夫的電話沒人接,可能妹夫有事出去了。哥說,“那我放到你嫂子家好不好?你下班了帶回去。”
“不要,你自己吃!你下了車,等下司機不等你怎么辦?你又不肯到我家睡……”話沒說完,車間涌出一股人流,熙熙攘攘,幾個員工還高聲罵:“神經病,要我們洗手,這么多人就一個消毒桶怎么洗?”
“什么時候只有一個桶?這不是嗎?”妹妹從洗手臺下拖出另一個桶大聲回敬:“有的人就是煩,就算只有一個桶,這里這么多洗手盆和消毒盆,就算只放一個消毒桶,也不會死人吧?人家剛剛落座,屁股挨凳不到幾分鐘,你們就吵。我又不是鐵打的!跟你們一樣,我也是人!”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8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了,外頭車水馬龍,氛圍活躍,人的心也跟著躁動。
節前的頭一天交接班的時候,反班師傅朱正賢高高興興地捧著蘋果與月餅向我道:“付師傅,車隊發的,一樣拿兩個去。”
我樂呵呵地接過了中秋的佳品,隨手將它們放在了車里。調度室里黃南平卻與我聊起了家常,“你去向塘的老家啵?”
我看著老鄉的他,“去呀,但少之又少。”
“家總得回,我每次都是坐公交176到向塘,然后打車回去,與家人吃個飯說說話,晚上又折回。”
“哎,時間不允許。”
“擠啊……”
在他近乎埋怨的眼神下,我有些慚愧,真的是許久沒有去鄉下的老家了,就連上次母親的生日也錯過了。不過,今日線路上擁堵得厲害,我一連兩班六個多小時沒有下車,包括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好不容易挨到下班,時間已經來到了晚上九點,我顯得饑腸轆轆,平時都是在班與班的間隙,即五半點左右進餐的。
這時,我想起了發的月餅。我將月餅的外包裝一撕,然后狼吞虎咽了起來。過后,我將另一個遞給了一同回家的外甥科升。
“舅,什么牌的,啥味道?”
“應該是‘滕王閣’的吧。”我頓了一下,并下意識地回味了一下剛才的味道,思索著,“應該是花生味的吧。”
科升抿嘴一笑,看起了月餅。我則騎著電動車往位于桃花南路的小區朝陽天成趕。翌日,我們一家三口與科升回鄉下老家過節。父親看著滿屋子的兒孫,說話的分貝都高了幾分。母親則輕描淡寫地埋怨了我,“你看看這滿路上的人,都是帶一對來家的,你呢,就一個。”我傻笑了,并沒有作答。
晚上,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回了南昌。我顯得疲憊,一屁股坐在了沙發椅上。妻子在整理從鄉下帶回來的新鮮蔬菜。女兒小方語則拿著一個月餅正獨自品嘗。
我奇怪地問:“方語,哪來的月餅?”
“奶奶給的,說是要賞月吃的,可今天下雨,天上沒有月亮。”
看著小方語手上的月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昨天我吃的那個月餅,以及與科升的對話,醒悟道:“這餅味,是家的味道,公交的味道!”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9
“立秋”時節剛過,琳瑯滿目的月餅便占據了大小超市的顯耀位置。包裝精美、內容豐富的月餅吊足了人們的胃口。等它們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滿心期待地送入口中,心頭就生出幾許感慨:不過如此嘛!繼而開始親手做的月餅,那勁道香軟、回味悠長的口感,絲絲縷縷纏繞在唇齒間,揮之不去……
母親掐著日子,提前數天就開始淘洗麥子,晾曬磨粉,做月餅要選用頭道小麥粉。前一天晚上將儲存的老酵母溫水泡軟至面糊狀,倒入小麥粉中,一邊徐徐加水,一邊不斷攪拌,待面粉均勻吸足水分呈谷穗狀,揉搓成團即可發酵。
經過一夜的醞釀,面團膨脹如一面潔白的大鼓,顯示出發酵的圓滿。施放合適的堿面,反復揉按,至面團潔白勁道無酸氣,便開始蒸制。
面劑搟成薄圓形,均勻涂抹上澄亮馥郁的胡麻油。刀尖分成數方形面片,每一片都撒上不同的物料,或姜黃,或自制的糖漿,還有豆的香料和芝麻,然后一層層疊碼整齊,最上層像蒙鼓面似得覆蓋嚴實,搟壓成圓月形狀,再點綴幾朵面制小花,即可上蒸鍋大火蒸制。
出鍋的月餅暄軟圓滿,如八月十五的皎皎,伏在餅上的仿佛月宮里影影綽綽的桂樹和玉兔。取刀四分成塊,側面呈現紅黃綠白等顏色,咬一口,柔韌香甜,層次分明的各種滋味爭相入喉。小麥的醇厚滋味,在千錘百煉中化成舌尖一縷欲罷不能的貪婪。美哉!快哉!
母親挑出蒸制最好的一個月餅,留在八月十五夜晚供奉。的婦女個個手巧,家家都要在八月十五蒸制月餅,虔誠地供奉在院子中央。小孩子則在月圓之夜東家進,西家出,嘗遍百家月餅,聚在一起津津樂道誰家的更佳,或是神侃爛熟于心的嫦娥奔月的傳說。玉盤似的升上中天,大人們則三三兩兩出門,街道巷口人影晃動,談笑聲此起彼伏。一年的光景好壞此時已大概見分曉,和皎潔的滿月一般敞亮光明。
如今好了,年輕的人們再不會像老輩人那樣辛苦,親自磨面,親自蒸月餅。節過的隨意,所有的貢品在超市都有出售,比起母親的月餅顯然華貴體面。但是那承載滋味和氣息的月餅,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在勞動中獨創的吃食。它既可當甜品,又能做主食,也是孩子們夸耀母親能干的資本。母親做的月餅,在的長河里演變成中秋節的特殊符號,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沉甸甸的。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0
師范畢業那年,我分配到離家四五十里遠的貧困山區任教。
幾周后,中秋節到了,學校發了十個月餅,一絲淡淡的清香從那焦黃的圓扁身軀上溢了出來。我饞涎欲流,正待打開油浸浸的包裹紙品嘗月餅的味道,卻突然覺得有什么東西哽住了喉嚨,一下子停住手,嘴里飽含的唾液又重新咽進肚里。
在農村土生土長了二十年,我清楚地記得,父母和許多山里人一樣是很注重節日的,一半是為了祭祀祖宗先人,一半是為了飽全家口福。臘月三十過大年、正月十五過元宵,殺豬宰羊,推磨舂碓,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自不必說,就是在栽秧時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也要忙里抽閑到溝溝坎坎打粽葉包粽子;在收割時的九月初九重陽節,也要搶艷陽天曬糯谷打糍粑。若綿綿陰雨,多天不出太陽,糯谷無法曬,也要燃起火在鍋里烘干。可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幼時的我聽說過這天是吃月餅的日子。僅僅聽說而已,在家中卻不曾吃過月餅。在山里人眼里,父母親眼里,根本就沒有中秋這個節日。
周末,我小心翼翼地提著月餅徒步穿山越嶺回到家里。
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全家老幼圍坐一圈,我將十個月餅每人分發一個。糟糕!我太疏忽了,怎么沒有想到全家共十一人呢?
“勤兒,你沒得?——來,我和你分吃一個”母親見我兩手空空,把一個裸了半邊的月餅遞了過來。
“我早吃了。”我邊撒謊邊推回了母親的手。
不料,平靜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一只只拿著月餅的手向我伸了過來,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知道,他們并非虛情假意做做形式,這情景我早已司空見慣。自我記事起,大凡家中有什么稀奇的食物,總要考慮到全家每一個人,時常因一人外出把食物甚至留到發霉、發爛……
你推我讓了好一陣,我便從哥哥固執不回的手中扳了小半邊,于是,大家才慢慢咀嚼起來。
那幾個一向饞嘴的侄兒也乖巧起來,要遇往常,他們早已狼吞虎咽,風卷殘云,只剩下那不能吃的包裹紙了。可此時,他們仿佛捧著的是山珍海味,文靜得像害羞的小姑娘。我想,他們珍惜的并不僅僅是月餅的美味可口吧!
窗外,一輪圓滾滾的明月懸掛在湛藍的天空,朗照著山村的夜晚,月餅的香味彌漫在純凈的空氣中,也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1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于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云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妝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說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么?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么?“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著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著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說,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面粉調餡,將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著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著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借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里解放,回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說,“孩子聽話著類,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著寫著,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2
提起母親的月餅,我的記憶就拉開了閘門。
那時我很小,嘴太饞,見什么好吃的,都要自己先吃多吃。母親最了解我的這點壞毛病,每次有好吃的都給我讓。因此,我心里最愛母親。
有一年,大概就是八月的一天吧。我出去到村上玩。正玩著,來了一個小伙伴,他手上拿著一塊圓圓的餅子吃,看起來吃得特別香甜。
我就問:“你吃的什么呀?”
他有點不屑地說:“月餅呀!你沒吃過?”
聽了他的話,我心里酸酸的,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吱唔了一聲,連我自己都沒聽清。
我又問:“月餅好吃嗎?”
他揚了揚頭,得意地說:“當然好吃了!”
說心里話,我真的還沒有吃過月餅,就是連見也沒見過。可同樣都是一個村子的孩子,他吃月餅,我為什么就吃不到月餅呢?我心里一直想著這個問題。
回到家,我就問媽媽,媽媽說,我們家窮,吃不上月餅。吃月餅那是有錢人家的事。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難過極了,淚差點都要流出來。
媽媽看著我的樣子,心疼地安慰我,別著急,媽媽給你做月餅吃。說著,媽媽就走進了廚房。
好像變戲法似的,一小時后,母親走出廚房,手里端著一盤月餅。那月餅還冒著絲絲熱氣,那熱氣直往我鼻子里鉆,我聞到了一股香味,一股從來沒有聞到的香味。于是,我的饞勁又來了,口水已經收不住了。
我高興地問母親,這是您做的?
母親點了點頭。
我問母親是怎么做出來的。母親就說,她用面和著油,再加進糖呀芝麻呀什么的,就做成了。說著,母親就拿起一個月餅遞給我,我接過那月餅,張嘴就咬,咬下一豁子,在嘴里帶勁嚼著,越嚼越香甜,越嚼越愛吃。
啊,母親的月餅是多么好吃呀!
正在我吃得香甜的時候,母親問我,你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我搖了搖頭。母親告訴我,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的夜里吃月餅。我又問,那為什么要吃月餅呢?母親說,吃月餅象征著團團圓圓。
聽了母親的話,我的眼前亮了。因為我不但吃到了母親的月餅,還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看著母親,覺得母親是多么偉大啊!
我想,我們家雖窮,卻有母親一雙巧手。有了這雙巧手,就會勤勞致富。
多少年過去了,我們家果然富了。如今,我也長大了。而且出外工作了。每當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帶上我買的各色月餅,看望我的老母親。在與母親及家人團聚的時候,我總想起過去那一幕,那難忘的一幕呀!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3
今晚,是華夏傳統的中秋節,夜空格外的晴朗。我把坐椅移到窗前,窗臺上放了一壺清茶和一盒月餅,隔窗與爬上樓頂的圓月對望。中秋的明月是有靈性的,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的人來欣賞她?電腦里循環的放著古箏名曲《春江花月夜》,這優美的音樂和皎潔的月光和諧的彌漫了我的小屋,我的身影也融入了這片恍惚迷離的仙境中。
今夜,我打破了多年中秋節飲酒入眠的習慣,情感世界里彌漫著許多朦朧典雅的氣氛。滿月雖然高懸在蒼穹的夜空,但月宮里的嫦娥卻恍惚向我目送秋波,我禁不住有些春心蕩漾,欲舉杯相邀卻不敢言;《春江花月夜》的曲調令我如醉如癡,也催我心猿欲動,我欲翩翩起舞又恐嫦娥見笑;一壺清茶和一盒月餅是我觸手可及的佳品,我的生活清淡典雅,最奢侈的欲望就是討厭寂寞;有了她們的相陪就只好對不住酒樽了,因為我也會喜新厭舊的。
茶是朋友送的,月餅是自己買的,賞月品茶吃月餅便構成了這間小屋一道別致的風景線。茶漸飲漸涼,心靈窗口的深處似乎彌漫著一層薄薄的水霧,渾圓的滿月,迷離的夜色,縱有《春江花月夜》在叩擊我的耳鼓,又豈能移去我對這三五之夜的遐思呢?遠方的妻兒早早的打來電話,遙祝我中秋快樂,此刻,妻兒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的眸前,多年的修煉使我能迅速的撲捉到這片刻難得的愜意和幸福,雖然獨坐窗前卻也不覺寂寞。
茶雖然涼了,卻也清馨爽口,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能蘊涵亙古撲朔迷離的人性。輕輕的淺嘗一口或深飲一杯,都能換得片刻的身心清爽,我不知道是茶香取悅了我的心情,還是我醉倒在茶味兒的石榴裙下。每呷一口茶,杯上便留下一片清晰的唇痕,與其說我是在品茶,倒不如說我是在吻茶,茶能讀懂我的心境,每品一口都能沁我心扉,更能抒我眉間的皺褶。
月餅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朝,是中秋節餐桌上必備的食品,中秋吃月餅象征著合家團圓。我與妻兒雖分居三處,卻能共頂一輪明月,今夜雖不能共進晚餐,也不能同食一盒月餅,卻能共賞這輪渾圓的滿月,倘若以天地為家,今夜我們全家還算是團圓的。所有的寄語都可以對著月亮去說,把所有的話語都藏在凝望的目光里,只要月亮能讀懂我們的心境,也就算我和妻兒心息相通了。
月光流入我的茶杯,流入我的居室,也流入我心靈深處的每一個角落,《春江花月夜》的曲調如春風流水般的為我獨奏,窗外夜深人靜悄無聲息,一輪華夏共睹的明月依然在俯視著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望著她就好象滿足了所有團聚的渴望,這個夜晚我不再寂寞也不再孤單。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4
中秋節還沒到,各大超市就在顯眼位置擺上了琳瑯滿目的各式月餅,看得人眼花繚亂。看著這些包裝精美的月餅,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我們全家做月餅的情景……
我小時候,每年過中秋節家里總是很熱鬧。在外地工作的父親總要提前回來。母親頭天晚上泡好紅豆、棗、花生仁、瓜子仁。上午,父親和哥哥劈柴,我負責燒火。母親把它們煮熟了,拌了紅糖,制作成“月餅餡”。中午,她和姐姐一吃完飯,就和面的和面,搟皮的搟皮,像包菜餅一樣,把“月餅餡”包進去,又找來一個大瓶蓋,把“月餅”填到里面,一拍、一磕,一個“月餅”就制作成了。父親倒是有雅興。他隨手拿根筷子,在月餅上寫下“團圓幸福”“家庭和美”等字樣,雖然不是很工整,但表達了全家人的心愿。
后來,附近有個木匠做了月餅的模具,我們家再做月餅的時候,父親就去借模具來,做出的月餅更加漂亮了。可是那時借模具的人多,父親總是天不亮就在人家門外等著,也不怕早上天涼露重。盡管這樣,模具也常因為別人借了還沒還而借不到。父親也不死心,就問了人家借給誰了,然后去找,常常是東家借給了西家,西家又借給了南家。父親跑上好幾家,在那里等著,等人家用完了,才能把模具拿回來。有時都吃過午飯了,父親才捧寶貝似的捧著模具回來。
太陽偏西的時候,母親和姐姐把做好的二三十個月餅放到籠上蒸,我和哥哥把火燒旺。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不大一會兒,院子里就飄滿了香味。月餅出籠了,母親挑十幾個做得最好的放在籃子里,送給周圍沒人做月餅的五保戶和子女沒在身邊的孤寡老人。我嫌母親送得太多,母親就像念歌謠似的說:“月團圓,人團圓,家家戶戶都團圓!”
晚上,月亮出來了,又大又圓,讓我們看到了里面的“桂花樹”。我們一家人圍坐桌前,母親先供香,然后才端過來“月婆婆吃過”的月餅,讓我們吃。我們一人拿一個,咬一口,那香甜味真的沁人肺腑。我們邊吃月餅,邊說笑著。父親這時的話特別多,和我們講外面的新鮮事,我們也說著自己的心愿,不知不覺就到了半夜。然后,我們各自回屋睡覺,母親則留下來“打掃戰場”。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哥哥成家,姐姐出嫁,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母親也是年過八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八月十五年年有,我們早已吃上了買來的月餅,但不要說一家人做月餅了,就是能團圓一下,也成了奢望。
看著買回來的月餅,我沒有胃口,不停地想著小時候做月餅的情景……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5
秋風吹落第一片樹葉,這個季節特有的蒼涼與清冷便開始一點點地彌散……秋天總是讓人有些悵然,但其中有一個日子卻是例外,那便是中秋節。
中秋,是團圓,是歡笑;是晴天里的陽光暖暖,是夜幕下的明月柔柔。
說起中秋,就不得不提月餅。小時候常吃的提漿月餅,硬硬的皮兒,干干的餡兒,甜得齁人,怎么也無法當作美食來享用,所以一般都喜歡吃那種豐鎮月餅。
記得上大學時,同桌的家里每年中秋都會做很多這種月餅,放在一個壇子里,同時加一些水果進去,密封起來,能保存好長的時間。以至于中秋過后的一兩個月里,每次回家她都會帶一兩個回來,一個月餅要用小刀精準地切成八塊,全宿舍的人同享。由于存放了一段的時間,水果的清香滲透到月餅中,淡化了月餅原有的甜膩,吃在嘴里油潤酥松,清甜可口。好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都認為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月餅。
同桌的家就在呼市,偶爾我們也會去家里蹭頓飯。她的父母和藹可親,對我們總是熱情有加。只是幾年前,父親卻不幸因病早早地離世了。記得那時收到同桌的短信:“我再也握不到他那雙溫暖的大手了。”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即使遠隔千里,依然能感受得到她那種痛徹心底的悲傷。站在晴日暖陽里,我不禁潸然淚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總是一件讓人感傷而愧疚的事……那么,就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不論是親人還是朋友,不論是歡喜還是悲傷,無論怎么的體驗,一旦逝去,都將是我們永遠再也無法企及的幸福。
大學時宿舍里八個人,竟有五個是呼市的。一到節假日,眾姐妹早早地收拾妥當,裊裊而散,回家團聚去了。大四那年的中秋,宿舍里走得只剩下我和阿華了。關了燈,坐在窗臺上賞月,誰也懶得說話,因為想家,因為還看不到的那個畢業后的將來,就那么默默地坐著,有些無聊,也有些落寞……
后來,有男生搬了凳子在我們樓下的空地上彈琴唱歌,一曲接一曲的,女生們開始趴在窗戶上點歌,笑聲、喊聲不斷,興致滿滿。慢慢地,我和阿華也被感染了,沖樓下大喊大叫,敲著飯盆喝彩。那情景,至今記得。興奮,還有一些凄涼……
中秋過了如許多,月餅卻是我最不愛吃的點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親手去做,可怎奈群里做月餅的氛圍實在是太濃了,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討論上了。終究忍不住,也想動手一試。這才知道,原來月餅除了提漿,還有很多好吃的品種呢。皮薄餡滿的廣式月餅,皮層酥脆的蘇式月餅,還有這款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
哪種都想試試,不小心就做得多了,老媽那一個勁兒地打電話求我別做了,女兒也因為多吃了兩塊,積食發燒,真是罪過呀!
明天就是中秋了。獨坐桌前,想起了從前的點滴。
晴空瀲日終需好,冷雨秋風兀自寒。獨坐細數流光轉,悵然無語試新茶。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6
又值橙黃橘綠時,又是丹桂飄香季。此時,蟹肥菊瘦;此刻,物豐景美。中秋節和著款款金風,如約而至。
過中秋,吃月餅,不知是從何年何月開始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中秋的月是圓的,中秋的月餅也是圓的。這圓,代表著家人的團圓,諸事的圓滿。
孩提時代,每過中秋,父母就會買上幾斤月餅,或是五仁的,或是豆沙的,或是棗泥。但他們自己是舍不得吃的,首先要孝敬長輩,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送去。那時往往是給姥姥家二斤或四斤,她不會留完,只收一半,另一半,退給我們,給爺爺一斤或二斤,是不用退的。退回的月餅,我們小孩子才有機會吃。而爸爸媽媽依然很少吃,他們總是說:“我不喜歡吃,你吃吧。”那時自己還信以為真了,以為爸爸媽媽就喜歡吃饅頭,不喜歡吃月餅。于是少不得把所有剩余的月餅一一吃了。
那時的月餅可真甜呀!五仁月餅里面有冰糖、陳皮做成的青紅絲、花生米、瓜子等,豆沙和棗泥的就不用解釋了,一看名字就知是用豆沙餡或棗泥餡做成的。無論是什么樣的,多半都出自小作坊里,用那個時代特有的土褐色的包裝紙包裹著,外面還貼有一張印有各色花樣的紅紙,算是廣告了。包裹雖然簡單,月餅卻是真的好吃,各有各有味道,五仁的有花生仁和瓜子仁的香和冰糖的甜,豆沙的有豆香,棗泥的有棗香,而且還能依稀看到棗紅色的皮,無論什么樣的月餅,都有一股綿綿的甜味,從嘴里一直甜到心坎上。
記不得從何時起,月餅的種類多了起來,什么鳳梨味的、草莓味的、哈密瓜味的、彌猴桃味的……味道多得不勝枚舉,仿佛這世間有的果品,都能做成相應味道的月餅。月餅的包裝也漸漸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先是換成了質地相對較硬的塑料袋,每四個裝一袋,接著又變成了每個月餅裝一個小袋子,每四個月餅再套上一個大大的盒子,而明明,那個華麗堂皇的盒子足可以裝上十斤月餅!月餅的價位也越來越高了,以前二元三元可以買四個,現在幾乎只能買不到半個。更要緊的是,那早年最常吃的五仁月餅、豆沙月餅和棗泥月餅幾乎在低價位(六元左右的)月餅中絕跡了,市場上幾乎所有月餅配料都會有這么一種東西:東瓜蓉。似乎可以這么理解,如果我們買了八斤(32個)月餅的話,至少得花192元錢,而如果拿這些錢去買東瓜的話,差不多可以買到將近200斤東瓜了……思來想去,我決定,今年中秋,不買東瓜月餅,直接買個大東瓜,坐在月下,看看東瓜,想想家……
玩笑歸玩笑,月餅還是要買的,可買什么樣的,真糾結呀,味美的太貴,什么鳳梨草莓之類的別人還煩呢!月餅呀月餅,你名叫月餅,但天仙嫦娥是不吃的,你生在地上,長在地上,什么時候能接接地氣兒,讓平凡若吾輩的小老百姓愿意吃,愿意買呢!
行文至此,不由得又懷念起當年那些甜甜的月餅了……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7
不知何時,吃月餅成了每逢中秋佳節,親人團聚在一桌豐盛的家宴上的必備食品,更是和諧美滿的象征。
因為中國人是重情義的。自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都流入出對情對義的寫實或是抽象的表示。
中秋佳節不吃月餅,就等于沒過;換句話說,對于傳統節日的來說,一年到頭都有講究。每每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除舊迎新,吃年糕應該是頭等大事了;無論北方人用黃米,還是南方人用糯米來蒸的,里面有紅棗,紅豆餡等,吃的是熱氣騰騰,黏黏有余!
到了上元節,一顆顆白溜溜的元宵(湯圓),有桂花糖餡的等等,放在水糯米里面,在竹匾里滾來滾去,非常好玩!待逛勻飽滿了,樣子就像一個個小雪球似得。等爐灶上大鍋里的水燒沸,小家伙們便撲騰撲騰的,集體沐浴去了。
可能是因為天冷,大家都非常渴望聚的更緊密些吧!雖然此時外面仍然是寒風凌冽,可屋內卻是一番其樂融融!
隨著天氣漸漸變暖,大家的吃,一直在繼續著;到了端午節,另一種食品如期而至,粽子。
自然也少不了糯米,和寄托相思的紅棗,紅豆,等的加盟。用鮮綠清香的竹葉為衣,把一份思念,一份追憶都結結實實的包在一起,入水煮出那番成熟,那份傳承!
其實舌尖上的佳節,無論文化還是時令,各具寓意,樣樣講究。以蒸,煮,燒,柔中帶剛,漸入佳境!
迎春年糕請入房,結伴元宵鬧花床。
正是端午棕香飄,一盤團圓在仲秋。
月餅作為一種方圓端正的佳節食品,在仲秋之時,被人們賦予了豐富多彩的奇幻想象,和對萬家團圓的深情寄托。
月桂秋意爽,逢節聚團圓。記得在小時候,大人們在節前用果仁,核仁,麻仁,杏仁,松子,加青絲玫瑰(青紅絲),蜜餞,冬瓜條,冰糖,如果有喜歡桂花糖的也可以加入,與熟糯米粉一起攪拌搗實,做成月餅餡料。
這餡料可謂考究,寓意深遠,接天地之靈氣,取四季之精華,春華秋實,冬瓜條自然代表著冬天,這些美食齊聚在方寸之中,給我們季節的味道。
接著用備好的面皮,團一團,圓一圓的裹入其內,包好,放入桃木雕成的花模子里,然后在烤盤上輕輕一扣,便做好了月餅坯;最后上烤爐炭火烘培,不久即成。
大人們忙活著,孩子們在一旁嬉戲期盼著;不管是誰,在仲秋之日都是喜悅的!大家吃著這童叟無欺,馥郁醇香,雅俗共賞的五仁月餅,自然細細咀嚼著那份幸福,品嘗著家人團聚的快樂。
我個人理解,這寓意月圓團圓的五仁月餅,其表方圓端正,內藏乾坤;青絲紅線可以看作陰陽之道;五仁融洽,水面中庸,且炭火鑄造;其凝五行之理,聚金秋之豐足矣。
自古仲秋團圓日,萬戶灶臺齊歡騰。
臨臺賞菊闔家酒,一輪皓月掛空中。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8
不覺中,又快到中秋了。此時,不由想起了二十年前那次在房東家過中秋節的事來。
那是剛參加工作不久,單位一時沒房子,我在單位附近一個叫東保灣的村子租房子住,還有一個興臣,我的同學,也在一塊。記得那個中秋,我和興臣在上班,都沒有回家,因為是新人沒好意思請假。等我們下了班,已是華燈初上了,由于以往很少在外獨自過中秋節,所以,我們竟沒有想起提前買點月餅。快到住處時,興臣突然說:“對了,今天八月十五呢,忘了買月餅回來。”“哦,是么?”我也恍然大悟,“那就買些回來吧。”于是,我們便掉轉自行車,興沖沖地去附近的副食店。
哎,真不湊巧。我們一連跑了五六家,都說是賣完了。這時,肚子早唱起了“空城計”。“要不算了,今天太晚了。”興臣對我說,“嗯,沒辦法,看來這個中秋節是吃不上甜甜的月餅了。”我有點若有所失地。最后,興臣提議買些酒菜回去,“過個沒有主角的中秋節吧。”只好如此了。
呵,月亮,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很是皎潔。“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了關于中秋的詩句。說實話,看到中秋的明月,還真有點想家了,想想家人此時正圍坐在一起賞月……便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滋味在心頭。還好,有興臣作伴。回到住處,簡單收拾一下,開始吃飯。我們誰也沒有說話,只是大聲地吃東西,然后喝酒,想各自的心事。由于身在他鄉,又是租房住,心中或多或少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想到此又不免失落了許多。
這時,房東上小學的兒子明明拿著兩盒月餅來了,見我們正在喝酒,略顯羞澀。他倚著門框,撓了撓頭說:“叔叔,我媽叫我給你倆送的月餅。”說罷,順手把月餅放到了桌上。我們還未來得及說聲謝謝,他就扭身跑了。“哦,真有點不好意思了,房東太客氣了。”興臣自語道。“也是,沒想到今晚還能吃上月餅啊!”我不顧兩手油膩,動手將盒子打開——呵!圓圓的月餅,忽地像輪明月似地在我心中升起。興臣和我也顧不上那么多,便細細地品嘗起來,“真甜。”“真甜呢!”眼睛卻不由濕潤了。
第二天,上班時遇見房東,我說:“昨晚上也太客氣了。”“哦,說哪里了,本想叫你倆過來吃頓團圓飯,你們回來有點晚了。所以,沒有等,只好叫明明送盒月餅。”“謝謝!昨晚的月餅很甜的!呵呵。”
真的,事情雖過去了很久,但,仍在我心頭揮之不去。每逢到了中秋,我便不由想起那次吃月餅的事來,那圓圓的月亮,那甜甜的月餅,還有那樸實的房東……
啊,今年中秋又到了。如今,我離開原單位近十年了,興臣也去了北京謀事。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當年在異鄉一起吃月餅的事,也不知道當年的房東是否還在東保灣居住,估計明明也該結婚了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心中默默祝福道。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19
到了中秋節,不論是生活在鄉村還是生活在城市,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現在的孩子,也許他們會以為中秋吃月餅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已經人到中年了,吃過多少月餅,吃過哪些有地方特色的月餅,實在是難以說清了。但是,我記憶最深的,卻是小時候在田地大洼里吃的月餅。
中秋節的時候,正是農事最忙的時候,掰玉米,拾棉花,刨地瓜,割豆子,樣樣作物都成熟了,都搶在這幾天回家歸囤呢。
那個時候還是人民公社生產隊。到了這樣的時節,就放秋假了,一般是放一個月。只要是能夠拿起鐮刀或者能夠拉動耙子的孩子,都要跟隨大人到田地里去。
去幫忙當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對于我們這些孩子來說,還有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吃月餅!中秋節的那一天,只要在田里勞動的人,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得到一塊月餅。甚至運氣好的時候,孩子還能夠多得到一塊。
能夠吃上月餅,在那個年代可不像現在的孩子,隨便哪一天早點都可以吃的,那是只有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才可能吃到的。家里父母肯定也會買的,但是一般也就是一人平均一塊,不會有機會吃更多的。
所以,到田里去幫忙收割莊稼,然后像大人一樣分一塊或者兩塊月餅,就是孩子奢望中的夢想了。
直到現在,我們這些走出故鄉的人,每當聚在一起的時候還常常回憶那樣的情景。在大洼里,在明媚的月光下,吃過了晚飯以后,隊長開始一天最后的儀式。隊長說:今天是中秋節了,我們買了月餅,雖然不多,大家都嘗嘗。
我們這些孩子分到月餅以后,不會立即吃掉的,我們鉆到厚厚的豆葉覆蓋著的被窩里去,趴在那里,雙手捧著月餅,一點一點地品嘗,一塊月餅要吃很久才會吃完的。吃著月餅的時候,爺爺們自然會講起月亮的很多故事。
停了一會以后,我們這些孩子會瞪大了眼睛看著隊長坐的地方。因為,那里往往會有發剩下的月餅的。每人一塊發放完了,剩下的怎么辦呢?十有八九隊長爺爺會說:還剩下這幾塊,給孩子們分了吧,大人吃一塊嘗嘗就行了,孩子正在長身體。
聽到隊長這樣說完,我們幾個孩子,往往一下子就齊刷刷地從豆葉堆里鉆了出來。然后,隊長點著名,給這個一塊,給那個一塊。
那個時候的月餅,就是普通的粗面粉加白糖做的,吃的時候會有很多碎碎的顆粒脫落下來。油很少,沒有現在常見的蜂蜜,五仁,冰糖,青紅絲,或者蓮子青果。月餅很堅硬很粗糙,有時候甚至會把小小的乳牙咯壞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種味道,卻是今天任何昂貴的月餅都比不了的奇異美味
小的時候吃過幾次這樣的月餅已經記不起來了,但是,那樣曼妙的時光,那樣明媚的月光,那樣香甜的月餅,卻是后來再也沒有的記憶了。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 篇20
現今,提起中秋月餅,人們就會聯想到一些詞,如:“天價”、“豪華”、“精美”等。可是,剝離了那過度包裝的外衣,我卻看到了月餅的“樸素”。于是,母親做的土得掉渣但揉進了樸素親情的花味糖月餅,便在千里之外散發著誘人的芬芳,以致我披星戴月地往家趕,狠狠地咬上一口……
兒時,家居鄉村,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差,那時做的月餅差不多一個口味,就是甜,鄉親們都把這種月餅叫做糖餅,餡心有的是白糖,有的是紅糖。雖然同為甜,但我家的月餅卻甜得與眾不同,這全依靠母親的持家手藝。我家的小院里種植有槐樹、桂樹以及幾株玫瑰花,花開時節,母親便把槐花、桂花、玫瑰花采摘下來,用白糖和紅糖分別淹制后做成月餅或湯圓的餡料。于是,帶著花味的餅香便永遠飄在童年的中秋記憶里了。
中秋節前,一般都是家鄉的農忙時節,但無論多忙多累,母親總會擠出點時間為我們做月餅。母親先把微微發過酵的面粉揉成團狀;然后用搟面杖搟成一張張面餅,并把各種花式糖餡放在中間,再把面餅包起來,搓圓,用手輕輕地將面團壓成圓餅,月餅的雛形就算做好了;最后,用一個上面雕刻著花邊紋及“豐收”、“幸福”、“團圓”等文字和圖案的模子在圓餅上面摁一下后,便可以放進鍋里,蒸熟了就是香香甜甜的花味糖月餅了。為了使月餅看上去更精致一些,母親就給蒸熟了的餅子刷上點菜油,放在一口平底鐵鍋里烤制一番,待月餅黃酥酥后,即可。就是經過這樣的加工,月餅的模樣依舊很土氣,但卻呈現出一種樸素的品質。
當母親用瓷盤將月餅盛出來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拿,可剛拿到手上就被燙得趕快放下。又吹氣,又扇風,月餅終于涼了下來。拿起一個,咬下去,我希望一口就能品嘗到糖餡。母親做的月餅太好吃了,甜而不膩,花香四溢,酥軟爽口。月圓中秋,母愛留香,這份樸素的美味讓我心醉……
中秋之夜,在家中小院里擺上一張大圓桌,桌臺上放著精心準備好的菜品以及雕成月亮形狀的各種水果,當然圓桌的中央還少不了一盤花味糖月餅。全家人品茶閑聊,靜候那一輪明月,按家鄉的民俗,這叫“敬月亮,祈團圓”。皓月當空,傾瀉的月光灑在桌面上,一桌普通的飯菜瞬間升華成一桌真摯的親情。就著月光,飲一口桂花酒,品一口香茶,咬一口月餅,那情,那景,溫暖一生。
月餅,還是樸素的好,因為親情從來就不需要華麗的外衣。如今,每年過中秋,我都有一個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和鬢角已添銀發的母親一起做原汁原味的花味糖月餅,在月光下一起分享那份樸素的美味,情思與共。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餅】相關文章:
寄月抒情散文06-20
明月千里寄哀思散文04-23
成語千里寄鵝毛的近義詞08-12
情感美文:千里明月寄鄉思04-12
寄靜美于凡心抒情散文04-21
女兒同城寄月餅高二作文10-21
有緣千里抒情散文11-15
黃昏寄趣現代抒情散文06-19
意,情寄山水抒情散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