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1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省人民政府關于2016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圍繞創建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創業發展能力為核心,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全縣計劃培訓人員750人,具體目標任務如下:
1、職業農民培訓550人。培訓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400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5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100人。對培訓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對培訓合格并經認定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認定并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率達到60%以上。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商人才(以下簡稱“電商人才”)培訓20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對培訓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
(三)獎補標準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獎補資金實行直補培訓機構的辦法,具體獎補標準是: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按人均3000元、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均按人均1000元,電商人才培訓按人均2000元。獎補資金的具體撥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財政廳、省農委制定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四)實施范圍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在全縣各鄉鎮實施,重點培訓范圍是美麗鄉村中心村、貧困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各鄉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分解情況見附件1。
二、重點工作
(一)確定培訓對象
1、職業農民。職業農民培訓主要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生產經營型主要培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葉、獼猴桃、中藥材、高山米、蔬菜、筍用林、畜牧等七個產業;專業技能型主要培訓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工人和雇員;專業服務型主要培訓統防統治植保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對象遴選條件:長期穩定從事農業,有培訓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不超過60周歲,其中生產經營型培訓對象的家庭人均純收入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倍以上,且產業達到一定生產規模(見附件3)。培訓對象遴選遵循立足產業、農民自愿的原則,由縣農發委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發委確定的程序擇優確定。2014、2015年已培訓的職業農民今年不再培訓。
2、電商人才培訓。主要培訓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中,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等。培訓對象遴選條件:已開展或有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愿望、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有電腦和智能手機應用基礎。培訓對象遴選由縣農發委按照職業農民遴選程序擇優確定。電商人才與職業農民培訓對象不得重復。
(二)確定培訓機構
根據《市2016年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擇優確定縣農廣校作為全縣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見附件2),同時將職業學校作為職業農民培訓理論教學基地,共同組織培訓。縣農廣校負責學員整個培訓期間教學實踐管理,制定培訓計劃,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臺賬,職業學校負責制定學員理論教學期間管理辦法,全程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三)明確培訓內容
按照農業部推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要求,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培訓內容要符合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廣泛征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需求,鼓勵采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點單式”培訓。培訓內容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兩部分。
1、職業農民培訓。公共基礎課重點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涉農政策法規、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生態環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市場營銷、“互聯網+”農業、現代農業經營與管理等內容。專業技能課重點培訓農業綠色增產增效攻關模式、良種良法配套、農信農機農藝融合、一控兩減三基本、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等技術技能。
2、電商人才培訓。公共基礎課參照職業農民培訓內容安排。專業課重點培訓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網絡店鋪建設、產品包裝、客戶服務、網絡店鋪營銷等內容。
(四)創新培訓方式
1、職業農民培訓。實行分類型、分專業、分階段、參與式、重實訓、強服務的培訓方式。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15天,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7天。為提高培訓效果,原則上每期培訓班不超過50人;結合農業生產周期、農時季節和農民對技術需求等,分時段培訓,每段培訓時間不超過2天;注重實踐技能操作,理論課和實踐課時間按1:2安排;做到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培訓方式與現代培訓手段相結合。
2、電商人才培訓。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7天,其中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5天、參觀學習2天。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員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效性。
(五)做好考試考核和認定發證工作
培訓結束后,培訓機構采取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方式,對學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報縣農發委審定。對考核合格者,由培訓機構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對培訓合格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按照省農委皖農科[2015]125號文件要求,進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對培訓合格的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電商人才進行統計造冊。
三、進度安排
按照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按照以下步驟有序推進實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要求,結合實際,及時分解落實培訓任務,認真制定整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實施方案報省農委、省財政廳及市農委、市財政局備案。制定分專業培訓方案。按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要求,圍繞創建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由縣農發委牽頭組織縣農廣校和產業專家等共同制定分專業培訓方案。方案要按規定時間(15天或7天)和分階段(7次或3次)培訓要求制定,主要明確每期培訓班的培訓機構及培訓具體時間、地點、內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內容,以便培訓機構實施。分專業培訓方案及培訓機構承擔任務情況報省市農委備案。三是制定教學管理方案。縣農廣校、職業學校要根據專業培訓方案,制定每期培訓班教學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組織領導、學員名單、教學計劃、培訓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報經縣農發委批復后實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認真開展培訓(3月中旬至11月中旬)。縣農廣校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分專業培訓方案和教學管理方案開展培訓,嚴格培訓時間進度和質量。遴選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為授課教師,每期培訓班至少聘請一名省級專家。電商人才培訓師資主要聘請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講師團成員,并根據需要擴大聘請師資范圍。認真選擇教材,并保證參訓學員人手一套省級以上統編教材(公共課教材10種以上和專業技能課教材3-5種)。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每期培訓班建立5項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確定一名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課制度(每期培訓班縣農委安排人員上第一堂課,宣講政策,并了解培訓機構培訓工作安排和學員需求等情況);學員培訓考勤制度(實行學員每天簽到);滿意度調查制度(每期培訓班最后一堂課,縣農委安排人員組織學員開展滿意度評價,了解培訓實施效果),培訓臺賬制度(建立培訓臺賬、培訓過程影像資料等培訓檔案)。
(三)驗收總結階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驗收工作。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任務后,要及時向縣農發委提出驗收申請,縣農發委會同縣財政局組織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報告,對存在問題的待整改后再驗收,直至合格;抓好認定工作。培訓結束后,及時開展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并為新型職業農民建立檔案,落實跟蹤聯系服務和扶持政策;抓好總結工作。縣農發委在項目驗收基礎上,認真做好總結工作,并按照省農委、省財政廳關于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對年度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自查自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農業、財政、人社、教育、職業學校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領導組(見附件4),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發委,統籌協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落實解決培訓工作遇到的問題,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開展。
(二)注重培訓質量。依托與安農大的校縣合作平臺,聘請安農大、省農科院、合師院、合工大等相關專業教師為外請專家,職業學校、縣農發委中級職稱以上在職人員為培訓骨干老師,縣內鄉土人才和龍頭企業負責人作為培訓輔導員,共同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建立以部、省統編教材為主,其他正規出版教材和地方編印教材為補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質量。支持培訓機構將實訓基地建設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業企業基地等結合,確保每個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增強實踐實訓能力。
(三)強化監管督查。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有關單位的考評內容,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調度,確保按照、按質和按量完成,達到預期效果。加大對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項目資金主要用于課堂培訓、實訓、參觀交流、聘請師資、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續跟蹤服務等相關支出。同時,建立項目資金審計制度,堅決杜絕“擠、占、騰、挪”項目資金現象,切實把民生資金管好用好。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2
為認真徹落實《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建設全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的通知》(浙商務聯發[20xx]60號文件精神,加快我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按照電商換市和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總體要求,本著資源整合、體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總體思路,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有機結合、公共服務和特色服務融合互動、豐富內容和提升品牌同步推進,建設臺州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爭取到20xx年,建成市級(市轄區)和6個縣、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80個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基本形成主體多元、服務規范、高效有序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為全市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的電子商務服務。20xx度年,臺州市級(市轄區)、天臺縣、三門縣、仙居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已報請省商務廳、省財政廳同意(浙商務聯發[20xx]106號文件公示),務必要抓緊落實好建設方案。
二、重點內容
根據電子商務服務功能要求,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市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及在鄉鎮、園區和專業市場設立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天臺、三門、仙居服務聯絡點爭取達到10個以上,市本級(市轄區)爭取達到20個以上,服務中心建成以后,直接對接省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逐步形成覆蓋全市、全省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由商務部門牽頭,整合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包括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服務企業、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園區)、電子商務培訓機構和實踐基地,以及其他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和行業協會資源,讓我市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在公共服務中心平臺上能找到所需要的電子商務服務相關業務。公共服務中心要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專門人員任職,負責綜合平臺上的.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和轄區內企業的業務需求對接,提供電子商務培訓、咨詢等服務。
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建設,由各市縣服務中心牽頭,在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園區)等設立專業性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為當地提供專業化電子商務業務咨詢和聯絡等服務。聯絡點建設可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并鼓勵其采取市場化動作方式,為當地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相關的增值服務
三、組織實施
按照全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統一部署,我市(市轄區)、天臺、三門、仙居三個縣率先試點,各承辦企業(或單位)要抓緊調查研究,按照原先制定的建設方案,把當地最優秀的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吸收到公共服務中心上來。從今年10月開始,市轄區、天臺、三門、仙居三個縣要起動首批相關企業入駐服務中心并提供服務,11月底前對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及服務聯絡點建設情況進行一次綜合評估,為年底前迎接省考核驗收和績效評價做好充分準備,爭取列入全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化示范地區。臨海市、溫嶺市、玉環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電子商務聯絡點(各10個以上)建設納入明年試點。
四、相關政策
對市縣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給予相應財政支持。省里已明確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市縣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資金配套和相關政策扶持。對于列入服務中心的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產業基地(園區)、培訓機構和實踐基地,以及其他電子商務服務主體可優先享受當地電子商務扶持政策,可優先申報上級有關政策性扶持項目,可優先評選有關示范性項目等。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03-03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優秀04-23
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方案4篇03-03
電子商務培訓方案12-18
電子商務培訓方案8篇12-18
電子商務培訓方案(8篇)12-18
電子商務培訓方案集合8篇12-18
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實施方案(精選5篇)05-12
農村電子商務調研報告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