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技術培訓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技術培訓方案1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扎實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切實轉變農業系統干部作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有效推進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根據市委市政府實施的四分之一工程部署和市農業局關于開展“百、千、萬”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動員全區農業系統技術干部,深入基層開展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為重點,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宣講惠民政策,指導農民科學生產的科技服務行動,實現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利用4月至11月共8個月時間,全區農業系統技術干部積極投入到全市農業系統“百、千、萬”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中去,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突出抓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局班子成員帶領5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以上的技術干部分包鎮、鄉、鄉、辦,并組織xx名技術干部深入各鄉鎮分包所有村,力求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受益。
二、任務目標
每位局班子成員都要建立一個基層聯系點。每名技術骨干每人至少抓一個示范點,建立一個聯系村,講五堂技術課,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保證生產關鍵季節在生產現場或技術指導暢通,全年累計下鄉時間不少于50天。包村技術人員,每人要確定2—3個重點村,確保村村有聯系技術指導人員和干部,對接受指導的農戶做到“三個一”服務,即每戶一人接受培訓,每戶發放一份技術資料,每戶接受一次技術咨詢,全年累計下鄉時間不少于100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要做到每村一期培訓班,每戶一張技術明白紙,每村培養1個示范戶,每村有1塊示范田。全區共舉辦300期培訓班,培養600個示范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份市局將組織驗收。通過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使每個重點作物或產品都有相應的技術服務方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得到普遍應用,每名下鄉干部和科技人員要至少解決一項生產技術難題或培養一個典型樣板,力爭使全區基層農技人員普訓一遍,培訓農民5萬人次以上,1/3以上的農戶得到技術指導。
三、責任分工
全區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實行行政逐級負責制和技術首席專家負責制,采取“分級負責、分片包干、責任到人、一包到底”的'辦法。局科教科具體負責行動的部署、組織實施、檢查督導、總結宣傳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行動方案,明確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注意加強配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推動活動深入開展。局土肥站具體負責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檢查督導和總結宣傳,對工作進展情況、經驗、問題每星期收一次匯報,每周五通報。
局技術骨干負責制定技術指導意見,培訓區、鄉兩級技術人員,為區、鄉兩級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重點做好示范點建設,分類技術指導,編寫通俗易懂的技術資料,開展對鄉鎮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戶的培訓與指導,并配合省廳百名專家、市農業局技術專家開展工作。包村農業干部重點圍繞建設示范樣點、政策宣講、科技培訓、信息服務等,加快農業科技進村入戶。
四、行動內容及方式
局屬有關單位要結合各自業務工作特點,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培訓重點,因地制宜確定服務內容。重點搞好以下服務:
(一)提出技術方案。針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制訂出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管理技術方案或解決對策。
(二)實施現場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園區等生產現場,進行實地技術會商、超前技術指導,因時、因地、因戶指導農民、種植大戶具體落實技術措施。通過發放科技明白紙、口傳面授、專家咨詢、實物展示、圖片資料和影像播放等形式,進村入戶傳授技術,宣傳政策,提高專業技能。
(三)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草害等災害,提早制訂防災應急預案,指導農民落實有關防災減災措施。
(四)開展技術培訓。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農民培訓、高產創建、植物病蟲害防控等項目,對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開展普及性培訓。在關鍵農時季節,在集中產區,舉辦各種專題技術講座,在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棚室現場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農民的管理技能和種植水平。
(五)宣講惠農政策,確保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局屬有關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把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作為“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一個重要載體,作為鍛煉隊伍、轉變作風的一項有效途徑。為搞好這次行動,局里成立了由局長英彥青任組長、黨組書記劉廣武、副局長杜風亭任副組長的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領導小組,成員有局科教科、辦公室、綜合科、農廣校、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技術推廣站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科教科。
(二)創新工作機制。這次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受眾面大,持續時間長,活動內容豐富,基層群眾期盼程度高,局屬有關單位要切實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不斷創新行動機制,切實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努力建立科技下鄉服務的長效機制。為使行動扎實有效,區農牧局成立了由市局專家和6名技術骨干組成的解疑小組,會商答疑農業技術難題,制定解決方案。
(三)強化督導調度。局科教科要建立下基層服務工作臺帳,對參與行動的農業技術人員和干部,要明確具體任務和服務地點,做到人人有任務、事事有著落。要加強對行動的督導,及時發現和解決行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參加行動的專家、農業科技人員和干部名單進行公示。并不定期對行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督導,并予每月14日進行通報。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進展情況每周四上報市土肥管理站。
農業技術培訓方案2
一、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培訓重點。
按照“專家進大戶、大戶帶小戶、農戶幫農戶、輻射千家萬戶”的技術培訓思路,圍繞我市水稻、小麥生產,以骨干農民培訓為重點,構建提升廣大農民科技能力的示范新體系。在全市選擇20xx名常年從事農業種植生產、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技術、有一定的種植規模、能帶頭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在當地起一定示范帶動作用的骨干農戶,組成40個教學班進行重點培訓。組織全市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對骨干農民進行集中培訓和面對面、零距離的全程掛戶培訓,通過農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好、懂經營、善管理、輻射能力強的骨干農民,簡單地說,就是動員市鎮兩級農技人員,結對掛戶20xx名骨干農民,輻射帶動20000名一般農民,促進我市稻麥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構建市、鎮、村三級服務的長效機制。
培訓內容重點圍繞我市優質水稻、中弱筋小麥2個優勢主導產業,以3個優質水稻新品種、2個專用中筋、2個專用弱筋小麥新品種,針對作物生長周期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優質稻米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機插秧、麥套稻、水稻小苗拋栽,水稻條紋枯病防治技術,中弱筋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小麥精量播種技術,稻套麥等技術以及農業產業化,市場營銷,農業法律法規,創業等培訓。
二、狠抓措施,精心組織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
(一)建立組織體系,打牢項目實施基礎。
1、建立項目領導小組。
我市成立了“江都市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袁中飛擔任組長,市政府辦、農林局、財政局、團市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林局,由分管科教的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項目建設的宣傳發動、組織協調、資金籌措、監督管理等項工作。各鎮圍繞新型農民培訓工作中心,要成立相應的工作班子,分管農業的`領導要親自抓,農業助理、農業農機服務中心主任要具體抓,并明確工作職責,分解目標任務,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2、建立市鎮兩級培訓體系。
建立市級講師團。項目聘請揚州大學農學院院長王余龍教授為技術總監督;聘請揚州農科院院長馬談斌研究員任技術培訓監督。從市級農業技術人員中挑選34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勤奮敬業、業務精良的同志組成市級講師團。市級講師團負責對各鎮的師資培訓和骨干農民為主要對象的重點班培訓。講師團成員要因地制宜,根據作物生長進程結合生產上出現的問題認真備課,授課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小麥、水稻生長期間,對骨干農民進行5次現場指導和跟蹤服務。市級講師團的成員要常下鄉、常在鄉,要求在1年中至少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下鄉進行技術培訓、指導。
建立鎮級講師團。各鎮要從農技人員中選擇具有一定技術水平、推廣實踐經驗的人員組成講師團,每鎮4—8人。鎮級講師團負責對各鎮的骨干農民進行現場指導,以及對一般農民進行普及性培訓,并進村入戶對骨干農民、一般農民進行巡回指導。鎮級講師團成員每人負責3—5個村,實行分片負責、包干到人。
成立教學班,明確班主任。為便于管理,集中統一培訓,我市將20xx名骨干農民分成40個教學班,每班50人,從各鎮講師團成員中選擇具有較強工作責任心和較高的農業技術水平、熟悉農業推廣工作和了解農民需求的農技推廣人員擔任骨干農民重點教學班的班主任。班主任按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好培訓,做好教務管理、學員管理、考試考核等項工作,及時發放培訓教材、明白紙,做好教學日志、考勤記錄。班主任同時兼任巡回技術指導員,每人承包4—5個村,聯系掛鉤40—50個骨干農戶,在生產關鍵時刻深入田頭巡回指導。
(二)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嚴格按序時進度實施。
1、合理確定項目實施區。根據省培訓方案和上級有關會議精神,我市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將全市13鎮、211個行政村列入實施區。鎮級項目實施率達到100,村級項目實施率達到70。確定仙女鎮、大橋鎮、宜陵鎮、吳橋鎮、浦頭鎮等5個鎮為中弱筋小麥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的項目實施區;確定小紀鎮、邵伯鎮、武堅鎮、樊川鎮、真武鎮、丁溝鎮、郭村鎮、丁伙鎮等8個鎮為優質水稻高效栽培技術為重點培訓的項目實施區。
2、科學安排培訓計劃。根據農作物生長周期,結合農時季節、農村生產、生活特點安排培訓內容,保證培訓內容具有相對連續性和適應性、實用性。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了優質水稻和中弱筋小麥培訓的時間,次數、地點和方式。
中弱筋小麥培訓項目實施鎮骨干農民重點教學班,集中培訓5次,第一次安排在20xx年9月,內容是中弱筋小麥優良品種介紹、種子處理、群體質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第二次安排在11月,內容是中弱筋小麥無公害生產技術,苗期管理及化除技術,企業經營與管理;第三次安排在20xx年3月初,內容是中弱筋小麥拔節期管理,增磷補鉀技術;第四次安排在4月上旬,內容是中弱筋小麥“兩防一噴”技術,農村政策法規;第五次安排在5月上旬,內容是中弱筋小麥適期收獲和貯藏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巡回指導5次,指導內容是中弱筋小麥種子處理,麥田化除技術,苗期、返青期、拔節期、后期管理技術,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優質水稻培訓項目實施鎮骨干農民重點教學班,集中培訓5次,第一次安排在20xx年4月,內容是水稻優良品種介紹、種子處理、水稻生產標準化技術、育秧技術、輕型栽培技術(含麥套稻、直播稻、機插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第二次安排在5月中旬,內容是水稻秧田管理及病蟲草防治技術、水稻高產群體質量栽培技術;第三次安排在6月下旬,內容是水稻擱田及中后期管理;第四次安排在7月下旬,內容是科學使用穗肥及中后期病蟲防治;第五次安排在10月上旬,內容是水稻收獲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新型農民創業培訓、農產品加工。巡回指導5次,指導內容是秧田管理、水稻擱田、水稻促花保花肥的使用、水稻中后期水漿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水稻收獲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各鎮要認真按項目集中培訓實施進度和方案安排好組織和實施工作,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選擇幾個適合本鎮推廣應用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讓農民掌握2—3項實用新技術。組織好農民進行集中培訓,做到通知不漏一個、培訓時不少一人,同時選擇好培訓地點,盡量減少農民出行的時間,方便農民就近參加培訓,同時兼顧培訓和輻射帶動作用,骨干農民重點教學班培訓地點可以鎮農技學校為主,一般農民普及性教學班培訓地點可選擇在村農民學校、田間地頭。
(三)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果
整個培訓工作采取“五個一”培訓模式,即為骨干農民發放一張專家咨詢卡、一本培訓記錄薄、一張明白紙、一本技術資料、一份專業技術生產光盤。在培訓方式上要堅持做到“五個結合”,即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巡回指導相結合;室內與田間地頭相結合;請進來與派下去相結合;教師授課與現場示范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
1、編印培訓教材
市農干校要認真按照培訓內容組織有關業務技術骨干編制科普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很強的培訓教材,結合本市實際,重點圍繞優質水稻和中弱筋小麥生產的各生育階段,從田間準備,播種期,生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生育階段的管理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不同栽培方式高產栽培技術,選擇2—3個優良品種,編寫技術手冊、明白紙、生產流程圖等培訓資料,印刷2萬份,發放到人,做到人手一冊。
2、建立農民科技書屋。
為進一步拓寬為農服務的廣度,挖掘為農服務的深度,結合項目實施,在全市13個鄉鎮選擇學習熱情高、能率先應用農業先進技術、對周圍農戶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農民家庭建立30個農民科技書屋,以便周圍農民查詢,及時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和新信息。
3、實施創業培植工程。
以此次項目培訓為契機,推進農民培訓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骨干農民中選擇20名年齡較輕、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有一定產業基礎、有一定創業欲望、自愿長期參加培訓的優秀學員,進行創業培植試點工作,到我市農干校進行集中培訓一個月,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培養出一批新型農場主、農民企業家。
4、采取多種培訓方式。
針對培訓對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訓內容以及地域分布等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辦法,全面開展培訓工作。一是多層次開展培訓。市以農廣校為主陣地,著重對市鎮兩級講師團成員,按計劃進行提高性培訓;鄉鎮以農技校為陣地,由市級講師團成員對骨干農民進行培訓;鎮級講師團對一般農民進行普及性培訓。二是多形式開展培訓。在“五個一”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根據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要求,采取集中辦班、專題講座、進村入戶、發放資料等多種培訓形式,做到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方法相結合、項目培訓與送科技下鄉活動相結合,在各鎮建立試驗示范基地,作為現場培訓指導農民的試驗田,由單純指導農民變為帶著農民干的新方式。三是多渠道開展培訓。培訓過程中,除利用確定的掛戶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外,繼續開展農技110咨詢服務,24小時開通熱線電話,幫助農民解疑釋難,利用江都市電視臺《農民電視課堂》節目,介紹新品種、新技術,播放無公害栽培技術、病蟲草防治技術等,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以提高培訓效果,擴大培訓的輻射面。
三、明確責任,切實加強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管理
1、加強制度建設。市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訂《講師團成員工作守則》、《班主任工作守則》、《項目實施先進個人評選辦法》、《優秀學員評選辦法》等管理規則。各鎮、各部門、講師團成員要嚴格遵守
2、建立培訓師資、學員(骨干農民)檔案。設立專門的檔案柜,并利用計算機進行檔案管理,由市農廣(干)校專人負責。鄉鎮一般農民普及班的檔案由各鄉鎮確定專人負責,并及時報市農廣(干)校匯集存檔。
3、建立講師團成員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對農民的訪談和由骨干農民填寫評價表等方式對培訓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評價和考核,聽取骨干農民及一般農民及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培訓項目實施工作得力的先進單位、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將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從而確保20xx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順利實施。
【農業技術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農業技術培訓總結03-05
農業技術培訓總結(精選16篇)04-07
農業技術培訓工作計劃03-28
縣農業局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總結05-21
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總結(通用15篇)02-25
技術培訓方案03-01
技術培訓方案03-14
2021年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04-29
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總結范文(通用16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