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實施方案[錦集9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實施方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訓實施方案 篇1
近年來,大批青年教師走上教壇,青年教師(35周歲以下)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迅速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已成為我校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特擬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青年教師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動力,他們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有必要對青年教師加強培養的力度,通過組織學習,傳、幫、帶,教學能力比賽、壓擔子等多種實際活動,促進他們快速發展,縮短他們的成長周期。
二、組織領導
為了把青年教師培養的方案落到實處,學校成立青年教師培養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xx xx
三、實施目標
對青年教師實施目標管理,并采取階段目標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階段目標分三步,即“一年要入門,三年能稱職,五年成骨干。”所謂“入門”就是要求青年教師有良好的師表形象,具有與高中教育教學需要相適應的能力與水平;所謂“稱職”,就是要求青年教師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教育教學質量較高;所謂“骨干”,就是要求青年教師在教育中表現突出,在學科教學與研究中有一定見解,并取得優異成績,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具體措施
1、建立師徒結對,進行學習培訓。
為青年教師聘請師德高尚、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由學校向指導教師頒發聘書。指導教師本著熱情關心、細心指點、嚴格要求的原則,幫助青年教師準確把握所授學科的課程標準,教學原則和教材體系,指導青年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嚴格執行教學工作“五認真”規定,引導青年教師養成良好的師德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指導教師聽青年教師的課每學期不少于10節,每學期幫助青年教師“磨出”1—2節優質匯報課。對培養出優秀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學校給予表彰獎勵。
2、進行解題能力評比。
作為教師如果沒有過硬的解題能力,他就不能把握教材中的知識點,更談不上能系統的傳授知識給學生。為此,學校每年組織4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參與高三的模擬考試,進行解題能力評比。學校對在評比活動中獲獎的教師給予一等獎800元、二等獎500元、三等獎300元的獎勵。
3、做好青年教師的教科研培訓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三月份到五月份,進行教師解題能力評比活動;六月份開展一個學術沙龍活動;暑期要求青年教師閱讀至少一部教育教學專著,完成一萬字的讀書筆記、撰寫一篇論文;九月份進行學年拜師結對安排,參與拜師結對活動的師徒雙方交流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成長經歷;十月份,組織學習理論和學術沙龍活動;十一月,展開相關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學習;十二月,進行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評比。
4、進行教學能力評比。
教師的'解題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最終都是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因此,學校每年11月份學校每年4月份組織4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進行教學能力評比。學校對在評比活動中獲獎的教師給予一等獎500元、二等獎300元、三等獎200元的獎勵。
5、具體落實教育教學常規工作要求。
教學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師必須做到:
(1)超周備課,備出詳案,及時寫好“教學后記”。
(2)每學期聽指導教師的課不少于15節,并做好聽課筆記,寫好聽課心得。
(3)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每學期要擬出一份有一定質量的試卷,提高自己的命題與評估能力。
(4)凡布置給學生做的作業,自己都必須事先做一遍,完成該年度所教學科的中考卷的解答。
(5)認真做好學習興趣小組的輔導工作,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有成效。
(6)能熟練應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
(7)每學期要上好1—2節匯報課,寫好一份優秀教案,展出一本備課筆記,上交一份教學工作總結。認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認真監考,認真閱卷,認真講評,認真寫好質量分析表。
(8)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主動完成教研組安排的工作,積極開展教科研,每學年讀好一本教育理論專著,用好一本業務雜志,每學年能寫出1篇達到一定水平的教學總結或教科研論文。
教學年限三年以上,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教學評比工作。具體要求是:
(1)做好班主任或實習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要井然有序,學生精神歲月要蓬勃向上,德智體美勞要協調發展,成為本年級或學校的模范班級。任課教師要主動協助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注意提高教學效率,師生關系融洽和諧,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贊譽。
(2)每學年要上一堂優質公開課,同時要積極主動的承擔對外開設公開課任務。
(3)備課筆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詳略適當;作業有布置就有批改,有錯誤就有訂正,不出現漏批錯批現象,重視評講分析。
(4)每學年寫出一篇教育或教學論文,論文要求切合教育、教學實際,觀點鮮明,有一定的理論深度。
(5)認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認真監考,認真閱卷,認真講評,認真寫好質量分析表。
五、考核和激勵機制
學校領導和黨團組織要熱情關心青年教師政治上的成長,把優秀的青年同志吸收到黨內來;要注意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大膽使用,將素質好、能力強的同志推上領導崗位。
1、要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青年群體的凝聚力;要關心青年教師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
2、對表現突出的青年教師,實行政策傾斜。為青年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和繼續深造的機會;積極推薦市級以上的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為青年教師走向名教師的行列創造有利條件。
3、對那些教育教學工作中暫還有困難的青年教師,給予更多關心與幫助,使他們盡快提高業務水平,適應學校工作的需要。
培訓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班主任培訓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實施班主任培訓,建立班主任培訓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我校班主任隊伍的素質和班主任工作水平,更好地促進我校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計劃。
二、培訓組織
成立班主任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丁小命
副組長:程建軍
成 員:陳志慶 原海鋒 田晉芳
三、培訓目標
此次培訓為班主任工作作前期準備。以期各培訓教師能適應正常班務工作,達到提高學生自律性、自覺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德育素質;提高學生集體觀念。
四、培訓內容
1、專業理論
教育法律法規類:《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班主任工作條例》等。
職業道德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班主任》、《中學教師十不準》等。
德育理論類:《現代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程》、《班主任工作心理輔導》、《教師法治教育讀本》等。
德育管理方法類:《班主任工作案例》、《中小學生安全須知》等。
2、專業素養:
(1)班主任的專業素質修煉
(2)班主任的能力訓練
(3)班主任的組織領導藝術
(4)班主任的關系協調能力
(5)班主任的工作方法與技巧
3、專業能力:
班集體的建設、組織能力,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隊活動的設計、組織能力,主題班會的創意、設計組織能力,弱勢群體學生的幫扶教育能力,學生個案的觀察教育分析能力,偶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與家長聯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五、培訓途徑與方法
全體教師,每年為一輪次。采用學習、反思、實踐訓練、導師引領、專題研討的培訓模式。
1、學習反思:
(1)聘請高級教師或優秀班主任作講座、經驗介紹等。
(2)自主學習、學會反思。在學習的基礎上,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深化成功經驗,形成班主任工作個性風格。
(3)實行培訓交流,提高素養。根據學習內容,組織培訓對象對培訓內容相互交流,進一步推動學習,鞏固已學的知識。
2、實踐訓練:
(1)教室布置
(2)盛大節日專刊
(3)主題班會
(4)班主任工作案例
(5)弱勢群體學生幫扶教育
(6)與家長聯系方法與技巧
3、導師引領:
積極開展班主任德育導師制,對班主任工作未滿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請德育導師,進行一對一或一對一個小群體的輔導。
4、專題研討:
定期組織進行專題研討,如:班級活動的構思與組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與學生共成長研討、弱勢群體學生幫扶工作、偶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法研討等。
六、培訓措施
1、建全班主任專業培訓激勵機制,實行培訓考核制。根據要求對培訓任務完成情況、班主任工作進步情況,分別給予“優秀”、“合格”、“不合格”的評定,合格以上(含合格)發給一定的獎金。
2、堅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訓,保證集體培訓時間。
3、建立班主任專業成長檔案。由教導處對每位培訓對象設立個人檔案,記載班主任專業成長軌跡,使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成為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力支柱。
培訓實施方案 篇3
一、培訓宗旨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廣的進程,立足校本,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實施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
二、培訓目標
1、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學科課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學科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2、深入研究學科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根據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理念與操作的結合上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4、根據學校實際,采取分層培訓的方法。
三、培訓對象
校本培訓的對象為本校的教師,但根據校本培訓的特點,培訓必須分層次進行。
1、組建一支實施校本培訓的核心隊伍,校長必須是核心隊伍成員。這支隊伍(大約占全校教師10%)應該接受過較高層次的培訓,或者是已經具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是實施校本培訓的龍頭。
2、培養一支大約占全校教師30%以上、各學科兼有的骨干隊伍。這批隊伍將是課程改革的骨干力量,也是學校推廣新課程的師資“校本培訓”的主要“師資”隊伍。
3、面向全體,采取多種形式,自上而下的逐級培訓與自下而上的“問題研究”策略結合。通過培訓活動與互動參與,以及問題、課題探究活動等,達到在研究與實踐中建設優質師資隊伍的目標。
四、培訓內容
校本培訓重在提高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內容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1、教育觀念。教師的教育觀念對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態度產生重大的影響。教師在接受校本培訓的過程中通過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時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之符合性課程的教育要求。
2、課標解讀。課程目標決定了課程的性質、類型、內容、形式與手段。強化目標意識,重視目標研究,是教師盡快熟悉新課程,走向成熟的.必經途徑。因此,各學科以課程標準為主的校本培訓是重要的一項內容。
3、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是教師工作的落腳點。在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現代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和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須落實、融化在教師教學過程的點點滴滴之中。因此,實踐操作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這一內容的培訓包括教學案例分析、觀摩(包括上課與說課)研討、問題研究、經驗交流等等。
4、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教師應該學會針對某些實際問題改變教學方式,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和評價。教師的這種教學與研究技能的獲得與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里親身參與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校本培訓要重視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與研”緊密結合,研究與行動合而為一,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發展。這樣,通過校本培訓,教師的素質提高就不會僅僅停留在教學的外部行為上,而且能促使教師成為研究者。
五、培訓形式
1、 專家講座。以理念與通識學習為主的培訓采用專家講座的形式。
專家講座——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重在轉變教師觀念。
2、骨干教師講座。理論如何與本校、本學科的實際相結合,以及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實際的、共同性的問題,以骨干教師講座的方式集中授課。
骨干教師講座——將自己參加培訓獲得的理論與教學的實踐起來結合,重在指導實踐。
3、教學示范(包括上課與說課)研討。教師展示自己課堂運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滲透、落實新課程理念,組織觀摩,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
4、案例分析。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現出來,供教師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與觀摩(包括上課與說課)研討——有利于學科課程的專題組織研究,重在探討理論如何在實踐中的運用。
5、課題研究。問題即課題。開展以校本為主的課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6、問題沙龍。提煉教學中的有關問題,組織部分教師,在骨干教師的帶領下,展開針對性的探究。 課題研究、問題沙龍等——針對性的“問題”研究,重在解決教學實際中出現的問題。如:針對“品德與生活和思想品德課的不同點”、“一年級剛入學學生能否組織有效活動,如何組織”、“統一要求與關注個體——課堂教學管理”、“數學課如何激發學生情感參與”、“語文課如何落實面向全體”、“藝術課如何實施小組合作”等問題展開探討。
此外,還可以通過經驗交流、讀書活動、成果展示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
六、培訓時間
1、集中培訓——可以利用開學前的準備周,每周安排一個單位時間。
2、教研組研討——合理安排課程,按照學科組每周安排一個半天的空課時間,專門用于校本培訓。
3、課題組研討——根據各自所承擔的課題,不定時進行。
4、中心組探討——組建學校教科研中心組,開展“問題攻關”,每個月不少于一個單位時間。
5、校園網傳輸——力爭建起校園網,讓大家在校園網上及時發布信息進行交流。
七、資源開發
1、師資隊伍建設
(1)請進專家培訓。有條件可以請專家到校進行培訓;條件不足可以購買專家講座光盤,通過觀看專家講座進行培訓。
(2)外派骨干培訓
選派一定量的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培訓。這些派出培訓的骨干教師是學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衛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訓資源。他們參加培訓后結合教學實際開講座,培訓其他教師;在學科教育教學中帶頭、示范;承擔相應教育科研任務。
(3)利用資源培訓
利用各種培訓機會(觀摩活動、競賽活動、培訓活動)、利用各種教育刊物、網絡等多種媒體資源和信息資源學習、培訓。
(4)校際之間的師資交流。
2、硬件資源開發
確保經費投入。
(1)購買課改學習資料,盡量做到人手一份;
(2)訂閱教育教學刊物;
(3)從電腦室網絡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八、組織保障
立足校本的培訓不同于外派培訓,必須有組織機構,有相應的制度,才能保證校本培訓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才能取得實際效果。
1、成立校本培訓領導機構。校本培訓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由校長親自抓。成立由校長任組長,領導班子成員、各科組組長、骨干教師及有關人員組成的領導小組,分工負責抓好培訓的各項工作。
2、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學校實際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如考評制度、獎勵制度,把校本培訓和教師的年終考評及崗位職務晉升結合起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校本培訓工作有序進行。
3、為教師搭建展示平臺。把校本培訓與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評比、競賽和教研活動結合起來;積極創造條件,
盡可能更多地爭取提供、推薦讓教師展示自我的各種機會。
九、家長培訓
我們認為,有效地實施課程改革,家長學校的配合作用不可忽略。因此,應該把家長納入校本培訓的對象范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對他們進行培訓:
1、家長學校分期、分批組織召開家長會,宣傳課改,了解課改。
2、給家長發放資料,學習課改知識。
3、舉辦“開放日”,讓家長體驗課改、參與課改。
4、通過家長學校,組織收看課改專家講座,研討教子方法。
5、指導家長參與評價。
6、通過建立家長學校聯系卡等方式,加強溝通,配合教育,推進課改的實施。
培訓實施方案 篇4
為進一步提高村醫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確保20xx年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目標承諾書》工作目標任務,促進農村中醫藥事業的持續發展,根據《市村醫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目標
通過加強村醫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有效提升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養生保健意識和自我防病治病能力。
二、培訓對象、內容及形式
為轄區內每個村衛生室至少培養1-2名村醫。培訓內容結合當地常見病、多發病,在以往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參照省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編寫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教材》等內容,重新選定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10個中醫臨床常用方劑、10項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
縣衛生局組織實施具體培訓工作。培訓采取集中理論培訓和實踐技能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培訓不少于40個學時,培訓于20xx年2月底前完成。集中理論培訓由縣中醫院具體組織實施,具體時間另行通知;實踐技能培訓由各鄉鎮衛生院負責組織實施;通過培訓保證每人掌握不少于10項中醫藥臨床適宜技術及相關教學內容。
三、項目管理
縣衛生局負責制定項目培訓具體實施方案,落實項目配套經費,按照項目進度落實項目各項培訓任務,加強對項目各環節的管理,接受各級項目監督指導和評估。縣中醫院負責做好組織安排授課老師、培訓場地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各鄉鎮衛生院負責組織村醫按時參加培訓,并組織實踐技能培訓。
四、項目實施質量評估
縣衛生局將按項目實施目標進行督導,采取到培訓現場聽課、向培訓對象調查、向患者調查、抽查培訓對象項目掌握情況以及到項目推廣單位實地考察等方式對項目的實施質量進行評估。
縣中醫院根據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評估,評估結果上報縣衛生局,縣衛生局根據項目實施督導情況一并匯總上報市衛生局。
培訓實施方案 篇5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政辦〔〕28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政文〔〕194號)精神,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農民老年時的基本生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措施,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有序推進。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以政府依法征收農村集體耕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的被征地農民為重點人群,以勞動年齡段內的被征地農民為就業培訓重點對象,以大齡和老齡人群為養老保障重點對象。
(二)區分不同年齡,分別實施不同保障。根據被征地農民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分別實施就業培訓保障、老年養老保障或老年養老補助。
(三)共同出資,合理負擔。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由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共同出資、合理負擔,繳費及保障水平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老年養老保障水平不低于我縣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三、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對象
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的工作對象是:經政府依法征收農村集體耕地后,被征地農戶人均剩余耕地面積低于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的30%。且在征地時享有農村集體耕地承包權的在冊農業人口。
四、做好就業培訓工作
(一)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堅持市場導向就業機制,統籌城鄉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引導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區吸納被征地農民就業,支持被征地農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將未就業的被征地農民納入統一的失業登記制度,提供就業服務,促進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盡快實現就業。在勞動年齡段內尚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可按規定享受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將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的重點對象,優先安排就業服務和培訓,積極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作用,組織被征地農民實現就業。
(二)落實被征地農民就業安置責任。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有關單位要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的被征地農民就業,督促指導用地單位優先安置被征地農民就業。用地單位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置被征地農民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
(三)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培訓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應對所有的被征地農民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予以免費培訓。凡參加政府部門指定的`社會培訓機構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被征地農民,可享受政府規定的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和創業培訓補助。被征地農戶人均家庭剩余耕地面積低于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的30%的被征地農民優先安排培訓。
五、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分為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兩種形式。以被征地農民自愿參保為原則,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采取個人賬戶積累模式,籌資規模為18000元;老年養老補助采取統籌模式。
(一)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
1.16~34周歲的被征地農民,重點實施就業培訓保障,也可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
2.35~59周歲的被征地農民,重點組織引導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也可以申請到齡時直接納入老年養老補助。(二)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補助
年滿60周歲的被征地農民,個人不繳費,直接納入老年養老補助范圍,按月發放老年養老補助金,直至身故。也可申請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但不再享受老年養老補助待遇。
(三)養老保障對象確認
1.保障對象年齡的確認。本文下發前被征地的保障對象,按本文執行時間確認;今后征地的保障對象,以批準征地的省政府批文時間確認。
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和養老補助對象的具體名單,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公示一周后,由村委會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查,經縣農業、人口計生、民政、殘聯、國土資源等部門審核后,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所屬的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辦理參保登記手續。
(四)老年養老保障金的計發
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的人員,不分男女,年滿60周歲后按月領取老年養老保障金,直至身故。計發辦法為個人賬戶存儲額除以計發系數(160)。
(五)老年養老補助金發放標準
老年養老補助金標準不低于全縣上年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補差標準。
(六)建立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待遇調整機制
根據我縣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及物價指數變化,建立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待遇調整機制。
(七)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的轉移和退保
1.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戶籍遷出我縣的,按規定辦理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關系和個人賬戶資金轉移手續。遷入縣如未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可以保留關系;參保人也可以申請退保,一次性退還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并終止老年養老保障關系。
2.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出國(出境)定居的、錄用為國家機關公務員或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一次性退還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并終止老年養老保障關系。
3.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身故后,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余額,根據本人參保時的約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繼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繼承人繼承;沒有繼承人的,其個人賬戶本息余額轉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專項資金。
六、資金保障
(一)資金籌措
1.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所需資金從財政安排的農民工就業培訓經費中統籌安排。
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對象所需資金由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共同籌集,合理負擔,政府補助比例為70%,個人和村集體出資30%。被征地農民中的低保對象、已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獨生子女戶、二女結扎戶、持有二級以上殘疾證的殘疾人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政府補助比例提高到80%,個人和村集體出資20%。特殊人群優惠待遇不能重復享受。其中低保戶、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扎戶按年度實行滾動管理。
3.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補助所需資金由縣政府出資。
4.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專項資金。按項目征用耕地每畝3萬元收取,并從每年土地出讓總收入中提取5%作為養老保障專項資金,用于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金的調整和風險支出需要,不足部分從新增財政收入中統籌安排。
(二)資金管理
1.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政府承擔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應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由縣財政局會同縣國土資源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籌集到位,并一次性轉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
2.村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一次性直接繳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收入戶,并定期轉入財政專戶。被征地農民應自收到參保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辦理繳費手續,否則視為自動放棄享受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待遇處理。
個人繳費原則上一次性繳清,確有困難的可以申請分次繳費。經同意分次繳費的,應與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簽訂分次繳費協議,原則上在5年內且年滿60周歲之前繳清。60周歲前未繳清的,一次性退還個人已繳費部分,待遇改為享受老年養老補助。
3.要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規定,加強資金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和增值。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要專款專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擠占、截留或挪用。
4.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個人賬戶。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計息標準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執行,當年繳納的資金,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
5.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由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信息數據庫,為政府有關部門、參保人提供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相關信息。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業務經費、系統建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七、加強工作領導
(一)成立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為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縣政府辦、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公安局、國土資源局、農業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民政局、審計局、農辦、統計局、殘聯等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二)按照“統一協調、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分步實施、分批解決、逐步到位”的原則,扎實穩妥地推進我縣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
(三)各部門要各負其職,積極協調配合,共同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按各自職責,將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1.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編制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補助基金預算,對基金的收繳、待遇發放和基金的營運進行監督檢查。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業務經辦工作。
2.縣農辦、農業局負責對戶別、姓名、在冊農業人口數、原有耕地面積、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積等情況的審查工作。
3.縣國土資源局負責上年度全縣耕地面積和對被征收土地的權屬、被征耕地面積、地類、戶別、姓名情況的審查。
4.縣財政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以及政府出資部份、專項資金的籌集和管理,,負責政府補助資金預算審核工作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5.縣公安局負責對被征地農民的戶口性質、姓名、年齡及家庭成員關系情況的審核工作。
6.縣民政局負責提供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補差標準情況,負責被征地農民中的低保對象審核確認工作。
7.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中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獨女戶、二女結扎戶的審核確認工作。
8.縣殘疾人聯合會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中持有二代二級以上殘疾證的殘疾人員的審核確認工作。
9.縣審計局依法對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資金進行審計監督。
10.縣統計局負責提供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情況。
11.各鄉(鎮)政府負責收集、核查和匯總村委會的申報材料,并對各村委會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的確定、公示、村集體出資補助比例等情況進行督查。
12.村委會負責實施被征地農民參保對象的公示工作,組織填寫《被征地農民參保申請表》、《被征地農民匯總表》和經公示確認的《被征地農民參保花名冊》形成申報意見,報鄉(鎮)人民政府。
八、本方案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自1月1日起試行。
培訓實施方案 篇6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職教教師隊伍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為了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在調研基礎上,結合全市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現狀和發展規劃,同時考慮到區劃調整和宿州對接,以提高含山、和縣雙師型教師比例為目標,以專任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為主,以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為補充,全力提升全市職教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一、培訓目標
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形成“教壇新星、專業學科骨干、名師專業學科帶頭人”的教師成長梯隊,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增強職教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升職教德育管理工作的層次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教師的高一層次學歷水平,努力建設一支“崇德尚技、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今年計劃組織300名左右的教師參加通識培訓、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青年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等。
二、培訓類別與內容
(一)“雙師型”專業教師分層培訓:“雙師型”教師培訓以各職業工種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旨在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具有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
1.骨干專業教師培訓。以機械(數控)、電工電子、汽修、計算機、現代服務業等專業為重點,參加對象根據教育局要求,由學校推薦。培訓內容以職業教育理論、專業教育內容分析、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教法和專業教學實踐等為主要內容,旨在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教學實踐能力,促進專業教學改革,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2.企業實踐。安排八大類專業教師參加企業培訓,重點學習操作技能,專業教師考證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各類職業技術資格證書考證培訓,并取得相應證書。
3.中外合作或境外培訓。選拔部分優秀教師或特殊專業的教師參加中外合作或境外高端培訓。
(二)教師通識培訓。今年是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年,精品課程建設全面啟動,計劃通過集中培訓、教研活動落實新課改的通識培訓,通過開展學校優質選修課評比,省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和優秀校本教材評比活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養的教師隊伍。參加對象為各校專兼職教師。
(三)青年教師適崗培訓。引導學校1-3年教齡教師通過認真學習新教育理念,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常規。通過崗前通識培訓、學科專題培訓、校本研修和教師個人的自主成長計劃四大載體完成培訓任務。培訓方式以導師制、集中培訓、基本功考核為主。
(四)教學負責人培訓。以課程改革、新教材實踐、學分制管理、教科研方法等為內容,以提高其教學管理水平和實踐探索能力為目的,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參加對象為各校教務實訓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專業負責人、學科骨干等。
三、培訓保障機制
(一)組織保障
加強領導,完善培訓網絡。由局人事科統籌協調各部門、學校的師訓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師訓工作調研,把握培訓工作的方向。制定培訓規劃和有關計劃,有效組織培訓、管理和考核,進一步完善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分級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的考核驗收標準及學分管理辦法。
(二)經費保障
各學校制訂的培訓計劃報市教育局,由人事科、職成教辦、職教研究室研究確定報局辦公會通過后,列入教育局職教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經費預算,所需經費按相關文件規定執行。教育局確保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落實,實行專款專用,為高質量開展教師培訓提供有力保障。
(三)考核保障
一要建立必要的檢查評估制度。把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檢查評估納入學校年度考核內容,將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情況,列入教師考核的必備內容,作為教師職務聘任、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要加強教師培訓的信息化管理。明確部門的培訓任務與職責,規范培訓計劃的科學制定,培訓過程的檔案記錄和考核評估的績效管理。
培訓實施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突破,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職業道德水平作為重點,建設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骨干教師隊伍,帶動全縣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推動高淳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現高淳縣基礎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二、培訓對象
義務教育階段骨干教師,具體包括:
1.“人才強教工程”申報者;
2.校中層以上領導兼任學科教學者;
3.部分學科如沒有符合上述條件的對象,由學校選派一名該學科骨干教師參加培訓。
三、培訓時間、地點、形式
集中培訓:20xx年7月7日—7月16日。分集中聽講座與學科研討兩種形式。集中講座地點:高淳縣二中;學科研討地點:高淳縣實驗小學、高淳縣二中、研訓中心。研修期間,學員每天學習不少于6小時。
分組研討:7月17日—8月1日。由各校組織進行。
四、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全體學員進一步提高師德修養,豐富知識儲備,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深刻理解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實施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增強教學研究、改革與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
五、培訓內容
1.師德培訓:開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自我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和學科知識理論的學習,圍繞新課程實驗開展多種形式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使教師自覺將新課程的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3.教學能力和教育行為培訓:按照新課程實施要求,開展教學實踐和技能培訓,引導教師用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行為,并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實踐、總結,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發展。
4.課程安排:
序號
講座課程內容(上午)
分學科研討專題(下午)
培訓地點
1
新時期、新形勢義務教育質量觀
課堂觀摩與研討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功能及推進策略
創新學科教學中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培養的有效方式途徑
3
績效工資背景下教師師德、價值取向及考核機制
課堂觀摩與研討
4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程觀
教材分析與集體備課
5
教學常規管理流程再造和機制創新
教材分析與集體備課
6
教育創新和教育特色化發展
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教育公平
7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教材分析與集體備課
8
新科技成果對中小學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影響
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9
教科研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材分析與集體備課
10
環境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與人格教育
“五嚴”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
六、培訓管理、考核與認定
1.管理:
本次培訓由縣教育局政工科和縣研訓中心組織管理并負責工作的組織實施:各校指定一名校級領導,協助集中培訓管理。
2. 考試、考核:
考試分為筆試(基本教學能力測試內容:①學科思想和教學方式;②教學重、難點把握和突破;③解決問題的能力;④教學過程場境問題分析;⑤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與推進)和面試(說課)兩部分組成。考試時間8月1日—8月4日。
考核主要是培訓過程考核,主要指學習時間、作業、研討等方面。
3.認定:
按考試分加考核分合計為綜合成績,結果計入教師業務檔案,與人才強教考核、教師競聘、評優晉級、領導考核等掛鉤。
培訓實施方案 篇8
為一步進提高我校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創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特制定我校校本培訓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校本培訓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教材為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研究培訓為主要形式,以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提高廣大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培訓目標與培訓原則
1、培訓目標
通過開展校本培訓,促使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勝任新課程教學,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師隊伍。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2、培訓原則
三、培訓內容
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新教材能力這一目標,把師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師教育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師德培訓
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2、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以教研組為單位,不斷探索研訓一體化,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3、信息技術培訓
通過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提高教師熟練操作多媒體及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提高教師借助電腦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培訓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學校要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培訓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訓。要注重教師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引導教師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專業技能水平。
四、培訓形式
五、保障措施
1、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領導
學校是校本培訓基地,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依托校內教科研機構,確定專人,具體組織實施校本培訓工作。認真制定校本培訓發展規劃與年度培訓計劃,要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工作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發展和教師需求這個中心,探索符合學校發展特點的校本培訓模式,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2、完善校本培訓的管理體制
學校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實施。對培訓質量、培訓效益要及時進行考評、評估與反思,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培訓的考核與期末教師考核結合起來。
3、落實校本培訓經費
學校積極采取措施,保證對校本培訓的經費投入。教師外出培訓,應按規定報銷有關費用;要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配備教學設施,逐步實現培訓手段的現代化。
培訓實施方案 篇9
志愿者培訓是提高志愿者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培訓,增強志愿者對志愿服務工作環境的熟悉程度,進一步提高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水平,確保志愿者提供最優質的志愿服務。
一、 培訓內容。
志愿者培訓工作包2個內容:通用培訓,專業培訓。
1、通用培訓。主要使志愿者具備志愿服務必需的知識技能,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服務精神和服務能力。
2、專業培訓。重點對象是專業志愿者,根據服務崗位的專業要求,實施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1)志愿服務理念培訓。
(2)志愿服務禮儀培訓。
(3)應急救援、志愿者自護、醫療常識培訓。
(4)志愿服務心理培訓、團隊意識培訓。
(5)文化知識培訓。
(6)志愿者體能培訓。
二、培訓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二、培訓方式。
1、集中培訓。以省志愿者工作部編寫的教材為基礎,開展學習培訓活動。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優秀志愿者典型作專場報告、講座,通過視頻教學的形式,詮釋志愿者的意義和各個崗位志愿者的'工作要求。
2、骨干培訓。針對關鍵崗位的志愿者,以學習營和訓練營方式開展培訓。
3、實踐培訓。通過開展各種公益實踐活動、組織實戰演練等方式,提高技能,培養團隊精神,營造志愿服務氛圍。
4、測試評估。通過對志愿者素質的測評,評估培訓效果,確保達到培訓的預期目標。
四、相關要求。
1、志愿者培訓是提高志愿者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志愿服務工作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社區黨總支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按照我社區志愿者培訓方案,創新培訓形式,自行組織實施好相關培訓內容。
2、參加培訓的志愿者要按時參加各項培訓活動,認真做好筆記,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如遇特殊情況需事先請假。
【培訓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培訓實施方案06-23
培訓實施方案06-24
(經典)培訓實施方案10-12
(精選)培訓實施方案01-01
[精選]培訓實施方案10-24
培訓實施方案(精選)03-04
培訓實施方案02-27
培訓實施方案(大全)06-23
培訓計劃實施方案06-23
學校培訓實施方案06-23