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的小故事
誠實,即忠誠老實,就是忠于事物的本來面貌,誠實守信的小故事專題:為大家提供誠實守信的小故事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1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講述了7個關于誠實守信的故事。誠實守信,它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格的體現。我們應該守住誠信,用誠信關照他人。人若失去了誠實守信,也就失去一切。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誠實守信的宋慶齡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后,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里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國王的牡丹花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于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艷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斗艷,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周幽王的烽火戲諸候
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講述了7個關于誠實守信的故事。誠實守信,它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格的體現。我們應該守住誠信,用誠信關照他人。人若失去了誠實守信,也就失去一切。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橋下之盟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名叫尾生,一天這個小伙子遇到了一位姑娘并且喜歡尚了她,于是和這位姑娘約定第二天在長橋相會。第二天尾生如約到了長橋,但姑娘沒來,于是尾生便在長橋尚徘徊著等待姑娘的出現,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很多個時辰過去了,姑娘都還沒來,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會橋底的水久漫過了橋墩,漸漸的淹沒了尾生的身體,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于人,終于沒有跑走,最后他抱著橋柱被淹死了。這是我們中國很古老的一個關于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追趕承諾
百事可樂的總裁卡爾威勒歐普到科羅拉多大學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杰夫的商人通過演講會的主辦者約卡爾見面談一談。卡爾答應了,但只能在演講后而且只有15分鐘的時間。
杰夫就在大學禮堂的外面坐等。
卡爾興致勃勃地為大學生們演講,講他的創業史,講商業成功必須遵守的原則,不知不覺中時間已超過了與杰夫約定的見面時間,顯然他已忘記了與別人的約定。正當卡爾繼續興致很高地演講時,他發現一個人從禮堂外推門,徑直朝講臺上走來。那人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發放下一張名片后轉身離去。卡爾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寫著:“您和杰夫荷伊在下午兩點半有約在先。”
卡爾猛然省悟。一邊是需要他說服并且灌輸百事可樂思想的大學生們,他們是他企業發展的目標甚至是動力,而另一邊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向他請教的商人。卡爾沒有猶豫,他對大學生們說:“謝謝大家來聽我的講演,本來我還想和大家繼續探討一些問題的,但我有一個約會,而且現在已經遲到了。遲到已經是對別人的不禮貌,我不能失約,所以請大家原諒,并祝大家好運。”
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卡爾快步走出禮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向他致了歉意后,便又滔滔不絕地告訴了杰夫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結果,原來定好的15分鐘時間他們一直交談了30分鐘,后來,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這一段經歷告訴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們都對百事可樂產生了信任并決定經銷和宣傳百事可樂。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之誠實的列寧
列寧小時候,有一天跟著爸爸、姐姐到姑姑家去做客。姑姑家里有好幾個表哥、表姐,都很喜歡列寧,列寧也愛和他們一起玩兒。
這天,他們在姑姑的房間里玩“捉人”的游戲,追的追,逃的逃,熱鬧極了。列寧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碰拍”,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孩子們一下都呆住了。姑姑聽到響聲,趕忙跑到房間里來,瞧瞧出了什么事。她看見花瓶打碎了,就問大家:孩子們,誰把花瓶打碎了?表哥、表姐都說:“不是我打碎的。”列寧呢,也跟著說:“不是我打碎的。”他說話的聲音姑姑說:“你們誰也沒有打碎花瓶,那么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煩了,所以就倒了下來。” 一個表哥說:“大概這個花瓶想跟我們一起跑一跑,所以從桌子上跳下來,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
大家聽他這么一說,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笑,不聲不響地跑到另外的房間里,在子跟前站著。他心里很難過,因為他說了謊。
他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忽然哭起來了。 媽媽問他:“你為什么哭呀?”列寧把自己說謊的事告訴了媽媽。很低很低。媽媽說:“這不要緊,明天你寫封信給姑姑,承認自己說了謊,她一定會原諒你的。”列寧這才安心睡覺了。
過了幾天,郵遞員給列寧送來一封信,啊,是姑姑給他寫的回信!列寧連忙把信拆開來看。姑姑在信上說:“做錯了事,敢于自己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列寧把姑姑的回信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都稱贊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2
宋慶齡就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有一次,宋慶齡和同學約好下午六點到老師家里拜訪,回到家后,宋慶齡吃完晚飯,爸爸就說:“你叔這天過生邀請全家人過去。”宋慶齡聽后很高興,但一想到和同學的約定立刻就拒絕了,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同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舊站在那里等待,但是仍不見那位同學的身影,宋慶齡回到家渾身濕透了,看見爸媽早已從叔叔那里回來了。
第二天,床慶齡照樣到學校上課,也沒有因為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學鬧矛盾。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3
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后,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于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后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征在(顏徵在)愿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于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歷公元前551年;格里歷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關于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記·孔子世家》說。)申時于陬邑昌平鄉誕生。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yú dǐng,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誠實守信的小故事
一次,孔子與他的學生們在一起談論待人之道。子路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就是說,別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也用不善待他。孔子評價道:“由之所持,蠻貊之言也。” 這是沒有道德禮義的夷狄之間的做法。子貢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意思是,別人用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導他向善。孔子評價道:“賜之所言,朋友之言也。” 這是朋友之間應該有的做法。顏回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他表達的是,別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并引導他向善。孔子評價道:“回之所言,親屬之言也。” 這是親人之間應該有的做法。如果能夠把它擴開去,以誠心對待天下人才是真正的與人為善啊!”
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是對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規范自己,協調人與人的關系,提高社會道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