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學反思
《荷花淀》是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寫于1945年春天,抗日戰爭進入最后的階段,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展。本文記敘的是抗日戰爭中發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場伏擊戰。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荷花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瀏覽。
荷花淀教學反思1
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教一群不曾見過的學生,無論對這篇課文有多熟悉,上課之前心中總是忐忑不安。要消除這種忐忑,別無他法,只有不斷地備課上課,修正教案,親身去體驗各種不同的課堂反應,以增強自己對課文的把握和對學生的應對能力。
上完之后,最想感謝的是不厭其煩幫我修改教案、一連聽了我三堂《荷花淀》的林如元老師,感謝要求我一定要在自己學校上足四次課的樊春喜老師,感謝慷慨借班級給我上的童小雨老師,和聽課后給我鼓勵和支持的王中明、李新林老師。有人說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習慣,每每在事情之后總要說一些感謝之云的套話,而我沿襲這種思維,表達的卻是自己真實的情感。在學校上了幾輪課下來,教案已爛熟于心,課堂情況也遭遇過熱鬧和沉默諸種,再上,即使面對不熟悉的學生,也有些許從容淡定了。所以,這一節課背后,其實是眾人的合力。
在坪高的課堂上,學生出乎意料地思考活躍,發言積極,有不少同學舉起手來或是想扮演角色、或是體會人物心理和性格。這并不是因為講課的老師多么會調動學生,而是因為在這些學生的心中,“實驗”這一名稱激起了他們的積極性:那是一所重點高中,那里有一批年齡我們們相仿的優秀學生,因此我們要在實驗的老師面前好好表現。當然,這只是我的揣測。但作為一個實驗老師外出時,的確感受到了學校良好聲譽帶來的積極效應。
評課時,坪高的老師們暢所欲言,對如何教授課文、如何擬定學案進行了各種探討。上海教研員孫宗良老師恰巧也來到坪高聽課,發言中,談到了講課的幾條原則,受益匪淺:1.五分鐘之內入題。2.講課要有主線。3.講課步驟的推進要有邏輯層次。講課如作文,眼中要有讀者,心中要有丘壑。
講好一堂課容易,講好每一堂課不易。多閱讀、多思考是上好課的重要途徑。
荷花淀教學反思2
以前的課堂,都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不夠強。新課標認為,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導作用。老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提問或回答中,發現更精彩的問題,加以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深的發展。基于新課標的要求,我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始終遵循和貫徹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不僅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對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思考這節課從準備到具體實施的過程,我發現了一些在教學觀念和行為策略上的不足,也領悟到很多的教學技能,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反思一:關于課前準備的自我反思
在備課時,我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了綜合分析,依據教學理論的指導去尋找、開發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資源和資料,盡量做到:
(一)明確這一節課的實施原因以及它應達到的效果。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45分鐘內要達到以上目的去要對教學進行科學設計。我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采取合作探究討論法,通過分析小說三要素品味作品清新質樸、秀雅雋永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把握戰火硝煙中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體悟人物身上純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學習運用對話、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布置預習工作,解決了每節課要為學生講解生字新詞的浪費教學時間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盡快融入課文。《荷花淀》以丈夫參軍打仗為線索,作者以空行為標志,把文章內容分成了三大段。課前讓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文段情節。
(三)精心設置導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一部戰爭小說,《荷花淀》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為了體現這一特點,我上網搜尋許多戰爭場景的圖片,加深學生對“詩化”小說的理解,同時截取荷花淀視頻,幫助學生融入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感官多重享受。
(四)多次修改、試講,及時調整思路和設置的問題,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和同組的老師的寶貴意見,共同商討教學重點、難點,怎么導入,怎樣引導,怎樣深入等等,及時變更教學思路。
反思二、關于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一)充分設置讓學生發問的平臺。
每當學習一篇文章,只要去探究,學生總會發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可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也可能是學生思維深入、探究問題時所迸發出的火花。教師在預設教學環節時要有問題意識,以賞識啟動探究。課堂中教師要留一些時間請學生發問。這方面沒有設置得當,趕時間,認為老師引導學生回答,完成教學目標即可,這樣無疑削弱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反映出教師問題意識的淡薄,并沒有真正落實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的初衷。
(二)從小說三要素入手進行文本的解讀
情節、環境、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愛情、親情、友情是人性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荷花淀》在表現抗戰的重大主題時,把戰爭的硝煙溶解于軍民的歡笑之中,顯示的不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壓力,不是戰爭留下的創痕與血污,而是軍民在戰斗之后所獲得的喜悅與歡樂。它有意避開重大的戰斗場面,而選擇充滿生活情趣的題材來表現主題;它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是沿著生活的自然順序,用細膩的筆觸從容不迫地表現白洋淀人民戰斗的抒情畫面;是用詩一樣的抒情筆調來描摹一幅色彩鮮明、優美動人的畫面。在此我設置讓學生討論文章景物描寫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領會平凡的景象中點染出生活茫然的失意、從容的談笑、雋永的詩情,讀后余音繚繞,暖流潛身。《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點寫了水生夫婦月夜話別,他們既沒有豪言壯語,也不存在悲痛傷感,從那簡短傳神的對話和精練含蓄的細節里滲透出詩意。在這里我設置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語言,通過語言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它還寫了四個婦女,她們相約探夫,一路上無憂無慮,說說笑笑,給戰爭的環境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樂觀的氣氛。特別是她們相聚在水生家里,與水生女人商量去探親,五個婦女五句話,或乘巧、或直率、或老實、或急躁、或爽快,個性鮮明,惹人喜愛,給小說注入了歡快活潑的氣氛。學生對語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現出極大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融洽。
(三)課堂開放性的教學策略需落到實處
以前的課堂,或者是滿堂灌,或者是滿堂問,總而言之,都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課堂上沒有真正的思想的火花。即便有時出現精彩的辯論,也是老師一手精心策劃的,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不夠強。新課標認為,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體。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很多老師又誤解了新課標的精神,出現了一些錯誤的做法,如以為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談,隨意發揮,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如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錯誤的觀點,老師也沒有加以糾正或否定,反而大加贊揚,其結果是讓學生往歧路上越走越遠。新課標還有一句重要的話,老師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導作用。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筆者認為,首先,當學生的質疑有明顯偏差時,老師該否定的就得否定,不可助長偏差之風。其次,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中心時,應當及時引導,將學生的思維及時的拉回到主題上來。再次,老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提問或回答中,發現更精彩的問題,加以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深的發展。
反思三:關于教學實踐后的自我反思
(一)對于課堂教學活動中活動形式的反思
這一節課中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及師生問答式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我覺得應該更好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使課堂更加活躍,讓學生更多溝通與合作,相互質疑,能夠自主閱讀文本,讓他們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動者,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也讓學生產生興趣,但是學生由于臨時怯場,發揮并不是很好,沒能將人物性格通過語言充分表現出來。
(二)對于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讓學生概括擬訂段落小標題時,如果能夠概述故事情節之后再擬訂小標題則更好,兼顧到訓練學生篩選、整合信息能力的培養。另外應該加強景物描寫對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讓學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諧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將水生嫂純潔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順勢深入探討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讀。另外,今后的教學應該如何走出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而且能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創新教學設計是我目前必須探討的內容,或許走出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才是今后語文教學的高級形式。教師的教學手段必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才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三)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表現反思
這堂課往日活潑的學生由于教室后有許多老師聽課,顯得特別安靜,不能夠充分發揮6班學生活躍課堂氛圍的優勢,我的表現也比平時緊張。在時間把握上沒有處理得當,拖了幾分鐘課。另外,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我們老師來說確實輕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會過度依賴多媒體,束縛自身教法的發揮,所以這堂課總是關注著電腦的操作,在教學過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對文本的探究與分析應該更深入些,細節過渡等問題設計應該更詳細些。最后就是以為多媒體可以代替板書,很少在黑板板書,加上操作多媒體畫面切換的時候稍微快了一些,學生大多沒有記錄下重點綱要,是這次公開課以至所有多媒體教學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反思四: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授之以漁”的過程,所以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方法,而不是傳授太多的知識。如果學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會學不到知識的。我想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教師深思的地方。當然,深思固然重要,但更要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來嘗試。只有敢做,勤做,才能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才能輕松地駕馭課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教學的樂趣,成為學生喜愛和敬重的老師!
荷花淀教學反思3
教學目的
一、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設想
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難點:以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為突破口,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環境描寫、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三、本文確定為“文學鑒賞課”,采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
四、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寫和“夫妻話別”時的對話描寫進行鑒賞討論。其他景物描寫和對話描寫,只能靠以練代講,“舉一反三”。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全文已空行標明是三部分,用簡潔、含蓄、連貫的語言給各部分加個恰當的小標題。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百字左右)。
3.小說的故事情節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篇小說的三個部分各屬于哪個階段?
二、上課開始時提示本課主要教學目標 :
1.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和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2.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4.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檢查預習。
1.全文三部分的標題:
(1)夫妻話別(2)探夫遇敵(3)助夫殺敵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士。
3.夫妻話別(開端)
探夫遇敵(發展)
助夫殺敵(高潮、結局、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