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

時間:2024-03-25 08:24:54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1

  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對楊絳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欽佩。

  首先,該書是在楊絳先生96歲時寫成,也許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病臥于床,無心學術,抑或是早已命歸西天,去了另一個世界。可又正是這個年紀,正是走到人生邊上的時候,對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楊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這一本書。

  人活在世上的價值到底有什么?楊先生在書中不止一次的思考這個問題。楊先生在書的一開頭就提到了死的問題,按著中國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傳統,說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對。人類懼怕死亡,是普遍的規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說法,有說去往天堂的,有說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學下不都不復存在了嗎?

  對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價值,楊絳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貢獻,而是本身身為人、身為萬物之靈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真正價值所在,才不會因建功立業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默默無聞而自怨自艾。

  書中也提到了對善惡的思考,性善和性惡,兩個矛盾的方面,一直被人所爭論。現在或許大都相信性惡論,于是出現各種各樣的"信任危機",就拿我們來說,好逸惡勞就是我們經常表現出來的惡。不到最后關頭絕不完成任務甚至到了最后關頭也完不成,這種現象叫"懶癌",在多少人身上,懶癌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楊先生在書中則是從人的本性出發,提出人的靈性良心是主宰著人之善惡的關鍵。靈性良心占上風,人們就可克制住小我,控制住貪逸的本性,靈性良心被棄置,那這個人的良心也就輸了,內心的欲望膨脹,往往變成極惡之人諸如希特樂,墨索里尼之類。本性是好的,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惡的,怎樣也變不回好的,這也是我自己認同的。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人生實苦》、《人需要鍛煉》、《修身之道》這幾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這幾篇文章,無論什么時候去讀,都不會過時,講的非常精準到位,我記得楊先生在書里不止一次提過,走到人生邊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人生的意義用自己的理解和讀者分享,能夠有幸讀到楊先生的這本書,也是一大幸事。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前半部是哲學命題居多,解釋了很多哲學問題,后半部收錄了楊先生寫的小說,散文、議論文。由此可見,楊先生的文學修養之高,無論什么文學體裁都駕馭自如,之前知道錢鐘書先生的學識淵博,讀了這本書之后,才對楊先生的學識大為贊嘆。好多年前看過楊先生的《我們仨》,時隔多年,再次拿起楊先生的書時,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了,楊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極高的學者,我從內心深處崇敬她。

  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內容,就是楊先生小學的時候,關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這個倒是意外的收獲,日本現在的星期描述原來出處是從我們國家傳過去的,讓我恍然大悟。我真沒想到看楊先生的書,能夠讓我多了這個知識點,也算是意外之舉。

  我慶幸我還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問題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我也相信我們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過來的,是可以變勤奮的。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2

  那日偶然翻開楊絳作品《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從此就癡迷上了她。同樣的女子,為什么她能夠如此優雅,即便飽受困苦。她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蔽ㄓ羞@般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做不了她這般的女子,但我也想說:“我只與我爭!

  作為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卻有著自己的光芒。她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xx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xx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xx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她用一生向人們述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曾經年少的我,是多么地希望有人夸贊:你真好看!你真聰明!你真能干!讀到楊絳的作品,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淺薄,原來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可以了,別人怎么說與我什么關系。這句“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深深地刺進我的靈魂。人生已經匆匆四十煙云,不知道我錯過了多少個最好的自己。從現在起,我只與我爭。正如楊絳所說“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要從讀書開始,不再糾結,不再困頓,多讀些好書,讓自己的人生充盈起來。

  人生路很長,也很短。人海茫茫中,一生可以遇到很多人,但能夠陪伴的只有幾個。在這世俗生活中,總有些時候不能免俗。楊絳這樣說:“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辈粻。只有不爭,才能清醒自我。做最好的我,就能碰到最好的你。人生本來就是這么簡單。何必庸人自擾。朋友多也好,朋友少也好,有一兩個知己足矣。

  就像山山水水,總有起伏,總有彎繞。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馬平川,有成功就有失敗,而且總是失敗的次數多于成功。可以一次成功就夠了。也可以不必成功,享受追求成功的付出過程,也是蠻好。成功的人總是那么少。失敗的人總是那么多。我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楊絳說:“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比俗卟铔,可以看清人間百態,但也不必過于憂傷,也不必過于計較,誰活著都不容易。你可以現實。我仍然純真。無論世間變化多大,我來過,體驗過,但內心仍然如初。變的是世間萬物,變的是時空穿梭,不變的是我。我就是我。我只我爭。人間有我,才有人間。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3

  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向前是人生清零的邊界,向后是這一生的酸甜苦辣,書中所寫的關于肉身與靈魂的`看法,關于人間百態的點滴感悟,凡此道來的娓娓話語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關于生命的思考,楊絳先生本人也在苦苦追尋,肉身在不斷衰老,而靈魂卻在不斷升華,當身體走向盡頭的時候,靈魂又該如何安放?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生命是無止境的。

  關于教育,楊絳先生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她本人的成長歷程及女兒的成長都是最好的印證。關于婚姻,楊絳先生認為無論何時相互理解都是首要的,夫妻首先應該是知心朋友,若不知心,怎會久伴。

  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每一程都會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對于我來說,二十多歲的年紀,談一輩子太長,談人生閱歷太淺,能做好的只是堅定腳下的路,無愧于那一份赤子之心,走在人生邊上,啟迪心靈,走在人生路上,回首不忘初心。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4

  今天下午看完了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我是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次閱讀。讀完整本書,我在書上劃下了認為對楊先生見解非常認同的地方。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人生實苦》、《人需要鍛煉》、《修身之道》這幾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這幾篇文章,無論什么時候去讀,都不會過時,講的非常精準到位,我記得楊先生在書里不止一次提過,走到人生邊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人生的意義用自己的理解和讀者分享,能夠有幸讀到楊先生的這本書,也是一大幸事。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前半部是哲學命題居多,解釋了很多哲學問題,后半部收錄了楊先生寫的'小說,散文、議論文。由此可見,楊先生的文學修養之高,無論什么文學體裁都駕馭自如,之前知道錢鐘書先生的學識淵博,讀了這本書之后,才對楊先生的學識大為贊嘆。好多年前看過楊先生的《我們仨》,時隔多年,再次拿起楊先生的書時,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了,楊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極高的學者,我從內心深處崇敬她。

  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內容,就是楊先生小學的時候,關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這個倒是意外的收獲,日本現在的星期描述原來出處是從我們國家傳過去的,讓我恍然大悟。我真沒想到看楊先生的書,能夠讓我多了這個知識點,也算是意外之舉。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5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這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寫的一本書,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在一次機遇偶然的情況下讀完了它,最開始被吸引還是里面的鬼故事內容。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正如書名一樣直白:走在人生邊上。像是和自己的一生進行對話一樣,有生死、有命運、有靈魂、有鬼神,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將生、老、病、死的非常平靜的述說著。

  楊絳先生說,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并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么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么多的道理說教,中心思想和內涵引申。

  曾經有人問,為什么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鬼打墻、鬼附身、古代刑場這些非常靈異的事情,在這本書里都進行詳細了描述,這些東西本不適合在這里被提及。書里面提及了楊絳先生年輕時候的一個同學,家里般進了非常大的一個院子,這個院子以前是清朝的一個斷頭臺刑場。自從搬進去住之后,一家人接連變故,非常瘆人。從一個老人家的說出這些,說實話,我是信的。楊絳先生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人的信念都進行了思考,修身之道、品德修養。人的可貴之處在于人的本身,無盡的苦惱!霸鵀殪`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拔覀冊绱丝释\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最妙曼的”。

  讀完《走到人生邊上》,感嘆楊絳女士在九十多歲的高齡下,那么平靜的對待生活、平靜的思考。作者一輩子經歷了非常多的苦難,生離死別,到臨了對人生看的無比通透,無比豁達。這種心態,是令人無比讓人敬佩的。

  活下去。也希望每個人的晚年能夠有幸?鞓返幕貞洝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6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這是楊絳先生在本書前言中所寫的一段話。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六歲高齡時所寫的一本關于人生感悟的書。滾滾紅塵,顯然楊先生已經走得夠久,時間正在從她的身上碾過去。對于人生,她也有自己的豐富經歷。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對于生命的哲思,對于探討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我希望通過楊先生對生命的解讀,來找尋自我的'價值。

  本書分兩部分,一半論文,一半散文;一半講理,一半講故事,用故事當理論的“注釋”。前半部分,充滿了楊絳先生對于鬼神、人生、命運、生與死、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自序第一段寫到:我是從醫院前門出來的。如果由后門太平間出來,我就是“回家”了。這樣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文字,讀上去引人發笑的同時,也有著對生命的深刻反思。

  而在本書的注釋部分,楊絳先生用故事來構建她自己的世界?此茖こ5墓适拢鋵嵱兄约旱娜松腔邸!秳谏窀浮贰ⅰ犊鬃拥姆蛉恕返葞灼恼拢屛覀兏惺艿搅松顜淼拿栏,樸實的文字流露出的是漫長人生的平凡!队洷揉忞p鵲》,看似寫的是喜鵲一家,實則是通過對小鵲的死亡,傳達出對自己親人離世的深切感懷。像楊絳先生這樣一個沉醉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她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親人的離世,則讓她的精神世界有所坍塌,她也在用一生來修補她自己遭受的創傷。平淡的敘述,不加修飾的白描,更加感人至深。《胡思亂想》這一篇,讀完確實引人深思。作為一名年近百歲的老人,死亡是自己時時刻刻可以感知、觸摸到的,而要如何去面對死亡,楊絳先生似乎也在文中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回答。《她的自述》延續了楊絳先生一貫的白描寫法,通過想對奶奶講的話,給讀者鋪開了一條時間通道,把讀者帶到了當時的場景中去。并用這樣的故事和描寫,解答眾人對于命運的問題,讓讀者與她的思想進行碰撞。而最后的那一句“我活一輩子是為啥呀”,更是將讀者的感悟牽引到了秀秀身上,引發讀者相同的思考,你我的人生命途又何嘗能走出這樣的道路呢?

  感謝楊絳先生,在又老又病又忙的人生邊緣上,為世人完成了這本書,解答了世人的疑惑。讀完本書,我更是有了深刻的認同。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7

  《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的創作,前半部分的自問自答的形式,先探討了神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全書的大前提,如果不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那么之后的靈魂、命運、信仰等問題根本無從談起。接著楊絳先生對本書所談的“人”進行了界定,即人世間每一個具體的人。并且每次談到一個新問題的時候都會先進性定義,如“靈魂”、“個性”、“本性”、“靈性良心”等。并且有問有答,內容層層遞進,絕沒有隨意的篇章,邏輯嚴密清晰。這本書不是學術論文,但是楊絳先生卻依然以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和嚴謹對待。

  如果問及崇拜的偶像,我必答楊絳先生無疑。在她身上總能看到閃光點。胡河清曾贊嘆:“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睏罱{先生一生在探尋的過程中審視自我,關注內心,不讓生活拿走自己的想法,磨平其棱角,還要保持對自我的肯定與欣賞,保持對人生的努力與堅持,所以她的人生自帶光環,閃閃發光。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8

  對我來說,這絕不是楊絳最好的作品。那些關于生死、鬼神、人生價值的探索追問,并沒有比前人更進一步。但那又如何呢?

  其實我每次看到楊絳的.新消息都會慘叫一聲說,她怎么還沒死?!不是不喜歡她,實在是憐她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孤單。她曾經翻譯蘭德詩“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彼呀洔蕚浜昧。

  我想,死亡之于她,也許真像一個“暑假”,必然是要來的,來了很好;暫時沒有來,那么就安心地等著吧。而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她也不甘心讓時光荒廢,讓思維混沌,于是她做些想些有意思的事。

  既然她關于生死鬼神的探問對我而言并無新意思,印象稍深的反而是她講的一系列老故事(勞神父對小姑娘曲折的心意真讓人感動)。還有那個關于死后以怎樣的相貌去見親人。她愿意以十五六歲時清秀小姑娘的相貌與先去者見面,但父親,母親,丈夫,女兒眼中的她各自不同。唯可安慰的是,死去之后,大家都是以靈魂相會,而無關相貌了。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9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正文,注釋和楊絳先生百歲答問。正文是楊絳先生對于人生一些問題的思考(自問自答),注釋是用散文的形式記述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正文部分形成了對照,也就是感悟與實例的結合,第三部分是就著楊絳先生百歲生日,文匯報記者代表光大讀者與其展開的一次真誠問答。

  讀這本書是因為楊絳先生思考的這些人生問題恰好是我感興趣的,而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總是令人好奇又無從解答,楊絳先生也一樣,她總是想著想著就在某個地方堵住了,她也似乎并沒有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百歲的她回顧一生對這些問題有了一點自己的見解,而尚處青年階段的我通過閱讀這本書對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有了一點思路和新的視角,但是還不足以形成一套自己成熟的看法,所以我就在此把我覺得有啟發的楊絳先生的回答做簡要的整理摘錄。

  1.神和鬼的問題,看不見的東西未必不存在,科學和迷信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過于科學也是一種迷信。很多問題是解釋不清楚的,信與不信,都不必絕對。

  2.有關人的問題,人是有靈魂的(雖然看不見但是它確實存在)。人有個性(體質不同,性情各別,每個人天生有個性,個性一輩子不變)。人有本性(一“食色性也”,一靈性良心,也就是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斗爭,經過斗爭必有統一,我們的一生總是處在這兩種的斗爭之中,其中任何一方都是時而占下風時而占上風,最后總有一天會統一,斗爭的結果就是我們最后的樣子,比如有的人的私欲占了靈性良心的上風就走上歪路成了“壞人”)

  3.人類的文明,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創造的文明,他創造的文明可能會走向滅亡,他創造的偉大文明可能是犧牲人自身換來的,并且他置身的文明還可能會對他自身有傷害(比如大氣污染)。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修身,自我完善,讓靈性良心戰勝私欲。當然,人皆有私欲,克制自己,當恰如其分,修身需要又合適又和悅的方法。

  4.人生實苦,要認清這一點,接受這一點,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持的品質,能讓人不被摧毀反而越來越好的品質是肯吃苦。受鍛煉的是肉體,由肉體的媒介,鍛煉出來的是精神。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有了這一些成績也就不虛生此世了。

  整理下來發現,這幾個問題和答案其實都是互相聯系的,圍繞人一生最根本的也就是那么幾個問題(好像哲學上的人生的基本問題),可是人們總也想不通,總得自己親身經歷了碰壁了才能有所體悟,就像楊絳先生說的“我九歲就聽到的話,到九十歲才明白!

  其實相比于前面的部分,我對第三部分的百歲問答更有感觸,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一直傳為佳話,看了她真實直白的回答,更是頓生羨慕和感慨,找不到那么喜歡的人,至少要和互相欣賞理解的人在一起吧,像他們兩個這樣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結合簡直只應天上有。而他們對文學的博學和熱愛,以及做人處事方面有原則能吃苦,謙遜低調等優秀品格更是感染了我,錢鐘書先生和女兒圓圓先后離開了楊絳先生,她非但沒有倒下,而是在通過翻譯經典著作緩解悲痛,她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她老年完成的,百歲之際,她依然熱愛生活,每天看書寫字,每天都有新的期待,而她這種沉穩向上的心態,正是通過人生的歷練和孜孜不倦的讀書學習鍛煉出來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真正愛讀書的,讀書多的人大都像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這樣豁達通透,沉靜內斂,既有大格局的心態和視野,也有自己充實有趣的小世界,希望我也能朝這個方向發展吶。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10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英國詩人瓦特·蘭德(楊絳譯)

  《走到人生邊上—楊絳先生百歲問答》是楊絳對錢鐘書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的注釋。此書共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對人的靈魂、個性、本性,靈與肉的斗爭和統一等問題展開。融會了文學、哲學、倫理學、精神分析等學科的知識,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另一部分的“注釋”由多篇散文構成。

  我無法用自己淺薄的閱讀經驗去的概括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今天簡單的談及我讀后的感悟。

  在這本書中,有關教育、有關生命、有關婚姻、有關生活、有關經歷、有關苦難、有關信仰,楊絳先生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及了想法。想到有一天與朋友交流中討論到,我們透過文字看到的楊絳,對于生命、對于生活,是如此的通透且充滿智慧。

  在她的文字中,我知道了人活著,首先要接受命運的無常。

  早年的她經歷顛沛流離,中年的她橫遭社會苦難,晚年的她又飽嘗生離死別。但無論是低谷還是高峰、無論面對世人的詆毀或是贊美,她始終淡定從容,優雅且通透。經歷過的`苦難在她的筆下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人生實苦”,感嘆一聲“在這個物欲橫流地人世間,做人啊,實在夠苦”。是啊,無論是哪個時代,人們處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就像漩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對于命運,我們要理解它的變化無常,也要接受造化小兒的胡作非為。

  在她的文字中,我知道人活著,最可貴的在于自身。

  接受命運無常,帶著敬畏之心,承認命由天定,但是這就意味著隨波逐流,面對任何現實無動于衷,被動的接受一切嗎?并不是的。就如文中所說:“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是“命造”里還有個命主呢?如果船要擱淺或是傾覆的時候,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可以說是人的個性做主”。在這個船上,我們會歷經鍛煉,鍛煉即修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天生的人,本是善惡雜糅,需不斷修身鍛煉,才有價值。就如文中所說:“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 人的可貴之處在人之身,在于我們自我。

  在她的文字中,我知道人活著,要有一種信仰。

  是什么力量讓她在如此黑暗中的時光中走出來呢?從她的文字中,我感知到了信仰,是對文化的信仰和對人性的信賴,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她在文中寫道:“在特殊時期,我也驚喜地發現,人性并未泯滅,烏云鑲著金邊”。是信仰,讓她始終堅持相信;是信仰,讓她從未背離家鄉;是信仰,讓她黑暗的生活始終有光亮。她始終相信一切的一切雖暫時被云霧遮沒,但待云消霧散之后,世間依舊光明澄澈。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歲月中,通過文字,楊絳先生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我們呢?能為后代又留下什么呢?

  我想,那就在這個變化無常的環境中,始終心懷信仰,努力的修煉自我,追求未來的光亮吧!即使不能單獨留下點什么,做好精神文化傳承也不失為一種方式。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11

  初讀《走到人生邊上》,老實說,讀完這本書其實并沒有對我有很深的震撼感,可能是我還不太理解一個歷盡滄桑,真正走到人生邊上的人的心境。不過從這本書中,倒是可以看到楊絳先生的一些觀念。

  首先,楊絳先生是個很有個性的女人,這一點從她的生活瑣事中不難發現,并且她知書,很多國學經典信手拈來。這樣的女人不止有女人的魅力,更有男人的心胸。

  其次,書中一直強調人是萬物之靈,并不在于一個人的價值和所創造的文明,而僅僅在于是他是人類。我想她是真的“以人為本”,這和孔子的思想倒是一致,雖然這里我不是能夠理解的很好,依我看來,人類身體素質如此孱弱,壽命也只有區區幾十年,卻能夠成為萬物之主,這當然是因為人所創造的文明得以延續,并且恰好適應這個自然法則。這從自從人懂得了科學,并加以利用,就更大程度的使利益最大化,繼續創作新科學和文明,更捍衛了人是萬物之主的地位就足以說明,這還有什么爭議呢?

  再有,書中用了很大篇幅去講述靈魂和肉體,并且發表了“人之本性”的一些觀點,這些我是認同的,

  這也是一位老人,并且是一位睿智的老人給我們提點的人生,要我們敬畏自然,敬畏鬼神。我認為這可以說是每個人天生的'信仰了吧。有所敬畏,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才會有仁義禮智信,才會有廉恥心愧疚心憐憫之心。曾國藩也曾說過:圣人之所賢,大抵不過“敬”、“恕”二字,可見,從古至今,探討人性的都逃不過“敬畏”。

  不過,在整本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楊絳先生對于“鏡中人”的闡述,以及丑女人郭媽的描述,因為這里道出了“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確實,無論自己又多丑,在鏡子中,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而且,我們會自負于自己幻想的那樣(盡管我們并不是那樣優秀的、美麗的人)。

  “患不自知也”我想是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話了。也想與同讀過本書的人共勉!

  這里只是一些粗淺的認識,可能有不恰當的地方,也許重讀的時候會有新的感悟。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12

  她強調,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成功和財富,而在于生命本身的意義。她強調了愛和人際關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鼓勵讀者通過愛和理解來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

  楊絳寫道:“懂得包容,懂得愛,懂得給予,懂得理解,在我們走到人生邊上時,才知道這是一份什么樣的財富!睏罱{深情地探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她提到了許多她所經歷過的例子,展示了生命力和人際關系對于生命本身的影響。

  她的文章充滿了生命的感悟和熱情,讓讀者們感到無比溫暖。她在書中寫道:“懂得包容,懂得愛,懂得給予,懂得理解,在我們走到人生邊上時,才知道這是一份什么樣的財富!

  楊絳,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傳奇女作家,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更是一位與時代奮斗的人生導師。當她走到了人生邊緣時,面對孤苦無依,卻依然堅強樂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人生啟示?梢哉f讀懂楊絳先生,就能讀懂人一生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楊絳在百年的人生旅程中,思考了很多問題,包括人生的意義、家庭的情感、人生的.價值等等。其中,她最為重視的寶貴人生經驗,就是她親身體驗的孤獨和愛的價值。楊絳生活中的孤獨,可以追溯到她兒時喪母的經歷。母親的離去,讓楊絳從此失去了親近人的溫暖和安全感。隨后,她的父親也因為事業所迫,經常離開家,楊絳獨自面對嚴峻的生活和求知的道路。

  時代的浪潮推著楊絳往前,她的人生經歷很快描繪了一副輝煌而又悲壯的現代史畫卷。從海外留學歸來,到參加抗日戰爭,再到改革開放時期,楊絳生命歷經磨難,卻依然保持著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不過,一直以來楊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極為豐富,她認為,只有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身邊親人的珍貴,更好地感悟人生的真諦。她在自己的書中慨嘆:家,不過是讓人得到溫馨和戀愛的場所;愛,也不過是讓人對生命產生希望和追求的感受。

  楊絳的人生哲學不得不說真的很有份量,她認為,人生的奮斗本質上是一種面對孤獨和自由的必要探索。當一個人深刻體驗過無助、無依、孤獨時,就會更加珍視周圍的人和事,更加懂得人生的可貴和平凡。她說過:“人生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把它搞復雜了!边@句話凝聚的正是楊絳對人生的獨特理解。

  其實,人的一生也不過是一種從生到死的過程,我們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更好地崇尚愛和陪伴。楊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刻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愛,是一種沉淀。人生是從無到有的,而愛卻在自己有限的時光內沉淀,和被認知,這樣,才能更加明白人生的價值所在。

  楊絳先生的人生故事,不僅僅是一段峰巒疊嶂的人生經歷,更是一篇精彩絕倫的華麗篇章。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座燈塔,指引著讀者前行,也是一份極具震撼和啟示意義的人生道路,啟示我們:

  珍惜愛與時光,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和事,然后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隨著人生的步伐,堅持真正的自我。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相關文章:

《 走到人生邊上》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06-24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1000字04-29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02-04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精選18篇)03-08

當人生走到低谷散文06-17

寫在人生邊上的讀后感03-07

《寫在人生邊上》讀后感02-05

寫在人生邊上讀后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