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
《山坡羊·驪山懷古》是張養浩創作的元曲,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興亡,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參考譯文
當年漢室三杰,都曾在這里聚會,漢朝建立后,他們還經常向劉邦誠摯地進諫,談論歷朝歷代的交替興廢。一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看到他們當年的遺跡,往事涌上心頭,怎不令人無限傷悲!人事滄桑不斷,而這里的山河還到處誘發著他們當年的英雄氣概,“鳥盡弓藏”令人悲!登上這未央宮遺址的最高處,坐地觀看:東面,也是如畫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畫的河山。可是,有誰能保有這壯麗的河山永在!
創作背景
該曲子大約是張養浩于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歷二年)在陜西救災期間所寫。
未央宮,在漢長安西南部的西安門內,為劉邦的開國宰相蕭何負責監修而成,是由承明、清涼、宣室、麒麟、鳳凰等四十多個宮殿臺閣組成的一個面積很大的宮殿群。在整個西漢王朝,它是最高統治集團政治活動的'中樞,富麗堂皇,連劉邦開始也覺得太過分了。故址在今西安西北郊十余華里處,前殿遺址的高大土臺基,在十幾里之外即可望見。
賞析
驪山(今西安市的東邊),阿房宮當初的宮殿臺基殘存。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建起,再向西直達咸陽,規模極其宏大,設施極其奢華。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入咸陽后阿房宮焚毀。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而創作了這首“驪山懷古”小令。開頭三句“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回顧驪山的歷史,曾是秦朝宮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燒之后,當時的歌臺舞榭、金塊珠礫都已不復存在,詩人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見草蕭疏,水縈紆。”再不見昔日豪華的宮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鋪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蕭索,水的縈紆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說:“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周齊秦漢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殘暴而亡國的遺恨已消失在煙樹之間了。而這種亡國的遺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戰國列強直到漢楚之爭,哪個不抱有敗亡的遺恨呢?實際上作者在這里寄托了一種諷刺,是說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元朝統治者在奪得政權之后更奢侈揮霍無度,全然不顧國庫空虛社會經濟急待調整。
張養浩對當時的狀況心懷不滿,但想到列國的歷史,又覺得從奪得政權,到奢侈暴戾,到最終敗亡,乃是歷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結局。杜牧說阿旁宮“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開來寫道:“贏, 都 變 做 了 土;輸,都變做了土。”這句結尾句式相同的兩句是說無論輸贏,奢侈的宮殿最后都會歸于死亡,“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規律性的概括。張養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結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從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而這首小令則是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談的,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它雖不及“潼關懷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興亡,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殘酷廝殺焚燒及奪得政權后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伴隨著各個王朝的興亡交替,是無休無止的破壞,無數的物質文明和精神財富都化為灰燼。
【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相關文章: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賞析04-11
張養浩《山坡羊·未央懷古》鑒賞04-13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與賞析04-11
《山坡羊·驪山懷古》譯文及注釋04-03
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翻譯及賞析03-04
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04-11
山坡羊·未央懷古元曲賞析04-12
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題04-11
賞析西塞山懷古09-01
《西塞山懷古》賞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