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精選5篇)
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都得;人生,也更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取舍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 篇1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人生時時都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抉擇,究竟該如何取舍呢?
一、寧可千人好,莫與一人仇:在蕓蕓眾生當中,必定有與我們談得來的朋友,也有比較疏遠的人。我們應該寧可和千萬人保持友誼,不必與某一個人為敵。所以,和大眾相處,不一定要每個人都把你當朋友,只要不視你為敵就好了。
二、寧可悔了做,切莫做了悔:人生有很多事情,總要等到事后才懊悔,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寧可懊悔自己沒有先知先覺,沒有審時度勢,不懂得洞察先機;千萬不能凡事不經考慮,不經計劃,懵懂無知地一頭栽進去。因為即使事后懊悔再去做,仍有可為;但是如果莽撞行事,事后才悔不當初,則為時晚矣。
三、寧可少年苦,不受老來貧:做人要有憂患意識,所謂“養兒防老,積Y防饑”,晴天要備妥雨傘,以防雨天來臨;白天要準備好手電筒,以備黑夜停電。不用說,少年的努力,就是老年的富有。一些人年少輕狂,老了一無所有,所以“有”時要為“無”時預備,不要等到需要時才準備就來不及了。
四、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做人,有的人正直,有的人諂曲;正直的人處世偶爾讓對方不快,不及曲中之人虛意應付,來得討人喜歡。但是做人恒久的信用,是耿直不阿;假如只是以諂曲媚世,到急難時想要有個知心朋友,可就難了。
五、寧可沒有錢,不能沒有道:金錢重要?還是道德重要?一般人當然覺得金錢重要!講道德、講好話,曠時廢日,不如用金錢能及時有效。但世間事就是這么奇怪,有時候金錢辦不了的事,道德能辦;金錢辦不好的事,道德才能辦得好。無錢無財雖然生活艱辛,但無道無德會受人輕視。
六、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三國時代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雖然成功,也不過是梟雄而已。做人時時刻刻都要注意,不可得罪人,不可辜負人,不可傷害人,寧可讓人來負我,也不愿我負人。
七、寧可失一切,不可少慈悲:世間什么東西最寶貴?就是慈悲。金銀財寶失去還會再來,失去慈悲怎能再擁有呢?所以,慈悲心一時一刻都不能失去。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寧可”的看法也不同。但凡事寧可從正面,從遠處去看、去想,這是非常重要的。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 篇2
美國著名作家布魯斯在《取舍之道》一書中談了對放棄的理解,他說:“面對工作,應該學會放棄,學會放棄,就學會了重新選擇自己。”
同樣,我們也會在生活中面臨許多取舍問題,例如,你很難推拒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應酬,怕人家說你越來越牛了;在某些不適合的場合,想走時很難轉身就走,怕自己的情商值太低;你很難離開一個情人,即使你知道他根本不適合你。是不是還想多得到一些什么呢?所以你也許明知耽擱無益,貪多無益,但就是舍不得,甚至不愿意放棄令自己不快樂的東西。
有些人曾經在把自己弄得很累的工作中掙扎很久;和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愛情掙扎很久;在自己的原則和人情的矛盾中掙扎很多次;凡事沒有一個理想的結果就不甘心。不想和過去付出的心血該說再見時說再見,所以苦。
毫無疑問,你應該揣度,什么該放棄,什么不該放棄。為了那些不能放棄的,你放棄了哪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應該作出合理的選擇,究竟什么該擁有,什么該放棄,當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你的人生也才會正確。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 篇3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財主身患重病,生命危在旦夕,而他唯一的繼承人卻遠在他鄉。財主十分著急,他知道,管家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如果不能及時將兒子叫回來,他畢生創造的財富就會被管家所侵吞。可是,要通知兒子,來回起碼得用上一兩個月的時間,而自己的身體根本挨不到那個時候。
為了確保家中的財產不落到管家的手里,財主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在臨終前立下了一份遺囑,內容為:我的兒子可以從眾多的財產中選擇一項,其余的全部歸管家所有。不過前提是,必須要讓我的兒子先選,否則遺囑無效,所有的財產全部捐給國家。
這真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管家看到遺囑后欣喜若狂,立即快馬加鞭,將財主的兒子接了回來。隨后,管家迫不及待地找來公證人,并將田產、房產、金銀、瓷器、字畫等均勻地羅列成一項一項的。在管家看來,只要有遺囑在手,無論財主的兒子如何選擇,他都會獲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產。
財主的兒子剛看到遺囑時,心里一團亂麻。如果他選擇田產,勢必會失去房產;如果他選擇房產,勢必會失去金銀;如果他選擇金銀,勢必會失去其他財產。財主的兒子在心里埋怨,父親怎么如此糊涂,將大部分的財產拱手送人呢?后來,財主的兒子冷靜一想,父親是一個聰明人,他不可能做出這樣一個損害自己利益的決定,其中一定有自己沒有想到的深意。
略微思索了一會兒,財主的兒子恍然大悟,他一下子明白了父親的用意。于是,他放棄了所有的財產,單單選擇了管家。因為在古代,管家也是主家的財產之一,只要財主的兒子在這個世上一天,管家和所有的財產都屬于他所有。就這樣,財主的兒子沒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所有的財產,而處心積慮的管家則竹籃打水一場空,到頭來什么好處也沒撈到。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人在一個下雨天開車回家,行至一偏僻處,發現有三個人焦急地站在路邊等車。對他來說,這三個人都十分重要,一個是曾經救過自己命的醫生,一個是需要去醫院就診的病人,一個是自己心儀的姑娘,而讓人為難的是,他的車只能載一個人。如果先送救過自己命的醫生回家,勢必會讓病者的病情雪上加霜;如果先送病者去醫院,勢必會錯過心愛的姑娘;如果先送心儀的姑娘回家,勢必會傷了救命恩人的心。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一個路人對他說:“這有何難的,你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開車送病人去醫院,然后你留下來陪這位姑娘,豈不是三全其美嗎?”
原來,很多事情看似紛繁復雜,理不出個頭緒,而答案卻往往蘊含在其中。所謂“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只要你用心觀察,懂得并學會取舍,抓住事物的關鍵所在,就能透過表象,看到實質。然而,在利益面前,我們常常被蒙蔽了雙眼,只會忽略別人,首先想到自己,結果總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 篇4
《呂氏春秋》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人想買一只世界上最好的狗,鄰居就為他選了一只強壯兇猛的獵狗。這個人心想,既然是最好的狗,又花了這么多錢,應該什么都會。他就訓練獵狗捉老鼠,卻總是辦不到。他去求教鑒狗大師。大師告訴他:“這確實是一只難得的好狗。它的獵物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一定要讓它捉老鼠,就把它的后腿拴起來。”這只狗的后腿被拴住,慢慢地,學會了捉老鼠。然而,它再也不是獵狗,無法捕捉野獸。它成了一只貓,還是一只蹩腳的貓。
這就是追求全能的代價。
最好的.事業不是貪多求全,四處點火,而是水滴石穿與健康持久。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和“在其位,謀其政”,說到底,就是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和去做重要的小事,這是一種取舍面前的氣度與格局,體現了自我認識的睿智與深刻。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 篇5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年輕時依靠砍柴為生。和當地許多砍柴的樵夫一樣,他通常在前一天的傍晚到山上砍柴,第二天一大早再擔到集市上去賣。日子雖然過得并不富裕,但是因為當地的樹木非常茂盛,所以他還可以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天,這位樵夫又像往常一樣來到山上砍柴。他決定砍一棵粗壯的大樹,這樣的話明天就可以多賣一些柴了。他用斧頭和鋸子輪著砍和鋸,干了一會兒他感到累極了,于是打算休息休息。休息了片刻之后他又開始砍樹。天已經越來越黑了,而他不僅要把這棵樹砍倒,而且還要將其運回家里,并將其劈成短柴。為了抓緊時間,他沒再休息,一直埋頭砍樹。眼看著大樹就要被鋸斷了,忽然,大樹在他不注意的時候自己倒了下來,并且壓在了他的腿上。鮮血頓時從腿股間往外滲,怎么辦?如果不能及時脫身,那么他很可能就要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
樵夫用盡力氣,試圖將腿上的大樹推開。可是很快他就發現這簡直就是徒勞,該怎么辦呢?他開始用盡力氣喊人,可是即使他喊破了喉嚨也沒有人答應。因為天色已經太晚,山上的其他人早已經下山回家了,再說他今天來的地方又是山林的深處,周圍最近的人家也有十幾里遠,人們根本不可能聽到他的呼救聲。
樵夫知道,自己在這里時間拖得越久危險就越大。看到旁邊的鋸子,他狠下心用鋸子朝自己的腿上用力拉,鉆心的疼痛使他一度暈死過去,可是堅定的意志告訴他不能就這樣暈過去,因為暈過去就意味著要在不知不覺中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去。于是忍著劇烈的疼痛,他毫不猶豫地鋸斷了壓在大樹下的腿,然后用衣服包好傷口,艱難地爬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
他的命保住了,可是那條腿卻不可能再接上。不過醫生說,如果不是他當時果斷地鋸掉壓在樹下的腿及時來到醫院,那么他的生命就會因為拖延太長時間而難以保全。
沒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寶貴,如果你一時不能分清取舍之間的兩種結果孰輕孰重,那你就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須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取舍之道經典人生哲理(精選5篇)】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經典好詞好句09-15
處世之道的經典語錄01-27
佛語人生哲理經典09-22
學會取舍3000字作文07-27
簡短人生哲理經典句子04-11
人生哲理經典短句子04-25
佛語人生哲理經典名句11-18
感人人生哲理經典句子(精選465句)04-11
2022人生哲理經典句子(精選450句)04-11
經典憂傷的人生哲理句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