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專題:為大家提供牛郎織女的故事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
牛郎織女的故事1
相傳很久以前,一個窮人家有個聰慧而忠厚的孩子。他聽老人說伏牛山中臥著一頭老黃牛,就打算到山里去把那頭牛牽回來耕田。
一天,他辭別家人,翻山越嶺,攀越了九十九道山,跨過了九十九道澗,終于看到那頭老黃牛正臥在一塊平整的大石頭上 ,已經是瘦骨嶙峋 、老態龍鐘的樣子了。于是,他趴下磕了個頭,喊了一聲 牛大伯”便請老牛跟著他走。
老黃牛睜開了雙眼,默不作聲,然后又把眼睛合上了。
他看老黃牛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心想,老黃牛一定是餓了,就動手給老黃牛薅草。他薅著,老黃牛吃著,他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但總也供不上老黃牛吃。就這樣,老黃牛被他整整喂了三天。老黃牛吃飽了,抬起頭對他說: 孩子,我原本住在天上,盤古開天地的時候,地上沒有五谷,我偷了天倉的五谷撒了下來,觸怒了玉帝,把我從天庭踢了下來,摔壞了腿,時至今日還無法動彈,我的傷,需要用百花露水洗 天才能痊愈。
那孩子聽了,便不著急下山去了。每天清晨,他都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黃牛清洗傷口。餓了就吃山上的野果,渴了便喝幾口山泉,晚上就睡在老黃牛的身旁。 天很快就過去了,老黃牛在小孩的精心照料之下,終于可以站起來了,于是便跟著他一起回家去了。
小孩與老黃牛相依為命,白天去放牧,夜里就和老黃牛睡在一起,于是,人們都稱他為牛郎。
時光悄逝,轉眼間牛郎已經長大成人了。他的嫂子提出要與牛郎分家,牛郎房子和地都不要,他只要老黃牛,一輛壞牛車,外加一只破皮箱。他套上牛,放上皮箱來到村外搭了一個茅草棚,牛郎和老黃牛就在這里住了下來。
第二天,老黃牛從嘴里吐出了一顆茶豆 ,并向牛郎點頭示意把茶豆種起來 。牛郎把茶豆種在門前 ,沒幾天茶豆就長出了秧 ,于是牛郎就搭起了個架子,又過了幾天,茶豆秧便爬滿了架子。老黃牛對他說 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能看到天上的仙女們,天上的仙女也能看見你,誰如果向你偷看了七個夜晚,那么她就是想做你的妻子,我就拉上車帶著你,把她接到凡間來,讓她與你結婚。
夜里 ,牛郎鉆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去,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玉池里面洗澡,臨走時,一個仙女向他偷看了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見那個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面帶嬌羞地看著牛郎。第三天夜里,她望著牛郎微笑。第四天夜里,她向牛郎輕輕地點頭。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里她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
牛郎和仙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牛郎盼著仙女下凡來,仙女盼著牛郎娶她為妻。到了七月七那天,從天上飛落一只喜鵲,落在老黃牛的頭上,告訴牛郎 仙女差我來,叫你快去娶她。
于是,牛郎套上車,坐上去。老黃牛四蹄騰空,很快就到了玉池邊上。仙女和牛郎并肩坐到車上,很快便回到了家。
牛郎娶了一位漂亮賢慧的仙女。她養蠶抽絲,織出的綢緞非常漂亮。人們都說她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穿起來非常舒適。人們稱呼她為織女,消息傳出之后,天南海北的商人,都來買她織的綢緞。
幸福的時光總是感覺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織女為牛郎生了一兒一女。牛郎種田,織女織布,他們的小日子過得非常幸福甜美。年輕的姑娘小伙子們十分羨慕他們,便問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于是牛郎指指茶豆架,說出了他們相識的原委。
小伙子姑娘們把牛郎的話記在了心里,當茶豆熟了的時候,他們都爭著來采摘,種到自己家的院子里,也偷偷地鉆到茶豆架下,向天上張望,小伙子們盼著能看到一個偷看他的仙女,而姑娘們則盼望能看見一個偷看她的仙童。但他們盼啊,盼啊,誰也沒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因為他們都沒有老黃牛的幫助。
這樣平平安安地又過了幾年。有一天,牛郎正趕著老黃牛耕田,突然,晴空里滾來了一陣轟隆的雷聲。老黃牛停住了腳步,它望望牛郎,眼中涌出了淚水,它對牛郎說: 我把織女接下天來,犯了天律。現在天鼓響了,我的生命將要結束了。我死之后,織女的母親王母娘娘將會來拆散你們夫妻。你記著,把我的皮剝了,肉吃了,可以脫凡成仙,皮做雙靴子,穿上能騰云登天。 老黃牛說完,便轟然倒地死去了。牛郎傷心地大哭了一場,便按照老黃牛的囑咐去做了。
七月七日那天,牛郎正在田里鋤地,他的兩個孩子哭著從家里跑來了。他們抱住牛郎的腿說 家里來了個老婆婆,什么話也沒有說,就把媽媽從織布機旁拉走了。
牛郎知道肯定是王母娘娘來了,趕忙扔下鋤頭,拉著一兒一女,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時,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在腳下一劃,一條滾滾滔滔的大河便出現了。大河阻止了牛郎前行的步伐,牛郎只能拉著孩子,站在河邊放聲大哭。哭聲驚動了玉帝,他看到一雙孩子怪可憐的,便動了惻隱之心,于是叫他們一家四口,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牛郎一家人都不見了,地上的人們都感覺到十分奇怪。由于平時他們待人寬厚,因此大家也都關心他們。可是,無論怎樣打聽,尋找,也不見他們全家的蹤影,于是,有人想起來,到茶豆架下去看看吧。站到那里向天上一望,人們才明白了。只見一條大河,波濤滾滾,織女站在河這邊哭,牛郎拉著孩子站在河那邊哭。人們擦著眼淚走出茶豆架,向天空再望去,發現繁星閃爍的夜空中多了一條又寬又長的銀帶,人們就稱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星,另一邊多了三顆星星,人們就叫它織女星和牛郎星。
每當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時,就站在茶豆架下望一望。望到七月初七那夜,人們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建起一座鵲橋。牛郎領著一對兒女上了橋,織女也上了橋,一家人終于在鵲橋上相會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2
說到七夕,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相隔一條天河的遙遠距離、一年只有一次的鵲橋相會、傷感的七夕雨……可說是流傳最久、最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
銀河斷姻緣,七夕鵲橋會
相傳在遙遠的過去,天與地的距離相當接近,銀河與人間是相連的。有一位放牛的年輕人,父母雙亡,又被兄嫂欺壓,除了一頭老牛之外身無分文。
某日,他來到天河邊,正巧看見仙女們在河邊戲水,便偷了一件掛在河岸上的仙衣;結果其他仙女都回去了,只剩織女因遺失衣服無法上天,無可奈何只好嫁給牛郎。
兩人成親之后生下一男一女,從此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讓天帝為之震怒,命王母娘娘將織女帶走,牛郎無法飛天追上,只好和兒女跪在原地哭泣。
此時老牛告訴他,自己的生命已到盡頭,只要在其死后將皮剝下穿上即可飛天,語畢老牛即死;牛郎身著牛皮衣后果然得以飛天,然而就在即將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卻以發簪一劃,在他們之間隔出了一條銀河。
從此以后,兩人隔著銀河對泣,牛郎甚至想舀干銀河水。這份癡情感動了上天,于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以烏鵲搭成橋,讓兩人在鵲橋上相會。
牛郎織女的故事淵遠流長,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七夕傳說。有的版本則說老牛是神仙下凡幫助牛郎,包括叫牛郎偷衣、以牛皮制衣使牛郎飛天;有的則說烏鵲因傳錯話,將“七日一會”說成“七夕一會”,使得牛郎織女必須相隔一年才能見面,只好搭鵲橋將功抵罪。
版本眾多,不過故事情節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故事核心就是“七夕相會”,也是整個神話傳說的源頭。
牽牛、織女星,銀河遙相對
牛郎織女神話的雛形,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有銀河,河水清澈如鏡。天上的織女星,從天亮到天黑的七個時辰都在忙碌著,但仍織不成布帛;明亮的牽牛星,也無法用來駕車載物。這時的織女、牽牛只是天上的兩顆星,隔著銀河遙遙相對。
一直到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人格:“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曹植的〈九詠注〉云:“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至此故事逐漸成形,當時的人們已經認定牽牛、織女星為一對夫妻,并且在七月七日相會。
據南朝《小說》一書中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從此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然成形,和現今的傳說相去不遠;之后傳說一直流傳下來,故事情節也越來越豐富。“七夕雨”、“鵲橋相會”等等情節也讓故事增添不少浪漫的要素。
愛情貴在真心相待
七夕的傳說最重要的意涵,其實就是“專情”與“思念”。相隔一條銀河的距離,堪稱是最遙遠的遠距離戀愛。
最美麗的愛情不在轟轟烈烈,而是細水長流;長久的思念有如一縷細絲般地牽引著,始終堅定不移。歷史上也有不少美麗的詩歌敘述這樣的思念,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凄美的字句,即使過了千年,那相思的情感依然讓人感動。
在資訊發達、交通進步的現代,地球上的人們幾乎都能夠互相聯絡,遠距離戀愛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孤寂傷感;但是感情的維系卻沒有辦法像古人那樣恒久。越是方便的時代,情侶之間情變的速度似乎也跟著加快,已經是“不在乎天長地久”,連“曾經擁有”也變得輕如鴻毛!
在這象征思念與永恒的七夕日里,懷想與謳歌古人堅貞愛情的同時,也不免感嘆現今社會愛情的多變。然而,情侶間的相處貴在真心相待,愛情能否持之以恒,或許重新省視自己對于愛情的態度,亦是不可忽視的課題!
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
牛郎織女的故事3
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是中國人民最早關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云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神話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負,連家產都沒得分,只留給他一條老牛,但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因為觸犯了天條,所以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所以決定要幫他。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山下有個湖,每天都有七個仙女到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出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答應了,兩人婚后生了一雙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老牛卻死了,在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后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這是它最后能留給牛郎的唯一一件東西。而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天庭后,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織女給抓回來,牛郎為了找回織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嚀,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們,此時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頭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在河邊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動容,所以特赦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一家渡河相會,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后喜極而泣的淚水...
后續傳說:
在河南魯山流傳的故事里還有許多后續牛郎織女生活的鮮活內容。
織女被抓回天宮,織彩霞云錦,整天悶悶不樂,思念牛郎和兒女。牛郎攜兒女在凡間度日,愁苦難言。他們的居住地距魯山坡頂南天門只有5華里路,一雙兒女在家想念母親,時不時順山嶺走到南天門要“娘親”。南天門的把門將軍同情他們的遭遇,少不得行個方便,讓他們進進出出。玉皇大帝非常喜歡外孫孫,聽任他們來來往往。王母娘娘也放松了對織女的監管,兩家的關系也就慢慢融洽起來。牛郎死后葬于魯山坡南麓牛郎墳。孫義村牛郎的后裔,則稱自己為“牛郎孫”。
后來,牛郎后裔繼承了魯山坡一帶家產,并恪守孝道,每年安排臘八、春節、二月八、菜花節、三月三、七夕等十多個節日,請牛郎織女回村過節。孫義村旁的魯峰山,魯峰山上的“牛郎洞”,西側的“九女潭”,山頂的“瑞云觀”……似乎都在講述著牛郎織女動人的故事。
魯峰山一帶自然環境優越,當地百姓自古就養大黃牛。但是與別處養牛不同,辛集鄉孫義村不僅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后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另外,魯山自古盛產絲綢,魯山絲綢又名“織女織”、“仙女織”。
辛集鄉是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基地。這也與牛郎織女故事有關。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時,人間的女子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兩個人的私語。而魯山民俗,七夕乞巧,就是在這天向織女乞求賜授巧技,得如意郎君。
在辛集鄉,每年的七月初七,從不間斷地舉行大型廟會。經考證,辛集鄉的七夕廟會最少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日唱大戲、敲鑼鼓、放鞭炮,百姓稱其為“迎接仙女”或“接牛郎織女回家”。
在辛集鄉孫義村,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即起廟會、唱大戲,從來不看《天河記》。因為《天河記》里關于他們祖先的一些描寫不尊重。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尊重,他們世世代代不看《天河記》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