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案
《阿房宮賦》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創作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經典古文,筆勢雄健又不失精妙絕倫,華麗鋪陳又不失犀利批判,光彩四射又不失異樣的光輝。下面一起來欣賞關于阿房宮賦教案,僅供瀏覽。
阿房宮賦教案1
唐詩在古典文學中獨領風騷,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傳的名作,今天我的說課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宮賦》。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宮賦》為晚唐文賦,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賦講究鋪陳和聲韻,而本文不但有華美的語言、和諧的聲律,還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在韻文發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單元中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2、教學目標和確立的依據: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以浪費為恥,引以自戒。
知識目標:了解賦的特點,學習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
能力目標: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本課作者極盡鋪陳秦始皇的奢侈和殘暴,在結尾處點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諷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訓,這篇文章是指向統治者的。學生從中學到的是要艱苦樸素,不能奢侈浪費。
《阿房宮賦》的語言絢麗多姿,朗朗上口,運用了排比.比喻、對等修辭方法。中學生正處于語言積累時期,鑒賞語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積累語言知識,使有意而變為無意從而提高語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語文素質,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篇句句精彩,更適合誦讀,語言的學習規律證明誦讀是培養語感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新教材強調誦讀無疑是育人之長久大計。
3、教材重點、難點:
①①作者寫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本文的結構層次
二、說教法。
《阿房宮賦》是課內自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我主要采取討論法、發現法、聯想法。用討論法是為了培養學生探討學問的好習慣,這是練習思維能力的最佳方式;發現法是來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從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維的高級形式;聯想法練習思維的發散,有助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為創造思維打下基礎。學習課文,內容主要采取誦讀法,語言學習的規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誦,實踐證明背誦確實提高了語言學習的質量。文言文學習必須強化背誦,這樣做是事半功倍的。
三、說學法。
教法是為學法服務的,因為教法只有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教師要研究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背誦時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因為高中學生正處于由機械記憶向意義記憶轉變的時期,記誦要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出本文,講文體特點及古今賦的區別
(二)用課件展示課題《阿房宮賦》讓學生背誦全文(課前已做過預習)
(三)課文背誦小測試。這是一個強化過程,學后馬上檢測,斯金納強化律證明及時強化學習效果要比不強化或后強化好。(用課件顯示強化內容)
(四)由學生討論總結主要內容: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來歷,阿房宮的外在形勢,阿房宮的本體建筑,突出阿房宮的雄心壯觀。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滅亡,揭露統治者的殘暴統治。
第四段總結歷史教訓,點明寫作目的。
(課件設題)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段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畫表述秦朝的滅亡,第四段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遷移練習。
采用聯想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說出杜牧的詩。《過華清宮》《秋夕》《江南春》《清明》《山行》《泊秦淮》等。提問學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課件放動畫)
(六)布置作業。(課件結尾)
板書
阿房宮賦
建筑生活滅亡
教訓
雄偉奢侈殘暴
阿房宮賦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三)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一)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問題,可參見自讀提示。《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玉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指導學生自讀。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賦”的字義是鋪述,這種文體的特征是“鋪采漓(ch,舒展)文,體物寫志”(劉勰語),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尤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的。自讀的步驟是:
第一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課文1、2兩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讀戍誦。
第二步:比較細致地研讀課文的“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它與前一部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步:通讀全文,對文體特征、表現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練習”四、五、六等詞語、句法題。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他強調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5;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治者。
(四)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觀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可見,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五)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綠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六)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七)文章語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試舉例說明。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兀可喜。”開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海”為何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運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偉之宮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縱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議論奠定基礎。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真學習。
附:《阿房宮賦》知識要點整理
(一)古今異義
1、六王畢,四海一(一,統一)
2、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鉤心:屋角向心,像鉤一樣,互相聯系;斗角: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
3、使秦復愛六國之人(使,假使)
4、幾千萬落(落,座)
(二)一詞多義
1、使?使負棟之柱(讓,動詞) 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連詞)
2、一?六王畢,四海一(一體,名詞)?一肌一容(每、一說全部,副詞) 楚人一炬(次數,數詞)
3、之?一日之內,一宮之間(的,結構助詞)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動詞) 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它,即擲棄的珍寶,代詞)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01. 驪山北構而西折(名詞“驪山”作狀語,在驪山)
02. 廊腰縵回(名詞“腰”、“縵”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03.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名詞“蜂房”、“水渦”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04. 輦來于秦(名詞“輦”作“來”的狀語,用車子,乘車)
2.名詞、副詞、數詞用作動詞
01. 族秦者秦也(名詞“族”用作動詞,滅族,殺死合族的人)
02. 奈何取之盡錙銖(形容詞“盡”用作動詞,取盡)
03.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名詞“歌” “弦”用作動詞,歌唱、彈琴)
04. 六王畢,四海一(數詞“一”用作動詞,統一)
3.意動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借鑒)
4.動詞用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動詞“收藏”“經營”用作名詞,都是指金玉珍寶等物)
(四)句式
1.判斷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斷。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為……”表判斷。如: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3)“……”表示判斷,說明原因,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狀語后置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3.被動句 函谷舉
4.省略句
幾世幾年,剽掠( )其人 (省略介詞“于”,從)
復道行( )空 (省略介詞“于”,在)
阿房宮賦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
2、了解唐代文賦的特點及與駢體文的區別。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背誦全文。
一、導入
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濟南名士張養浩來到潼關,面對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心中傷感無限,于是一聲長嘆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當其時,千年古都咸陽早已荊棘遍地,蔓草叢生,已經一千一百年不復見三百里阿房宮了。
遙想當年,始皇登基,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大業已成,意氣風發。據史書上說,秦始皇每吞并一個諸侯國,便令工匠仿照該國的宮室式樣,再造于咸陽。將虜獲的各國美女、珍寶,納入其內。昭示自己掃六合,混天下之豐功偉業。據《史記》載,秦代宮殿,關中有三百座,關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猶嫌不足。統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和他功過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間,大興土木,開始興建一座規模空前絕后,壯麗無與倫比的不世之宮。此宮還未正式命名,有人稱為朝宮。阿房宮僅僅是此宮的前殿。
這是一座怎樣的宮殿啊!《史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漢書》載阿房宮東西五里,南北千步。換算成現代計量法,阿房宮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我們一個標準的教室大約是56平方米,我們一整個學校才8萬平方米,而阿房宮的一個前殿就有我們一個學校那么大,容納萬人綽綽有余。而在西安的阿房宮遺址,地基面積竟達54萬平方米,堪稱震爍古今的第一大宮!遙想其曾經的雕欄玉砌,朱粱畫棟,我們真恨不得掀開歷史的重重面紗一睹它的風采,或是坐時光機器去攔下楚霸王那野蠻的一把火,保留下這千千萬前人無數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可惜,如今的我們,也只能透過杜牧的一篇辭賦,來尋覓其往昔的絕世風采了。
朗讀
杜牧,晚唐詩人,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見書)他最有名的是他的詠史懷古詩和七言絕句。大家熟悉的有:
懷古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河湟)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七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遣懷)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
賦:劉勰《文心雕龍詮賦》 :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賦的內容是體物寫志,是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情志的目的,而在藝術上注重鋪陳,語言上使用華美的詞藻。此外,賦很講究聲韻的美。它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了一種自由而又嚴謹、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二、整體感知
1、讀完文章,我們明顯的可以發現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兩部分:[幻燈]
第一部分1-2節 體物,阿房宮的雄偉壯觀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節 寫志,交待作這篇賦的本意,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梳理第一小節
(1) 下面我們先來看體物中的第一小節。這一節介紹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結合課后練習一的1.2.3看看第一小節。
(2) 請同學回答第一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來歷?
[明確][幻燈]六王畢阿房出
請同學回答第二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外在形勢?
[明確][幻燈]覆壓三百余里流入宮墻
請同學回答第三題,阿房宮的本體構筑
[明確][幻燈]五步一樓而氣候不齊
這樣一理,大家很清楚這節可分為幾層呀?(三層)
(3) 第一層
我們請位同學來翻譯第一層
強調:畢:完了,指被秦國所滅。一:統一,數詞動詞
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盡。形動
我們說第一句四個三字句,短短的12個字寫得非常好,對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既寫出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李白說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樹木通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運到關中,阿房才出,這是多么勞命傷財呀。這12個字實際上已經涵蓋了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褒是貶呀?(貶)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六王為什么會畢,四海為什么能一。等我們學完本文,將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4) 第二層
阿房出了,那么它的規模怎么樣呢我們來看第二層。請同學翻譯。
強調:構:構造,建構。折;轉折。走:奔向,趨向。注意走在古時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本文這里是奔向,趨向。
這四句交待了阿房宮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接著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過度到第三層對阿房宮建筑特點的介紹。
(5)第三層
同學翻譯
強調:五步一樓的一:數詞,和前面的不一樣。
縵:縈繞。回:曲折,迂回。象我們今天所說的回廊、峰回路轉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
抱:環繞。
鉤心斗角:古今異同。古:宮室建筑的結構錯綜精密。今:各用心機,明爭暗斗,互相傾軋。
落:量詞,猶座。
霽:和《滕王閣序》中的云霄雨霽的霽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為風雨停,云霧散,天放晴。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通感修辭。用觸覺去狀摹聽覺,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氣候:古今異同。古: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今:天氣(雨雪陰晴)
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用了夸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寫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現象。
在這一層里,大家看看一共寫到了哪些建筑?
〔明確〕樓,閣,廊,檐,長橋、復道
(6)從剛才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節從三個方面寫了阿房宮的宏偉瑰麗。我們齊聲朗讀一遍。
7.梳理第二節
(1) 第一節說到歌臺暖響舞殿冷袖,這些載歌載舞的是誰呀?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小節。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看看這節說了什么。
〔明確〕這節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說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嬙,王子皇孫。
(2) 請同學翻譯前兩句
妃姘媵嬙;注音讀音。
王子皇孫:這里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詞動詞。輦:原義:人拉的車,這里名動,乘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動。為:成為
妃姘媵嬙,王子皇孫這些人為什么要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明確〕因為六王畢。這既回應了六王畢,又暗示秦統治者的前途,再次顯露了作者的貶義。
那么這兩句寫的是什么?(寫妃姘媵嬙的由來)
(3) 下面我們從明星熒熒讀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這幾句寫的什么內容?(宮人的生活情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請同學翻譯。
強調;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現在專指有名的電影演員,運動員等
綠云:比喻女子烏黑的頭發。膩:脂膏。
杳:狀語,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杳然的意思。之:動詞。到去。
盡、極:互文,極力,盡量。
縵:同慢,遲緩的引申義。縵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縵回的意思不同。
這里不直接寫宮人眾多,而是用明星、綠云、渭漲間接寫出宮人的眾多,手法十分高明。寫宮女,是為了寫秦始皇的荒淫無道。宮車天天過,尚且還有宮人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在表現宮女命運悲慘的同時,揭示了秦始皇驕奢淫逸的生活。
(4) 接下來,由寫人到了寫物,同學翻譯。
這里的收藏、經營、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寶等物,大家看看經營和我們現在的意思一樣嗎?
鐺:名作動,把它當作鐺。
這些六國的珍寶,在秦人眼里,卻不愛惜,這里由寫人的被欺辱寫到物的被踐踏,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對秦始皇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5) 那么,大家看看這節可以分為幾層呀?(三層)
(6) 讀第二小節
8. 總結一、二節
在這兩小節里,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用途,雖然沒有發議論,卻已寓議于敘中,至于作者究竟怎樣議論的我們下節課再講。
第二課時
一、 教學要點
講解第三四節,完成課后練習
二、 教學內容及其步驟
1. 昨天我們講了課文的第一、二節,我們知道這是體物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寫志的三、四小節,首先請大家讀三、四小節。
2. 昨天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題,為何六王畢,四海能一,請同學回答。〔明確〕第二節中燕趙之收藏倚疊如山這段描寫寫出的六王的驕奢荒淫,不愛惜自己的人民,我們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確的指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拘秦。這就是六王畢的原因,而秦能一統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耐吸取六王的教訓,那么就不會迅速族滅,可是它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看第三小節。
3. 講解第三小節
(1)嗟乎一詞經常在文言文中出現,什么意思?(唉)表示感嘆,一個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2)請同學翻譯嗟乎用之如泥沙
強調:秦:秦朝統治者。愛:喜歡。念:顧念。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省略主語秦,之代搜刮到的東西。
錙銖;這里用它的引申義,指細微。
盡錙銖和如泥沙狀語后置。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啊。這是什么心思呢?(想要過得好的心理。)
這句話說的是什么?
〔明確〕斥責秦統治者只圖私利而不顧人民,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幻燈〕
(3)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連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排比句,盡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燈〕
同學翻譯
使:致使。南畝:不是指南邊的田畝,這是個典故,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因為古時農家田畝多向南面向陽之處,后來文言文就常用南畝代替田畝。
磷磷,參差:定語后置。
九土;九洲,泛指全國。
城郭:城墻。城市。古代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兩字連用表示城。
嘔啞:象聲詞。這里形容樂器聲嘈雜聒耳。市;鬧市,集市。
秦統一四海,功不可沒,然而卻不思如何鞏固政權,橫征暴斂,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們反復強調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那么,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4)同學翻譯
強調:獨夫。驕固:驕橫頑固。歸納固的用法:頑固;穩固(《諫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來,誠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叫:吶喊,引申為起義。舉:被動,被攻占。一:數詞。
可憐:這里指可惜。古今異同。今:值得憐憫。
這里概括寫出了秦始皇的無道,導致農民起義,宮殿被毀,進而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可憐焦土中的可憐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流露出作者無窮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土崩瓦解下,迅速滅亡,而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頃刻之間化為灰燼,唐朝當時正處在秦的景況之中,杜牧目睹現實,感慨萬千,不安和憂憤溢于言表。
(5)讀第三小節
4、講解第四小節
同學翻譯。
強調:族:名作動,滅族。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 愛:關愛,愛護。
這里總結了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叫云,并且向當世統治者發出了警告。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后人指的是誰?(唐朝的統治者) 鑒:意動,以之為鑒。
后一個后人指的又是誰?(唐統治者之后的人)
這里作者以四個哀警示世人,提醒當權者一定要愛其子民。
5、學完了整篇課文,我們請位同學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確〕〔幻燈〕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6、那么再請位同學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
(2)比喻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都是比喻。
(3)夸張 一日之內,..而氣候不齊使負棟之柱
(4)排比 第二三節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