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2014年聯村聯戶民情日記

著名日記 時間:2017-10-30 我要投稿
【www.isangil.net - 著名日記】

  民情日記:聯系戶的感恩心

  2014年6月2日 星期二 天氣陰

  上午,剛忙完手頭的急事,我的“雙聯”聯系戶周進松打來電話。他說:“宋書記,你在鎮上嗎?我有點紅棗給你送過去,端午節到了,你不要嫌棄,這紅棗是我自家產的,送去你蒸涼糕用。”我剛想推辭,電話那頭就不高興了!“宋書記,你這是看不起我周進松啊?”我急忙回轉話鋒,連連說:“也行,也行!”我知道老周他是個扎截人,說話直來直去,從來不會拐彎抹角。他常說,我幫了他好幾年,又幫錢又送物,特別是給他送政策、傳信息,鼓干勁、扛后墻,使他鼓足了干勁,堅定了信心,家庭生活有了新的起色,可我就連他家的一頓飯都不吃,他心里十分過意不去!瞧,這老周還真懂得感恩戴德啊!如果謝絕了人家的好意,反而會傷害他。

  老周打來這電話還真有些蹊蹺,本來我也是正要給他打電話的,沒想到他先打了進來!我打電話是準備要到他家去,備了兩盒“烏江貢米”要給他家送去,好讓他家過個愉快的端午節,沒想到老周他卻捷足先登,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也罷!他既然來了,我也就不上他家去了,幸好前幾天去他家看過一趟,家里的情況我都掌握。大女兒在沙井鎮學理發很有長進,二女兒在中心學校讀書,每天早晚由校車接送,家里的莊稼出苗率很高,這幾天正在間苗,準備灌水。母牛又懷孕了,這是老周最最高興的事兒。老周不想一年有多么豐厚回報,只想全家健康快樂,莊稼年年豐收,牛羊產犢下羔,天天打工掙錢,日子紅紅火火。這就是他——一個普通百姓的美好夢想。

  上午十點多鐘,老周就來到了我的辦公室。他拎著一個紅色手提袋,剛剛坐下,就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動:“宋書記,我給你帶了點棗兒,你說啥也得收下,過個節么什么的。”說著就從紅色手提袋里掏出一個裝著紅棗的塑料袋,透著薄薄的塑料袋就可以看到紫紅紫紅的干棗,一個一個的,大小很是勻稱,大約有兩斤多,肯定是經過他精心挑選的!伴隨著手提袋的抖動,一縷淡淡的棗香散發開來。我說:“那我就笑納了,我這里也有兩盒“珍珠米”(烏江貢米品牌),你順便帶回去,給孩子們過個節吧!”他有些靦腆,剛想推辭,我又說:“不要不好意思嘛,咱們都是一家人了!哪有那么多規矩?”

  周進松走出辦公室,不斷向我打招呼,并一再請求我統點時間到他家作客,那誠實寫滿了他的眸子,寫出了一臉夯實的笑容……

  民情日記:姚秀才作詩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天氣陰

  早就聽說姚師椿是樟斗鎮雙優村里小有名氣的文化人,被村民們稱作“姚秀才”。“三送”工作需要群眾的參與,而且考慮到村里的留守孩多、農村文化活動不夠豐富等問題,我決定今天去拜訪下這位“秀才”。

  一到姚師椿家門口,他就熱情地把我們迎進了自家小院,向我們講述了他的人生經歷。老人今年75歲,兩個兒子均已成家并在外工作。20多歲時,姚師椿曾考入原贛州師范學校,卻因為體檢沒過關,未能邁進師范學校的大門,也未能實現當一名老師的愿望。但他并沒有失去對大學的憧憬,而是勤懇勞作,含辛茹苦地把兩個兒子送進了大學。平常農閑時,老人喜歡讀讀書、看看報、寫寫詩、拉拉琴,還曾經多次參加鄉里的文藝創作和演出活動。

  回首往事,老人眼里不免還顯露著憂傷。我趕緊向老人介紹了當前黨和政府為扶持農村文化繁榮、培養基層文化能人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鼓勵老人發揮特長,引領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孩開展一些文藝活動,還可以創作一些健康向上的詩歌和散文,宣傳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計劃生育等好政策。臨走前,我告訴老人,如果有好的作品,我一定會幫他推薦。

  沒想到,幾天后當我再次上門走訪時,姚師椿興高采烈拿出了新作的一首打油詩。“新時代,新氣象,人民生活達小康。原來住著土坯房,現在搬進小洋房。老人小孩有補助,耕田優惠不還糧。大家都說政府好,永遠感謝共產黨。”旁邊的村民聽后,都說寫得好,講出了大家的心里話。再看姚師椿讀詩的神情,飽經滄桑的愁容早已不見了,活像一個“老小孩”。

  姚師椿還笑呵呵地告訴我,今年暑假他打算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帶著孩子們在自家小院里練練毛筆字、講講歷史故事,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的暑假。這個建議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三送”工作隊也打算捐助一些書籍和文具,讓姚師椿的想法順利實施。

  民情日記:沒有理由不為群眾服務

  4月11日 星期五 天氣 晴

  最近,鎮里調整了駐村安排,我被安排到太平居委會駐村。

  剛到村里報到沒幾天,2014年土坯房改造工作就開始了。雖然居委會相比其他村土坯房改造戶少很多,但是依然馬虎不得。

  走在春意盎然的鄉間小道,沿途隨處都能看到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大豎鎮組土坯房改造戶賴軍一家也一早就忙開了。

  我先詢問了建房工人,房子面積多大,共幾戶人家,打算建多高。在我們未亮明身份的情況下,建房工人的回答讓我們了解到賴軍的改造計劃完全符合改造政策。

  后來,我打電話給賴軍。賴軍一聽駐村干部來了,不到3分鐘就趕到了現場。我再次當面詢問了他的改造計劃。

  賴軍介紹,這6間房分別是他、他弟弟和他媽媽的,平均每戶不超過70平方米。此外,為了門前的道路更寬敞,方便附近村民出行,他主動把房基向后退了一米。對賴軍的做法,我感到既意外又感動,大部分村民建房時都分毫必爭,賴軍竟然自愿當“吃虧人”,如此大度、豁達,著實讓我佩服。

  從賴軍家告別后,走在返回鎮里的路上,我陷入沉思:只有真正深入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為群眾辦事,與群眾建立感情,我們的工作才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與群眾打交道沒有什么訣竅,你奉獻了一分真情,百姓就會還你十分真情,百姓永遠是那么淳樸、勤勞、可愛。一位普通村民身上都有舍己為人的可貴閃光點,作為黨員干部,沒有理由不向他們學習,不為他們服務。

相關民情日記推薦

民情日記:愛心接力

走基層干部民情日記

2014干部下基層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2014國稅局民情日記

  • 聯村聯戶民情的日記范文
  • 走訪困難戶民情優秀日記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