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官兵抗洪日記,歡迎閱讀!
關于官兵抗洪日記一
官與兵:都是沖在前面的人
“曾旅長、羅政委,有人找!”昨日,夜幕降臨,武山湖搶險救援的戰斗正酣,堤壩上傳來一陣喊叫聲。“我在這里!”兩個“泥人”從正在救援的官兵中扭過頭來。原來,該旅旅長曾從華、政委羅詞鳳正和戰士們一起裝沙袋、扛沙包……
在水中堵閘口的“迷彩綠”中,除了排長、連長,也能看到該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的身影。“情況比預想的復雜得多,十分危急!”羅詞鳳曾參加過98抗洪,經驗豐富。“你看,這里有個管涌群,流出的都是渾水,這說明情況不好,至少需要填1萬個沙袋!”“這里,堤壩被泡松軟,剛出現了滑坡……”“以目前的情況,現有近百名官兵不夠!”軍地雙方反復巡堤后,決定再度請兵,從舟橋旅再調300官兵。“不管旅長還是士兵,救援時都是沖在最前面的人!”舟橋旅的多位領導不僅帶隊到一線、指揮到一線,還和官兵一起救援,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官兵協同作戰的場景,在隨軍采訪途中,不止一次見到。
2日,在孝南東山頭府河救援現場,省武警總隊司令員周旭光將軍從上午10時起到現場指揮救援,確定方案、增調部隊、協調物料……和戰士們一樣,周旭光全身濕透,沒有吃午飯,直到險情得到控制,又安排好晚上的巡堤、后續救援,才離開現場。
關于官兵抗洪日記二
鋼的意志:三天鏖戰四大“戰場”
武穴武山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平日的美景不見蹤跡,只看到一片汪洋,水位已超保證。“快!”“快!”“加快速度!”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稀泥,戰士們冒雨趕往堤壩。
管涌、漫堤、滑坡……一段3.5公里的堤壩,危機四伏。堤壩外,就是魚塘、農田和民房。“一旦潰壩,將危及石佛寺、大金、花橋等3個鎮,十余萬群眾,數千畝農田,還有工業園區、公路干道……”石佛寺鎮負責人介紹。“兵分兩路,一隊堵閘口滲水,一隊筑子堤!”話音剛落,兩隊人馬投入戰斗。
堤上,戰士們裝沙袋、運沙袋,水中,十幾名官兵站在齊肩的洪水中作業堵閘口滲水。
救援!救援!子弟兵們忘記了危險、忘記了如注的大雨。
1日至2日麻城、2日至3日新洲、4日武穴、黃梅、浠水。連續3天,舟橋兵鏖戰四大抗洪戰場。
舟橋兵體能好,恢復快,這和平日高強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他們平均每天要負重12噸以上,游泳是必備本領,每周還有半天的抗洪搶險專業訓練科目。
記者發現,除了必要的水壺及鐵鍬、鏟子等工具外,不少戰士兜里還揣著一小包檳榔。“再好的體能也有耗盡的時候。”一位戰士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長期與洪水搏斗總結出來的一點小經驗:“嚼食檳榔后,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有點像喝過酒一樣,可以御寒,也可以消除疲勞。”
關于官兵抗洪日記三
鐵的紀律:一旦有令5分鐘內出動
昨日凌晨6時,舟橋旅接到上級指示,開赴黃梅太白湖搶險。“四營13連集結完畢,請首長指示!”命令下達5分鐘后,全副武裝的戰士們已在營房前集結。
集結為何如此之快?“面對嚴重汛情,全體官兵24小時待命,早一分鐘到達現場,群眾就會少一分危險、少一些損失!”舟橋旅旅長曾從華說。
24小時待命是啥狀態?2日上午10時許,記者走進位于長江黃岡段的某戰備碼頭,剛在新洲施廟村連續救援15小時的舟橋旅一營一連,轉至這里臨時駐扎。
屋外,軍用卡車一字排開,淋濕的救生衣、迷彩服在空地、欄桿上晾曬。副旅長姚學鋒介紹,從新洲回來后,官兵們首先把裝具、器械和沖鋒舟全部收拾、歸整好,再次裝車,準備完畢后才簡單洗漱,席地而臥。
被褥是潮濕的,枕頭泡成了水包,官兵們顧不得這些,為了盡快恢復體力,迎接下一次搶險救援任務,他們自己倒頭便睡。
舟橋部隊被稱為陸軍中的“水軍”,駐鄂某舟橋旅是一支國家級專業應急力量,在抗洪搶險中戰功赫赫,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范旅”榮譽稱號。
汛情復雜,險情頻發。昨日,記者隨舟橋部隊先后轉戰黃梅太白湖、龍感湖、武穴武山湖,每一次急行軍,都是高速機動,指哪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