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端午日記800字,一起喜洋洋!
篇一:端午日記800字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篇二:端午日記800字
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認為“端午節”源自于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大臣,由于敵國實施反間記,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誹謗,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淡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并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劃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著打掃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于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鍋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著看著,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著說:“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尸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么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仿佛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尸體。”奶奶講完后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篇三:端午日記800字
端午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