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零與掏空的人生哲理
一個人若能時時歸零與掏空,那么他一定是一位時時在進步的人。
木雕藝術家吳榮賜,在六年前回學校重新當個學生。
四十五歲那年,他突然決定回學校念書,以彌補幼年時候書讀的不多的缺憾。他說:"記得那個時候,我有個展覽在法國,為了出國我想稍稍惡補幾句簡單英文,原本只是惡補,但卻受到朋友的鼓勵,也學出了興趣,就興起了回學校念書的念頭。"
吳榮賜從報紙上得知,有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多年來不斷地參加大學聯考,為的就是想要考進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學校,這個新聞加強了他回學校念書的決心。
于是吳榮賜和太太商量,想效法老先生好學的精神,吳太太也非常支持先生的決定,并陪著吳榮賜到大直國中補校報名,所以,吳榮賜重回學校,太太在背后推了他一把。
事實上,在回到學校之前,吳榮賜已經在國內藝術界享有極高的盛名,但讓自己重歸零,需要很大的心理建設,因為年齡的關系,跟同學之間產生了很大的代溝,在心理上的確有些不平衡。
吳榮賜在班上不但沒有特權,每個月還得輪一次值日生倒垃圾、洗廁所,一樣都不能免,由于年紀比同學都大,所以,就比其他的同學更用功,從大直國中補校一直念到中興高中夜間補校三年級,這位木雕藝術家為自己"刻"出了另一個天地。
在社會工作多年有點成就的人,其實都會發現,知識的折舊率滿高的,如果沒有持續一直在學習及努力的話,其實是很容易被淘汰,所以,必須讓自己時常保持歸零和掏空的狀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欹器"是古代的一種器具,只裝半滿水,它可以站得非常穩,如果全滿,反而會翻倒。古代君主常放在身邊做為反省的用品。
"撲滿"是陶瓷做的存錢盒,一旦裝滿就會打破,人生亦然。不論有錢或有名,都不如甘于不足來得安全,因為盈滿反而喪失安全感,容器盡可裝滿,但若不能察覺它的不安定,一個意外就足以使它翻覆,造成令人欲哭無淚的后果。
一個人要常常有歸零的想法,才有進步的原動力,有了歸零的想法,才能掏空自己一些不合時宜的偏見,也能重新接納新的領域和視野,拓展自己人生的境界。
【歸零與掏空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清空自己把過去歸零人生哲理03-22
散文:幸福已被掏空05-21
歸零的作文06-16
歸零詩歌08-02
感覺心里被掏空的說說大全05-10
任你填滿,或是掏空散文05-13
歸零心態的故事02-18
新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歌詞07-21
好像什么被掏空了小學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