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人生》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人生》有感1
小時候以往有過很多夢想,見到教師有教師節禮物,自我就嚷著要當教師;看到武俠小說里俠客們那么威武,又有了要當俠客的愿望;和爸爸媽媽一齊看諜戰片,當間諜的夢想又從我的小腦瓜里冒出來。
夢想就是對未來生活的完美期望,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句話涌進我的腦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對!我應當做一份大事業,為祖國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當然,空有夢想不夠,更要付出實際努力。我不由得想起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他經歷了怎樣打的打擊才堅持下來茍且偷生,他是多么偉大!每每想起他,我的心里就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感覺。仿佛是驚訝與贊賞的混合物,讓我十分激動。
我的腦海里閃過一個閃光的名字:諾貝爾。他,被人們譽為炸藥之父,從小就有遠大抱負,長大了曾因為一次炸藥實驗而致殘,被自我感動參加實驗的父親與兒子不幸遇難。他卻并沒有被打倒,經過短暫的.悲痛后,他又樹立起決心,之后研發炸藥,經過無數次失敗后,最終成功了!
漸漸的,腦海里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名字,這些都是我在《夢想點亮人生》中看到的,讓我感慨萬千。
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向夢想付出努力吧!
讀《人生》有感2
第一章 奇妙的經歷(看待事物的方法)
故事講述是中學二年級的本田潤一,外號叫小哥白尼,是個聰明調皮的少年,父親已經去世,靠母親一個人扶養,舅舅承擔起意義上“父職”。父親去世之前囑咐舅舅對小哥白尼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高尚的人。
故事的開始從東京的蒙蒙細雨中開始,一派凄涼的景象,小哥白尼和舅舅站著樓頂觀看街道上的行人。對話中舅舅告訴小哥白尼“人就像海潮一樣漲漲落落,就像分子一樣。感悟最深的是舅舅給小哥白尼的信:一個人無論何時都要習慣以自己為中心進行觀察與思考。
反觀自己:很多時候別人即使關注你,議論你,最終這個話題落腳點還是在她們自己。擁有正能量樂觀的'心態,做好自己就行!
第二章 勇敢的朋友
講述的是小哥白尼和他在學校的三個好朋友,一個是小學便開始玩耍的水谷,一個是勇敢、仗義的“小頑固”北見
另一個則是家庭比較貧困,遭同學笑話卻始終以寬容、為他人著想的蒲川。故事圍繞幾個人展開:蒲川被別人欺負,最后勇敢、仗義的北見站出來擺平,還讓老師狠狠的教訓他們一頓。我很喜歡勇敢、仗義的北見,敢做敢當。
反觀自己:生活中會有各式各樣的事情發生,不管何事站的角度不一樣,那么解決的方式就不相同。先冷靜思考,再以最好的方式去處理每一件事!
讀《人生》有感3
從基度的經歷可以看出他的機智,勇敢,以及面對困境的樂觀態度。真的值得我們學習。生活總是充滿了很多困難,可是如果我們勇敢的面對,困難終究會過去的,如果不去克服,困難永遠都在,即使困難再大,它也沒有給我們宣布死刑,只要勇于面對,終究會有晴天的,。
就比如說那些三福的患者,即使他們的人生有缺失,但他們依然可以過得很開心,依然可以開心的笑,快樂常伴,他們可以開心的___,開心的做他們的事情,像個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在那里,他們可以毫無顧慮的___,跳舞,雖然少了些自由,卻也少了很多煩惱。簡單,平淡。
而黛麗也正是選擇了這樣簡單而平淡的生活,快樂而幸福。美麗但不完整的`人生,雖然有些遺憾,卻似乎詮釋了另一種幸福。心是幸福的源泉,心中有愛,幸福就會悄悄地來臨。基度為愛犧牲,我想即使走了,他也會含笑九泉的,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兒子的幸福。
美麗時刻存在,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懂得發現,幸福不是結果,而是享受的過程。
很多事情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美好,就如我們看到的這部電書一樣,我們以為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是個美麗而完整的人生,可是當我們看到的時候,卻是個意料之外的結局。或許,只有這樣,才可以反映當時那個社會的黑暗。
愛,讓很多東西變成了永恒。
愛,讓我們在一起。
讀《人生》有感4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句話:“我究竟為何而活?” 以前很多時候,同學之間都會這樣問,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有什么意義呢?很多人也都會覺得這日子過得很無聊,很空虛,很迷茫,沒有目的… 確實,“我究竟為何而活?”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的問題。在這本書中,華理克牧師告訴了我五個人生目的(我活著是要神喜樂;神要我成為他家里的人;我被造是要活像基督;我被塑造來服侍神;我被造是要履行使命)。
我的存在不是偶然。細細的讀這句話,覺得真的很有份量。我,在這個有 60 多億人的世界上,這么渺小,但是我的存在并不是偶然。這位全能全知的神,他在創世之先就早已經把我揀選了,他按照他的心意來造出獨特的我,他定了我的出生,家庭背景,性格,所有的一切,相信這都有他美好的旨意。
敬拜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第八天中寫到:“敬拜不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是你生命的全部。”之前我也會覺得敬拜是教會里的崇拜,但是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知道了敬拜是生活的全部。我可以因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來敬拜神,榮耀神,無論是在哪里,在什么時刻都可以來敬拜神。但是神要的并不是我們表面的敬拜,他要我們全然投入的敬拜。在十三天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敬拜可以不完美,卻不可以不真誠。”或許我們沒有好的歌喉,不能唱出優美的詩歌,但是神他看我們的內心,看我們是否真誠,是否是用心靈來敬拜他。
當我想到我是否可以不去團契,自己去教會聚會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正好在書中看到了這句話“神要我們成為他家里的人,要我們不單是一同聚會,而是要我們一同經歷生命。”想到這一年在團契里,和弟兄姊妹一起成長了很多,謝謝神再一次提醒我:我的生命需要他人。
“我們不過是神的仆人…各人按著主所交付的去工作:我栽種了種子,亞波羅又澆灌了,但使它成長的是神。”——林前三 5-6 。書中從 S ( spritiual gifts )屬靈恩賜、 H ( heart )心、 A ( abilities )才能、 P ( personality )性格、 E ( experience )經驗,五個方面來告訴我神如何塑造我去事奉。我總會覺得自己沒什么特長,懂的也很少,但是書中告訴我,神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才能都是獨特的,他不會浪費我們的才能,并且他希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靠著他給我們的一些經驗更好的用心來事奉。
心態遠比成就重要。書中告訴我服侍源自我們的思想,神要我們有仆人的思想。他希望我們是謙卑的,忠心的,真實的,信靠他的仆人,并是甘心樂意服侍的。看到其中有一個問題:你的時間有多少是屬于神的呢?這也讓我想到前面提到的: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重視程度,只要看我們花多少時間在這件事情或這個人上就可以知道。
在這本書中,讀完每一天后都會有一個思考問題,這也讓我學到,要時常來思想神的話,就如書中寫到的:假如我們曉得怎樣憂慮,就一定懂得怎樣默想。
讀這本《標桿人生》,讓我更多的思想我的人生目的,人生意義,我究竟為何而活。希望自己能更好的過一個目的導向的人生。
讀《人生》有感5
今天,我在一個博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人生十字架”對我很有啟發,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引用到了我的博客上,當我對學習厭倦的時候,就看看這篇文章。人生的十字架,真的就像我們的學習一樣,什么語文、數學、英語等,連休息都十分緊張,真的很累,以前我天天抱怨,總覺每天的學習任務太重了,有點不堪負重,可是看了那篇文章后,怨言全沒了。
因為小時候累一點是為了成長,現在學習累一點是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是為了將來的奮斗目標鋪路。你看那些人都身背著沉重的十字架,緩慢而艱難地走在人生地道路上,直到該用的時候十字架就起了作用,可以輕松的幫助人們走過溝溝坎坎,走過江河大海。而一個人為了輕松前行,砍短了十字架,當他看到別人朝著目標繼續前進時,他卻只能停在原地,垂頭喪氣,追悔莫及。
我們現在學習知識是重了點、累了點,怕什么呢?為了將來自己能夠輕松的面對困難,值了。
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在艱難前行,這就是我們的學習,我們要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不斷地前進,不停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達到目標。雖然很難,堅持就是勝利。
讀《人生》有感6
人的一生,從出生時懵懂無知的嬰孩,到慢慢被灌輸各種能力和思想最終長成適應社會的人。在這之間,我們困惑過、探索過、想過解決一些疑問———關于自我,關于人生,關于世界。我們為何出生而死后又是否會去向另一個世界?我們每天接受的快樂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人生在世,于自己于世界的意義何在?讀過傅佩榮教授的《哲學與人生》之后,我感覺受益匪淺。終于,我對這么多年來藏在內心深處的困惑有些許的領悟,這本好書就像一扇門,推開門另一邊就是光明。
在還沒有接觸到“哲學”這個概念的時候,“哲學”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匯,以為“哲學”之深奧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談及“哲學”。看過此書以后,終于發現原來哲學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個角落,生活中處處是哲學。關于哲學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古今中外無數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學。書中從個二十四種不同的學說理論來幫助讀者認識“哲學”。
如同書中提到:“真理能帶給我們自由,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會賦予我們智慧。”哲學中所談論的愛,重點是友愛。
友愛溫和而理性,是我們對于智慧比較正確的態度。智慧的兩個特點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們探索知識和真理的目的。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而回歸根本的過程,如四季交替,幾世輪回,落葉歸根。
在對哲學的認知中,不乏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我最贊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學。
書中寫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我反復的思考,覺得生活中很多時候是需要“中庸“的態度的。從最根本的人體養生學中的”陰陽結合“到生活處世的態度,我們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發展。我是一個在生活中不緊不慢的人,沒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對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時候過火反而沒有預想的效果。
而我們之所以探討哲學,是為了更好的詮釋人生,提高人生境界。因此,書中又給出了許多關于人和人生的理解:詩人會覺得人生像一首詩;革命家會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戰斗;消極的人會覺得人生就是痛苦和無聊;而樂觀的人會覺得人生更像是贊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真是如此,因為個人閱歷和領悟不同,見解就因人而異。
“人是向死而生的。”
這是海德格爾的觀點。人的一生從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沒有人可以逃過死亡這一最終判決。既然已經知道最終的命運,那么這之間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反應,我們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書,找喜歡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個夢里見過的地方旅行。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每個人都在精心準備著,在用一生的時間尋找屬于自己的死亡之前的.夢想,并努力的實現。就算知道最終會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經活過的證據,這樣才不枉此行。我認為這才是人生的態度,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無限的價值,抱著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書中提到:“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著什么態度面對這個世界?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它講的是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的一生是充滿矛盾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以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態度之學。”
我走過那時,十五六歲的迷惘和虛妄,回想那些光陰,就像剛下海的水手身處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飄飄蕩蕩的意義。
接觸到的這本書讓我懂得,有時候“哲學“也是一面鏡子,透過它你能看到那個靈魂深處的自己。如此更能堅定自己的內心,做到堅強而淡定的面對人生重重考驗,懂得人生在世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
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最終會發出迷人的光芒,而這一定是伴隨著傷痛和結痂,最后凝結成對人生的領悟。有時生活帶給你的感悟如柳底飛花,細碎而輕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時那不經意間的一瞥有何深意,這就是屬于自己的哲學。
讀《人生》有感7
理想是一艘航船,承載著我們的憧憬與期望;理想是初升的太陽,將一盞明燈在我們心中點燃,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許多成功人士,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有這天的輝煌。張海迪正因為有理想,才譜寫了生命的贊歌;鄧亞萍雖然個子矮,但她為自我的理想而拼搏,最終成了一代乒壇皇后;袁隆平為了讓人民不再挨餓,勵志當農業學家,成了中國乃至全世界聞名遐邇的“雜交水稻之父”……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從小就有了遠大的理想,并且都有所成就,我從心底對他們產生了敬佩之情。
舒爾茨以前說過:“理想就像星星,我們永遠都到不了那里,便是像水手一樣,我們用它指引航行。”巴金也以前說過:“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讀了《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更堅定了我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志向,我決心從此刻做起,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不論環境多么惡劣,我都要去采訪,報道準確的新聞,幫忙廣大人民了解更多事情。我還要去外國采訪,見識最廣闊的世界,把我們的祖國改善得更美麗、發達。有了理想,我就要努力,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著目標努力!加油!我在心中暗暗地為自我打氣。
理想是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向天空,沖破云層,翱翔宇宙,成就輝煌!
讀《人生》有感8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但他一生并不平順,曾三次遭貶,幾十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波折起伏頗多,然而,人生的悲歡離合,仕途的坎坎坷坷,生活的悲戚清苦,命運的陰晴圓缺,沒有泯滅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他的做人原則和執著,他的曠達態度和幽默的個性。坎坷中他以非凡的毅力朝著人生目標,永不停息地奮斗,以其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懷,幽默的個性,傾倒古今,成為一顆閃躍在中國文學天空的巨星,讓后人長久地仰望。
堅持原則和個人見解,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是蘇東坡為后人樹立的做人準則。蘇東坡一生有過坦途順境、榮耀顯赫,有過短暫的輝煌,但他沒有為高官厚祿而隨波逐流。王安石當權進行變法時,他沒有因為被王安石看重過而茍同他的變法措施,并一而再,再而三上疏批評新法。當舊黨司馬光上臺極力打擊變法派時,蘇東坡又不接受舊黨的拉攏,并對舊黨以盡廢新法為快事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他這種堅持已見,不隨意附和,認為對的一定堅持,認為錯的必然反對的執著,注定他在仕途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為了堅持自己的政治見解,他從不后悔。他說:“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正是他鮮明的人格個性,成就了他的崇高和不朽。
面對挫折和磨難,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和幽默的個性,讓磨難在幽默中黯然是蘇東坡啟發后人的生活態度。自古至今,任何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挫折和坎坷是自暴自棄、一厥不振,還是振奮精神、淡然視之,蘇東坡用行動作出了詮釋。他把命運的多舛化為前行的動力,以曠達的態度和幽默的語言,把生活中的不如意一笑泯之,給人以樂觀的感染和向上的力量。蘇東坡最后一次貶到海南儋州時,已經62歲了,面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他沒有悲愴、憂戚,而是用極幽默的語言將這一切淡化了。他寫信給兒子說道:海南的牡蠣味道很好,千萬不要讓京城的士大夫們知道了,否則,那些沒吃過牡蠣的京官要求調到海南來,他就不能獨享了。多么幽默的個性,既表現了他苦中求樂的堅強、從容,又以極詼諧的語言消除了親人的擔憂。
在生活中發掘美好,讓美充滿人生,坦然樂觀地面對生活,是蘇東坡留給后人的深刻啟迪。蘇東坡第一次被貶長江邊的黃州時,心中是有過失落、憂憤的,但面對命運的一落千丈,他沒有讓悲觀、失望、低迷的情緒占據自己的心靈,而是努力去尋找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面。面對滾滾向前的`長江水,他展豐富的想象,自我安慰到,這水一半是從自己的家鄉峨眉山流出來的,天天看到長江水,就猶如生活在家鄉一樣,能時時感受到故鄉的溫暖,憶起少年的甜密。他把人生的失意拋到腦后,把生活中的美好挖掘出來,讓生活氤氤著溫暖,樂觀和希望。
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待人是蘇東坡為后人樹立的楷模。蘇東坡當時有一個朋友,名叫章惇,后來當了宰相,蘇東坡發配到嶺南、海南都是他陷害的。蘇東坡遇赦北歸時,章惇卻倒了霉,被貶到雷州半島,按常理對這種讒害忠良,心術不正的政敵,遭此昝由自取,憑誰都會大快人心。但蘇東坡得到消息后,非但沒有拍手稱快,還同情地對別人說,章惇這么大的年紀放逐嶺南,心里是很難受的,會很孤獨,吃很多苦的。他對見到他感到愧疚的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要放在心上,多提也沒有意義了,要把眼光朝前看,多想后來。這種仁慈和寬廣的胸懷,不是一般人擁有的。
樹立人生目標,一生孜孜追求,用鍥而不舍的精神,鑄就人生輝煌是蘇東坡為后人樹立的榜樣。蘇東坡的詩、詞、散文都是出類拔萃的,他的書畫也是造詣很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稱之為全才。然而,這些不是天生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蘇東坡不管命運多么不順,生活多么艱苦,環境多么惡劣,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目標,始終沒有忘卻人生的奮斗,始終把生活的經歷感受、人生的喜怒衷樂、百姓的貧困生活用生花妙筆反映在文字里,升華為藝術,給后人留下歷史的記憶和藝術的享受。如果沒有蘇東坡堅強的意志,鍥而不舍的精神,忘我的勤奮好學,就不會有閃爍千古的文章。
《蘇東坡:曠達人生》讀完后,給人的啟發是深刻的,他的執著和做人原則,他對事業的追求,他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他的壑智、曠達和幽默的個性都是我們應該吸取的精神養份。
讀《人生》有感9
恍惚間,山環水繞,清風拂過山林,發出微微的聲響,細聽,一切又歸于寧靜至此無聲,無息。
回眸遠眺矗立遠方的古亭,仿佛手中又端了一杯香茗,久久回味。茶香占了靈魂的幾成,我竟不知道,只知道雙瞳中倒映著的,是自然中的一隅——山水間的人生。
在這片山水下,柳宗元不再步入官途,而是安心的在石潭邊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范仲淹離開了京都,在岳陽樓訴說著剪不斷的憂慮。歐陽修做了一輩子太守,他在醉翁亭下的歡樂又是一段無與倫比的佳話。另一邊,杜甫的草堂依舊浸潤在蒙蒙細雨中,卻不曾言語。潯陽江畔,琵琶聲早已散盡,可過路人依然能傾聽白居易的孤寂微吟。春和景明時,又能在南山下看到那個種豆的身影了,只是不知桃源實屬何方,可否再現……
那一頁頁的追思,一片片的歷史,都散發著醉人的光芒;那精煉的文字,練達的文筆,閃耀著時光的沉淀,記述這一代代偉人的選擇。
山水之間,蘊含了多少人的情懷,又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衰!
今天的人類,又是否能回味古人的或喜或悲,再在山水之間忘乎得失,循著古人的足跡望穿歷史,追思一個王朝的背影?山水之思或許已埋沒在現代人類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可我堅信,只要愿意,那片山水就能亙古不變的矗立著。
在書中,從未變遷。
讀《人生》有感10
當有人說:一個斷斷續續僅上過四年學的人,竟寫出了一部長達48萬字的自傳《苦難成就人生》時,許多人都半信半疑,我在震憾、欽佩之余,卻始終堅信此言不虛:聾盲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尚且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傳世,世間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機緣巧合,不久后的一次聚會,當我與先到的五六個人一一打招呼問好,一位素未謀面、端莊秀美的大姐說自己來自莫索灣某團場時,我立刻猜到她便是《苦難成就人生》的作者溫秀花,遂開心地與之攀談起來。得知我當日不慎在冰上摔了一跤,傷了尾椎骨,疼痛難耐,坐臥不便,溫大姐關切地噓寒問暖、貼心照料,令我倍感溫暖。席間,溫大姐更是謙恭地將石河等諸位老師及文友皆呼作“老師”,并虛心向之討教,其樂觀開朗、坦誠熱情、口齒伶俐、思維敏捷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深刻的印象。
當收到溫大姐的贈書,并希望我能談談自己的感想時,我深感這份信任的難得與厚重。如今,這本書我已認認真真地讀了近兩遍,并簡略地作了眉批,重新劃分了部分段落。我算是比較典型的兵團二代,且又在莫索灣工作、生活了整整四年,《苦難成就人生》中兵團發展建設的歷史進程,農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耕作,五湖四海在這里交匯融合的風土人情,特定年代里家國共有的苦辣酸甜,等等,等等,都是我大致熟悉甚至曾親身經歷過故而更能感同身受的。因此,“聽”溫大姐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承載著自己一生曲折坎坷、呼喊掙扎、堅忍不拔、苦辣酸甜的陳年往事,我的心弦仿佛被一雙歷盡滄桑、強勁有力的手撥動了,我時而傷感落淚,時而莞爾一笑,時而憤恨難平,時而激情四溢,……一段日子以來,我的腦海中、記憶里,時時浮現著一個個鮮活的不屈身影,一幕幕動人的生活場景。
古今成大事者,大多自苦難中來,是苦難成就了他們,也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生動、更加豐盈.巴爾扎克說:“苦難是天才的進身之階,是信徒的洗禮之水,是弱者的萬丈深淵。”紅塵世事是一把雙刃劍,苦難亦復如是,它有時會毀滅一個人,但有時也可能會成就一個人,當一個人不愿屈服、不愿被打倒,苦難就可能磨練出不同尋常的意志,造就出奮力抗爭的勇氣,激發出無限的智慧和潛能。《苦難成就人生》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憶述的是上世紀50年代至本世紀20xx年的近60年間,溫秀花一家顛沛流離、田間務農、白手起家、商海沉浮的人生經歷、喜怒哀樂,但也可以說,它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兵團女農工的視角,詮釋了另一種獨特而又真實的“兵團記憶”——在兵團60余載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那些千千萬萬個像溫秀花那樣,遠離故土和親人,從五湖四海來到西北邊陲這塊蠻荒之地上,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為兵團的屯墾戍邊、建設發展大業,默默奉獻了畢生心血的兵團一代、二代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那些千千萬萬個像溫秀花那樣,在苦樂年華里始終滿懷希望與陽光,終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畢生的聰明智慧,創造了一片“塞外江南”、“戈壁綠洲”,迎來幸福人生、光輝前景的動人故事。從這個意義來說,《苦難成就人生》何嘗不是一部兵團發展建設、改革開放的恢宏歷史,又何嘗不是一首兵團戰士雄壯豪邁、激情飛揚的動人戰歌呢?!在新中國屯墾戍邊的號角聲里,在大西北改革開放的戰鼓聲中,千千萬萬的“溫秀花”“邵文輝”們,踏著先輩的足跡,頂風冒雪,砥礪前行,終于苦盡甘來、破繭成蝶,收獲了真正屬于兵團、屬于自己的美滿幸福、歲月靜好。
由此,我想到了帝王蝶。帝王蝶,生而為王,是蝶中的佼佼者,人們總是驚嘆于它的華美,但是有誰知道,它在破蛹化蝶的過程中要經歷怎樣生與死的考驗、付出怎樣慘痛的代價呢?帝王蝶的翅膀十分巨大,但蛹上供其鉆出的縫隙卻非常狹小,它弱小、嬌嫩的身軀必須拼盡全力才可破繭而出,這無疑對它的.生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一旦遭遇不測,就只能力竭而亡、葬身繭中;而唯有歷盡千難萬險的生死考驗,承受刮骨療毒般的痛苦煎熬,才能錘煉出一雙強健碩大的翅膀,在藍天碧野間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一展其艷壓群芳的絕世之美。
從苦難中走出一片幸福美好的溫秀花,多像一只頑強、幸運的“帝王蝶”啊!當苦難、傷痛的記憶成為了她的幸福回憶,當曾經的曲折、遺憾、傷痕鑄成了她的軍功章,她深知:“天地之寬,世界之大,生命中值得記憶的人、事物太多。放下了,并不意味著忘記。”因此,她毅然決然地華麗轉身,用一顆虔誠、感恩的心,去享受家庭的溫暖,去享受天倫之樂,去實現自己兒時的讀書之夢、文學之夢,于是,她背起書包走進老年大學,在那里學聲樂、學英語、學電腦、學拼音,看大量的書,學著寫傳記、小品文,“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麗,讓記憶充滿快樂,讓生命更有意義”,給后人留下“吃苦耐勞、樂觀堅韌的精神,尊老愛幼、心存大愛的品質”,使他們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有道德、知恩圖報的社會脊梁”。
恍惚間,我突然發現用三個成語來形容溫秀花大姐非常契合,而這幾個成語也正暗合了的名字,那便是:溫潤如玉,秀色可餐,花香襲人。愿從苦難中破繭成蝶的溫秀花及她的家人,余生幸福順意、喜樂安康!
讀《人生》有感11
生命是短促的,生命是有限的,時光易逝。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不為艱難困苦而卻步,不為鮮花掌聲而迷失,方顯英雄本色。
讀完這篇文章,不得不讓我想起2020年的夏天,消防員陳陸,和2021年的守邊戰士們,他們都在有限的人生,活出無限的精彩,他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2020年的夏天,安徽廬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災。在湍急的洪流中,消防員陳陸始終沖在最前面。大家勸他留下休息,他卻拒絕了隊友們的`心意。一次又一次地奔波在救援群眾的路上。最終,陳陸和一名村干部失聯——陳陸的遺體被找到,36歲的寶貴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滾滾洪流之中。“放心,我會守好廬江。”這是陳陸對父親的承諾,也是他用生命兌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有情義有擔當,一生傲骨錚錚作響。消防員陳陸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有限,似煙火,轉瞬即逝。但他們在“人生的賽跑中”卻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2021年2月,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現場視頻公開。視頻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面對數倍外軍張開雙臂阻攔的背影,令無數網友感動落淚。在這場沖突中,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容、肖思遠、王卓冉4人不幸在戰斗和營救戰友的過程中犧牲,其中最小的陳祥容才19歲。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寧將鮮血流盡,也不失國土一寸。”戌邊戰士將自己的熱血,甚至生命留在了邊境,樹起了巍峨的界碑。我們不僅應當記住他們的名字,更要從他們身上吸取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生命雖短暫,但他們的精神永駐。
正如文中所講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怨天尤人,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史鐵生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讓我們明白,殘疾人在人生的賽跑中,也可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消防員陳陸、邊疆戰士們,雖然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創造的生命價值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引領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讀《人生》有感12
路遙《人生》中,黃亞萍的一首有明顯暗示的小詩,在高加林面前浮起了一道靚麗的彩虹,而高加林誤以為是一座通向更廣闊世界的橋。高加林為了自己的前程,和劉巧珍在大馬河橋上分了手,和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戀愛。他們雙方父母雖然都反對,但依舊阻擋不了兩個“任性的孩子”的戀愛的熱情。
心有不甘的張克楠的母親向地紀委揭發了高加林走后門工作的事,高加林因此被遣回農村,和黃亞萍的愛情也因此無疾而終。虛幻的彩虹畢竟不是橋,沒有讓高加林走得更遠,反而讓他從城市突然跌回農村。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詩仙李白。
李太白于公元742年8月被唐玄宗一道詔書宣進京城長安,當時詩仙心情頗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到了長安,他只得了個“翰林供奉”。公元744年春,也就是進京一年半的時間,詩仙就上書請求還鄉,“帝賜金還鄉”,個中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詩仙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遭到了排擠;有人說,詩仙酒后泄露了宮中秘密,玄宗不悅,疏遠了他……
玄宗的詔書,在李太白的頭上突現一道彩虹,詩仙原以為憑自己胸中之才可以平步青云;誰知不受玄宗待見,識趣的李太白請求還鄉。這紙詔書,沒有讓詩仙走上仕途;它只是虹,看起來很美,卻不是天梯,不能讓詩仙踩著它走向輝煌。
年屆不惑的詩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智力平平的凡夫俗子呢?很多時候,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總是一廂情愿地把眼前突現的彩虹想象成渡己的橋,誤以為踩上去就可以到達“人生的巔峰”;孰不知,一腳踩空,瞬間就跌回原點,甚至會跌得頭破血流。
因此,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踏出自己的人生之路。遇河搭橋,不奢想一步登天。美麗的彩虹,雖然好看,我們可以遠遠地欣賞,贊嘆一番,僅此而已;河上的小橋,雖然笨實,我們可以放心地踩過,到達彼岸,流連一番。
讀《人生》有感13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贊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后能再擁有像金秀這么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欲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著。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著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于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凄美,就是因為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于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為“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后感3
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后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干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里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顯身手。但是終于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云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后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人生的反復無常讓人難以預料。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然而,人生也讓我們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許多人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少輕狂的那份激情。并且只有有了理想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激情和挑戰,我們才會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夢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不斷的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挫折。這些壓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為這就是生活。因此我們需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去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現實是不能以個人意志力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于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于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看完《人生》后,讓我對人生的認識也明白了不少:我們在人生的矛盾中不斷的做著抉擇,然而大多數我們的決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有時候,考慮得再多,其實也是反反復復,以至于轉了一圈,最后還是回到了起點。我認為,人生就應該珍惜所擁有的,不要太過于強求,而遺失在自己的夢中······其實知足,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們不要總是等到失去時再去懊悔和抱怨,因為也許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而是我們一時沒有發現,或許不管你失去了什么,你的身后,總會有人默默的關心你,這就是你永遠也不會失去的。但是這也需要你的回頭,如果你連這也不珍惜,那么到最后,失去的就是靈魂和心,這是你永遠也求不回和贏不回的·····
雖有悲劇的開頭,但最后加林開始改過自新,從頭開始了他原來的工作——老師。一切都顯得一波三折,也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前途是重要的,但是絕不能為了它把良心給丟了。一旦認定了一段愛情,就必須堅守它,直到永遠。若在外面事業飛黃騰達,就帶上她;若是擁有繁華富貴,就與她分享;若是一無所有,就好好待她,別讓她受苦。有時,我會站在高加林的角度思考人生,如果我是高加林,我會怎么做?我會做的比他好嗎?不見得。所以我會活用我所學到的一切,以加林所犯過的錯為戒,走好我自己的人生!
《人生》,人生,這的確是一本改變人生的書。
讀《人生》有感14
人生,是什么?是我們該享受時的快樂;是我們該專注時的那種舒適。人活著就應當好好的對待自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盡情的去享受它,沒有愛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沒用樂趣”。是的,人生是給我們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它堪比一杯美酒,需要我們慢慢的去品味,去品味它的美感;一口喝下,則毫無意義了。
不論世間萬物,都懂得去享受,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對立面,我們都應當好好的對待自己的人生,好好的去享受人生。
讀《人生》有感1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題記
人生,聽起來多么華麗地詞語。在人生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解釋,人生是美麗的,又是短暫的。有的人人生寂寞,有的人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它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每個人都用自己所有的時光前行,生命中很多人很多事注定無法預見,有的.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書中高加林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并且只有一次,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老師。他很滿意這個職業,但好景不長,他就被村書記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做法,表白了她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于高加林來說,只是在失意時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時,他抓住機會回到了城市,放棄了巧珍的愛。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整個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著意義,有喜有悲,不能讓你處處滿意,但我們還是努力活下去。《人生》也如是每個人的人生,希望它能給更多人以啟迪。
【讀《人生》有感】相關文章:
讀《人生》有感08-11
讀人生有感08-28
讀《人生》有感06-09
讀《人生》有感09-08
宛如棗樹的人生-讀《棗樹·人生》有感01-27
讀路遙人生有感08-23
讀《人生的智慧》有感02-10
讀《點燃人生》有感04-24
讀《人生的秘訣》有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