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竹礱衣屋旅行日記
“礱衣屋”為平遠超竹鐘姓祖屋。
在梅州,客家圍龍屋隨處可見,但是像平遠超竹超南村梅墩“礱衣屋”這樣的全圍龍屋還是不可多見的。我慕名前往“礱衣屋”后,才知道“礱衣屋”的特別。
“礱衣屋”為鐘氏六十二世平遠三世祖潤公由超南九斗坵遷至鑑美村開居所建,除卻依山就勢,前低后高,按照客家圍屋的傳統布局和使用傳統建筑材料構筑外,其特別之處在于整體結構上,一如用來“去稻殼的農具‘礱’”(形狀略像磨,多以木料制成),蘊藏著客家人的“風水”理念。前后皆有圍龍,兩龍相連構成一個緊護“礱心”的礱外圈,外圈左側有一小門為之“出谷口”。中間3堂3橫(其中左兩橫右一橫)主屋為之“礱心”,礱心左右各還有一橫屋,兩列橫屋相間與堂屋之間不設軒或迴廊連接,形成兩條寬敞的“天街”,使圍內暢通無阻。全屋占地約為5600平方米。
“礱衣屋”整體結構為前低后高,十分利于采光、通風、排水、排污。形狀設計優美,外圓內方,外面圓形全圍,中間為方形主屋,再加前方半月形池塘,后方半月形“花胎”。如今墻上粉刷的白灰已經脫落了許多,過道的地面也高低不平、有些潮濕。
前圍龍,中間有一大門,左右各有一小門,步入大門,沿著圍龍是一條兩米多寬的檐階。緊接著就是一個半月形的`“池塘”,池中綠色浮萍點點,邊沿綠色植物點綴,煞是好看。想必除具有風水意義外,還有蓄水、防火、防旱、養魚等作用。連著池塘就是一塊用于曬谷、乘涼和小孩玩耍等的禾坪。沿著前圍龍的檐階,也就是沿著池塘,走過禾坪,就來到了大門口,可見此屋主體建筑左右不對稱,左側為兩橫,右側為一橫,而且左側第一橫明顯比右側第一橫多出來幾米,約為一個房間的位置。
走進這龐大的圍龍屋建筑,發現“礱衣屋”的廳堂、上下廊、廂房、居室等整體布局錯落有致,主次分明。自中廳旁巷子出主屋,就到側邊橫屋,沿著往上斜的檐階,再拾級而上一段幾級的階梯,來到屋后的圍龍。發現圍龍的“花壇”巧妙建筑在約為50度陡坡上。這既是山勢原因,更多的從風水角度考慮。
走出礱衣屋的大門,一塊石碑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上刻祖屋應注意事項:“某處不得放雜物、尿桶”;“某處必須灑掃”;“違者罰銅或是告官” 等等,年月為乾隆四十三年庚子歲(公元1778年)十二月。此為公共守則,可見當時礱衣屋人丁眾多、繁榮昌盛。
據屋內一老伯介紹,此屋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建成,當年是顯赫一方的大型建筑。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了。鼎盛時期居住著近百戶人家,600多口人,目前還分為兩個村民小組。由此看來這合抱狀的圍龍屋,不僅蘊含了能工巧匠的智慧,更體現了客家先民團結一致、聚族而居的習性。
午后的陽光穿過斑駁的老窗投射在墻壁上,仿佛中,手指間好似溜進時光和風聲的影子。一股蒼涼感油然而生。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個巧奪天工,渾然一體的圍龍屋建筑,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美麗的畫,凝聚了歷史先人的勤勞和智慧,也在現代建筑師的書頁中,留下了濃厚的色彩。專家介紹說“礱衣屋”不但在現存梅州客家傳統民居中建造時間較早,而且存世類似這種形制的客家傳統民居建筑,更是屈指可數,可謂彌足珍貴。是研究客家傳統民居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古代建筑實體。
【超竹礱衣屋旅行日記】相關文章:
未來的旅行衣作文05-25
礱的記憶作文09-16
枯衣精靈旅行記09-11
礱谷舂米散文11-07
超炫的旅行作文10-26
礱的記憶高中議論文05-29
買衣記心情日記09-28
旅行日記精選12-24
夜半購衣記心情日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