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騙爸媽說沒錢了,現在卻總騙他們還有錢人生哲理
01
報喜不報憂,是我們的漂泊病。
小時候,我們總愛撒謊,跟爸媽說自己沒錢了,甚至有時候偷偷從爸媽口袋順幾張一塊兩塊,去買一瓶飲料,買幾樣好看的文具,或者幾張偶像的海報。
長大了,愛撒謊的毛病,還是一點都沒有改掉,在電話里騙爸媽工作不累、工資不低……
獨自一人在外打拼,成長是一個極其復雜曲折的過程,面對父母的牽掛與擔憂,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只匯成簡單的一句話:“沒事,我有錢呢。”
02
“爸媽,我還有錢,沒生病,吃過飯了,待遇很好,不用加班,領導又提拔我了……”
不約而同地,遠在異地的我們,都愛報喜不報憂。
有個學霸同學,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是爸媽掛在嘴邊的驕傲。大學讀醫讀了七年,畢業那會在一線城市拿5000塊的工資,面對父母殷切的`眼神,愣是掰成8000塊,還說一年后轉正能拿到1萬。自然,每年過年回家,感覺亞歷山大。
他苦笑說:“自己吹的牛,哭著也要演下去啊!”
大家跟著他一起笑,其實彼此心照不宣。面對父母,我們更多的想要他們放心,不愿他們擔憂。
阿銘前幾天體檢出一點問題,動個小手術,康復得徹底一些。他考慮了一整天,去醫院拿了藥就回家了。
“怎么?大男生還怕痛啊?”我開玩笑問他。
他不理我的揶揄,嘆口氣:“雖然是小手術,但是之后要在家臥床三四天,只有爸媽有空來照顧,這不是不想讓他們知道嗎?還是不要讓他們擔心的好。”
經常碰見加班到深夜,拎著打包的晚飯的小白領,在電話里跟家里人說:“早就吃過飯了,要洗洗準備睡了呢。”強撐著最后一點興奮講完電話,長吁一口氣,拖著滿身疲憊往回趕。
明明很累,卻不會跟爸媽透露只言片語。
“除了徒添他們的擔憂,還能怎么樣呢?”
對于父母來說,我們過得不好,會讓他們煩惱;對于自己來說,父母的焦慮,甚至會成為壓倒我們的最后一根稻草。報憂,真是一件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
很多人會把父母設置在單獨的分組,只有某些正能量的朋友圈可見,或者干脆將父母屏蔽在朋友圈之外。我們是真的不愛他們嗎?并不是。
越長大,我們越習慣了只對爸媽講他們愛聽的話,只提供他們需要的情緒價值,其他的通通劃清界限,關上門自己處理。
經濟獨立、情感獨立,是為了滿足外界的期待,被推搡著走到現實面前,還是自覺自愿地獨當一面。
03
我們撒了很多慌,一邊小心翼翼地營造他們期許的狀態,一邊咬咬牙繼續在前進的道路上摸爬滾打。
報喜不報憂,對于獨在異鄉打拼的我們,成了無奈的不二選擇,寧愿“越長大越孤單”,也不愿意成為父母面前長不大的“麻煩鬼”。
“這才是體貼,這才是孝順,這才是長大。”我們深信不疑。
可是,“長大了卻總騙爸媽自己還有錢”這句話卻不偏不倚地戳進我們的軟肋,讓我們濕了眼眶。這一份大無畏的理智和打不敗的堅強,多少有強撐的味道呢?
人們常說,父母和兒女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爸媽的缺席,也許是這個時代的步伐太快,也許是我們不愿長大了還讓父母操心,也許是我們都習慣了報喜不報憂。
其實爸媽仍然希望能多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能多看到一個會哭會笑、真實的我們,能感覺他們仍舊被需要。
而自從染上這“報喜不報憂”的漂泊病,偶爾我也格外想念小時候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一份熱湯熱水的溫暖。
報喜,也報憂,才是最好的孝順吧。因為無論是我們的“喜”,還是我們的“憂”,真正愛你的他們,一定都渴望去了解。
【小時候騙爸媽說沒錢了,現在卻總騙他們還有錢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騙媽媽的錢-小學作文06-05
關于總被愛情騙的語錄06-26
“騙”媽媽05-20
《騙別人等于騙自己》讀后感10-26
慕容曉曉《騙情騙愛》歌詞08-11
楚懷王被張儀一騙在騙的故事08-09
“騙”的樂趣_作文09-06
防騙標語精選06-01
《騙自己》歌詞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