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孔子的一些思想經典人生哲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從15歲就立志向學,這個“學”是什么呢?個人以為孔子想學的應是“道”。何謂“道”?“道”即是真理,是生存的意義,也是生命存在的價值。于是孔子博覽群書、周游列國、拜訪老子,即是有志于求道的真實體現。
從15歲就立志尋道的孔子,30歲時,由感性上認為已經找到了“道”,而且也認為自己已有一定的體悟。他不斷的修行,不斷的升華,到了40歲時,他對他所證悟的道已經沒有任何疑惑,也就是說,他已經從感性上的認知,升華到理性上的明白了。
不斷修行升華的孔子,到了50歲時,知道了他的使命,就是“傳道”。所以孔子從55歲開始周游列國。當然,周游列國的目的,絕非是為了求得一官半職,而是弘傳此道。孔子不排斥當官,所以孔子是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可久則久,可速則速。
在傳道的過程中,當然會遇到不同心態的人,有人不以為然,有人嘲笑他、冷落他,當然也有人尊敬他而跟隨他,從中不斷考驗他的心性。因為他是在人群中修,不是到深山老林與世隔絕。所以也有些隱士取笑他,竟然想在亂世中跟世人傳道,孔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繼續傳道一直到60歲時,心性已經提高到“耳順”的層次,也就是對于外在的環境、人、事、物都能了然于胸,達到凡事難亂其心的境界。不管聽到什么,看到什么,不管別人怎么對待他,他的心都能坦然不動,這就是大忍之心的表現。孔子周游列國13年,直到他68歲才回到魯國。
孔子70歲時,他的境界已達到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在道中。也就是修煉到他所應該到的層次,功成圓滿。最后幾年他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直到73歲時完成他的使命離開人世。
【談孔子的一些思想經典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談孔子的作文08-04
孔子的立志教育思想08-24
《孔子談謙虛》寓言故事06-20
孔子儒家思想的論文04-07
談孔子仁學中的德作文范文05-24
淺談孔子儒家思想論文03-11
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論文08-27
《思想家孔子》教學設計07-20
生活隨筆:談文學一些見解09-24
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