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當年挑水庫心情日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里,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號召下,我的家鄉利用山沖凹腦自然條件筑壩蓄水,以備干旱時使用。曾記得,當時的毛坦大隊干部帶領全大隊12個生產隊的男女社員,歷經十年的奮戰,分別在毛坦片的葉沖,金羅片的螺螄塘,三合片的板棚、里沖,建設片的.楊沖,先后建起水庫5座。
說是建水庫,當地人習慣叫挑水庫。這5座水庫算螺螄塘水庫工程最大,耗時長達三年之久。當時的我雖還處在學生時代,但每到冬季農閑,幾乎是吃住都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每日天麻麻亮哨子一響,就扛上挖鋤鐵鍬、糞箕扁擔上工地,直到“麻影子”才收工,即便遇上下大雨,也只是臨時回工棚躲會,雨一住點,上工的哨子就如催命似的一聲緊一聲。每天往大壩上挑土十四五個小時,遇打突擊(加班)時,在用竹竿撐掛的電燈泡下還要干兩三個小時,個中的苦累真是難以言說。
建水庫大壩,關鍵部位是中間的核心墻的建設最費力耗時。核心墻約四米寬,為儲水防滲漏,動工時先要將墻底和其靠山兩邊的土挖到見石壁為止(螺螄塘沖口底寬約50多米,越往上就越寬),就如同蓋房打墻腳,但比蓋房打腳也不知艱難多少倍。越往下滲水越多,滲水時一邊用水車將水不斷地往地面上車,一邊用強壯勞力使勁拼命地往外取土,與滲水爭分奪秒。挖到見石壁底子時,多半達十幾米深,要用幾部水車將水一截一截往上輸送,后來改用柴油機水泵抽。
開始筑核心墻的時候,將備用的石灰拌和的黃土一筐筐倒進里面,十幾個人手握筑杵將倒下去的土一層層打夯筑結實,這是水庫最關鍵的工序。那段時間大隊干部晝夜輪番坐鎮堅守,督促指揮,直到核心墻出水面為止。為什么在出水面以前不能歇息?如果夜里歇工,次日就是滿滿一宕水,沒半天是車不干的,影響工程進度不說,也白搭掉不少人力和時間。一旦核心墻出了水面就改用石夯,一層層夯實。
石夯是用一塊端方約40多厘米、厚約20多厘米的麻石,系有八根麻辮,八個人各執一根麻辮,四周均勻站開,大家喊著號子協調一致牽引,將石夯拋至一人多高,再將其落在需要夯實的地方,如此反復,挨個一一夯到邊。我們老家管這活叫“打阿”,夯結實一層,接著再夯第二層三層……核心墻兩邊各需培土約十多米寬,坡度約50多度,越到上面除核心墻寬度不變外,其兩邊的培土越收越窄,最終到大壩頂部寬約五六米。大壩高約30多米。大壩的外層是用大石塊一層層壘就的,巍峨壯觀。
水庫運營30多年來,政府多次投資對大壩、涵閘、溢洪道等進行維修加固,保持了其正常運行。
【難忘當年挑水庫心情日記】相關文章:
想起當年打早工的心情日記10-03
流浙的當年心情日記06-24
難忘當年麥收時散文02-20
難忘當年學雷鋒的散文10-06
難忘當年看大戲散文01-30
難忘布鞋心情日記06-20
師恩難忘心情日記06-20
難忘的網友心情日記06-24
難忘鉬礦心情日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